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建材的样式和配搭之一 (弗 4:1-16) 上 (4922)


第十一课:建材的样式和配搭之一 (弗 4:1-16) 上 (4922)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粤语课文:


本课内容提要:保罗在这段经文中讲述了蒙恩得救的基督徒如何在生活的各层面,有合一的样式和彼此的配搭,使彼此成为成熟的基督徒,也使教会有合一的见证。

第一部分

建材的样式和配搭(4:1-6:9)

        这一课查考《以弗所书》第4章经文。在第一课的《导论》介绍分段经文大纲时,已将第4章1节到第6章9节的主题定为“建材的样式和配搭”,因为这段经文讲述的是蒙恩得救的基督徒,在生活各个层面应该有的合一样式和彼此的配搭。这一课则将先查考第4章1节到16节,这段经文主要讲述了信徒之间的合一。

蒙召后的行事为人(4:1)

        《以弗所书》4章1节:“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经文中所说的“相称”,原文的意思是形容天平两端放置的物品,称起来重量一样。在前面几课的讨论中我们一再强调:撒但要使人在罪中分裂,但是神的救恩要使人在爱中合一。《以弗所书》1章10节已讲述了神救恩中的终极旨意是“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而使徒保罗在3章10节又说到神要借着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现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所以从中可看出神呼召人得救,就是要使人在他的爱中,重新享受他起初创造人那时的和谐,并且借着教会,让世人以及天使都看到神这个合一的心意。基督徒既然已经蒙受了神的救赎恩典,在基督的爱里合而为一,那么在做人处事上当然就要彰显神这份恩典中的爱、以及他赐下的合一。这样的“行事为人”,才能是与“蒙召的恩”相称。基督徒要怎么才能做到这点呢?这答案就在《以弗所书》4章2节和3节。

合而为一的心(4:2、3)

        《以弗所书》4章2节和3节:“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这段经文说到一个重点,就是基督徒要“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基督徒的责任不是去创造合一,而是去保守合一。因为当一个人从信主、归入主耶稣的名下开始,就已经是属于基督身体的一部份、是已经在主里面“合而为一”了。所以“合一”在基督徒身上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基督徒应该做的是不破坏这份“合一”,而且还要“竭力保守”它。那么有什么具体的作法,可以帮助基督徒来保守这份“合一”呢?经文说到就是要“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

          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叫“谦虚”。谦虚不是客套,也不是常说自己“什么都不会”就算为谦虚。“谦虚”乃是明白人所得的一切恩赐都是从神来的。《哥林多前书》4章7节:“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这段经文提醒基督徒:一个谦卑的人,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神所赐的,所以他不会心高气傲地忘记神,更不会在人面前自夸、张狂。人能够持守这样的态度,才可产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人没有谦虚的心,当他看到自己有某方面的恩赐长处,他就会以为是自己的本事而骄傲自夸,并且批评、论断在这方面恩赐不如他的人,这样当然会造成纷争。

        另外4章2节也说到基督徒当凡事“温柔”。“温柔”不是细声细气说话就叫“温柔”,也不是烂好人那样对任何要求都不拒绝就算“温柔”。“ 温柔”乃是体贴他人的需要,而且又甘心服事的一种心态。人若有了愿意体贴他人,服事他人这种“温柔”的态度,当然人际关系可以更加融洽。

        这节经文中也提到基督徒要凡事“忍耐”。所谓“忍耐”是说:碰到不合自己心意的情况时,也不会不高兴。通常大部份的人碰到不合自己心意的情况,都会不耐烦。可是每一个人的想法、性情本来就不一样,怎能要求别人事事都照自己的想法做呢?如果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忍耐,一不合自己的心意就生气,人与人之间自然冲突不断。因此对基督徒而言,只要与信仰真理无关的事,都应尽量“忍耐”,不为自己的喜好而破坏了肢体的合一。

