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与神同工(林后6:1-7:16) 上 (4708)


第四课:与神同工(林后6:1-7:16) 上 (4708)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本课内容提要:本课查考的经文,使我们知道为何应该与神同工。也从保罗的身上看到神仆人所受的苦和所有的好品德。还学会应该在什么事上宽大为怀,又在什么事上不能苟同;以及认识从神而来的忧愁与世俗的忧愁有何不同之处

第一部分

与神同工 (6:1-13)

上次我们查考完《哥林多后书》第5章,保罗说到,神要世人透过耶稣基督与神和好,保罗也说到自己怎么样去使人“与神和好”。接下来在《哥林多后书》第6章那里,保罗继续解释他跟神同工的关系,也列出了他因为作神的仆人而有的遭遇。《哥林多后书》6章1、2节:“我们与神同工的,也劝你们不可徒受他的恩典。因为他说:‘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保罗提醒信徒,信主之后不但要做新造的人,而且要“与神同工”;否则的话就是白白领受了神的恩典。保罗在这里引用了《以赛亚书》49章8节的话,那里写着说:“耶和华如此说:‘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济助了你。我要保护你,使你作众民的中保,复兴遍地,使人承受荒凉之地为业。’”先知以赛亚当时所说的“悦纳的时候”和“拯救的日子”,是在预言神的子民将来会从被掳之地归回故土,重建家园。根据《以赛亚书》那段经文的上下文来判断,它的确是指旧约时代神的选民从被掳、被放逐之地重获自由的时候;而保罗引用这段话,来指我们现在蒙受救恩的时代。

保罗也暗示了,这个蒙恩的时代是有期限的。从主耶稣第一次来到世上为人类受死、复活、预备救恩开始,直到他第二次来世上为止,这段期间都是恩典时代。在这段期间,人人都可以透过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而得到救恩;等到耶稣基督第二次来到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因为他再来的时候,是要审判全人类,和他第一次来成全救恩是不一样的。

换句话说,如果基督徒在恩典时代,不好好跟神同工、去劝人与神和好,就是白白辜负了神的期望;而且许多人会因为我们的失职而灭亡,我们将来就很难向神交帐了。保罗勉励信徒,不要白白领受神的恩典,要趁着神还“悦纳”的时候赶快传福音抢救灵魂。

接下来,在第3-10节那里,保罗就说到,为了要达成这个抢救灵魂的目的,他怎么样为人、又怎么样因此遭遇困难。《哥林多后书》6章3-7节:“我们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碍,免得这职分被人毁谤;反倒在各样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许多的忍耐,患难,穷乏,困苦,鞭打,监禁,扰乱,勤劳,警醒,不食,廉洁,知识,恒忍,恩慈,圣灵的感化,无伪的爱心,真实的道理,神的大能;仁义的兵器在左在右,”在这里,保罗首先声明他非常看重作基督的使者这个“职分”,所以他“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碍”。意思是他不希望有人因为他做错什么事情而跌倒了。接着,保罗列出他因为忠于这个职分所吃过的苦头。根据第4、5节,我们看到有各种患难、贫穷、困苦、鞭打、监禁、暴民的骚扰,还有劳苦、失眠跟挨饿等等。

查考《使徒行传》就会知道保罗经历这些苦难的过程。这么多苦难,换了是我们,真不敢保证我们能勇敢的面对。第6节那里,保罗提到神的仆人应该有什么品德呢? 他提到有廉洁、知识、忍耐、仁慈、圣灵的感化和无伪的爱心等等。其中 “圣灵的感化”意思是指从圣灵而来的动力。在第7节那里,保罗又讲到,在事奉方面,他是传讲真理的信息,倚靠神的大能,并且用仁义的兵器“在左在右”。 “在左在右”的意思是,又保卫自己又攻击敌人。做一位像保罗这样的“神的仆人”真是不容易﹗他过的真是一般人难以接受的生活。不过虽然保罗遭遇到那么多令人难堪的事情,但是在接下来的第8-10节那里,保罗却说了非常鼓舞人的话,表明他对自己的遭遇,有非常成熟的看法。

《哥林多后书》6章8-10节:“荣耀羞辱,恶名美名;似乎是诱惑人的,却是诚实的;似乎不为人所知,却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却是活着的;似乎受责罚,却是不至丧命的;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这段话有好多的对比,从这些对比,我们知道当时一般人怎么样看待保罗。第8节说,有的人尊敬他、有的人却侮辱他;有的人责骂他、也有的人夸奖他。从第9、10节,更加显示出一般人怎么样错看了保罗。比方说,他们批评保罗诱惑人(也就是骗人)、说他没有名气、被打得要死、是忧愁的、贫穷的、是一无所有的等等。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什么呢?正如保罗自己表白的,其实他很诚实、被大家知道,他活得好好的、又常常快乐,他使人富足、样样都有等等。实际的情况跟别人批评他的相差好远。我们也看见人以为不幸的事情,到了神的仆人身上,都变成了“化装的祝福”,不但使自己蒙福,也使别人蒙福;所以,作“基督的使者”、作“神的仆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苦,其实很有福,因为神在他们身上的保守和带领非常奇妙。

