第五课: 以斯帖的拯救行动 (斯4:1-5:9) - 上 (1710)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粤语课文:


《以斯帖记》第五课:以斯帖的拯救行动 (斯4:1-5:9) - 上

本课内容提要:末底改呼吁以斯帖:以王后的位份向王祈求,使犹太人免于被灭绝的灾祸。以斯帖在族人的禁食支持下, 进宫见王并邀请王赴筵席。

第一部分

末底改痛哭哀号(4:1-3)

上一课提到《以斯帖记》这卷书里说到的第二组筵席,就是以斯帖请王和哈曼吃饭。只是到现在为止,好像都还没有提到任何一件有关这组筵席的事。至于为什么不急着提请客的事,是为了要先知道以斯帖请客吃饭的个中原因,好让事情能按部就班地进行。

记得上一课结束时,我们都替犹太人的命运捏把汗,因为再等11个月,波斯帝国境内所有的犹太人都要被哈曼给全然剪除、杀戮、灭绝,而且财产也保不住了。当哈曼陪着亚哈随鲁王喝酒狂欢的时候,书珊城里所有的犹太人却正处在大大的惊恐和哀伤中。 那么导致这场大灾难的中心人物末底改,他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当初就是因为他不肯跪拜哈曼,才惹来了这场灾祸。 本课的一开始会先谈到末底改的反应。可以想一想,如果国家发生灾难,或者个人需要求救时,第一个会想到的是谁?第一件想做的事情,会是什么?如果你是当事人,也有能力解决灾难,但却必须背负生命危险时,你又会怎么做呢?这一连串问题,就构成了本课的内容,我们就来看看末底改会怎么做。 《以斯帖记》第4章第1节到第2节:“末底改知道所做的这一切事,就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尘,在城中行走,痛哭哀号。到了朝门前停住脚步,因为穿麻衣的不可进朝门。”末底改平常就在朝门工作,所以他应该是最早知道这道灭绝犹太人命令的人之一。奇怪的是,他为什么撕裂衣服,穿麻衣,还蒙灰尘呢?

 “撕裂衣服”,是犹太人遇到大灾难、非常哀伤的时候经常有的第一个举动。“穿麻衣,蒙灰尘”,也是旧约圣经中犹太人遇到大灾难时,那些哀哭者或悔改者常有的表现;而以腰束麻布或穿麻衣,并且把炉灰洒在身上或坐在灰里,也都是在表示自己的伤心欲绝而向神哀哭或表示悔改。

当外人看到末底改这种举动,就知道他或是遭遇大灾难,或是犯了大罪了。他不但这么做,还在书珊城中走来走去,而且一边走还一边痛哭哀嚎。表现出一种锥心之痛!眼看着再过11个月,全犹太民族的人就都活不成,要被灭绝了!因他穿著麻衣,身上盖满了灰尘,以至于连平常上班的朝门也进不去了。 那么其他的犹太人反应也像他一样吗?《以斯帖记》第4章第3节:“王的谕旨所到的各省各处,犹大人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号,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看来不只是末底改一个人这么做,各省各处的犹太人都禁食哭泣哀嚎,甚至穿上麻衣躺在炉灰里。因为王发出了这灭族的命令,使他们连生存的指望都没有了。 既是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当然要赶紧让王后以斯帖知道。末底改这么样地痛哭哀嚎,虽然他无法进入朝门,但是光凭着他在朝门附近走来走去发出响动,总是会有人向王后报告的。

以斯帖初次反应 (4:4-11)

《以斯帖记》第4章第4节:“王后以斯帖的宫女和太监来把这事告诉以斯帖,她甚是忧愁,就送衣服给末底改穿,要他脱下麻衣,他却不受。”果然,有人向王后通风报信了。以斯帖为这事很忧愁,因为她并不清楚究竟末底改那边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她预备了衣服希望末底改能够换下麻衣。谁知末底改却不接受。