        即使他人有做错的地方,也要像这段经文教导的那样“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基督徒若省思到人人都不是完全人,而且父神也已经赦免了我们的过犯,就应该用爱心互相宽容彼此的过错,不该得理不饶人。当然,对犯错者忍耐和宽容并不表示没有原则、任凭对方犯错,只是不需要因理直就气壮、义正就词严,用替天行道的样子来指责犯错的人,而是应该“用和平彼此联络”,也就是用和气的态度来沟通讨论,温柔地纠正对方的错误。

        关于“忍耐”,不只是要避免习惯性地去抓他人的错,还包括平常弟兄姐妹之间的谈话分享,我们也应该常常操练自己,用和气的态度来跟人沟通讨论。一个说话冲动、霸道的人,极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因此4章2节和3节提到的,不论是“谦虚、温柔、忍耐”还是“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目的都是为了要使基督徒能够“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因为撒但非常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来竭力破坏基督徒们的合一,所以基督徒也要用各样的方法,来“竭力保守”合一。这是基督徒当尽的责任。

合一的基础(4:4-6)

        基督徒的责任,是要“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但是这份合一的基础是什么呢?这在接下来《以弗所书》4章4节瓊6节中有讲述。

      《以弗所书》4章4节到6节:“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 ”

        这段经文用了七个“一”来说明基督徒在基督里合一的必然性,並且表明了唯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基督徒才能合一。合一的原则是在“主里合一”;基督徒们不能追随世界的潮流、跟世界合一,也不能违背基督信仰、跟异教合一。

        整卷《以弗所书》一直强调的就是“在基督里”的观念。基督徒不可能在基督以外、去跟其它不属于基督的人、事、物、或是组织“合一”。而反过来说,只要是在基督里的基督徒,有了(弗4:4-6)这七个“一”的基础,基督徒们就不可能不合一。如果有不合一的情形,那绝对是我们有人跑到基督外面去了。

“一信”与“一洗” (4:5)

        说到这七个“一” 的基础,有些很容易明白,有些则需更多说明。例如当中提到圣灵只有一个,救主只有一位,神也只有一位,这三个“一”的意思很容易理解。而“身体只有一个”,这意思也不难明白,因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身体不能分割,只有一个,也表明凡主内的基督徒为此应该合一。还有“同一个指望”也不难理解,这是指因为基督徒都盼望着基督再来,神的国度完全降临,万有也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所以若基督徒都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就必定不愿意发生冲突,以免拦阻教会达成这个目标。

        然而若说到什么是“一信”?什么又是“一洗”?(若是把“一洗”理解为一种洗礼方式,就会使人出现疑问)现今教会施洗的主要方式有浸礼跟点水礼,这又怎么会是“一洗”呢?

        关于这两个“一”,先说明“一信”的意思,是指基督徒都是靠着“因信称义”这唯一的方法得救。所谓“因信称义”是指人因信耶稣而被神允许算为义人。任何人都不能因为有钱或多做修桥铺路的善事,就有资格得救。任何人也不会因学问高深,多知道宗教上的知识,就更该蒙救恩。人人都是在“因信称义”这同一个基础上得救。

        所以在“一信”这个得救条件下,每一个基督徒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因此基督徒不应该为了世界上各种对人的区分方式,而破坏了彼此的合一。

        至于“一洗”的这个“洗”单纯指的是洗礼这件事本身。现在教会洗礼的“方式”确实有好几种,有浸礼、点水礼、洒水礼等等。这是由于不同宗派神学家对“洗礼”在圣经原文中有不同的诠释,再加上教会发展的历史背景,所以现今各教会才会产生不同的洗礼方式。

        对于洗礼方法的诠译可以交由神学家去研讨,而保罗在《以弗所书》经文这里讲的“一洗”,是要人将注意力放在“洗礼”的意义上。“洗礼”的本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得救,因此不可忽略掉信心在洗礼上的重要性。例如一个不信耶稣的人,即使为了某些目的接受了洗礼,那个洗礼也不能使他得救;而一个相信耶稣基督的人,即使在某一种环境下没有机会受洗,他仍然可以因为他的信心,成为神的兒女。就像《路加福音》23章记载了一位跟耶稣一起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强盗,他求耶稣在得国降临的时候,能够记念他。结果耶稣对他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3)这个强盗虽然没有机会受洗,但是显然的,他仍然能因着他的信心蒙恩。

