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神的子民忘恩负义自食恶果 (结16:1-19:14) 下 (2613)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可以在上面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您可以寄送您的学习笔记/注解到您指定的电子邮箱里, 也可以从收到的邮件里的网址查看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第六课:神的子民忘恩负义自食恶果 (结16:1-19:14) 下
第二部分
恶人与义人各负己责 (18:1-32)
现在我们来查考《以西结书》第18章,这一章的内容主要写到,耶和华怎么样回应当时流行的一句俗语。《以西结书》第18章第1节和2节:“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我说‘你们在以色列地怎么用这俗语说:父亲吃了酸葡萄,儿子的牙酸倒了’呢?”是引用当时流行的这句话:父亲吃酸葡萄,儿子的牙酸倒了。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神知道在这话的背后隐藏着神的子民的恶念。他们可能是在埋怨神不应该惩罚他们,因为那是他们祖先得罪神带来的后果。他们也可能找借口继续犯罪,不打算悔改,因为反正祖先已经得罪神了,他们就算变好了也于事无补。根据神接下来的回应,这些猜测相当接近事实。
《以西结书》第18章第3节和4节:“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你们在以色列中,必不再有用这俗语的因由。看哪,世人都是属我的,为父的怎样属我,为子的也照样属我。犯罪的,他必死亡。’”神的话语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无论是父亲还是儿子,都要个别亲自向神交账,犯罪的人必要死亡,他不能替别人死,别人也不能替他死。
接下来从第5节到18节,以西结一再重复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以西结书》第18章第5节到9节:“人若是公义,且行正直与合理的事,未曾在山上吃过祭偶像之物,未曾仰望以色列家的偶像,未曾玷污邻舍的妻,未曾在妇人的经期内亲近她,未曾亏负人,乃将欠债之人的当头还给他,未曾抢夺人的物件,却将食物给饥饿的人吃,将衣服给赤身的人穿,未曾向借钱的弟兄取利,也未曾向借粮的弟兄多要,缩手不做罪孽,在两人之间按至理判断,遵行我的律例,谨守我的典章,按诚实行事,这人是公义的,必定存活。这是主耶和华说的。”神对他的子民的要求非常具体,一点都不抽象。让他们没有借口说:不知道怎么样做才算是对的。
神举出来的这些具体的例子,是根据他们当时常做的恶事。神的子民当时必定常常到山上去拜偶像,又吃祭过偶像的食物,玷污邻舍的妻,亲近在经期内的妇人,不把欠债之人的当头还给他,抢夺人的物件,不把食物给饥饿的人吃,也不把衣服给赤身的人穿。还有就是借钱给弟兄从中取利,向借粮的弟兄多要,不公正地处理纠纷等等。
今天神要求我们遵行的,其实也都不是什么大道理,就像主耶稣所教导的,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爱人如己”就可以了。根据刚才提到的善行与恶行,以西结在第10节到20节进一步解释说,一位行恶的儿子,并不会因为有一位行善的父亲而不被神惩罚;同样的,一位行善的儿子,也不会因为有一位行恶的父亲而被神惩罚。总而言之,每一个人都是按照自己所行的受到报应。
接着在第21节到24节那里,以西结换一个角度说到,无论恶人还是义人,还是有可能因为他自己后来所行的,而改变自己原来的命运。比方说,一个恶人后来回头离开先前做的恶事,开始谨守神的律例,行正直合理的事,结果他必定存活,不至死亡;相反的,义人如果转去做恶,那么他以前所行的一切善事,都不被记念,他必因所犯的罪恶死亡。难怪《传道书》第7章第8节写着说:“事情的终局强如事情的起头”。中国人说的“晚节不保”,是很可惜又很可悲的事情,因为人一生的努力竟毁于一旦。我们真需要倚靠圣灵的帮助,使我们一生都行在主的旨意当中,直到见主面。
在《以西结书》第18章第25节到29节那里,神两次指出他的子民心中嘀咕说:“主的道不公平”。他们埋怨:为什么神看见人一犯罪就处罚,完全不记念这人以前做过的善事。神怎么样回应呢?神也两次反问他们说:“我的道岂不公平吗?你们的道岂不是不公平吗?”神的子民显然是恶人先告状!在第18章最后那里,神说出了自己的苦心。《以西结书》第18章第30节到32节:“所以主耶和华说‘以色列家啊,我必按你们各人所行的审判你们。你们当回头离开所犯的一切罪过,这样,罪孽必不使你们败亡。你们要将所犯的一切罪过尽行抛弃,自做一个新心和新灵。以色列家啊,你们何必死亡呢?’主耶和华说:我不喜悦那死人之死,所以你们当回头而存活。”神在这里语重心长地说,他一点都不喜欢让以色列家死亡,他巴不得他们抛弃从前的罪恶,换来新的心和灵,就可以存活,不致死亡。可惜神的子民不领会神的苦心,反而一再埋怨神不公平。
