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崇拜与圣餐(林前11:2-34) 下 (4617)


第八课:崇拜与圣餐(林前11:2-34) 下 (4617)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第二部分

主的晚餐(林前11:17-22)

我们现在要来讨论另外一个话题,就是怎么样吃“主的晚餐”。《哥林多前书》11章17-22节写下保罗听到的、哥林多教会当时守主餐的情况。《哥林多前书》11章17-19节写着说:“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不是称赞你们;因为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第一、我听说你们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我也稍微的信这话。在你们中间不免有分门结党的事,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保罗在这里责备哥林多的信徒“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其实在第1章已经提到他们因为拥护不同的属灵领导人,以致结党纷争。不过在第11章这里所说的“聚会”,特别是指“主的晚餐”。如果在吃“主的晚餐”的时候,还有“分门别类”的现象,那就更加不应该了。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分裂呢? 《哥林多前书》11章20-22写着说:“你们聚会的时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因为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饭,甚至这个饥饿,那个酒醉。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吗? 还是藐视神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呢? 我向你们可怎么说呢? 可因此称赞你们吗? 我不称赞。”初代教会“吃主的晚餐”和我们现代教会的“守圣餐”有不一样的地方。当时他们是先在一起吃晚餐,然后才守圣餐、记念主耶稣。这是为什么保罗说他们“这个饥饿、那个酒醉”;要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守圣餐,每位信徒只分享到一小块无酵饼和一小杯葡萄酒,那根本就不可能吃饱或者喝醉。

他们当时在教会预备晚餐的方式,也是很特别的。根据圣经学者的考证,在古代的希腊社会里面有一种风俗,就是许多人集合在一起聚餐。这种聚餐的特色是:每一个参加的人要带自己的一份食物来,放在一起彼此分享。哥林多教会是在希腊社会里面建立起来的,信徒难免把这种习俗带进教会,后来就被称为“爱筵”。

在美国的教会,各家负责带一道菜来分享,这种聚餐叫作“pot-luck”。不过我们现在吃“爱筵”的作法,还是跟初代教会的不一样。刚才提到过,初代教会的信徒在吃完“爱筵”之后就举行“圣餐”仪式,所以保罗才会称这种爱筵是“主的晚餐”。据说那些做奴隶的信徒,最期待的就是在教会的“爱筵”,因为那是他们在一星期当中,吃得最好的一餐。

可惜当时在哥林多教会举行的“主的晚餐”已经变质了。怎么样变质呢? 在刚才念的第22节,暗示了他们当时吃“主的晚餐”的情况,有钱的信徒带了比较丰富的食物来,贫穷的信徒带了比较少的食物来,甚至没有能力带食物来。有钱的信徒就聚在一起吃,不太关心贫穷的信徒。结果没有能力带食物来的信徒,就只好挨饿了,贫穷的信徒也因为这样变得很自卑。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应该叫做“爱筵”了。

用这种彼此不和睦的心情,接下来领受“圣餐”,真是很不合适,难怪保罗要责备他们。保罗责备他们说,既然要大吃大喝,又不打算跟众人分享,那就干脆在家里吃饱了再来教会。如果到教会来这么做,就有炫耀自己的嫌疑。幸亏我们所在的教会没有这种自私自利、又喜欢炫耀的信徒。相反的,教会里那些有经济能力、又会做菜的信徒,每次都预备得比别人多很多,而且拼命分给别人吃。他们尤其照顾那些比较缺乏和比较不会做菜的人,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爱筵”。

“圣餐”的意义和目的(林前11:23-27)

使徒保罗为了纠正哥林多信徒的错误,接下来就向他们说明“圣餐”的意义。《哥林多前书》11章23-27节写着说:“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

在这里保罗把设立圣餐的过程和意义,做了清楚的解释。我们在教会领受圣餐的时候都会听见主礼的牧师念出这一段话。哥林多教会头一次的圣餐聚会是由使徒保罗设立的。不过保罗声明,“圣餐”不是他创立的,而是从主耶稣领受的,主耶稣才是创立“圣餐”的那一位。可是使徒保罗是在主耶稣复活升天之后才归信主的,他并没有跟主耶稣一起吃最后的晚餐,他怎么会知道主耶稣在最后晚餐时创立“圣餐”的过程呢? 相信保罗对使徒们在“圣餐”仪式上的教导,必定非常用心地学习,也很忠实地教导给他所设立的教会,吩咐他们一定要遵守。

