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新生命新道德(西3:1-4:1) 下 (5111)


第五课:新生命新道德(西3:1-4:1) 下 (5111)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粤语课文:


第二部分

神的选民—新人(3:12-17)

接下来《歌罗西书》3章12-15节的经文谈到新人的美德,16-17节则谈到活出新人的途径。我们先来看12-15节:“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原文作穿;下同)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在这一切之外,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你们也为此蒙召,归为一体;且要存感谢的心。”

在旧约中以色列人是神的“选民”,到新约时代神以恩慈让信徒也“蒙爱”成为“选民”,就好像“新以色列人”一样。“圣洁蒙爱的人”与1章2节的“圣徒”在原文中是同字,意思是 蒙神拣选从世界中分别出来的人。“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这五个词常用来描述基督的性情 ,因此他的“选民”也应当要有基督的性情。除了12节的这五个词,再加上13-15节的“彼此包容、饶恕、爱心、平安、感谢”,一共有九样属天美德,在这里分别解说一下。

“怜悯”在原文的意思是“肠子”,新译本翻译为“怜悯的心肠”。犹太人认为人的感情在肠子里面,就如同我们华人说人的情感在“心”里一样。“恩慈”是善待别人的态度,“谦虚”则是对自己的看法,有点类似中国人说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温柔”,可以对比主耶稣在《马太福音》11章29节说的:“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至于“忍耐”是甘愿忍受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就像基督在受死之前祷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彼此包容,彼此饶恕”是指教会中不同背景的人难免有不同的习俗和观念,彼此之间一定要包容和饶恕。这个饶恕不是暂且压下火气将来再算总账,而是彻底的不留痕迹,不翻旧账。这才是真正的彼此相爱,在主里面合一。

第14节的原文其实是了用穿衣服的比喻:古人的衣袍十分宽松,要束上一条腰带,才方便行动。同样,一切的美德也要用“爱心”的腰带将它们串联起来,教会才成为爱的整体。在《哥林多前书》13章,爱也被作为一切美德的根基。其中提到,如果没有爱,各种美德都是空的,如同没有感情的锣鼓声一样。

15节的“平安”既可以指人内心的素质,也可以指人际关系的和睦。当基督在我们心里“作主”,我们就能应对各类苦难。而当教会群体都以基督里的“平安”作标准,就足以面对困难、冲突和纷争。因此“平安”与“归为一体”是相辅相成的:基督是教会的头;信徒是肢体,要听从头的指挥。若有肢体不服从指挥,整体就都缺乏平安。

接下来看3章16-17节。“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或作:当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以各样的智慧),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无论做什么,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的名,借着他感谢父神。”

这两节谈到主内新人要感谢赞美神:16节说的是团体敬拜和信徒之间彼此造就,第17节则说要一切以基督为中心。保罗曾在1章25和28节说他是教会的执事,责任是教导劝诫信徒。这里则说普通会众也有责任用“各样的智慧”,以基督的话语“彼此教导”。在第16节,保罗先谈到“智慧…基督的道理”,然后用的三个词,就是“诗章、颂词、灵歌”都和敬拜赞美有关。这其中也有着特殊的含意:“智慧……基督的道理”是我们信仰的根基,<answer >诗歌、敬拜赞美则是要述说神和基督的道理,而不单单是要抒发个人的感情。在这里保罗教导信徒,要以恩典之歌回应恩典的福音。基督教圣乐开创了音乐的新纪元:圣乐开创的记谱法,是现代音乐的基础。可以说基督教音乐是“道理”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如果第13节的“彼此包容,彼此饶恕”是要磨练信徒的温柔忍耐,16节的“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则是说教会肢体之间有责任彼此教导、提醒,否则个人失误会造成整体损失。第17节是这段的小结:教会的一言一行,包括整体合一,教导与敬拜等,都必须“奉主耶稣的名”,让基督的平安作主。

家庭的责任(3:18-3:21)

《歌罗西书》从3章18节开始谈家庭伦理,也就是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3:18-21)。其实在当年,主仆关系(3:22-4:1)也被放在家庭伦理之下,因为奴隶是主人的财产。但在今天就属于工作伦理了(可参考弗5-6章)。