        只是,既然洗礼的仪式本身不能使人得着救恩,为什么主耶稣还要吩咐信他的人要受洗呢?这问题的答案就是:洗礼的重要性,是在其中的属灵意义。《罗马书》6章3节和4节就告诉了我们洗礼的意义说:“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 ”从《罗马书》的这段经文让我们看见,耶稣吩咐信他的人要受洗,是要基督徒借着洗礼向世人作见证:他们已经归属于主,要与主同死同复活,借着洗礼来见证信主的人已经归属于基督耶稣。在洗礼的属灵意义上,基督徒都是一样的“一洗”。

        教会若坚立在“一个身体、一个圣灵、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这七个“一”的基础上,就不可能不“合一”的。但是“合一”并不等于“划一”或是“统一”。神并没有要求基督徒每个人都变得一模一样,像是工厂大量生产的产品。事实上,神当初造每个人的时候,就赐给每个人不同的恩赐才能,为了让每个人可以彼此配搭。接下去的经文(弗4:7-12)就开始讲述这点。

基督的恩赐(4:7-10)

        《以弗所书》4章7节:“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刚才查考的4章4节到6节才讲述了七个“一”,到了第7节就立刻接着讲“我们各人”,可见“合一”并不会影响每个基督徒的独特性,而每个人不同的个性、恩赐,也不会影响教会的“合一”。这是救恩的奇妙之处。接下去在第8节的经文有更进一步的叙述。

        《以弗所书》4章8节:“所以经上说: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保罗这里引用了《诗篇》68篇18节的经文,来描绘一幅古代作战得胜的画面。在保罗的时代,当国家的大军打仗后凯旋回来后,会把俘虏绑在行列中游街示众,至于那得胜的君王或是将领,会一边展示掳来的仇敌,一边把战利品或是礼物抛给围观喝采的群众。而主耶稣基督来到世上,就是要对付我们的仇敌撒但。《歌罗​​西书》2章15节便说主耶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看,就仗着十字架夸胜。 ”保罗在《以弗所书》这里的描述,就是要告诉基督徒们:我们的主已经在十字架上完成这个使命,他带着这些俘掳来的仇敌凯旋回到天上,并且也把各样的恩赐赏给我们这些喝采的人。不过当保罗引用《诗篇》经文的时候,他显然从“升上高天”这句话,想到耶稣的道成肉身,所以他接着讲说了第9节和10节的的信息。

        《以弗所书》4章9节和10节:“(既说升上,岂不是先降在地下吗?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有的。)”

        圣经中这段经文的排版是放在括号里面,表示这是保罗对前面第8节经文的一个补充说明。《诗篇》68篇的作者是大卫王,当时​​他写的对像是耶和华神,但是耶和华神本来就一直坐在天上的宝座,为什么大卫还要写他“升上高天”呢?大卫自己可能都没有想到,他在圣灵的默示带领下,不知不觉就预言了基督道成肉身,要降生到地上的事情。所以保罗在引用《诗篇》68篇18节时,他就为“升上高天”这几个字加上注解,来证明那位掳掠了仇敌、并且将各样恩赐赏给人的,就是曾经降世为人的救主耶稣基督。

复习问题

1   《以弗所书》4章1节到6章9节这部分的主题是什么?

2    根据《以弗所书》4章第2节和3节,请简单叙述基督徒当如何在基督里保守“合一的心”?

3    根据《哥林多前书》4章7节,这里的“谦虚”主要有哪些属灵内涵? 

4    根据《以弗所书》4章4节到6节,基督徒合一的基础是哪七个“一”?

5   《罗马书》6章3-4节如何讲述洗礼的属灵意义,是要向世人做什么样的见证?

6   《以弗所书》4章7节指出,“合一”会不会抹煞不同人的个性或恩赐差别?

思考问题

1    根据经文“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4:1)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2    怎样才能够尽力保守“合一的心”?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更新?

3    思想保罗所说“一信、一洗”的含意,自己有哪些更深的领受?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