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最后的交代(林前15:35-16:24) 下 (4625)
第十二课:最后的交代(林前15:35-16:24) 下 (4625)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第二部分
有关捐款的问题(林前16:1-4)
现在我们要来查考《哥林多前书》的最后一章--第16章。在这章的第1到第4节,保罗和哥林多信徒讨论他们在信上提到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有关捐款的问题。《哥林前多前书》16章1和2节写着说:“论到为圣徒捐钱,我从前怎样吩咐加拉太的众教会,你们也当怎样行。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免得我来的时候现凑。”
“为圣徒捐钱”中到的“圣徒”是指在耶路撒冷的教会。耶路撒冷教会是最早成立的一间教会,他们在经济上有什么难处? 在《使徒行传》11章28节那里写着说,当革老丢做罗马皇帝的时候,犹大地有大饥荒,使得耶路撒冷的教会也陷入了困境。于是位于外邦的安提阿教会,首先发起捐款运动,并且委派巴拿巴和保罗把收集好的款项送到耶路撒冷去,帮助当地的信徒。
后来保罗几次旅行传道,在各地建立教会,都教导他们要捐款帮助这间最早建立的教会。保罗这么做,也是在教导外邦的信徒要“饮水思源”,要对耶路撒冷教会心存感恩,因为“福音”最初就是从耶路撒冷传出来的。
哥林多的信徒可能问到,怎么样收集捐款? 又怎么样送去呢? 这是很实际的问题。保罗说,要他们参照加拉太教会的作法。《加拉太书》6章9和10节写着说:“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保罗曾经劝勉加拉太的信徒要“不灰心”地行善,尤其是向“信徒一家的人”。保罗要加拉太的信徒把耶路撒冷教会的信徒当做是自己家里的人。这就是保罗希望哥林多信徒也有的心态。至于怎么样收集法,就像《哥林多前书》16章2节所说的:“每逢七日的第一日”要照各人的收入,预先抽出来留做捐款,不要等保罗去的时候才急急忙忙地现凑出来,那就很没有诚意了。
“七日的第一日”也就是“主日”,主耶稣在“七日的第一日”复活,基督徒后来就把这一天当作“主日”。根据《使徒行传》2章46节,我们知道初代的教会本来天天在一起擘饼记念主。后来才改在“七日的第一日”,也就是在“主日”聚会,以记念主耶稣的复活。这里的“捐款”在原文的意思是指“额外的奉献”;所以这不是指信徒给教会的经常奉献,而是额外的。保罗建议他们量力而为,不必跟别人比较。
现在有的教会也有类似的做法,每个月选一个主日多收一次奉献,称为“爱心奉献”,专门用来帮助有需要的信徒。保罗提醒得好!每主日记念主的时候,就顾念有需要的人,这是信心加上行为的敬拜。
至于怎么样把捐款送去耶路撒冷呢? 《哥林多前书》16章3和4节写着说:“及至我来到了,你们写信举荐谁,我就打发他们,把你们的捐资送到耶路撒冷去;若我也该去,他们可以和我同去。”在送捐款去耶路撒冷这件事情上,保罗希望哥林多教会选几位代表参与,保罗愿意为他们写介绍信。当然如果有必要,保罗也预备陪他们去。
这是“明智之举”,一方面让哥林多教会有机会跟耶路撒冷教会直接来往,彼此更加感觉亲切;另外一方面,保罗不直接碰那些捐款就不致引起什么误会。对金钱的处理,使徒保罗一向都很谨慎小心。比方说,他自己不随便接受任何教会的供应。在收集和赠送捐款的事上,他也不独自处理,总是由教会的代表或者他的同工一起处理。保罗给服事神的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造访的计划 (林前16:5-12)
交代完“捐款”的事情,保罗已经把他想跟哥林多教会讨论的十一个问题都讨论完了。在接下来的经文里面,保罗就提到他的行程和他的同工。《哥林多前书》16章5-7节写着说:“我要从马其顿经过;既经过了,就要到你们那里去;或者和你们同住几时,或者也过冬;无论我往那里去,你们就可以给我送行。我如今不愿意路过见你们;主若许我,我就指望和你们同住几时。”这里提到的“马其顿”在希腊半岛的北部,那里有腓立比、帖撒罗尼迦这些城市;而哥林多城在希腊半岛南部的亚该亚省。保罗打算从北边办好了一切,然后下到哥林多,和他们同住一段时日,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赶路,可见保罗真的很关心他们。
那么保罗写信的当时,人在哪里呢? 《哥林多前书》16章8和9节写着说:“但我要仍旧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节;因为有宽大又有功效的门为我开了,并且反对的人也多。”保罗写这封书信的时候,人在以弗所。参考《使徒行传》第19章,就会知道保罗当时在以弗所的事工确实非常有果效。不过保罗已经计划好,将来要去哥林多探望他们。
接下来,保罗提到两位可能会去哥林多的同工。《哥林多前书》16章10-12节写着说:“若是提摩太来到,你们要留心,叫他在你们那里无所惧怕;因为他劳力作主的工,像我一样;所以无论谁都不可藐视他;只要送他平安前行,叫他到我这里来;因我指望他和弟兄们同来。至于兄弟亚波罗,我再三的劝他同弟兄们到你们那里去;但这时他决不愿意去;几时有了机会他必去。”