当年不少初信者生活在自由散漫的希腊文化中,信主后,他们的是非与道德标准会受到冲击与挑战。信徒不仅在教会中要有新人的样式,也要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操练属灵生命。这里保罗划出了三组关系:夫妻、亲子和主仆,也给每一组中的双方都划出了责任和义务。首先来看3章18到 19节的经文:“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这在主里面是相宜的。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不可苦待他们。”

这段经文听起来和今天男女平等的原则似乎有些差距,其实说到妻子要顺服丈夫,主要是说顺服神所设立的家庭秩序,绝不是说妻子地位比较低贱。神造的人不分性别、身份都是平等的,但属神的人际关系却是在平等中有秩序。《以弗所书》5章23节所说的“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也是说在教会和家庭中都要有秩序。其实不光家庭,社会上也要有秩序,就像学生要服从老师、士兵要服从官长、行人服从红绿灯,若不如此社会就会出现乱象。由此举一反三,“顺服”并不表示卑贱与受制于人。在教会和家庭中,人人地位都平等,却都要顺服基督的属灵权柄,而在教会与社会上基督徒也都要守秩序。

比较来看,当头者的责任更大:丈夫有责任保护妻子儿女,如同老师要爱护学生一样。在基督里面,越有权柄的越要多服事他人,就像基督服事我们一样。丈夫要爱妻子和服事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弗5:25),这也包括了灵里的关心顾念。这是神给夫妻的命令,双方都要忍耐遵行才能一起蒙福。

“苦待”包括了肉体、精神等各个层面。在古希腊文中这个词常指发脾气。人性的软弱在于:往往会对最亲密的人发火。丈夫体力强健,又控制着经济权力,更容易苦待妻子。由此可见,让妻子“顺服”丈夫和让丈夫“善待”妻子的命令,都满有挑战性。现代社会也要面对同样问题:女强人越来越多,保护妇孺的男子汉越来越少。

在今天的社会,不但夫妻关系,连亲子关系也一样颠倒了。3章20-21节说“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现代中国的父母却往往凡事听从子女,当孩子的奴仆。今天的人生活富裕,小家庭孩子又少,有些做子女的只讲自己的权利而不讲当尽的义务。要做一个顺服“基督的权柄”的信徒,应该要执行“听从父母” 的命令:这是讨主喜悦,也是蒙福的。

今天的社会虽然物质丰富,人的道德和学养却每况愈下。有人一味地求新求快,却完全忽略父母长辈的人生经验,以莽撞为创新,最后反倒多走弯路、常受挫折。在家庭中如果让基督居首位,父母子女各尽其责,家庭就可以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础。但倘若背离圣经的伦理原则而行,只会产生更多破碎家庭。说起来日光之下无新事:今天离经叛道的思潮,正是2000年前歌罗西的“理学”和“世上的小学”(2:8,21)的翻版。

不过从父母的责任来看,倘若父母自身修养不够,或者要求不合理,比如当着外人辱骂孩子,让孩子心灵受伤,甚至命令子女做违背神旨意的事情,子女是不是也要顺服呢?保罗好像预料到有人会这样问,所以接下来就谈起父母当尽的责任。21节的“惹儿女的气”在新译本翻译为“激怒”,意思是让子女受刺激而强烈反弹。有些家长,不太会表达爱,又常常激化矛盾,这都会叫孩子心理受伤、变得自卑、撒谎或者反抗社会。父母若常吵架,孩子也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唯有人人听从基督,彼此忍耐相爱,才会有和睦的家庭。

主仆之分(3:22-4:1)

前面曾提到主仆关系在今天也属于工作伦理,现在进一步探讨一下。在2000年前的罗马社会,奴隶是主人的财产,主仆关系自然归到家庭关系。废除奴隶制之后,主仆关系就像现在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环节。不论人的社会地位,尊卑贵贱,主都不会偏待人。相对的,每位信徒都需要遵纪守法,照章行事。《歌罗西书》3章22-25节说:“你们作仆人的,要凡事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讨人喜欢的,总要存心诚实敬畏主。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因你们知道从主那里必得着基业为赏赐;你们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那行不义的必受不义的报应;主并不偏待人。”

