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普珥节的欢庆筵席 (斯9:1-10:3) - 上 (1716)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粤语课文:
《以斯帖记》第八课:普珥节的欢庆筵席(斯9:1-10:3) - 上
本课内容提要:当初哈曼要灭绝犹大人的日子,最后反成了犹大人反败为胜、灭绝仇敌的日子。今天以色列人仍然庆祝“普珥节”,是为了记念神对他子民的恩典和应许。
第一部分
犹大人除灭仇敌(9:1-16)
我们来到了最后一课。《以斯帖记》第9章第1节到第3节:“十二月,乃亚达月十三日,王的谕旨将要举行,就是犹大人的仇敌盼望辖制他们的日子,犹大人反倒辖制恨他们的人。犹大人在亚哈随鲁王各省的城里聚集,下手击杀那要害他们的人。无人能抵挡他们,因为各族都惧怕他们。各省的首领、总督、省长和办理王事的人,因惧怕末底改,就都帮助犹大人。”
决定命运的日子终于到来了,就是在十二月十三日,按照哈曼第一次颁布的命令,犹大人的仇敌将要采取攻击的行动。但是就在同一天,王的新命令也要执行了。本来犹大人只有被杀的份儿,现在他们可以下手击杀那些攻击他们的人。在第3节的经文里,特别提到,各省的首领、总督、省长和王的部下都帮助犹大人。因为现在的首相是犹大人末底改,王后以斯帖也是犹大人,这些人自然都愿意帮助犹大人,这样看,犹大人得胜是没有疑问的。况且他们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末底改奉国王旨意所下的那道命令让犹大人可以武装起来,保护自己的性命。
《以斯帖记》第9章第4节到第10节:“末底改在朝中为大,名声传遍各省,日渐昌盛。犹大人用刀击杀一切仇敌,任意杀灭恨他们的人。在书珊城,犹大人杀灭了五百人;又杀巴珊大他、达分、亚斯帕他、破拉他、亚大利雅、亚利大他、帕玛斯他、亚利赛、亚利代、瓦耶撒他,这十人都是哈米大他的孙子、犹大人仇敌哈曼的儿子。犹大人却没有下手夺取财物。”果然,因着末底改的高位及各省的首领与总督等多人的帮助,犹大人很顺利的击败了攻击他们的敌人,光是书珊城内就杀了五百人,还有哈曼的十个儿子也都死在犹大人手里。
当初哈曼因对末底改一个人的不满,要灭绝所有的犹大人,没想到后来他居然兵败如山倒,还贴上了自己十个儿子的性命。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也叫做“害人不成反害己”。
《以斯帖记》第9章第11节到第14节:“当日,将书珊城被杀的人数呈在王前。王对王后以斯帖说:‘犹大人在书珊城杀灭了五百人,又杀了哈曼的十个儿子,在王的各省不知如何呢!现在你要什么,我必赐给你;你还求什么,也必为你成就。’以斯帖说:‘王若以为美,求你准书珊的犹大人明日也照今日的旨意行,并将哈曼十个儿子的尸首挂在木架上。’王便允准如此行。旨意传在书珊,人就把哈曼十个儿子的尸首挂起来了。”亚哈随鲁王听完手下向他报告一天的结果,又问了以斯帖跟以前同样的问题,就是不论以斯帖要什么,都会为她成就。
以斯帖这次还是没有为自己求任何的赏赐。而她所想要的就是替犹大人争取多一天的行动,好让他们可以继续除灭那些仇敌。这些仇敌中当然就包括了哈曼十个儿子的跟随者。哈曼虽然倒台了,可是以斯帖不能不防备哈曼残存的党羽,所以她提出把行动延长一天的要求。
把哈曼十个儿子的尸首挂在木架上,不但是要警告剩下的那些敌人,同时也是要让书珊城内的国民警惕,不可以侵犯犹大人。《以斯帖记》第9章第15节到第16节:“亚达月十四日,书珊的犹大人又聚集在书珊,杀了三百人,却没有下手夺取财物。在王各省其余的犹大人也都聚集保护性命,杀了恨他们的人七万五千,却没有下手夺取财物。这样,就脱离仇敌,得享平安。”
以斯帖真是有先见之明,她想到了敌人可能会在哈曼的十个儿子被杀的第二天做最后的反击,因此她向王请求,让犹大人再多一天可以抵挡这些攻击。在书珊城内,居然又杀了三百人。在其他各省的犹大人,总计也杀了七万五千名仇恨他们的人。
我们注意到在第10节、第15节、第16节三次都提到“却没有下手夺取财物。”按照王所颁布的命令,犹大人是可以夺取仇敌财物的,不过他们没有这么做。這可能是因为他们这次报复的目的,是在淸除辖制和仇恨他们的人,可以说是一次将“亚玛力人的名号,从天下全然涂抹”的行动。
