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神的预备与拣选 - 下(4A03)


第一课:神的预备与拣选 - 下(4A03)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第二部分

保罗的背景和人生(下)

现在看保罗第二方面的背景:就是希腊文化。罗马帝国通用的语言是希腊语,保罗受希腊文化滋养,讲流利的双语: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在广阔的罗马帝国境内,他可以随时开口传讲福音而不需要翻译;他在外邦生活的经历,也让他比普通犹太人更了解外邦人的习惯和思想。

可以说保罗在辩明真理时,不管对方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他都能知己知彼,说话切中要害。若是照一般人的标准,保罗具备了这样好的生长和教育背景,他大可以齐家、治国,甚至平天下。是但主耶稣却差派他作更大的事,就是去做超文化的福音使者。

再来看保罗第三方面的背景:他的罗马公民身份。当时罗马的社会阶层有奴隶和自由人之分,自由人中有公民和非公民之分。大数城是罗马皇帝御批的自由城,在此出生的保罗具有罗马公民的身份。罗马公民在当时享有许多法律上的特权,比如在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可以自由旅行。就好像今天持有英国护照的人,可以在英联邦国家自由出入。除此之外,罗马公民在受控告时也可免受地方政府的审判,直接向罗马皇帝上诉;还可免去被毒打、伤害的刑罚。看《使徒行传》16章就知道,罗马公民身份是一个重要的保护伞,当保罗、西拉在腓立比被下到监狱的时候,就曾用罗马公民的身份来斥责监狱官不当用刑,令监狱官快快把他们放走。

保罗晚年坐监的时候,也曾经用他罗马公民的特权向该撒皇帝提出上诉,…保罗最后被处决时也享有罗马公民的一项特权,就是被砍头,这种死刑的方式可以减轻受刑者在死亡过程中的痛苦;而耶稣、彼得他们没有这个身份,就被钉上羞辱的十字架,经历了残酷而漫长的死亡过程。

保罗这三方面的背景,就是:犹太血统、懂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双语、以及罗马公民身份,都是神专门为保罗预备的。除了这三方面与生俱来的特殊条件,他的人生旅程也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刚才说的,在被主耶稣的大光照亮之前。保罗的突然转变是蒙了主耶稣的亲自拣选,但保罗也需要时间来装备自己,用行动接受考验。

第二个阶段:当扫罗被耶稣的大光照亮之后,有三天禁食祷告,被圣灵充满、受洗。他也在阿拉伯旷野学习真道,在大马色会堂传讲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三年后保罗重回耶路撒冷。当时他一面遭受到犹太人的逼迫,被同胞视为叛徒;另一面有些基督徒也不相信他,当他是逼迫者。这时热心的巴拿巴将他引荐给使徒,让他有机会向众人作见证。后来他回到离宣教大本营安提阿不远的家乡大数,待了差不多有十年。

这样看,从保罗蒙召到他开始宣教服事,中间差不多有十四年。经过这些年的沉淀,保罗的属灵生命和神学思考应该都更加成熟了。而福音的地图也已经有了改变,信徒群体在犹太人的追逼迫害之下不得不向北迁移,开始于耶路撒冷的福音就渐渐从犹太地﹑撒玛利亚,传到了叙利亚。

于是叙利亚的安提阿教会开始成为福音外传的大本营。耶稣的门徒在安提阿也正式有了“基督徒”的称号。这时候巴拿巴去大数找到扫罗,请他协助牧养安提阿教会。一年后,安提阿教会的几位圣徒,在禁食祷告的时候听到圣灵的指令,要差巴拿巴和扫罗出去宣教。这就也到了保罗人生旅程的第三阶段了。

外出宣教是安提阿教会一项重要的事工,到今天也还是基督教会的一项重要使命。从第一次宣教开始,“扫罗”这个希伯来文名字改成了“保罗”这个希腊文名字,保罗从此奉献一生,出生入死多次为主作见证。

保罗的宣教旅程和他写的13封重要书信,都是从安提阿教会开始。这些书信不但帮助了当时的众教会,也编入圣经正典、造就了历代的信徒。所以说,保罗人生的第三个阶段最长也最精采。

神的差派和带领

最初的十二使徒中并没有保罗,他是主耶稣在升天之后亲自选召的。可能是因为他逼迫过基督徒,就有人怀疑和挑战他的使徒身份,进而就不听从他的教导。因此保罗为了福音的缘故,常常不得不特别强调他的使徒身份和教导的权柄。

在主后第1世纪,新约圣经还没有定典成书,当时纯正的福音是由主耶稣亲自选派的使徒和使徒指派的人,用口头来传讲。当异端和极端思想搅扰信徒的时候,传讲人所具有的话语权柄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保罗才会非常在意他的使徒身份。在《加拉太书》1章11节下半节到12节那里,保罗说“我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因为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保罗的使徒身份和他的教导都直接来自耶稣基督,普通人根本没有资格去评论。我们知道“名正”方能“言顺”,保罗有了耶稣指定的使徒之名,他的话就有权柄,让人愿意顺服。

前面说到保罗从安提阿开始他的传道旅程,沿地中海北岸西行。在主耶稣一步步的引领下前行……;这“一步步的引领”,到底是说保罗自己没有什么计划,还是说他的计划在具体实行中会因为主的引领而有所修改?

