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牢记教训 - 痛悔(哀4:1-22) 下 (2511)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可以在上面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您可以寄送您的学习笔记/注解到您指定的电子邮箱里, 也可以从收到的邮件里的网址查看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第五课:牢记教训 - 痛悔(哀4:1-22) 下

第二部分

先知和祭司的罪(4:12-16

前面的经文说到围城时的饥荒和破城时的烈火杀戮。接下来作者要追讨灾难的起因,也历数假先知和祭司的罪状。哀歌4章12-16节说:“地上的君王和世上的居民都不信敌人和仇敌能进耶路撒冷的城门。这都因他先知的罪恶和祭司的罪孽;他们在城中流了义人的血。他们在街上如瞎子乱走,又被血玷污,以致人不能摸他们的衣服。人向他们喊着说:不洁净的,躲开,躲开!不要挨近我!他们逃走飘流的时候,列国中有人说:他们不可仍在这里寄居。耶和华发怒,将他们分散,不再眷顾他们;人不重看祭司,也不厚待长老。”

第12、13节告诉我们:耶路撒冷的陷落完全出乎人的预料。虽然真先知耶利米早就预言了这一切,但君王与百姓当初都不肯相信,反倒轻信假先知和坏祭司的谎言。也就是说,百姓确信耶路撒冷城不会失陷,不是基于对坚固城池的相信,而是盲目听从假先知和祭司在信仰上的误导,以为只要有圣殿在,神就必会保护圣城。也可以说,他们不信自己要面对神的审判,更不信审判会从神的家开始。

他们怎么可以单凭着自己的想法,就认定公义圣洁的神只会保护自己,而不会审判自己呢?这就是假先知造成的假象。在圣经七十士译本中,第13节的“先知”这个词意思是“守望者”,责任是替百姓守望住敌人,可是他们不但没有守住自己的职位,还“在城中流了义人的血”。在哀歌第2章14节那里,也谈到假先知有“虚假和愚昧的异象”。在《马太福音》23章35节的经文,耶稣指责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说“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当时犹大的领导层就像《耶利米书》6章13节说的“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一味地贪婪,从先知到祭司都行事虚谎。”在哀歌2章14节也说过,他们报假平安,说假预言、默示,引来灭顶之灾,逼迫耶利米和其他义人,不论他们是否直接杀人,这流人血的罪必要归到他们身上。

不过4章14、15节说他们再不能装模作样了,倒像瞎子一样,在城中到处乱窜,好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百姓们以对待麻风病人的方式对付他们(利13:45、46)。犹太律法认为不洁净的报应和咒诅之一,就是麻风病发在人的身上。这时候百姓已经认清这些假先知和坏祭司的丑恶面目,看出他们因行恶受到咒诅。可供参考的经文记载在《申命记》28章28、29节:“耶和华必用癫狂、眼瞎、心惊攻击你。你必在午间摸索,好像瞎子在暗中摸索一样。……时常遭遇欺压、抢夺,无人搭救。”这就怪不得百姓那么厌弃这些所谓“领袖层”,他们的确是罪有应得。

不止如此,第15节提到他们臭名远扬,一旦“逃走飘流”到其它地方,那里的百姓却早已提高警惕,不许他们定居,生怕他们会带来灾祸。这些都是耶路撒冷破城之后的现状,那些原来受到尊敬的祭司、长老因为不忠于职守,有辱使命,被百姓厌弃。

渺茫的指望(4:17-20

从17节开始,哀歌转为群体的呼求。来看哀歌4章17-20节的经文:“我们仰望人来帮助,以致眼目失明,还是枉然;我们所盼望的,竟盼望一个不能救人的国!仇敌追赶我们的脚步像打猎的,以致我们不敢在自己的街上行走。我们的结局临近;我们的日子满足;我们的结局来到了。追赶我们的比空中的鹰更快;他们在山上追逼我们,在旷野埋伏,等候我们。耶和华的受膏者好比我们鼻中的气,在他们的坑中被捉住;我们曾论到他说:我们必在他荫下,在列国中存活。”

