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赎罪日 (利16:1-34,23:27-32) 上 (0316)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粤语课文:
第八课:赎罪日 (利16:1-34,23:27-32) 上 (0316)
本课内容提要:本课主要查考有关“赎罪日”的规定和它所预表的意义。“赎罪日”是个节日,有最隆重的献祭仪式,大祭司唯有在这一天才可以进入“至圣所”,为自己和全民赎罪;这也是全年唯一必须共同禁食的一天。
第一部分
赎罪日的规定 (16:29-34)
这次我们要查考《利未记》第16章,这整章经文主要在谈“赎罪日”。那么“赎罪日”到底是一种献祭的礼仪,还是一种节日呢?两者都是。从一方面来讲,在所有的洁净仪式当中,“赎罪日”那一天所献的祭礼最庄重、最严肃;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赎罪日”那一天,以色列人全体休息一天,算得上是个重要的节日。
为了对“赎罪日”有个概括性的认识,我们先来看《利未记》第16章29节到34节:“‘每逢七月初十日,你们要刻苦己心,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什么工都不可做,这要做你们永远的定例。因在这日要为你们赎罪,使你们洁净。你们要在耶和华面前得以洁净,脱尽一切的罪愆。这日你们要守为圣安息日,要刻苦己心,这为永远的定例.那受膏接续他父亲承接圣职的祭司,要穿上细麻布的圣衣,行赎罪之礼。他要在至圣所和会幕与坛行赎罪之礼,并要为众祭司和会众的百姓赎罪。这要做你们永远的定例,就是因以色列人一切的罪,要一年一次为他们赎罪。’于是亚伦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行了。”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以色列人的赎罪日,是定在每年的七月初十日,似乎正好是现在的学校放暑假的时候。不过,以色列人算日子的方法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七月初十日,其实是我们阳历年的九月底。
在赎罪日这一天,以色列人该做什么呢?照经文所说,他们什么工作都不该做,要完全休息;不过,神却要他们“刻苦己心”,这是什么意思呢?“刻苦己心”有很丰富的意思,它包括了要认罪、要忏悔祷告、还要禁食。意思是说,在赎罪日这一天,全体以色列人都不吃东西。据说既使到了现在,住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还是遵守着这两项规定:不工作,也不吃东西。所以,千万别选赎罪日到以色列去旅游,否则买不到东西吃,除非自备粮食。
其实在摩西颁布这些条例的时候,连寄居在以色列人当中的外族人,也得守赎罪日的规定。不过在这一天,却有一种人被准许工作,他们就是祭司,尤其是大祭司,他必须主持赎罪日的仪式。也只有在这一天,大祭司才可以进入至圣所。在平常的日子,祭司顶多只能进到圣所。
圣所和至圣所是不相同的:至圣所在会幕最里面的地方,在至圣所和圣所之间,有一道幔子将两者隔开。在至圣所里面放了一个约柜,约柜上面有施恩座,代表神的同在。所以至圣所不是每位祭司都可以进去的,只有大祭司在赎罪日那一天才可以进去,为自己、也为以色列人所有误犯的罪,一年一次地行赎罪之礼。这可以说是全年算一次总账,也是全年唯一的、大家必须共同禁食的一天 (在以色列亡国之后,又增加了四次禁食的日子,参考 亚8:19)。“禁食”的本身有表示哀伤的意味;所以在这一天,大家都要全心全意地来好好反省自己的行为,并且再次省察自己与神之间的关系。
给大祭司的指示 (16:1-14)
我们可以说“赎罪日”的关键人物是大祭司,因为在全民禁食的同时,在会幕那里还要举行非常隆重、非常严肃的“赎罪日”献祭仪式,而大祭司就是这个仪式的主持人。在摩西颁布赎罪日条例的当时,担任大祭司的是亚伦,我们来看神给亚伦什么指示。《利未记》第16章1节到5节:“亚伦的两个儿子近到耶和华面前死了。死了之后,耶和华晓谕摩西说‘要告诉你哥哥亚伦,不可随时进圣所的幔子内,到柜上的施恩座前,免得他死亡,因为我要从云中显现在施恩座上。亚伦进圣所,要带一只公牛犊为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为燔祭。要穿上细麻布圣内袍,把细麻布裤子穿在身上,腰束细麻布带子,头戴细麻布冠冕。这都是圣服,他要用水洗身,然后穿戴。要从以色列会众取两只公山羊为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为燔祭。’”在这里严格规定,大祭司应该怎么样预备好自己来献祭。他首先要洗身,然后穿上细麻布的衣服,而不是穿上大祭司平常穿的华美圣衣。