耶稣当年跟十二位门徒一起吃的“最后晚餐”,是犹太人逾越节的筵席。犹太人在庆祝逾越节的时候,要宰杀一只羊羔来吃,为的是记念他们的祖先逃出埃及的前一夜,遵照神的吩咐每家杀一只羊羔,把羊羔的血涂在门上,灭命的天使就越过他们。而埃及人和他们牲畜头生的都被杀死了。这只被杀的羊羔预表神的儿子耶稣基督被杀流血,成为使我们逾越死亡的那只羔羊,叫人因他得救,不至灭亡;所以耶稣在过逾越节的时候,设立“圣餐”的典范,再恰当不过了。

犹太人在吃逾越节筵席的时候,一共要喝四巡的葡萄酒,在喝完第二巡杯之后,一家之主为饼祝谢,然后擘开传给在座的每一位分享。在《路加福音》22章19节那里写着,主耶稣就是在擘饼和递饼给门徒的时候说了:“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没想到不久之后,主耶稣就真的为全人类舍掉了自己的生命。又像饼被擘开分给大家一样,主耶稣也使所有相信接受他的人,从他得到了“永生”。

擘完饼和递完饼给大家吃过之后,主耶稣又举杯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从主耶稣说的话,我们得到提示,就是我们守主餐的目的是为了“记念主”。如果去比照《马太福音》26章26-29节有关主耶稣最初设立“圣餐”的记载,就会看到主耶稣在举杯的时候还说了:“……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这里点出了我们要记念主的哪一方面,就是要记念主耶稣后来真的为世人流出了他的宝血,来洗净我们的罪。所以每次守主餐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检讨自己的灵命光景,祈求主用他的宝血洁净我们。除此以外,刚才念过的《哥林多前书》11章26节也提到,守主餐是为了等候主再来。哥林多的信徒如果明白守主餐是在“记念主”和“等候主”,他们就不会专注在吃喝上了。

守“圣餐”的态度(林前11:28-34)

配合这些目的,接下来在《哥林多前书》11章28-34节那里,就说到信徒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守主餐。《哥林多前书》11章28-32节写着说:“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的也不少。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使徒保罗要求信徒在守圣餐之前,要先“自己省察”,意思是先自我反省、自我检讨一下,看看有没有亏欠神、亏欠人的地方,有没有什么罪还没有得到主的赦免。要先认罪、祈求主用他的宝血洗净了,然后才好存着清洁的良心来领受主餐、记念主。在这段“安静默想”的时间,最能够体会主为我们舍命、主救赎我们的恩典。

只可惜当时在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许多人的态度都不够认真,结果他们非但没有因为守主餐蒙神悦纳,反而因为轻慢主的救赎恩典,以致“被主惩治”,意思是“被主管教”。这里举出来的例子包括:衰弱的、患病的、还有死了的。如果不是圣灵透过保罗去提醒他们,恐怕他们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遇上这些难处。使徒保罗对哥林多的信徒真是有属灵褓姆的心怀,他针对他们的错误,苦口婆心地劝导他们。

我们来看第11章的最后两节经文。《哥林多前书》11章33-34节写着说:“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聚会吃的时候,要彼此等待。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免得你们聚会自己取罪。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保罗除了要求他们先自我检讨之外,还要求他们用爱心“彼此等待”。先一起分享食物,然后一起领受圣餐,这样才会蒙神悦纳。保罗也考虑到,可能有人因为身体上的需要不能够等那么久,那就请这种人先在家里吃饱了再来教会。换句话说,来教会之前自己先吃,或者来教会之后大家一起吃,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彼此体贴关怀。清楚了圣餐礼仪设立的意义和要求之后,相信我们都会更加慎重地来领受圣餐了。

金句:“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林前11:28,29)

团队讨论互动:如果有信徒因为工作安排的缘故,无法参加主日崇拜、也不能领圣餐。作为主内的同伴或者教会的牧者,应该怎么样帮助有这类困难的弟兄姐妹? 

复习问题

1  保罗时代的“主的晚餐”和我们现在的“爱筵”,有什么相同与不相同之处?

2  设立“圣餐”的意义与目的是什么?

3  信徒应该用什么态度来领受圣餐?

思考问题

1  果你的教会有“爱筵”并且由你去主持,你会怎么样安排组织呢?

2  平常是否参加圣餐礼拜,你领圣餐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