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两个牧人 (亚 11:1-12:14) 第二部份 (3814)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第七课:两个牧人 (亚 11:1-12:14) 第二部份
第二部分
第一个比喻 (12:1,2)
- 先知所扮演的好牧人被亏待,就提醒我们要善待神所差派的牧人。如果我们不懂得 珍惜 ,神就要改派一个坏牧人来让我们学功课了。自己是牧人的,更要忠心地做好牧人,并且专心倚靠神的保护和供应,因为好牧人不一定就会得到雇主或者羊群很好的对待。耶稣基督才是那位又公义、又慈爱的大牧人,就如《彼得前书》5章4节所写的,祂一定会嘉赏每一位忠心的牧人。
- 先知撒迦利亚晚年时,从神得到的第二篇默示记载在第12章到第14章,主要说到在世界最末后的日子里,神的子民会是什么情况,也仔细描写了弥赛亚再来时的情况。《撒迦利亚书》12章1节是这篇默示的序言,在这里,撒迦利亚简单而有力地介绍了这位给他默示的耶和华。他特别强调神创造万物的 大能 ,这样一位神必定有能力实现祂的话,所以祂的信息不可以不听。这样一位全能的神也必定能够保护他们。
- “默示”的意思是“负担”。先知们对于神给他们的信息都有负担要去把它传讲出来。 (《阿摩司书》3:9;《使徒行传》4:20;《哥林多前书》9:6)在这篇信息的头一部份,即第2节到第6节,先知用了 四个 生动的比喻来形容神怎么样使祂的子民胜过列国。第一个比喻在《撒迦利亚书》12章2节,形容神的子民像“令人昏醉的杯”。
- 先知在这里用“犹大”来代表全体神的子民,因为被掳归回以后已经没有南国犹大和北国以色列之分了。先知预言,耶路撒冷将来会再度“被围困”,就像当年它是犹大国的京城时被巴比伦人围困一样。不过,当年神是为了管教悖逆的子民就容许巴比伦人把耶路撒冷攻陷, 将来 的情势就不相同了。先知形容,将来神的子民要像“令人昏醉的杯”。意思是说,以色列国好像美酒,列国都争着要喝,结果都喝醉了,站都站不稳,当然没有办法打胜仗。我们可以想像一幅画面,就是以色列人轻而易举地就把一大群醉汉打败了。
第二个比喻 (12:3)
- 第二个比喻在《撒迦利亚书》12章3节。在这篇默示里面,“那日”这个词出现了15次。根据《撒迦利亚书》14章1节,我们知道它就是“耶和华的日子”,是神审判列国和拯救神子民的 日子 ,也是基督再来掌管全地的日子。先知预言,到了“那日”,列国会来围攻耶路撒冷,却没有办法胜过。
- 这次先知比喻神的子民像“一块重石头”。自不量力搬过大石头的人都知道,结果非但不会把 石头 搬动,反而会把手腕扭伤,所以先知说这比喻的意思就是,列国想来动神的子民,只会造成自己的伤害,对这块石头的本身,却完全伤害不到。
第三个比喻 (12:4,5)
- 在古代的战争里面,战马和骑士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撒迦利亚书》12章4-5节说到,神使列国的“一切马匹瞎眼”,又使“骑马的颠狂”发疯了,那就等于在说:来攻击以色列民的军事力量全都 瓦解 了。
- 神的子民这方面怎么样呢? 神的子民这方面以“犹大的族长”作代表,他们到时候就会领悟,他们只要依靠耶和华,祂就会 赐下 力量。耶和华说:“我必看顾犹大家”,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说是,神对犹大家会睁开祂的眼睛看顾着他们,所以列国在马也瞎了、人也疯了的强烈对比之下,不被消灭也难了。
第四个比喻 (12:6)
- 在《撒迦利亚书》12章6节,先知形容神的子民像“火盆”与“火把”,又形容来攻打他们的列国像“木柴”与“禾捆”。木柴堆与禾捆就算都比火盆与火把大也没有用,因为一定会被 烧毁 。以色列一定会把来围攻的列国消灭。
- 这四个比喻真是带给神的子民极大的 安慰 ,因为他们知道,将来在危急存亡的时候神会来帮助他们,使得害他们的人反而害了自己。神保护他们真像保护祂眼中的瞳人 (《撒迦利亚书》2:8)。神对基督徒的保护也像这样,虽然我们在世人当中是少数,又常常被攻击,但是因为有主的保护,来伤害我们的人,非但伤害不到我们,反而伤害了他们自己。
预言神的拯救 (12:7-9)
- 接下来在《撒迦利亚书》12章7-8节,先知就强调到了耶和华的日子,神除了打败祂子民的仇敌以外,还会怎么样 拯救 他们。这里所说的“犹大的帐棚”是指京城耶路撒冷以外的乡镇。居住在那些地方的人必定不像住在京城里面的人那么有自信心,他们可能没有把握会不会受到神的保护。