按照规定,赎罪日的献祭仪式分成两部分。头一部分是祭司为自己和儿子先献上赎罪祭和燔祭。换句话说,主礼人需要先洁净自己,才有资格为百姓求洁净。亚伦怎么样为自己和儿子们献上赎罪祭,记载在《利未记》第16章11节到14节:“亚伦要把赎罪祭的公牛牵来宰了,为自己和本家赎罪。拿香炉,从耶和华面前的坛上盛满火炭,又拿一捧捣细的香料,都带入幔子内,在耶和华面前,把香放在火上,使香的烟云遮掩法柜上的施恩座,免得他死亡。也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头弹在施恩座的东面,又在施恩座的前面弹血七次。”这里所说的“带入幔子内”,就是带入至圣所。这施恩座其实是约柜的盖子,它是由两个基路伯伸开翅膀构成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就是为以色列民献赎罪祭和燔祭。为百姓献赎罪祭时,有一道程序挺特别的,在《利未记》第16章6节到10节:“亚伦要把赎罪祭的公牛奉上,为自己和本家赎罪。也要把两只公山羊安置在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为那两只羊拈阄,一阄归于耶和华,一阄归于阿撒泻勒。亚伦要把那拈阄归于耶和华的羊献为赎罪祭,但那拈阄归于阿撒泻勒的羊,要活着安置在耶和华面前,用以赎罪,打发人送到旷野去,归于阿撒泻勒。”在这里所说的两只公山羊,其中一只就是用来为百姓献上赎罪祭的。到底哪一只被选上呢?是用拈阄的方式。“拈阄”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抽签”。这是挺通俗的方法,一般人遇到没法作决定的时候,常常用抽签的办法来决定。不过这里所说的抽签,是指大祭司用他自己身上所配戴的、乌陵和土明这种占卜的东西来作决定。一旦决定之后,两只公山羊的命运就迥然不同了。
按照献赎罪祭的规定,被抽到归给神的公山羊,要被宰杀,献作赎罪祭。而另外那只公山羊就归给阿撒泻勒。“阿撒泻勒”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在经文里面没有说明?可能活在当时的人,都晓得“阿撒泻勒”是什么意思,所以不需要说明。“阿撒泻勒”这个词,一般来说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有“移去”或“除去”罪的意思。第二种解释,是指这只代罪的羊所去的地方,是罪恶权势的所在地。第三种解释,是用来当作旷野鬼魔的名字。比较被赞同的是第一种解释,表示全民的罪过被除去了,因我们不认为应该献一只羊给鬼魔,来讨他的喜欢。
大祭司献赎罪祭的程序 (16:15-19)
等抽签决定了哪只羊归给神之后,大祭司怎么样用它来献赎罪祭呢?我们来看《利未记》第16章15节到19节:“随后他要宰那为百姓做赎罪祭的公山羊,把羊的血带入幔子内,弹在施恩座的上面和前面,好像弹公牛的血一样。他因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当这样在圣所行赎罪之礼,并因会幕在他们污秽之中,也要照样而行。他进圣所赎罪的时候,会幕里不可有人,直等到他为自己和本家并以色列全会众赎了罪出来。他出来,要到耶和华面前的坛那里,在坛上行赎罪之礼。又要取些公牛的血和公山羊的血,抹在坛上四角的周围,也要用指头把血弹在坛上七次,洁净了坛,从坛上除掉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使坛成圣。”这里所说的,和前面所提的大祭司为自己和众人献赎罪祭,两者相同的地方就是:大祭司都要进入至圣所去弹血。不相同的地方是:为百姓的洁净礼比较多。包括了为圣所、为会幕和为祭坛行洁净之礼。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那是因为以色列人的罪孽已经玷污了圣所、圣殿、祭坛等等,所以需要一一地洁净。这么说来,基督徒在神面前的认罪和求赦免,也不能够太笼统,必须一项一项明确地承认。事实上,也只有在我们很诚实地一一认罪求神洗净之后,我们才可能有明确悔改的行动。
复习问题
1 庆祝“赎罪日”和庆祝其它节日,有什么不同之处?
2 “刻苦己心”是什么意思?
3 “赎罪日”的祭礼和大祭司当天穿的衣服有什么特别之处?
4 “赎罪日”的献祭仪式分哪两部分?
5 大祭司为“赎罪日”所预备的两只公山羊,有什么不同的用途?
思考问题
1 以色列人“赎罪日”的庄重和严肃,对于自己有什么样的提醒?
2 为避免以色列人在“赎罪日”凭自己的想法来献祭,神吩咐一应“赎罪日”献祭的细节。这对自己参与侍奉有哪些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