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哀悼殇城 - 外患 (哀1:1-22) 上 (2504)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可以在上面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您可以寄送您的学习笔记/注解到您指定的电子邮箱里, 也可以从收到的邮件里的网址查看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第二课:哀悼殇城 - 外患(哀1:1-22)- 上

本课内容提要:第1章的两个主要发言者是:旁观叙述者(1-11节)和锡安女子(12-22节),他们描述了圣城外患的场景和人内心的哀伤。第1-7节对比圣城当年的荣华和当下的荒凉;8-11节反思祸患的源头是百姓犯罪;12-17节表达出锡安女子的血泪泣诉和百姓的凄苦无助。 18-22节承认神的公义,也求告和盼望神的拯救。

第一部分

叙述者的报导

上一次讲的第一课是《耶利米哀歌》整卷书的概论,今天要开始正式的研读经文。先来介绍一下:《耶利米哀歌》(以下简称哀歌)的查经有声课程一共有六课。第一课是“背景与概论”,接下来总共五章经文就正好分成五课,在最后一课会有一个简单的总结。现在先来看哀歌第1章有哪些特色。

书名和主题:这卷书卷首第一句中的“何竟”这个字被定为希伯来文经卷的书名。这一章经文中的女性角色很突出。如果用五部曲来概括哀歌的五章经文,这第一部的主题是“外患”。

这首哀歌主要是描述圣城遭浩劫的大场景。由两个主要声音来叙述这大场景,一个是观察者,他就像一个现场报导的记者,主要是在哀歌1-11节发言;第二个声音是锡安或者耶路撒冷女子,以当事人的身份在12-22节发出哀呼。我们可以先看1-11节观察者的现场报导:1-7节叙述各类人在耶路撒冷被毁之后的惨状,然后在8-11节是在反省:开始意识到是因犯罪而招来了祸患。

圣城今昔的强烈对比(1:1-2

哀歌1章1-2节说:“先前满有人民的城,现在何竟独坐!先前在列国中为大的,现在竟如寡妇;先前在诸省中为王后的,现在成为进贡的。他夜间痛哭,泪流满腮;在一切所亲爱的中间没有一个安慰他的。他的朋友都以诡诈待他,成为他的仇敌”。

刚才提到过“何竟”这个词,它在希伯来原文中出现卷首,以强烈的哀叹语调对比荣华的过去和凄惨的现在。这个字在2章1节,4章1节都会再出现;在《以赛亚书》14章4节也用过;还有在《耶利米书》9章17-19节那里,耶和华神说“将会唱哀歌的妇女召来…速速为我们举哀”,又说“我们怎样败落了”,这“怎样”的原文正是耶利米哀歌首句的“何竟”这个词。

“何竟”这个词深刻表达出当时以色列百姓的震惊和哀痛。当一场灾难突然降临,比如地震或者战争发生时,令天地瞬间变色、人们猝不及防,大脑的记忆还留在过去的繁荣景象上,难以置信眼前的凄凉。

第1节也用了“先前”和“现在”的尖锐对比,镜头对准的都是耶路撒冷城。这个对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先前满有人民的”,现在变成被遗弃而“独坐”的;第二方面是“先前在列国中为大的”,现在变成无人理会的“寡妇”;第三方面是“先前…为王后的”,现在变成“进贡的”。

这三方面概括了圣城耶路撒冷在人口、在国际地位和在尊严上的强烈变化。《以赛亚书》1章21节也有类似的对比说“可叹,忠信的城变为妓女!从前充满了公平,公义居在其中,现今却有凶手居住。”这“可叹”在原文就是“何竟”:叹息那曾经充满公平公义的城变为妓女与凶手的城。先知书的作者以赛亚与耶利米都用拟人化的方法,把锡安比作一个从尊贵变为卑贱的妇女,她孤苦无靠,昼夜哀哭,却没有人来安慰同情她。

从属灵的意义上看,以色列是耶和华神的妻子,身份很高贵。可是她却与外邦人结盟并且去拜假神,就好像与外面的男人关系淫乱。当那些她“亲爱的”外邦男人抛弃了她,她只能哀哭不已。这样的比喻在《耶利米书》22章20到22节, 30章14节,还有其他一些地方都出现过。