为什么末底改不肯接受以斯帖送来的衣服呢?一方面,因为他穿麻衣是表示哀伤,要让以斯帖知道有不寻常的事发生了;另一方面,他不想换上新衣进入朝门。因为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稍有不慎,很可能惊扰王宫大内,害了以斯帖。不过,不知以斯帖会明白末底改的用心吗?这要从以下的两节经文来看答案是什么。《以斯帖记》第4章第5节到第6节:“以斯帖就把王所派伺候她的一个太监,名叫哈他革召来,吩咐他去见末底改,要知道这是什么事,是什么缘故。于是哈他革出到朝门前的宽阔处见末底改。” 以斯帖不但容貌出众,也很有智慧。她完全明白末底改的用心,所以派身边的太监哈他革替她打听,看看末底改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末底改对哈他革说的话记在《以斯帖记》第4章第7节和第8节:“末底改将自己所遇的事,并哈曼为灭绝犹大人应许捐入王库的银数都告诉了他。又将所抄写传遍书珊城,要灭绝犹大人的旨意交给哈他革,要给以斯帖看,又要给她说明,并嘱咐她进去见王,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恳切祈求。” 末底改看到以斯帖的亲信哈他革来见他,心里多少得了一点儿安慰。这些年也算没白疼她,到底以斯帖是末底改一手从小拉拔长大的。末底改就赶紧一五一十地把哈曼的计谋,以及为了杀犹太人而赞助一万他连得银子到国王库房的事,都讲给哈他革听。末底改还给出了证据,就是那份传遍书珊城和全国的杀戮犹太人的国王谕旨。末底改要哈他革把这一切都向以斯帖说明淸楚。更重要的,要以斯帖替犹太全族人的命运着想,去向亚哈随鲁王求情。 这下可是把一个难题交给以斯帖了。以斯帖会不会答应呢?如果她答应了,她又会怎么做呢?《以斯帖记》第4章第9节到第11节说:“哈他革回来,将末底改的话告诉以斯帖。以斯帖就吩咐哈他革去见末底改,说:‘王的一切臣仆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个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内院见王的,无论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现在我没有蒙召进去见王已经三十日了。’” 哈他革把末底改之所以每天披麻蒙灰、痛哭哀号,并拒绝换下麻衣的原因,一五一十地向以斯帖报告。以斯帖也明白了末底改是要她在亚哈随鲁王面前恳切地求情。 可是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所以,以斯帖又吩咐哈他革传话给末底改,表示要她去求情这件事,是有些困难的。说起来,以斯帖虽然登上后座已经有五年了,又是国王的枕边人,然而连贵为王后的她也不能随便晋见国王。 原来亚哈随鲁王有个规定,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除非他主动召见人,否则不管什么身份的人,都不可能见到他。如果有人敢擅自进到王宫内院,不论是谁,都要处死。不过以斯帖提到有一种例外的情形,就是如果亚哈随鲁王向进来的人伸出他手中的金杖,这人就可以得免一死。但是谁有把握能知道亚哈随鲁王会不会伸出金杖呢?谁能有把握能让这个骄傲冲动,性情不稳定的王伸出金杖呢?所以要见王这件事对以斯帖来说是个难题,就像第11节下半所说,以斯帖已经有一个月没有蒙召进去见王了。 情况看来很不妙。能否让王伸出金杖这件事,已经是个难题了;再加上美丽的王后一个月都没有见到国王,更让以斯帖觉得难上加难。这说不定代表以斯帖失宠了,连以斯帖自己都觉得没把握。前面提到过,亚哈随鲁王的性格是很难捉模的,当初瓦实提皇后被废掉,就是这位国王一怒之下的结果。 那么回头来看末底改得到以斯帖这样的回答,他唯一的希望是不是破灭了呢?千万别小看了末底改,他可不像常人那样悲观,他对身在王宫里的以斯帖充满了期待。

末底改严责以斯帖(4: 12-14)

  《以斯帖记》第4章第12节到14节“人就把以斯帖这话告诉末底改。 末底改托人回复以斯帖说:‘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

在紧要关头,末底改说重话了。这13节和14节是《以斯帖记》这卷书里最重要的两节经文。这句话听起来,口吻满严厉的。末底改提醒以斯帖,整个波斯帝国的犹太人都面对着生死存亡的时刻,这时候,看起来除了以斯帖以外,没有谁能够承担起挽救民族命脉的任务了。一个人如果在紧要关头不识时务,企图避重就轻,那么他的下场一定不会好。末底改提醒以斯帖,不要以为躲在王宫里不吭一声,就可以逃过这个灾难。末底改还有信心地认为,即便没有以斯帖,犹太人也会从别处得到拯救。要是果真如此,那么以斯帖和她的家族就要付上灭亡的代价了。

末底改这段话,说得相当重,真是一针见血,一点都不客气,好像是在威胁以斯帖似的。第14节下半句真是至理名言:“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末底改这句话中大有玄机!末底改想说的是:以斯帖这位犹太小女子,没有任何显赫的背景,又是个被俘虏来的外国人,竟然当上了波斯国王的王后,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的机遇。果不出其然,现在犹太人面临了这个大灾难,以斯帖的身份不正好派上用场了吗?以斯帖这个王后的位份确实应该要发挥她的功效了。 以斯帖听了末底改所传来的话,心里一定会有很大的挣扎。事态的发展真是令人紧张,到底会怎么转化目前还看不出端倪,等我们读到第4章最后一小段经文就会真相大白了。

复习问题

1  当犹太人遇到大灾难,心里非常哀伤的时候,他们会有哪些举动?

2  如果以斯帖去向亚哈随鲁王替犹太人请命,她会面临哪些方面的困难?

3  从哪裡可以看出,末底改是信靠神来拯救犹大人,而非倚赖以斯帖的王后地位?

4  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晋见亚哈随鲁王?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杀身之祸?

思考问题

1  末底改用什么角度来看以斯帖得到王后的位分?你如何评估自己的成败得失?

2  即使王后以斯帖闭口不言,末底改仍然相信犹太人会从别处得到拯救。那他为什么还多此一举去向王后求救?面对类似危机时你会怎样处理?

3  为什么末底改不肯接受以斯帖送来的衣服?在同样状况下,自己会接受还是会拒绝别人的安慰?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