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守律法之福 (3:7-4:6) 第一部份 (3911)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可以在上面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您可以寄送您的学习笔记/注解到您指定的电子邮箱里, 也可以从收到的邮件里的网址查看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第六课:守律法之福 (3:7-4:6) - 第一部份

第一部分 藐视十一奉献 (3:7-9)

1.神与祂子民之间第五回合的辩论,主要说到神的子民藐视十一奉献。在这一回合的辩论里面,神首先呼吁祂的子民要回转向祂。在《玛拉基书》3章7节,神指出,以色列人的祖先常常偏离神的典章,不肯好好去遵守,他们也真是因此受过不少痛苦的管教。可悲的是,到了玛拉基作先知的时代,神的子民听了神的呼吁,还是不肯承认自己是背对着神。他们甚至还强辩说:要怎么样做,才算是转向神呢?

2.在《玛拉基书》3章8节那里,神指出他们在十一奉献上亏欠了神。这里的“夺取”有强行拿取的意思,也有欺骗的意思。换句话说,应该奉献给神之物,如果不给,就是在抢夺属神之物,那是很严重的罪。事实上,在神还没有规定十一奉献以前,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和雅各已经先有了很好的榜样,神也因此大大赐福给他们。 

3.有关亚伯拉罕这方面的事迹,记载在《创世记》第14章。当时有四王和五王之间的战争,四王打赢,把五王的人和财物掳走,其中有亚伯拉罕的姪子罗得和罗得所有的财物。亚伯拉罕就带领他家三百多名精练的壮丁去抢救罗得。当他打了胜仗回来的时候,撒冷王麦基洗德出来迎接他。虽然亚伯拉罕当时是献十分之一给麦基洗德,但是因为麦基洗德预表神的儿子,所以亚伯拉罕等于是做了榜样,向神献十分之一。 

4.至于雅各的例子,记载在《创世记》第28章。第2课已经提到过,雅各因为逃避以扫的追杀,去了伯特利。他在夜间梦见天梯,神向他显现,和他立约,应许要与他同在。雅各醒来的时候,向神许了很长的愿。其中就包括了,许愿要献十分之一。我们看见,雅各奉献十分之一是出于祂对神的感恩,和亚伯拉罕拿所得的十分之一献给麦基洗德有相同的心情。 

5.后来,神规定祂的子民在进入迦南地以后,要纳两种十一奉献,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们可以参考《民数记》18章21-24节。摩西律法规定,百姓要把他们所生产的、所赚来的十分之一献给神,这种作法就叫作十一奉献。他们这样每年献一次十分之一,为的是用来帮助圣殿里的经常费用,以及供应祭司和利未人的需要。因为利未人没有产业,不能耕种也不能畜牧。神要求利未人专心事奉神。既然神责备玛拉基时代的人,没有纳规定的什一奉献,可见利未人失职的其中一个原因,恐怕就是因为利未人缺乏食物,所以不专心事奉神。在《尼希米记》13章10节那里有提到,利未人因为缺乏供应,就跑回自己的田地去了。 

6.神规定的另外一种十一奉献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参考《申命记》14章28和29节。在那里提到,另外那种十一奉献是每三年才纳一次的,主要是为了赒济有需要的人。有的教会也定期收“爱心的奉献”来帮助有需要的人,这种做法大概就是根据圣经这里的规定。总而言之,早在摩西的时代,神已经规定以色列人要纳十分之一。

 7.到了玛拉基做先知的时代,到底有多少人不纳十一奉献呢? 答案就在接下来的《玛拉基书》3章9节。那里说到,“通国的人”都没有遵守十一奉献。可见,不纳十分之一是当时非常普遍的现象。那么,百姓不献十分之一的结果是什么呢? 是“咒诅”就临到他们的身上。如果根据上下文就知道,这里的咒诅是指神使他们的农作物欠收。不过,百姓却用这来作藉口,就理直气壮地不纳十分之一,这藉口也被神识破了。神指出,他们所以会欠收,就是因为他们夺取了应该献给神的供物,没有纳十分之一在先。 

宝贵的应许 (3:10-12)

1.接下来,神给祂的子民一项非常宝贵的应许来鼓励他们纳十分之一。根据《玛拉基书》3章10节来猜测,当时在他们的土地上可能有干旱的现象,他们正巴望着有倾盆大雨。现在神应许说,只要他们肯把十分之一归还给神,神就要赏赐他们,像倾盆大雨似的降下福份来,多得容都容不下。神知道他们可能没有那么大的信心,所以神鼓励他们不妨试一试,看看结果如何。原来神要祂的子民奉献十分之一,并不是因为祂无法供养祂的仆人,而是因为神要通过这项规定来大大赐福给祂的子民。 