保罗的心境让我想起中国古人所说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保罗对人、对事的心胸都很宽广,好像没有什么人、没有什么事会让他觉得自己受委屈。相形之下,哥林多教会信徒的心胸就显得狭窄些。在第11-13节那里,保罗就指出他们这方面的弱点。《哥林多后书》6章11-13节:“哥林多人哪,我们向你们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你们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是在乎自己的心肠狭窄。你们也要照样用宽宏的心报答我。我这话正像对自己的孩子说的。”保罗表明自己“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意思是:他说话坦诚直率,心地宽大,就像父亲对待自己所爱的子女一样。如果哥林多信徒怀疑他有什么不良动机的话,那是因为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保罗希望信徒像他那样心地宽广。想来也挺讽刺的,哥林多信徒自以为很有恩赐、很​​有智慧;但是为人处事却是那么小心眼。由此可见,属世的聪明智慧并不能够给人宽大的心胸,反而使人变得骄傲;只有敬畏神、又从神得到智慧的人,才会心胸宽广。

不能同负一轭 (林后6:14-7:1)

接下来在6章14节到7章1节那里,有一段插话,保罗说到在另外一些事情,信徒却不应该心胸宽大,必须“楚河汉界”分得非常清楚。《哥林多后书》6章14-16节上半节说:“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 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 基督和彼列有什么相和呢? 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 神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保罗在这里提到,相信主的人跟不肯相信主的人“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不少基督徒把这番话应用到婚姻关系上,认为不可以和尚未信主的人通婚。这个体会没有什么不对,不过保罗在这里比较想讲的,是有关“彼此配搭服事”的问题。

在旧约《申命记》22章10、11节那里说到,不可以让牛跟驴这两种牲畜同背一个轭来耕地,也不可以穿羊毛和细麻搀杂的衣服,这都有类似的真理在里面。不同的牲畜力气不同、步伐也不同,如果硬是要把它们并在一起耕地的话,那么互相拉扯的结果,肯定是又痛苦又没有果效。而在古代,两种不同衣料的耐久性和伸缩性都不相同,搀杂在一起肯定会损坏衣服。保罗的意思就是说,信主跟不信主的人,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作风都不相同,很难共同去完成一项任务。

刚才那段经文所提到的五个问题,答案都是否定的:义和不义不能相交,光明和黑暗不能相通,基督和彼列(撒但)不能相和,还有信主的和不信主的不相干,神的殿和偶像不相同。这样会不会让人以为我们不关心那些还不是基督徒的人呢? 希望不会﹗其实保罗所指的那些不适合同工的人,他们很明显的已经站在撒但那一边了,或者是已经在拜偶像假神了。所以这里不是说我们不可以跟还没有信主的亲戚朋友来往,因为我们的确有责任向他们传福音。让我们继续查考下去,就会更加清楚了。

《哥林多后书》6章16节下半节至18节:“因为我们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又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保罗在这里引用了好几处旧约的经文来强调,信徒应该从世人当中分别出来属于神和服事神。

首先在《出埃及记》29章45、46节那里,神说到,他把以色列人从埃及带出来,为的是要住在他们当中。换句话说,基督徒从世人当中被分别出来,才好享受跟神同在的福气。另外在《以赛亚书》52章11节那里,神呼吁他的选民要离开被掳之地,把自己分别为圣出来,好事奉神。因为神是圣洁的,如果他们继续留在不洁净的环境里,沾染了不洁净的事物,神就不喜悦他们了。所以信徒不应该受到不信主的人影响,而去作了神所不喜悦的事情。

保罗最后引用了《撒母耳记下》7章14节,说到神应许所罗门王,要作他的父亲;同样的神也是我们的父亲,我们也是他的儿女。《哥林多后书》7章1节写着说:“亲爱的弟兄阿,我们既有这等应许,就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神,得以成圣。”保罗劝勉信徒,为了承受神的应许,就要“洁净自己”。我们应该怎么样洁净自己呢? 根据保罗的劝勉,消极方面要除去身心灵一切的污秽,包括远离罪恶;而积极方面要“敬畏神”,包括亲近神。这样我们才能够达到“成圣”的地步。“成圣”的意思就是“完全圣洁”。我们目前都在“成圣”的过程当中,都还没有“完全圣洁”,但是应该继续不断朝着那个目标前进。

复习问题

1  基督徒在信主以后为什么应该与神同工?

2  别人怎么样批评保罗?保罗又怎么样看待自己的遭遇?

3  信徒在什么事上应该心胸宽宏?在什么事上不应该心胸宽宏?

思考问题

1  别人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有什么差距?

2  自己是否有过和保罗类似的经历,在个人所经历的痛苦中,哪些是最难忍受的?对比保罗的心态自己有哪些方面需要调整?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