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概论 (1:1) - 第一部分 (3901)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可以在上面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您可以寄送您的学习笔记/注解到您指定的电子邮箱里, 也可以从收到的邮件里的网址查看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第一课:概论 (1:1)

第一部分 历史的背景

1.在旧约圣经的十二卷小先知书里面,《哈该书》、《撒迦利亚书》和《玛拉基书》这三卷是犹太人从被掳之地归回耶路撒冷以后才写的,它们正好被放在旧约圣经的最后面。哈该和撒迦利亚同时在耶路撒冷当先知,而玛拉基就比他们晚了半个世纪以上。玛拉基也是圣经所记载的、旧约时代最后的一位先知。 

2.根据《以斯拉记》第一章的记载,犹太人第一次归回的时间是在波斯王古列元年的时候,相当于主前536年。古列王降旨,要所罗巴伯带领犹太人归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当时回应这个呼召的犹太人有四万多人,连同他们的仆婢,有将近五万人。虽然决定留在被掳之地的人远远超过要归回的人;但是可以想像得到,当时这支返乡的队伍有多么引人注目。我们也能够理解为什么他们重建圣殿的工程会受到拦阻。 

3.当时在耶路撒冷的官长肯定怕回归的犹太人势力强大起来以后,会影响到他们现有的利益,所以就起来拦阻。如果想知道第一次回归的犹太人怎么样受到敌人的威胁以致停工,以及他们后来怎么样受到先知哈该和先知撒迦利亚的激励,恢复重建圣殿等等的情况,可以查考《以斯拉记》、《哈该书》和《撒迦利亚书》。 

4.根据《以斯拉记》第七章的记载,犹太人第二次归回是在波斯王亚达薛西一世在位的时候,大约是主前458年。波斯王准许文士以斯拉带领犹太人归回耶路撒冷,当时乐意归回的男丁有1496人,圣职人员有258人。文士以斯拉回去的主要任务是重建神子民的灵命。波斯王要以斯拉恢复圣殿的崇拜和活动,并且要百姓遵守摩西的律法。 

5.如果把外邦君王那么看重神的殿和神的律法去和神的子民那么漠视神的殿和神的律法加以比较的话,就会使我们感到羞愧。有一位牧师曾经说过,我们那些还不是基督徒的亲友可能比我们还更加在乎基督徒应该怎样行事为人,他们比我们还更加认真面对我们的信仰。这实在是很大的讽刺。 

6.犹太人第三次归回的时间也是在波斯王亚达薛西一世在位的时候;不过离第二次归回已经有十多年了,大约在主前445年。根据《尼希米记》的记载,波斯王准许他的酒政尼希米归回耶路撒冷重建城墙。尼希米也成了新上任的省长,他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

玛拉基作先知的时间

1.《玛拉基书》所讨论的问题和《以斯拉记》、《尼希米记》所处理的问题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所以圣经学者大都同意先知玛拉基和以斯拉、尼希米是同时代的人。在这个大前提之下,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玛拉基是什么时候做先知的。在圣经学者当中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玛拉基比以斯拉和尼希米更早回耶路撒冷;另外一种说法是,玛拉基比以斯拉和尼希米更晚回耶路撒冷。 

2.认为玛拉基比较早回去的人说,玛拉基在主前450年左右做先知。那时候,尼希米和以斯拉还没有回耶路撒冷,因为在整卷书里面都没有提到尼希米这位省长,不像《哈该书》和《撒迦利亚书》都提到当时作省长的所罗巴伯。在《玛拉基书》1章8节有提到“省长”这个头衔,不过,的确没有说是尼希米。何况先知玛拉基说到省长收受礼物的例子,这完全不符合尼希米的个性,因为尼希米非常敬畏神、又非常廉洁,他不拿省长的薪俸,更不会收受礼物。在《玛拉基书》里提到“省长”这个头衔,倒是帮助我们确定玛拉基是在波斯帝国管辖犹太人的时代作先知,因为“省长”是波斯王朝特设的官位。 

3.另外一种说法认为玛拉基在主前430年左右做先知,比以斯拉和尼希米更晚回耶路撒冷。持这种说法的人怎么解决书中没有提到省长尼希米这个问题呢? 他们认为,先知玛拉基向犹大地的百姓传达信息的时候尼希米正好返回波斯去了。根据历史的考证,尼希米曾经在主前433年返回波斯,所以当玛拉基在主前430年作先知的时候,当时的省长可能不是尼希米。后来,尼希米在主前426年再回耶路撒冷,处理百姓犯罪的事件。无论如何,《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这两卷历史书和《玛拉基书》这卷先知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要彼此对照着查考,才会使先知所传的信息更加清楚明白。

当时的背景

1.查考先知书的一个秘诀就是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玛拉基作先知的时候,神的子民是在什么状况之下。在《玛拉基书》第一章里面,神很严厉的责备祭司献上不洁净的祭物给神。可见当时他们已经有圣殿,也有例行的献祭活动。 

2.考查旧约的历史就知道,在耶路撒冷的新圣殿是犹太人第一次回耶路撒冷以后,在省长所罗巴伯、大祭司约书亚的带领之下完成的。随着献祭的活动,祭坛上的火虽然不断地烧着,但是百姓们对神火热的心却已经在渐渐减退。可能是因为先知哈该和先知撒迦利亚在激励神的子民恢复重建圣殿的时候曾经应许说,神会使他们再度复兴、再度繁荣起来,但是等到玛拉基做先知的时候,还不见神的应许实现,所以他们就开始失望、后退了。 

