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哈曼败亡,末底改高升(斯7:7-8:17)- 上 (1714)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粤语课文:
《以斯帖记》第七课: 哈曼败亡,末底改高升(斯7:7-8:17)- 上
本课内容提要:哈曼的灭亡来得相当快,当天他就被“挂在他为末底改所预备的木架上”。可是灭绝犹大人的谕旨仍然有效;不过神自有处理的办法。
第一部分哈曼的败亡(7:7-10)
上一课我们讲到以斯帖在筵席上揭发了哈曼的阴谋。以斯帖有智慧地,巧妙地让亚哈随鲁王想去了解,陷害以斯帖和她族人的首脑人物是谁?这就使得哈曼坐立不安,惊恐万分。哈曼万万没有想到,这单独陪伴国王参加王后筵席的大恩宠,竟然使他成为了瓮中之鳖。等他发现大事不妙的时候,心里可就乱了方寸。这位诡计多端的哈曼,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自己的下场。
现在继续来看第7章最后几节的经文。《以斯帖记》第7章第7节到第8节:“王便大怒,起来离开酒席往御园去了。哈曼见王定意要加罪于他,就起来求王后以斯帖救命。王从御园回到酒席之处,见哈曼伏在以斯帖所靠的榻上,王说:‘他竟敢在宫内,在我面前凌辱王后吗?’这话一出王口,人就蒙了哈曼的脸。”
亚哈随鲁王听到要陷害以斯帖和犹太人的主谋,竟然是哈曼,他按捺不住心里的怒气,就离开酒席到御花园去消消气。王这下子可气坏了!因为这屠杀犹太人的阴谋,不但把王后逼向绝路,同时也等于陷王于不义!当初哈曼只对王说“有一种民……不守王的律例”等等(3:8);但是哈曼并没有告诉王,这种民就是犹太人。所以亚哈随鲁王觉得,自己是被套进屠杀犹太人的陷阱里。这让他气得说不出话来,因为授权的戒指是他亲自交给哈曼的,并且他还告诉哈曼可以随意待犹太人。这会儿,他到御花园去,大概是在想有什么惩罚哈曼的办法。
我们设想一下,当哈曼遇到大祸临头时,会怎么做呢?我们可能会赶紧追出去向王求情。可是哈曼却不是这么做,他反而是趴在王后所靠的榻上,向王后求情。怪不得当国王进来的时候,看到哈曼好像是贴近了王后的身体。
王的气还没消,也想不出要用什么名义来惩处哈曼,这会儿看到这样的景象,更是怒火中烧。王认为哈曼居然敢在王宫里当着国王的面污辱王后。这下哈曼的情况真是雪上加霜啊,而且他的行为恰好给了王一个正当的理由来处死他。所以旁边的侍卫马上就把哈曼的脸蒙起来,带他走了。蒙脸所代表的意义可能是一种象征,就是王要把哈曼处死。
神通广大的哈曼面对这个绝境,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事情的变化太快,他连思想的机会都没有,这可是他从来没料到的结局。不过更精采的还在后头呢!第7章第9节和第10节:“伺候王的一个太监名叫哈波拿,说:‘哈曼为那救王有功的末底改做了五丈高的木架,现今立在哈曼家里。’王说:‘把哈曼挂在其上!’于是人将哈曼挂在他为末底改所预备的木架上。王的愤怒这才止息。”
哈曼这是害人不成反害己。万万没想到这个五丈高的木架竟然成了哈曼自己的归宿。亚哈随鲁王连想都不用想,就直接用上了哈曼为末底改所预备的刑具,这还真是现成预备好的刑具。人算不如天算,哈曼要灭绝犹大人的计划,原本看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没想到竟然完全翻转了。
在第1课背景介绍的时候,曾提过这卷书没有记载任何有关神的事情,但是我们读的时候,会随处看见神的权能及引导。果然,从哈曼的结局就可以看出神在没有他名号的地方默默地保全他选民的性命。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第8章的经文。在此结束了《以斯帖记》第二个大段落,就是王后以斯帖的筵席。接着要介绍的是第三个筵席,也是第三个大段落,就是“普珥节的欢庆筵席”,记载在第8章到第10章。首先要谈到的,是亚哈随鲁王对犹大人的拯救。
末底改的高升(8:1-2)
《以斯帖记》第8章第1节到第2节:“当日,亚哈随鲁王把犹大人仇敌哈曼的家产赐给王后以斯帖。末底改也来到王面前,因为以斯帖已经告诉王末底改是她的亲属。王摘下自己的戒指,就是从哈曼追回的,给了末底改。以斯帖派末底改管理哈曼的家产。”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哈曼不但没了命,所有他的财产也都被没收,归到了以斯帖的名下。
不但如此,末底改也成为王所重用的人。从哈曼所追回来的戒指现在戴到末底改的手上了。这么一来,末底改就像成了波斯王国的首相。那个戒指就是权位的象征,可以代替国王行使一切的命令。哈曼由最高的位置掉到阴间去了;而末底改却从最危险的处境翻身,并且成了波斯王国的最高阶官员,并且还被以斯帖任命管理哈曼的财产。
在这个时刻,以斯帖和末底改的内心一定充满了感谢和赞美。末底改的信心和以斯帖的顺服,都成为神行使他旨意的器皿。他们顺服神带领的经历,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这也是我们研读圣经的目的之一。我们读《以斯帖记》不是单单要知道一个历史故事而已,更要看到神的主权自由地运行在任何时空当中,也要看到神儿女回应神呼召的态度。圣经的内容真是太丰富了。 言归正传,末底改得到了荣宠,让所有犹大人都欢喜若狂。但是,哈曼原先公布屠杀犹大人的这道命令,却还没有撤销。王的命令一旦下达是不能随意更改的,所以要拦阻这道命令的执行,还真得要大费周章呢!