应该说,保罗虽然是被神呼召而去宣教的,但是他在一些细节上的想法不一定完全符合神的带领。比如说,当保罗打算在小亚细亚继续宣教的时候,神却阻止他、让他改变路线过海去到欧洲。后来在保罗想去更远的西部欧洲宣教的时候,神也没有让他继续前行。我们来看《使徒行传》16章7到10节的经文:“到了每西亚的边界,他们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稣的灵却不许。他们就越过每西亚,下到特罗亚去。在夜间有异象现于保罗:有一个马其顿人站着求他说:‘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保罗既看见这异象,我们随即想要往马其顿去,以为神召我们传福音给那里的人听。”

这段经文说,当保罗团队探访了小亚细亚的弗吕家和加拉太的教会之后,想要继续进入北边的城市庇推尼宣教。但是“耶稣的灵”却借着夜间的异象告诉保罗他们,不要继续北上,而要从特罗亚过海,进入欧洲巴尔干半岛的马其顿地区。有人说《使徒行传》也被叫做“圣灵行传”,意思是说圣灵在宣教过程中一路带领他的仆人,让他们始终不偏离神的引领。正因为保罗团队听从神的引领过海,福音才从亚洲传到了欧洲。

接着来看在保罗后期的宣教旅程中,神怎样带领他。在《罗马书》15章19和20节保罗说:“我从耶路撒冷,直转到以利哩古,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耶路撒冷在地中海东岸,是福音的起点站,而这个“以利哩古”应该是保罗宣教走到的最西边。以利哩古是马其顿以北的一个省,在今天的阿尔巴尼亚附近。从耶路撒冷到以利哩古的距离有2400公里,大约是从北京到香港的距离,这是保罗说他已经走过的路程。保罗在第三次宣教后期写的《罗马书》中说“……我切心想望到士班雅去的时候,可以到你们那里”,这“士班雅”就是今天的西班牙。

保罗是一个开拓型的宣教士,他期望第四次宣教能去到西班牙,这是比“以利哩古”更远的地方。他也希望在路过罗马时去看望罗马教会的弟兄姐妹。那他的愿望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罗马书》15章25到29节提到,因为耶路撒冷的信徒遭受大逼迫,生活十分困苦,保罗这时的任务是要把“外邦教会”的捐助,送到耶路撒冷教会的弟兄姐妹手中。可是他在耶路撒冷却被犹太教的人捉住,最后被解去罗马受审判。所以大部份圣经历史学家都认为保罗没有去成西班牙。有人觉得很可惜,保罗的宣教人生那么精彩,好像在一部好电影的结尾并没有出现人们所期望的高潮,让人们觉得有些遗憾……。

如果单从人的角度看,的确很可惜。不过神的计划高过人的计划,神让保罗以囚犯的身份被押解去了罗马,最后在罗马殉道。然而在狱中的保罗也不放弃宣教的机会,他对看守他的罗马军人传福音,这些罗马军队中的基督徒接下了福音的火种,他们的足迹所到之处,福音就被传开,最后福音到达了西班牙。神最终用自己的方式成全了保罗的心愿,好像一部个人传记形的电影有了精彩的续集,由继承人完成了保罗未完成的心愿。

我们也都要听从神一步步具体的带领,就像传递奥运火种一样,保罗跑第一棒,其他人一棒一棒接力传下去。福音火炬手虽然会经历许多的艰难险阻,却让这火炬永不熄灭,直到“地极”。

总而言之,保罗是耶稣亲自拣选的忠心仆人,他一生经历丰富,影响力深远。他用多元文化知识,向普世传讲福音。他精通犹太律法和神学,也熟悉罗马法律及政治,同时还掌握希腊哲学思潮 。更重要的是,他蒙主亲自拣选,忠心到底。下一次我们会接着谈保罗的宣教旅程,也探讨一下他13封书信的分类和各卷书的主题思想。

金句:“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

团队讨论互动:请教会中年资比较长的会友,谈谈教会建立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神亲自带领、赐福的见证。其他人也可以分享自己个人蒙神带领服事教会的见证。然后分组讨论,这些“蒙福”的见证中有哪些事情是靠人事先拟定好的“计划”,哪些是一步一步被神带领完成的。讨论我们怎样可以把个人团体的“小规划”纳入到神的“大计划”之中。

复习问题

1  保罗有哪三方面的背景是神专门为他预备的?

2 请简单叙述保罗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以及他和安提阿教会的关系。

3  为什么保罗要常常强调他的“使徒”的身份?

4  保罗宣教团队为什么会改变在小亚细亚的传道路线,过海去到欧洲?

思考问题

1  你是否认为保罗是一个“开拓型”的宣教士?为什么?

2 你是否经历过神亲自改变你自己拟定的计划,其结果怎样?让自己和他人得到哪些益处?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