人民的凄苦景况(1:3-7

哀歌第1章的1、2两节讲的是圣城浩劫的大场景,第3节开始转而谈到百姓和领袖层。1章3到7节的经文说“犹大因遭遇苦难,又因多服劳苦就迁到外邦。他住在列国中,寻不着安息;追逼他的都在狭窄之地将他追上。锡安的路径因无人来守圣节就悲伤;他的城门凄凉;他的祭司叹息;他的处女受艰难,自己也愁苦。他的敌人为首;他的仇敌亨通;因耶和华为他许多的罪过使他受苦;他的孩童被敌人掳去。锡安城(原文是女子;下同)的威荣全都失去。他的首领像找不着草场的鹿;在追赶的人前无力行走。耶路撒冷在困苦窘迫之时,就追想古时一切的乐境。他百姓落在敌人手中,无人救济;敌人看见,就因他的荒凉嗤笑。”

这第3节说,许多圣城居民被外邦侵略者掳走,也有人逃到到外国避难。迦南地是神赐给以色列人的美地,为的是让他们能安居乐业。现在家园被毁,他们只得四处流亡,成了寄人篱下、看人眼色的寄居者。第4节转而谈到还留在当地的人,举了三组人为例:第一组是以色列百姓,再不能来圣殿守节期;第二组是祭司,不能再进入圣殿事奉;第三组是年轻的女子,再不能以欢歌笑舞庆祝节期。

作者还进行了今昔的对比:过去在喜庆的节期“锡安的路径”挤满了来参加节日盛典的百姓;如今圣殿被毁、百姓被掳,路上渺无人迹;以往祭司忙碌地献祭、带领百姓敬拜,现在他们叹息着离去;原先少女们在节期欢歌笑舞(参诗68:25),现在她们有些被掳,有些沦为女仆,像泥水中遭人践踏的鲜花。第5节还对比了猖獗的仇敌和软弱被掳的儿童,就更令人心酸了,孩子代表了未来,没有孩子的社会就等于没有前途和未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5节“耶和华”的名字首次出现了,之后加起来一共出现了32次。这说明叙述者意识到:敌人的强大亨通是有缘故的,当神的儿女悖逆与神立下的圣约,神会用敌人的手来管教他们。这种思想早在《利未记》26章14到39节和《申命记》28章都出现过,在后面这个思路会越来越清晰(哀1:5、81,4:6,5:16等)。

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第4节是对比普通百姓的今昔;第5和6节把软弱的犹大领袖与张狂的敌人进行了对比:以色列的“首领”本该像狮子一样威风,这时却像饥饿的鹿一样虚弱,不但失去战斗力,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了。在希腊文和拉丁文本中,“鹿”与“猎”是谐音字,形容犹大的首领仓皇出逃,却还是被巴比伦人抓获。比如亡国之君西底家和他的臣属,在逃离耶路撒冷后不久就被敌人抓了回来(耶39:4-5、王下25:4)。第5和7节则说到仇敌幸灾乐祸地嗤笑圣城的荒凉。诗人面对殇城和仇敌,想起当年大卫王的神勇善战,无奈地对比“古时”的“乐境”和现实的困境。

犯罪导致败落(1:8-11

第1章8到11节说“耶路撒冷大大犯罪,所以成为不洁之物;素来尊敬她的,见她赤露就都藐视她;她自己也叹息退后。 她的污秽是在衣襟上;她不思想自己的结局,所以非常的败落,无人安慰她。她说:耶和华啊,求你看我的苦难,因为仇敌夸大。敌人伸手,夺取她的美物;她眼见外邦人进入她的圣所─论这外邦人,你曾吩咐不可入你的会中。她的民都叹息,寻求食物;他们用美物换粮食,要救性命。他们说:耶和华啊,求你观看,因为我甚是卑贱。”