以斯帖再次请求(8:3-8)
《以斯帖记》第8章第3节:“以斯帖又俯伏在王脚前,流泪哀告,求他除掉亚甲族哈曼害犹大人的恶谋。”哈曼得到了应得的下场,以斯帖固然很高兴,但是她并没有忘记犹大族人仍然面对被屠杀的危险。挽救同胞的性命是以斯帖最重要的任务。因此以斯帖又来到亚哈随鲁王的脚前,为同胞求情,她边流泪边向王述说哈曼所设计的阴谋。
不知您有没有想过,以斯帖这个行动又是一次冒险。如果王不伸出金杖,以斯帖还是会面对生命的危险。第一次很顺利,第二次就说不定了,谁也没有把握王会恩准。不过以斯帖有了第一次蒙神带领的经历,可能更有信心了。这也是反复的生命操练,只要按照神的旨意祈求,神一定会悦纳并成就他自己的旨意。
《以斯帖记》第8章第4节到第6节:“王向以斯帖伸出金杖,以斯帖就起来,站在王前,说:‘亚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设谋传旨,要杀灭在王各省的犹大人。现今王若愿意,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为美,若喜悦我,请王另下旨意,废除哈曼所传的那旨意。我何忍见我本族的人受害,何忍见我同宗的人被灭呢?’”王这次又向以斯帖伸出金杖,接受她的求见了。这位勇敢的王后在她的位份上,为她的同胞做了她该做的事情。她向王祈求能够下达另一道旨意,来拯救她的同胞。可见以斯帖关心同胞生命存亡超过了关心自身的安危。
还记得以斯帖前几次求见王的时候,王都回答她“不论她要什么,就是国的一半都可以给她”,可是以斯帖都放弃了这些机会,她没有贪求自己的好处,这一次更是如此。王后这样有爱心,应该让亚哈随鲁王也被她感动了吧!
《以斯帖记》第8章第7节和第8节:“亚哈随鲁王对王后以斯帖和犹大人末底改说:‘因哈曼要下手害犹大人,我已将他的家产赐给以斯帖,人也将哈曼挂在木架上。现在你们可以随意奉王的名写谕旨给犹大人,用王的戒指盖印。因为奉王名所写,用王戒指盖印的谕旨,人都不能废除。’”
从第8节里,我们知道亚哈随鲁王完全信任以斯帖和末底改了。末底改要怎么做都可以,不论他写什么谕旨,只要盖上王的印,就没有人可以废除。这么一来,末底改就可以下达新的命令,解除犹大人存亡的危机了。由于末底改曾经救过王的性命,所以特别能够得到王的信任。 接下来我们就要听听末底改如何发出改变犹大人命运的命令了!那个被哈曼恨之入骨的犹大人末底改,他要用国王给他的权力为犹大人解除困境了。
复习问题
1 根据第7章第7节,说明亚哈随鲁王发怒有哪些可能的原因?
2 《以斯帖记》这卷书没有记载任何有关神的事情,但是却随处看见神的权能及引导。请根据7章7节到8章17节的经文,列举一二项。
3 我们可以从末底改和以斯帖身上学到哪些属灵的好品质?
4 以斯帖两次向国王求情,是在什么样的场合下?
思考问题
1 以斯帖向国王求情,得到他的恩待;哈曼向以斯帖求情,却引来杀身之祸。对比两件事,除了看到以斯帖的智慧,还可以看到哪些神公义掌管的大能?
2 《以斯帖记》从第1章到第8章,总共办了多少次筵席?哪些是个人办的?哪些是群众办的?为什么经文中要记述这些筵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