3.当玛拉基作先知的时候可能有蝗虫之灾,农作物有欠收的现象,使生活艰难。社会上也有不公平的现象,似乎坏人比好人更加发达。在政治方面,犹太人又在外族人波斯的统治之下,可能要缴很高的税。我们不难想像,神的子民会把这一切的不如意归咎于神。他们以为神已经不再眷顾他们了,先知所预言的美好远景似乎永远都不会来到。 

4.他们就是不肯检讨一下,是不是他们自己先做了得罪神的事情才会有这样的后果。先知玛拉基就是蒙神呼召,肩负起这个带领百姓自我检讨的责任。神透过先知指责他们失去了对神的敬畏和敬爱,圣殿的崇拜流于形式,祭司献祭敷衍了事,十一奉献不被重视,人民的道德水平降低,婚约不被尊重,不少人和外邦女子通婚等等。先知玛拉基在距离现在两千多年以前所讨论过的这些话题,对我们现在的基督徒神的新子民来说,一点都不过时,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直到现在,还有类似的问题发生。查考《玛拉基书》一定会带给我们许多的反省和提醒。

 六回合的辩论

1.《玛拉基书》的写作方式很特别,好像神在和祂的子民辩论。这卷书有点像在写一份法庭上的报告,把神和祂子民之间的争论记录下来,有来回的控诉和答辩。所以如果我们想清楚明白其中的信息,就必须边看边问:“正在争辩的问题是什么?”,“现在谁在说话?”。不过,有的问题已经写明在经文里面,有的就不是那么明显。 

2.我们可以把这份辩论的记录大致上分成六个回合。《玛拉基书》一共有四章经文,1章1节是这卷书的标题,4章4到6节是这卷书的结语。中间的内容就是这六回合的辩论。《玛拉基书》1章2-5节是第一回合的对话,辩论的主题是:神的子民藐视神的爱。《玛拉基书》1章6节-2章9节是第二回合的对话,辩论的主题是:神的祭司藐视神和圣职。《玛拉基书》2章10-16节是第三回合的对话,辩论的主题是:神的子民藐视婚约。《玛拉基书》2章17节-3章6节是第四回合的对话,辩论的主题是:神的子民藐视神的公义。《玛拉基书》3章7-12节是第五回合的对话,辩论的主题是:神的子民藐视十一奉献。《玛拉基书》3章13节-4章3节是第六回合的对话,辩论的主题是:神的子民藐视敬虔的生活。 

3.这六回合辩论的模式非常相似,都是由神先说话,或者先控诉祂的子民。接着神的子民反驳,他们的反驳不一定当众说出来,有的只不过是内心的态度和思想,但是被神看穿了。然后,神就针对他们的反驳提出证据,证明祂的控诉是对的。最后神呼吁他们悔改,或者是警告他们说,如果不悔改会有什么后果。神也应许他们说,如果遵行神的吩咐会有什么福气。 

4.有圣经学者说,这种辩论的方式有点像在打乒乓球。神先发出第一球,神的子民把球拍回去,然后神又还击,把球拍回去。神真是很爱祂的子民,才会在乎他们心里想些什么,要通过先知主动提出来讨论。我们所信奉的真神就是这么仁慈、这么在乎我们的,所以我们不用怕向祂认错。 

第一人称 “我 ”

1.《玛拉基书》的写作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色,就是耶和华常常以第一人称“我”出现。 (见《玛拉基书》1:2,11。)出现的频率之高,恐怕是所有先知书里面排行第一的。在《玛拉基书》全书55节经文当中有47节都这么提到。 

2.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显出神和祂子民之间的关系非常直接,也非常密切。《玛拉基书》很强调神和祂子民之间那种“约”的关系。全书以神与雅各家立约的爱作开始,说明神怎么样守约、厚待祂的子民,但是神的子民却不守约、没有履行他们的责任。比方说,祭司背弃了神和他们的祖先利未人之间所立的约,他们在敬拜神和事奉神上都不合神的要求。又比方说,百姓背弃了夫妻之间的盟约,另娶外邦女子为妻等等。 

3.神守约和神子民不守约这种强烈的对比一再出现,使得这卷书的结构很清楚,也很生动。我们很惊讶地发现,先知那么生动地数落神子民对神的悖逆,目的并不是要提出充分的证据来让神好好地处罚他们。相反的,先知让我们看见,神不弃绝祂的百姓。虽然神一方面要祂的子民坚守神颁布给他们的律例典章,但是另外一方面,神也透过先知预言,有一天祂要亲自来施行拯救。换句话说,旧约最后的这卷书发挥了承先启后的功用。 

复习问题

1. 玛拉基时代的百姓做了哪些得罪神的事情,以至于先知大大责备他们?

2. 《玛拉基书》记录了神和祂子民六个回合的辩论,辩论的六个主题是: 

思考问题: 1. 对比神的守约信实和人的不守约善变,你有哪些体会?你是否曾向神许愿要怎样做来讨神喜悦,后来你如何做的?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