- 耶路撒冷是圣殿的所在地,那里的人肯定认为神会和他们同在,所以神宣告,神要先拯救那些心灵软弱的人,使他们先刚强起来,变得像当年的大卫那么英勇。然后神的主要目标还是要拯救耶路撒冷,因为它代表着“大卫的家”,关系着神与大卫王之间所立的永约。大卫家的人要被刚强起来,变得像神那么尊贵。这段经文强调神对以色列的拯救是 全面性 的,不是重点式的。《撒迦利亚书》12章9节强调,神决意要拯救祂的子民,也定意要消灭他们的敌人。神对我们这些新子民的拯救也是全面性和决定性的,包括了全体和全人。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身、心、灵都会被神拯救和改变。
圣灵叫人悔罪 (12:10 -14)
- 现在,我们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神在“那日”的作为。我们可以给《撒迦利亚书》12章10节-13章6节这段经文一个标题:属灵的 大复兴 。第12章第10节说到,先知撒迦利亚和先知约珥一样都得到神的启示,知道在末后的日子,也就是在耶和华的日子,神会把祂的灵浇灌下来。 (见《约珥书》2:28、29)
- 撒迦利亚特别称圣灵是“施恩叫人恳求的灵”,这句话也可以被翻译成“恩慈与恳求的灵”,主要是说 圣灵 叫人悔罪、也为人祷告,并且强调神的灵使以色列人省悟过来,知道那位被他们“所扎的”正是他们所期待的弥赛亚。因此他们就有非常强烈的反应,要为他们所犯的这项大罪悲哀痛悔。
- 先知撒迦利亚说这预言的时候耶稣基督还没有来到世上。几百年以后,耶稣基督果然来为人类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且罗马兵丁真的用枪扎了祂的肋旁,应验了先知所说的话。不过有关钉主、扎主的人会“仰望祂”这方面的预言,就真的要等到“末日”主再来的时候才会 实现 。《启示录》1章7节描写那时候的情景说:“看哪﹗祂驾云降临,众目要看见祂,连刺祂的人也要看见祂,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他哀哭。这话是真实的。阿们。”
- 先知撒迦利亚还形容,到时候那 哀伤 的程度就像是失去了独子或者长子。先知在《撒迦利亚书》12章11节也举出一件历史事实来作例子说明。约西亚是犹大国难得的贤明君王,他在米吉多平原被埃及王射杀身亡,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人都为他举哀。这件事迹记载在《历代志下》35章20-25节。当时全国的人,无论男女都为他悲哀。先知撒迦利亚在接下来的12章12到14节那里形容说,神的子民将来就会像那样,全体都悲哀。
- 先知预言,圣灵在“那日”要带给神的子民非常大、非常普遍的复兴。在这里特别用“大卫家”来代表君王阶级的人。《撒母耳记下》第12章写到,神曾经派先知拿单去谴责大卫王,所以“拿单家”代表作先知的人和一般的领袖。“利未家”和“示每家”代表祭司和一般的圣职人员。而“其余的各家”就代表了所有其他的家族。这是 人人 有份的属灵大复兴。
- 先知还特别强调,无论哪种人都是“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男女各在一处,就 暗示 了为了能够专心认罪祷告连夫妻都要分开。这种景况让我们想起在《约翰福音》16章8节那里记载主耶稣说过,圣灵来的其中一个任务就是叫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
复习问题
1. 请解释《撒迦利亚书》12章3节有关大石头的比喻和《撒迦利亚书》12章6节有关火盆和木柴的比喻,各代表了什么?
2. 《撒迦利亚书》12章7-8节说到“犹大的帐棚”指的是哪里?带给我们什么样安慰的信息?
3. 将《撒迦利亚书》12章10节与《约珥书》2章28-29节以及《启示录》1章7节进行对比,这些经文如何谈属灵复兴和预言主耶稣的受死以及最后再来。
思考问题: 1. 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有些人反对你,你显得孤单,但是因为有主的保护,让攻击你的人反而伤害到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