这是因为犹大人不愿再让500年前的历史重演,当年扫罗王因夺取了亚玛力人的财物,而失去了江山,所以他们这次绝不夺取仇敌的财物。这也说明犹大人反击的行动绝不是因为贪恋财物,而是为了公义、自卫和安全。犹大人是为了民族存亡的大事而战,不是为了钱财。最后他们终于消灭仇敌、得享平安,将近一年的心头大患总算是放下来了。
犹大人得享平安(9:17-19)
《以斯帖记》第9章第17节到第19节“亚达月十三日行了这事,十四日安息,以这日为设筵欢乐的日子。但书珊的犹大人,这十三、十四日聚集杀戮仇敌,十五日安息,以这日为设筵欢乐的日子。所以住无城墙乡村的犹大人如今都以亚达月十四日为设筵欢乐的吉日,彼此馈送礼物。”这三节经文,都是在谈同样的事情,就是十三日那一天,当犹大人为防御敌人反击而采取的杀敌行动结束之后,隔一天就被定为安息日,可以摆设筵席,彼此庆贺馈送礼物。不过这段经文的17节提到十四日为安息日,18节又提到以十五日为安息日,这需要解释一下。
第19节是补充第17节经文的内容,谈的是书珊城之外,散居在全国各地住在没有城墙乡村的犹大人,他们的攻击行动只有十三日这一天,所以十四日就是他们的安息日。第18节是单独的一节经文,单单只谈到书珊城内的情况。
前面谈到过,王后以斯帖特别为书珊城内的犹大人,向亚哈随鲁王请求多延一天,好让他们可以铲除剩下的三百个敌人。所以这么看来,书珊城内的犹大人把安息日延后了一天。十三、十四日是他们聚集杀戮仇敌的日子,而十五日就订为安息日,在这一天,所有住在书珊城内的犹大百姓们就可以过一个欢乐的日子。他们总算渡过了生命存亡的危险关头,是该快快乐乐地庆祝一番。
转忧为喜的欢庆筵席(9:20-25)
普珥原来是个大凶的日子,现在却成了大喜的节庆了。《以斯帖记》第9章第20节到第23节:“末底改记录这事,写信于亚哈随鲁王各省远近所有的犹大人,嘱咐他们每年守亚达月十四、十五两日,以这月的两日为犹大人脱离仇敌得平安,转忧为喜,转悲为乐的吉日。在这两日设筵欢乐,彼此馈送礼物,周济穷人。于是,犹大人按着末底改所写于他们的信,应承照初次所守的守为永例。”
这段经文就是我们前面所解释过的,因此末底改就定规每年的亚达月十四、十五两天为吉日,犹大人要摆设筵席,欢乐庆祝,彼此送礼物,还要赒济穷人。并且把这个值得庆祝的吉日订为犹大民族永远要遵守的节庆。直到现在,每年的这两天,犹太人一定要纪念并讲述这个让民族命运转悲为喜的历史事件。这个节期很特别的一点,它是在外邦国家所发生的、犹太百姓蒙神拯救的事件,所以更有其历史性的意义了。
《以斯帖记》第9章第24节到第25节:“是因犹大人的仇敌亚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设谋杀害犹大人,掣普珥,就是掣签,为要杀尽、灭绝他们,这事报告于王,王便降旨使哈曼谋害犹大人的恶事归到他自己的头上,并吩咐把他和他的众子都挂在木架上。”从第9章20节到第25节,都是末底改所作的记录,被用书信的方式送到波斯帝国所有的属地,信上很清楚地叙述了这个节日的由来,让遍布在波斯王国里所有的犹大人都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哈曼想要灭绝犹大人的阴谋没有得逞,反而自食恶果,他和自己的十个儿子都被挂在木架上了。信中还专门提到哈曼为了这事,以“掣签”的方式来决定屠杀的日子。
在第1课讲到背景介绍的时候,说了一些有关于“掣签”,也就是“掣普珥”的事。那么哈曼“掣普珥”出来的亚达月十三日,和末底改嘱咐犹太人每年要遵守的吉日有什么关联性呢?在《以斯帖记》第9章最后一部份的经文里,就谈到了这个问题,我们继续看就明白了。
复习问题
1 有什么原因使犹大人很顺利地击败了攻击他们的敌人?
2 以斯帖向王提出要求,把哈曼十个儿子挂在木架上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 由经文“却没有下手夺取财物”(9:10、15、16),说明犹大人消除仇敌的目的。
思考问题
1 犹大人必须等八个月才能执行亚哈随鲁王的新命令,所以他们必须操练忍耐、等候神的时间和旨意。思考你的人生中, 如何在等候神的作为时,也不放弃个人的努力?
2 亚达月十四、十五两日对犹大人而言,本是个大凶的日子,现在却成了大喜的节庆了。你如何看人生的危机与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