为以色列王作哀歌 (19:1-14)
从《以西结书》第4章开始,直到刚刚查考完的第18章,神已经透过先知以西结用表演、又用比喻来警告他的子民,如果不赶快悔改,就难逃灭亡的命运。但是神子民的反应不断令神失望。神在不得已之下,只好要以西结开始为以色列王作哀歌。第19章这首哀歌,也是用动物和植物作比喻来写成的。《以西结书》第19章第1节到5节:“你当为以色列的王作起哀歌说‘你的母亲是什么呢?是个母狮子,蹲伏在狮子中间,在少壮狮子中养育小狮子。在它小狮子中养大一个,成了少壮狮子,学会抓食而吃人。列国听见了,就把它捉在他们的坑中,用钩子拉到埃及地去。母狮见自己等候失了指望,就从它小狮子中又将一个养为少壮狮子。’”哀歌是用来悼念已死的人,但是这里所哀悼的两位君王,他们当时都还活着,所以是挺讽刺的。
被预先哀悼的这两位君王是谁呢?如果根据刚才念的第4节,那一位被带到埃及去的,很可能是约哈斯王。我们来参考《历代志下》第36章第2节到4节:“约哈斯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三岁,在耶路撒冷做王三个月。埃及王在耶路撒冷废了他,又罚犹大国银子一百他连得、金子一他连得。埃及王尼哥立约哈斯的哥哥以利雅敬做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王,改名叫约雅敬,又将约哈斯带到埃及去了。”约哈斯是犹大国倒数第四任君王,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他才做了三个月王,神就让他被埃及的尼哥王掳到埃及去了。
那么,另外那一位预先被哀悼的君王,看起来像是约雅敬,因为他接续约哈斯作王。不过根据这首哀歌后来的内容,西底家王似乎比较合适。《以西结书》第19章第8节和9节:“于是四围邦国各省的人来攻击它,将网撒在它身上,捉在他们的坑中。他们用钩子钩住它,将它放在笼中,带到巴比伦王那里,将它放入坚固之所,使它的声音在以色列山上不再听见。”这段哀歌说到,当另外那只狮子被掳到巴比伦之后,在以色列的山上就不再听见它的声音了。母狮再也没有小狮子,可以在以色列的山上咆哮,所以这是最后一头狮子,也就是犹大的最后一位西底家王。如果想看明白先知书的内容,就必须参考历史书的内容。
这首哀歌前面的部份是用母狮来比喻犹大国,后面的部份又用葡萄树来比喻。就像第10节和11节所描写的,神曾经使犹大国像枝干坚固、枝叶茂盛、又多结果子的葡萄树;但是因为他们一再背弃跟神和跟人所立的约,最后就被神连根拔起了。《以西结书》第19章第12节到14节:“但这葡萄树因愤怒被拔出,摔在地上,东风吹干其上的果子,坚固的枝干折断枯干,被火烧毁了。如今,栽于旷野干旱无水之地。火也从它枝干中发出,烧灭果子,以致没有坚固的枝干可做掌权者的杖。这是哀歌,也必用以做哀歌。”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神用来吹干这棵葡萄树的东风和烧灭它的火,就是巴比伦帝国。我们也说过,神在施行最后、最严厉的审判之前,已经差遣许多先知给了无数的警告,只是神的子民和他们的君王都没有悔悟过来,他们还嘻笑、藐视神的先知,以致惹耶和华神发烈怒。
查考完这首哀歌,我们应该思考,虽然我们现在还活着,但我们的属灵生命在神眼中是活泼的呢?还是已经被算为死了的呢?我们真需要好好地检讨自己。
金句:“主耶和华说:恶人死亡,岂是我喜悦的吗?不是喜悦他回头离开所行的道存活吗?” (结18:23)
团队讨论互动:小明出身贫寒,信主后向主求的第一件事,就是不想再饿着肚子睡觉。慢慢地,小明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买了大房子和新汽车,物质生活十分丰富。但小明却因为太忙不能参加聚会,离主也越来越远。小明认为他的成功,完全是凭着自己的努力,金钱才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信仰”。小明和今天课文中以色列人的行为有哪些相似之处?大家发言讨论:若小明继续如此,会有哪些可能的后果?小明怎样才可以能够重新回到神的面前,经历生命的更新?
复习问题
1 根据《以西结书》第18章一开始引用的俗语和神的回应,说明当时以色列百姓中存在着哪些严重的问题。
2 根据课文内容,举例说明神的子民当时都做了哪些恶事?
3 神用什么动物作比喻,为以色列王写哀歌?后来怎么样应验的?
4 犹大国原是茂盛多结果子的葡萄树,后来为什么被神连根拔起?
思考问题
1 义人若在半路转离神去行恶,并不会因为曾经的好行为而被赦免;若恶人在半路忏悔而专心行善,便被称为义人。思考: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如何避免半路转离神而去行恶。哪些诱惑是自己的罩门,该如果面对?
2 《以西结书》第18章第5节到9节中,神要以色列百姓所行的公义事,对自己有没有挑战或者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