第17节所说的“一个不能救人的国”就是指埃及,而犹大人“所盼望的”原文是“在了望台所等待的”。犹大国的末代国王西底家是巴比伦扶植的傀儡,他竟敢私下与巴比伦的敌人埃及法老合弗拉 (公元前589-570在位) 密谋叛变。西底家胆大包天,敢用自己这颗小棋子在大国争雄的状态下玩手段,真好像在玩火自焚。

巴比伦的军力当时正如日中天,埃及虚晃一枪就被击退。主前586年4月,被巴比伦大军围困一年半后,圣城沦陷,耶和华的圣殿也被烧毁。叛变失败的西底家王惨遭剜眼之刑、被铐上脚镣掳去了巴比伦(参考王下25:1-7,耶52:4-11)。这个历史教训并非叫犹大人去服从大国,而是告诫他们不要信靠强权,更不要离弃神去敬拜别的神。恰恰因为犹大国的君王常常背叛神,才引来神的审判:就是用巴比伦灭了犹大国。

这里用“我们”代表锡安百姓发言和痛彻地反悔:如果把复国的期望寄托在周边强国的庇护,根本就是引火烧身,引来更多杀戮。第19节说,耶路撒冷城破之后,巴比伦军队像追击猎物一样追杀百姓,人民因为害怕被杀死在街道上,都不敢出门。

第20节说的“耶和华的受膏者”就是指以色列的君王。读旧约的“历史书”就知道,扫罗是以色列国的第一任君王,他嫉妒并且总想杀害大卫。可是当大卫听说扫罗被杀时,心情非常悲痛,对那来向他报功的人发怒。这记在《撒母耳记下》1章16节大卫说:“你伸手杀害耶和华的受膏者,怎么不畏惧呢?”这个来向大卫报功领赏的年轻人,结果被大卫处死了。这样看来,西底家虽然是坏君王,却仍然算作“耶和华的受膏者”。

根据哀歌4章19节的描述,巴比伦士兵不但比“空中的鹰更快”也“在旷野埋伏”,设下天罗地网,末代君王西底家虽然在城破时仓皇出走,仍然被抓回来。前面12、13节说“君王和……居民……不信……仇敌能进耶路撒冷的城门”,第20节再说百姓相信君王能够荫蔽他们。结果西底家自身难保,悲惨的“结局”与百姓的预想截然相反。

百姓由此对君王、先知和祭司的信赖荡然无存,这些人过去好像瞎子领路。可是在领导层完全崩溃之后,百姓要跟从谁前行呢?过去,百姓把希望寄托在君王、先知和祭司身上,相信他们是百姓的代路人。当百姓遭到灭顶之灾、失去方向时,认识到再也不可相信人超过信靠神。痛定思“悔”,就可以从失落中重新定位,也找到起跑点,可以准备重新出发了。

预言以东灭亡(4:21-22

哀歌4章21、22节:“住乌斯地的以东民哪,只管欢喜快乐;苦杯也必传到你那里;你必喝醉,以致露体。锡安的民哪,你罪孽的刑罚受足了,耶和华必不使你再被掳去。以东的民哪,他必追讨你的罪孽,显露你的罪恶。”为什么在这首哀歌的最后会离开原来的主题,说起了以东人呢?因为当年亚伯拉罕的儿子是以撒,他的妻子利百加生了一对双生子,大的叫以扫,小的叫雅各。后来为了争夺长子的名分兄弟反目。以扫又叫以东,后来搬到乌斯地居住(参考创25、36章)。

雅各又叫以色列,得到长子名分之后,生了十二个儿子,就是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以东与以色列本是亲兄弟,以东的后代却不念兄弟之情,帮助巴比伦军队攻打耶路撒冷。在《俄巴底亚书》10-13节先知指责以东人说:“因你向兄弟雅各行强暴,羞愧必遮盖你,你也必永远断绝。……你兄弟遭难的日子,你不当瞪眼看着;犹大人被灭的日子,你不当因此欢乐;他们遭难的日子,你不当说狂傲的话。我民遭灾的日子,你不当进他们的城门;他们遭灾的日子,你不当瞪眼看着他们受苦;他们遭灾的日子,你不当伸手抢他们的财物;你不当站在岔路口剪除他们中间逃脱的;他们遭难的日子,你不当将他们剩下的人交付仇敌。”

