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谷书 第三课:有祸之国 第一部份 (3505)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粤语课文:
哈巴谷书 第三课:有祸之国 (3505)
第一部份
哈巴谷等候神的回答 (2:1)
1. 哈巴谷问了神第二个问题以后,就专心等候神的回答。先知当时是否真的登上“守望所”、或者“望楼”去等呢? 有圣经学者认为是的。他们说哈巴谷故意离开吵杂的人群,到守望台上去,安静观察神的作为。不过,比较多圣经学者认为,哈巴谷只不过把自己想像 成在辽望台上守望的人,他一方面想知道神怎么样回答他的第二个问题;另外一方面,他也担心自己的疑惑会遭到神的责备,所以,他要想一想,该怎么样回答神。
2. 结果证明先知哈巴谷过份担心了,因为神从头到尾都没有责备他,神乐意向先知哈巴谷启示祂自己的心意。这点让所有诚实发问的信徒,得到很大的鼓励。虽然哈巴谷当时可能不是真的登上一个守望台;不过,他真的把自己当作那个时代的“守望者 ”,在那里忠心的守望。
3. 古代在巴勒斯坦的守望台有两种:一种造在城头 上,用来观望敌人的动静;另外一种造在农田当中,用来防备盗贼或者来偷吃农作物的动物 (《雅歌》2:15)。有关造在城墙上面的守望台,中国的”万里长城”上面的守望台就很多。守望的士兵们,一旦发现塞外的匈奴有什么侵犯的动静,就会立刻点燃峰火台的峰火,快速通知大家戒备。
4. 历世历代的先知们,都是神放在每个时代的守望者。他们一方面要看神的子民,有没有遵行神的吩咐;另外一方面,要看仇敌有没有来侵犯神的子民。哈巴谷真是很称职的守望者 。他所见到的情况,都向神照实报告了。而且,他还很心疼地维护著自己的同胞。
神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 (2:2-4)
1. 神怎么样回答哈巴谷所发出的第二个问题呢? 《哈巴谷书》2:2、3是“开场白”,在神要说出祂的答案以前,神对哈巴谷先有一些吩咐。神要他把所得到的“默示 ”,写在板子上。我们不知道先知哈巴谷用的是木板还是石版;不过,我们却知道,神要求他写得“容易读”。和合本的中文圣经,在“容易读”的后面,有小字写著“或作随跑随读”。由此可见,神要传信息的人,一边跑还能够一边读。那么,字就一定要写得够大够清楚才行。
2. 神还提醒哈巴谷,他所得到的“默示”,有神自己规定的应验日期,可能不像先知所期待的那么快应验;所以,神要哈巴谷耐心的等候。
3. 至于神“默示”人的方法,除了有听得见的话语之外,通常还有看得见的“异象 ” (《俄巴底亚书》第1节),可以说是视觉和听觉同时并进的方式。难怪先知们对神给他们的信息,印象那么深刻,又记得那么清楚。
4. 神也同时给先知很重的“负担”,以致于他们非去传神的信息不可,否则心里就不得平安。换句话说,凡是真正被神呼召、又常常亲近神的传道人,都不需要担心自己有没有道可讲,因为神一定会给他该传的信息 和该有的负担。
5. 神要先知哈巴谷写下来的默示是什么呢? 《哈巴谷书》2:4“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义人因信得生。”这节经文是神给先知哈巴谷的中心信息,点出了迦勒底人和义人之间会有很不相同的结局 。义人会“因信得生”,迦勒底人却会因为自己的罪恶而灭亡。这里也指出,迦勒底人最根本的罪就是“自高自大、心不正直”。这里的“义人”是指神的子民犹大人,但是并不包括全体子民;而是专指那些信靠神、在神眼中看作“义人”的人。“义人”无论和神之间,还是和人之间,都有正确的关系。
6. “因信得生”的“得生”,意思是指得到神的拯救。也就是说,义人会因为信靠神而得到神的拯救。这句话在新约圣经一共出现过三次:《罗马书》1:17、《加拉太书》3:11和《希伯来书》10:38。使徒保罗强调“因信称义”的道理,就是根据《哈巴谷书》里的“因信得生”这句话。后来,马丁路德因为受到“因信称义 ”这个信念的影响,就勇敢的起来改革当时腐败的教会。
为迦勒底人写哀歌 (2:5-6a)
1. 在《哈巴谷书》2:5到20 节那里,先知为迦勒底人写了一首哀歌。《哈巴谷书》2:5、6a是这首哀歌的引子。它概括性地提到迦勒底人的罪恶是什么,也说到谁会为他们奏哀歌。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就勾画出迦勒底人的形像。他们酗酒,使得他们成为狂傲 的人;“不住在家中”的意思就是心神不定,总是野心勃勃的想去侵略 别的国家。先知形容他们贪得无厌的心,就像阴间和死亡一样,永远不会满足。 (《箴言》27:20)
2. 迦勒底人侵略过很多国家,先知预言,这些被他们欺负的人民,要作歌讥笑、咒诅他们。这首为迦勒底人所写的哀歌,提到了迦勒底人的“五祸”。这五祸都提到“祸哉”、或者“有祸了”这样的字眼。这五祸让我们具体看到迦勒底人五方面的罪恶 ,以及他们将会得到的报应。“祸哉”也可以翻译成“遭殃了”。这是在“哀歌”里面经常出现的感叹词。在旧约原文希伯来文的圣经里面,针对迦勒底人说的五个“祸哉”,都在每段话开头的地方,读起来很有震撼力,也比较有诗歌的味道。
迦勒底人的第一祸 (2:6b-8)
1. 《哈巴谷书》2:6说到,他们“多多取人的当头”。这里的“当头”,指抵押品或者“重债”,先知用它来形容迦勒底人对别国的剥削。他们用这种类似抢劫的行为,来使自己致富。迦勒底人侵略过很多的城市,杀死过很多的人民。
2. 在这第一祸里面,先知指出迦勒底人掠夺、杀害别国的人民,结果也会被别国的人民抢夺。换句现代的话说,他们会从债主,沦落成为被人强迫还钱的负债人。
复习问题
1. 神给先知哈巴谷的中心信息是什么?它点出了迦勒底人和义人之间会有什么样的不同结局?
2. 《哈巴谷书》中的“因信得生”的“得生”是什么意思?与使徒保罗强调的“因信称义”的道理有什么关系?
思考问题 1.历世历代的先知们,都是神放在每个时代的守望者,先知是如何担负“守望者”的角色的?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承担起“守望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