“提摩太”是保罗带领信主的,后来成为同工,保罗也栽培他牧养教会。由于他很年轻,因此有点胆怯,所以保罗提醒哥林多教会好好善待他。至于“亚波罗”为什么当时不肯去哥林多,我们曾经说过,是因为哥林多教会当时有结党纷争的问题,所以他不想去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劝勉和问安 (林前16:13-24)
接着是保罗最后的劝勉和问安。《哥林多前书》16章13和14节写着说:“你们务要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凡你们所作的都要凭爱心而作。”保罗讲完自己计划的行程以后,插了这段勉励的话,似乎是在提醒哥林多的信徒,该是自己长大做“大丈夫”的时候了,不要再倚靠保罗或者亚波罗这些属灵的领导人。保罗要他们在两方面成长:一方面,在信仰上要“站立得稳”;另外一方面,在生活上“要凭爱心”行事为人。
接下来,保罗称赞和感谢几位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哥林多前书》16章15-18节写着说:“弟兄们,你们晓得司提反一家,是亚该亚初结的果子;并且他们专以服事圣徒为念;我劝你们顺服这样的人,并一切同工同劳的人。司提反、和福徒拿都、并亚该古到这里来,我很喜欢;因为你们待我有不及之处,他们补上了。他们叫我和你们心里都快活;这样的人,你们务要敬重。”
这里介绍“司提反一家”是亚该亚省最早信主得救的基督徒,而且这一家人有美好的生活见证,他们专门关心那些有需要的信徒。有圣经学者认为“福徒拿都”和“亚该古”很可能都是司提反的家人,他们和司提反一起去以弗所服事保罗,使得保罗很开心、很得安慰。他们三个人把哥林多教会的信带给保罗,然后又负责把保罗的回信、也就是把这封《哥林多前书》带回去给教会。这么又忠心、又有爱心的信徒,是应该得到教会的“敬重”。
最后,保罗有一番问安的话。《哥林多前书》16章19和20节写着说:“亚西亚的众教会问你们安。亚居拉和百基拉并在他们家里的教会,因主多多的问你们安。众弟兄都问你们安。你们要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以弗所就在亚西亚省,保罗替那边的教会问候哥林多教会,其中特别提到亚居拉、百基拉和在他们家的教会。
根据《使徒行传》第18章的记载,亚居拉和百基拉这对夫妇曾经住过哥林多,保罗就是在第一次去哥林多的时候认识他们的。因为保罗和他们同行,都是靠织帐棚维生的,所以就和他们住在一起。这样看来,他们后来跟着保罗去了以弗所。所以当保罗写这封信的时候,他们也在。他们后来成了保罗非常得力的同工。从这些问安的话,让我们体会到,保罗很鼓励教会之间和弟兄姊妹之间要彼此关怀,而且要保持“圣洁”。
这封信是谁替保罗代笔写的呢? 第1章第1节就暗示了,是保罗的同工所提尼代笔写的。我们也知道保罗有一个习惯,就是无论谁代笔写,他都喜欢在信尾的地方亲笔签名并且写上几句问候的话。《哥林多前书》也不例外,从《哥林多前书》16章21节一直到结束,相信都是保罗亲笔写的。
《哥林多前书》16章21-24节写着说:“我保罗亲笔问安。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主必要来。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众人同在。我在基督耶稣里的爱与你们众人同在。阿门。”保罗亲笔写的这段话,一方面提醒信徒要爱主,免得因为忘恩负义而被咒诅;另外一方面,他也提醒信徒要专心等候主的再来。
最后那句话,在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是:“在基督耶稣里,我深爱你们大家!”在这封充满责备的信函里面,保罗是以他对他们的爱心做为结束,可见保罗满有严父和慈母的心肠。“爱”真是基督徒生活和事奉的根据,“爱”也能化解教会里面的许多问题。
让我们效法保罗的榜样:爱主、爱人、又专心等候主的再来。谢谢弟兄姊妹和我们一起查考完《哥林多前书》。
金句:“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
团队讨论互动:保罗在信尾说“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我在基督耶稣里的爱与你们众人同在”。讨论怎样可以一方面专心爱主,免得被咒诅;另外一方面以主的爱去爱人,并且彼此提醒要专心等候主的再来?
复习问题
1 保罗为什么要收集慈善捐款?他建议教会怎么样收集?
2 保罗收集慈善捐款曾经引起什么误会?保罗怎么样消除这误会?
3 保罗最后劝勉哥林多的信徒,要在哪两方面成长?
思考问题
1 想自己是否曾经作了善事却被人误会,当时的心情和处理方式是怎样的?如果再出现类似状况会怎样面对?
2 什么样的表现可以算作属灵的“大丈夫”?自己有这样的表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