《诗篇》137篇7节也说“耶路撒冷遭难的日子,以东人说:拆毁!拆毁!直拆到根基!”可见以东人不但对受难的以色列弟兄没有同情帮助,反倒落井下石,还很“欢乐”。所以21节预言神忿怒的“苦杯”就快要传到以东人那里,以东人乐极生悲,好像喝醉的人,要失态露体,自取其辱。

哀歌1章8节说耶路撒冷因犯罪而像一个赤露的女子,受到藐视羞辱。那羞辱她的人中可能有以东人。这里却预言羞辱人者必自惹其辱。等神惩罚完自己的儿女,就会去惩罚幸灾乐祸、趁火打劫的以东人。以东人也代表其他敌对神选民的敌人。当锡安因自身的罪受够了刑罚,情况就会有180度的转弯。神要去追讨这些敌人的罪,复兴神的百姓。在最黑暗的时刻,神对犹大人保证“必不使你再被掳去”。当百姓看到神惩罚他们的敌人,哀歌就成了盼望的宣言,选民的罪会得到赦免,敌对民族的罪会受到惩罚。

哀歌到第3章已经有了希望, 22节说“我们不致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他的怜悯不致断绝”可那希望还不十分具体。但到第4章这里已经有了清楚的预告了。第3章描述人在信心与疑惑之间挣扎,信心开始占上风,好像在迷失方向之后,看见一些光亮摸索道路。到第4章虽然还没有上路,但是迷路者已经知道神要亲自发光引路,即便还不知道往哪里走,却已经有了盼望的确据,那就是:神要消灭敌人,扶持儿女的应许。

本课小结

今天的这首哀歌,虽然前面的10节重墨描绘了惨绝人寰的悲剧,但后面却露出了曙光。从1-11节对比中上阶层的今昔和儿童的惨状。12-20节指责犹大上层群体,好像瞎子领路,把全民族引向灭亡。第17-20节谈到片面依赖埃及导致亡国,君王西底家被俘等。最后的21、22两节,以预言以东被罚,锡安重新振兴作为结束。

前面谈到过,犹太人的哀歌通常表达了七个方面的诉求:1 祈祷,2申诉,3恳求帮助,4认罪或者表白无辜,5咒诅敌人,6相信神的回应,7赞美和祝福。在这边至少能看到了认罪、申诉、恳求帮助和咒诅。希望在苦难中的弟兄姐妹,也能从失败中看到盼望和光明。

金句:“锡安的民哪,你罪孽的刑罚受足了,耶和华必不使你再被掳去。(哀4:22上)

团队讨论互动: 王姐信主已经十几年了。可是有一天王姐听说有个“大仙”算命特别灵,能知天象晓灾祸,便去拜访。这位“大仙”果然把她的身世说得全都正确,取得王姐的信任。“大仙”还给了王姐几副药粉,叫她每天喝一副,几周后便可以转运赚大钱,享大福气。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或经历过与王姐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除了拜偶像,算命,占卜等,讨论一下,还有哪些行为是信仰失落或者不纯正的表现呢?

复习问题

1  “先知”在国家灭亡的事件中有什么责任?他们的结局怎么样?

2  第4章17节所说“一个不能救人的国”是指哪一国?这其中有什么样的历史教训?

3  第4章20节所说“耶和华的受膏者”是指谁?他的结局如何?

4  第4章21节的“以东民”是什么人?他们犯了什么罪以至于引来神的审判?

5  从这首诗歌的最后,犹大百姓看到了什么样的盼望和神的应许?

思考问题

1  虽然因为有假先知和祭司传递错误的信息给耶路撒冷民,导致亲密犯罪,但作为神的选民(包括今天的基督徒)自己应付哪些责任?

2  作为以色列人的“亲兄弟”以东人,他们对以色列人落井下石的行为,对自己有哪些方面的提醒?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