2.神举出了具体的例子,写在《玛拉基书》 3章11节。有人认为,这节经文透露了当时有蝗虫之灾,葡萄也未成熟就掉了,所以如果神为他们驱除了蝗虫,那就是具体可见的福祉。还有,葡萄树是迦南地的主要植物之一,葡萄也是主要的农产品之一,可以酿成酒,用在民生上或者用在献祭上。先知预言,当神解决他们切身的问题,又大大倾福给他们以后,他们在列国之中会怎么样呢? 在《玛拉基书》 3章12节,神再次强调,如果祂的子民遵守了奉献的规定,神就会使他们大丰收,外邦人也会因此归荣耀给神。

3.既然十一奉献会带来那么大的祝福,新约时代神的子民是不是也要遵守呢? 当然要﹗这么好的蒙福机会,怎么可以错失呢? 不过,主耶稣对我们的要求应该不止十分之一。主耶稣自己的榜样是:不但要做到律法的要求,而且要超过律法的要求。比方说,律法规定“不可奸淫”,但是主耶稣说,只要对妇女动了淫念,就是与她犯奸淫了。在《哥林多后书》9章6和7节,保罗鼓励我们要尽所能地奉献。当然,最重要的是捐得乐意。千万不要像玛拉基时代的犹太人,连当纳的十分之一都献得心不甘情不愿,甚至根本就不献。 

藐视敬虔的生活 (3:13-15)

1.神和祂的子民之间第六回合辩论的主题是:神的子民藐视敬虔的生活。《玛拉基书》3章13和14节写着说,耶和华再次责备祂的子民在话语上得罪祂。他们说“事奉神是徒然的”。“徒然”的意思是指不值得、没有果效。接着他们又说,遵守神的命令、或者在神的面前苦苦斋戒是没有益处的。这里所说的“苦苦斋戒”包括了禁食。“苦苦斋戒”原来的意思是指穿着丧服举哀。当他们在没有家人丧亡的情况之下这么做,是为了表示为罪哀伤,祈望得到神的赦免。如果目的是为了得到神的赦免,为什么他们说“没有益处”呢? 他们这样埋怨的结果,就表露出他们“苦苦斋戒”别有用心,目的是为了使自己得到益处。 

2.至于他们想得到甚么益处呢? 答案在《玛拉基书》3章15节。那节经文里的“如今”这个说法可能不是指时间,而是指立场。也就是说,从那些埋怨神的犹太人的立场或角度来看当时的情况,他们认为“狂傲的人为有福”、“行恶的人得建立”,这些人虽然试探神,却没有被神惩罚。 

敬虔的益处 (3:16,17)

1.耶和华在解答他们的疑惑之前,先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向应该注意的对象身上。先知在《玛拉基书》3章16和17节这里指出,有另外一种神的子民,他们的表现完全不一样。他们“彼此谈论”的内容是对神的体验,是互相鼓励的话。难怪先知说,神要“侧耳而听”这种子民的谈话了。先知更进一步说到,神还要将这些敬虔子民所做所为记录在“记念册”上面。神把他们特别分别出来,归祂自己,又蒙祂的怜恤。 

2.“记念册”这字眼好像只在这里出现过。它和“生命册”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记念册”原来是指君王记录国家大事和臣仆功绩的册子。在这里用来指神对虔诚人的善行的记录。至于“生命册”,参考《启示录》20章12-15节就知道,当主耶稣最后来审判世人的时候,那些名字在生命册上的人可以免去第二次的死,不会被扔进火湖里。

 3.谁的名字会被记录在生命册上呢? 根据《约翰福音》3章16节,凡是相信接受耶稣基督作救主的人,他们的名字就在生命册上,不会受到永死的惩罚。但愿我们的名字都在“生命册”上,有神赐的永生;也愿我们的名字都在“记念册”上,有神给的赏赐。玛拉基时代的犹太人把眼光放在眼前短暂的利益上,所以就忿忿不平;而神校正他们,要他们把眼光放在将来那永恒的赏赐上。

复习问题

1.根据《玛拉基书》3章8节,当人夺取当属于神的供物,会受到怎样的咒诅?百姓又是用什么藉口不做什一奉献? 

2. 根据《玛拉基书》3章14-15节,百姓“苦苦斋戒”,为的是得到什么“益处”?神怎么样更正他们的“不正之心”? 

思考问题: 1.阅读《玛拉基书》3章16-17节的经文,对比自己的日常谈论,看看自己是不是“敬畏神,思念祂名的人”?如果不是,请反思要怎么样来“特特归神”?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