如果回顾《腓利门书》的历史背景,有位叫阿尼西母的奴隶,从主人腓利门家逃跑到了保罗那里。保罗劝阿尼西母回到主人身边,也劝主人腓利门以爱相待主内的弟兄,因为阿尼西母“不再是奴仆,而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弟兄”(门1:16)。

《歌罗西书》虽然是给教会的信,没有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却谈到了处理主仆关系的大原则。按照当时的社会状况,奴隶与他们的“肉身主人”之间有无法跨越的社会鸿沟。保罗谈这件事,并不是想作社会革命家。当保罗说“基督使人得自由”,他的本意并不是在倡导废奴,也不想颠覆当时的社会秩序,乃是传扬基督可以把人从罪中释放。因此保罗先说“仆人”要守住自己的位份,然后说信了主的仆人将来必要从主那里“得基业”。而让仆人“凡事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并不是在推崇逆来顺受。保罗是教导那些身为仆人的,要把服事的对象从奴隶主转换到主基督,因此工作起来“像是给主做的,…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当奴仆相信自己和主人一样,都要事奉主基督,他不但会愿意努力工作,而且有了人的尊严和更高的工作伦理标准。

在社会上,通常仆人会主动讨好“眼前的”主人或者老板。如果主人刻薄昏庸,仆人就更容易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保罗却说“总要存心诚实敬畏主”,意思是说:不论环境如何,总要敬畏主基督、诚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把“属世”的劳作变成“属主”的,为尊重主基督的“权柄”、荣耀他的名而谦卑敬业。当我们想到200多年前美国南方奴隶制下的黑奴们,每天在如火的骄阳下做苦工,却能创作出许多动人的福音歌曲,不禁为他们对主耶稣的敬畏和盼望而深深感动。不过24节说的“从主……得着基业”并不是指奴隶被主人释放与地上的产业,而是宣布他们是神的后嗣:虽然在地上无偿劳作,却可以“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同得基业”(1:12)。至于“那行不义”者则不论在地上身份多高,都要“受不义的报应”,也就是主的刑罚。

4章1节说:“你们作主人的,要公公平平的待仆人,因为知道你们也有一位主在天上”,这就是转向教训奴隶主了。其实不论人在地上的身份如何,属天的标准都一视同仁,因为奴隶主也是“主基督”的仆人,要服事天上的主。如果盼望天上的主善待自己,就当用同样的标准善待奴仆。如果有财势的人都明白财富和权柄来自神,就当更多地造福社会,因为圣经说“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12:48)。这样福音的属天平等观念,不但安慰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也激励信徒以爱心多关怀穷苦人。这些教导都是超越文化、国界和年代的。

这一课我们研讨了信徒与基督的关系(1-8);信徒与教会的关系(9-17);最后谈到家庭及工作伦理(3:18-4:1)。听了保罗的教导,我们要知行合一,活出好见证来。

金句:“……因你们已经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3:9下-10)  

团队讨论互动:请在小组中分享在自己家庭中妻子顺服丈夫,或丈夫善待妻子的例子,以及你觉得在你家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复习问题

1 “神的选民”有哪些美德?哪一项美德是“联络全德”的?

2  根据3章16-17节的经文,“智慧、真理”与“颂赞”有什么样的关系?

3  保罗对妻子和丈夫各有什么命令?

4  丈夫在家里做头与男女平等观念有无冲突,为什么? 

5  作父母的与作儿女的有什么责任?这些原则对今天的社会伦理有什么正面指导作用? 

6  保罗对仆人有什么劝勉?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对主人又有什么劝勉?

思考问题

1. 你是否思考过圣乐敬拜与圣经基督的内在关联?你是否有过在敬拜时过分注重抒发个人情感的经验?

2  工作伦理怎么样能够与属天的基业联系起来?主仆如何用属天的标准做地上的工作?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