这里第8节的“耶路撒冷大大犯罪”和前面第5节提到“她许多的罪过”,都在指出:得罪神的人往往轻视了犯罪将引来的祸患。这里说耶路撒冷像赤露的女子:她过去身份尊贵,如今因犯罪沦落风尘,成为不洁和遭人唾弃的女人。这样的比喻在《何西阿书》2章8节和13节,《以赛亚书》47章3节,还有《以西结书》16章37到41节都出现过。

那么第8节所说的“不洁”、“赤露”和9节的“污秽”等字眼,是用来形容耶路撒冷被毁时外观上的肮脏破败,还是另外有更深的意义呢?既然先提到了“大大犯罪”,接下来说的“不洁”就包含了信仰和宗教礼仪上的污秽。在神眼中,拜偶像、随从外邦礼仪都是极其严重的“不洁”,是信仰与道德上的“污秽“。至于“赤露” 倒不是形容女子放浪形骸、穿着暴露,而是代表遭受着极大的耻辱。犹太人在惩罚那些下贱的女子或者娼妓时,会剥去她的衣服,羞辱和咒诅她。

《以西结书》23章29-30节那里说“他们必以恨恶办你,夺取你一切劳碌得来的,留下你赤身露体。你淫乱的下体,连你的淫行,带你的淫乱,都被显露。人必向你行这些事;因为你随从外邦人行邪淫,被他们的偶像玷污了。”如果把圣城比作一个从贵妇变成淫妇的污秽女子,那她被敌人占领、洗劫、羞辱,可以说是自取其辱,罪有应得。

不过这女子自己却感到很意外。第9节说“非常的败落”,意思是她没有想到会落到这个“结局”因而极其震惊,还理直气壮地求神看顾她的苦难。后面的4章12节也提到,百姓当时根本不信仇敌能攻破耶路撒冷的城門。犹大百姓被假先知蒙蔽,以为只要是神的儿女,犯罪也无妨,神绝不会让外邦人任意欺辱他们。

第10节说“外邦人进入他的圣所”,本来圣殿禁止不信神的外邦人进入,他们若随便出入,就说明耶和华神已经离去,不和以色列人同在了。10节提到的“美物”是指圣殿中那些用精金打造的器皿和宝物,看到那些拜偶像的外邦人在圣殿中肆意掠夺财宝,神的儿女当然很痛心。可惜他们不晓得,因他们的罪污染了圣殿,才逼神不得不离开。 《以西结书》10章18节说“耶和华的荣耀从殿的门槛那里出去”,当荣耀的神离开了圣殿,当然神也不再保护他的子民了。

如果10节的“美物”是指圣殿的贵重器皿,那么11节说百姓“用美物换粮食,要救性命”,是不是说百姓必须用贵重珍宝换饭吃,好保住“卑贱”的性命呢?

11节的“美物”这个字的希伯来原文,与《何西阿书》9章16节中的“所生的爱子”是同一个字,原意是“肚子中的美物”。而11节的“卑贱”原意是“贪食”(参考申21:20;箴23:21)。因此有人解释这段经文说,当时有人因饥饿难熬,就卖了孩子去换粮食,甚至还“易子而食”。参照《耶利米书》52章6节的记录,当时“城中有大饥荒”。哀歌2章20节也提到“妇人岂可吃自己…的婴孩”。成年人因为饥饿而杀死儿童,可算为最大的咒诅。不过神的儿女如果能在卑贱痛苦中哀求神,也算是悔改的前奏。

复习问题

1  在希伯来原文句首的“何竟”这个词表达了哪方面的感受?

2  第1章1节的两个词“先前”和“现在”主要对比了哪几个方面?拟人化的诗歌手法是用了什么人来前后对比?

3  第1章4到6节的今昔对比主要包括了哪几组人的境况?

4  第1章8节的“不洁”、“赤露”和9节的“污秽”等字眼是在形容哪方面的肮脏呢?

5  第1章10节提到外邦人随意出入圣殿,这代表了什么?

思考问题

1  从属灵的意义上看,以色列是耶和华神的圣洁高贵的妻子,当她去拜假神就好像与其他男人关系淫乱;这对你在持守信仰的纯正方面有哪些提醒?

2  当年“耶路撒冷大大犯罪”被神惩罚的教训,对你今天的现实生活层面有哪些挑战?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