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确切凭据(彼后1:12-21) 上 (6104)


第二课:确切凭据(彼后1:12-21) 上 (6104)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粤语课文:


本课内容提要:本课查考使徒彼得反复提点那些重要真理的原因,以及他怎样用过去的经历和先知的预言,来证明他所传有关“主再来”的信息是正确的。

第一部分

再三的叮咛(1:12-15)

在上次的课程里,我们已经查考过《彼得后书》这封信的信头,也查考过1章3到11节的内容,讲到神能够赐力量给信徒去过敬虔的生活。彼得也劝勉信徒,要在八项美德上追求长进。这次我们要从《彼得后书》1章12节查考到21节。现在先读1章12到15节:“你们虽然晓得这些事,并且在你们已有的真道上坚固,我却要将这些事常常提醒你们。我以为应当趁我还在这帐篷的时候提醒你们,激发你们;因为知道我脱离这帐篷的时候快到了,正如我们主耶稣基督所指示我的。并且我要尽心竭力,使你们在我去世以后时常记念这些事。”

使徒彼得在这段话里面,三次写到“这些事”,到底他指的是什么事呢?就是他在前面提到过的真理,和要求信徒不断追求长进的事。彼得在这里强调说,他是故意重复提到这些真理,而且这不会是最后一次提,只要他还活在世上的一天,他都会不断地提醒。

彼得这么苦口婆心地一再提醒,除了是因为怕信徒忘记了这些重要真理、又忘记了追求长进之外;可能也是因为彼得自己曾经有过太自负、以致跌倒的经历,那次经历使他深深知道人的软弱。所以彼得在1章12节说到,虽然信徒们已经晓得真道,也自以为“坚固”,他还是要提醒。既然说到了彼得跌倒的经历,我们不妨来温习一下他的故事。当主耶稣向十二位门徒提起自己将要受害时,彼得曾经很自负地对主说:“就算众人都离开你,我也不离开你。”结果怎么样呢?等到主耶稣真的被捉拿、真的受审判的时候,彼得在大祭司的院子里、三次在外人的询问之下否认他跟主耶稣有关系。其实任何人自以为刚强的时候,往往就是他跌倒的时候,这是许多人都有过的经验。从使徒彼得这样再三的叮咛之中,也让我们看见“基要的真理”是应该不断被提到的,就像运动员的基本动作,绝对不能被忘记,否则就会因为疏忽而失败了。我们应该不厌其烦地常常复习这些“基要的真理”,同时也谦卑地接受别人的提醒。

接下来在1章13和14节那里,彼得用“还在这帐篷”的说法,来形容他活在世上的生命。然后又用“脱离这帐篷”的说法,来形容他将来的死。这种比喻法是早期的基督徒很喜欢用的。其实使徒保罗曾经在《哥林多后书》5章1节那里写着说:“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篷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当时的人喜欢把肉身的身体比喻成“帐篷”,有点像中国人喜欢把生命说成“过眼烟云”,表示这身体只会暂时存在,不会存到永远。无论是彼得还是保罗,当他们说到自己的身体是“帐篷”的时候,好像都有一种预感,知道他们快要离开这个帐篷了。事实上,在基督徒遭受大逼迫的时代,不仅使徒们有这预感,连一些虔诚的信徒也都有这种心理准备。

在1章14节这里暗示说,当主耶稣还在世上的时候,已经预先告诉过彼得,他会怎么个死法。主耶稣从死里复活之后、在升天之前,曾经向门徒门显现过许多次。其中一次是在加利利的海边,记载在《约翰福音》第21章。那次见到主耶稣的门徒有彼得、约翰和另外五位门徒。在那次的相聚里,主耶稣让他们很意外地打到153条鱼,又预备早餐给他们吃。吃完早餐之后,主耶稣连续三次问彼得是不是爱他。当主耶稣确定彼得的爱心之后,就吩咐彼得要牧养主的羊群。接下来,主耶稣就对彼得说:“我确实的告诉你,你年轻力壮的时候,可以束着腰,随意到自己所喜欢的地方;但到你年老的时候,你要被人束着手,带你到你不愿意去的地方。”主耶稣说这番话是在暗示彼得将来会怎么样死,来荣耀神。使徒彼得当时虽然没有预料到,自己最后是被钉死的;但是他必定心里有数,知道自己将来会为福音而死,而且不会是很舒服的死法。从彼得后来的表现,证明他把主耶稣告诉他的话牢记在心了。彼得忠心地牧养教会、主的羊群,他记挂着他们有没有长进,又再三地提醒,直到他为主殉道了。根据传统的说法,使徒彼得于主后68年在罗马城被倒钉十字架而死,因为彼得认为,他不配接受和主耶稣同样的钉死法。

在刚才念的1章15节那里,彼得写着说:“并且我要尽心竭力,使你们在我去世以后,时常记念这些事。”这里所说的“尽心竭力”,有“想尽办法”的意思。彼得“想尽办法”帮助信徒在自己死后还会常常记得他提过的教训。彼得留下的这些书信,的确有提醒的作用,今天我们这些后世的人读了《彼得前后书》,不也同样得到提醒吗?除此之外,圣经学者认为《马可福音》的写作,也可以算是彼得的贡献。因为《马可福音》的作者虽然是马可,但是一般圣经学者都认为,在《马可福音》中所记录的内容都是使徒彼得提供的资料,由马可整理成书。如果彼得有意留下正确的福音信息,让信徒们可以不断温习的话;那么由他提供资料给马可去写成《马可福音》,这件事就不稀奇了。除了彼得之外,保罗和约翰也都有相同的心志和迫切感,在他们离开世界之前,把主耶稣要他们传扬的真道正确地流传下去。我们应该效法他们的榜样,不怕重复提到重要的属灵真理,而要帮助人去记得,就不致于退后或者被异端邪说欺骗了。

亲身经历的凭据(1:16-18) 

我们接着读《彼得后书》1章16到18节:“我们从前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他降临的事告诉你们,并不是随从乖巧捏造的虚言,乃是亲眼见过他的威荣。他从父神得尊贵荣耀的时候,从极大荣光之中有声音出来,向他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我们同他在圣山的时候,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从这段经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测,当时有人毁谤使徒们,说他们所传的有关主耶稣会再降临的事是虚构的故事。这种毁谤的话怎么引发出来的呢?初代的基督徒在主耶稣升天之后,都以为主耶稣很快就会再回来;所以许多人变卖家业,聚在一起,专心等候主再来。但是等着、等着,主耶稣都没有再来,有的人就开始怀疑,主耶稣是不是真的会再来。这时候假师傅趁虚而入,传讲异端邪说,告诉信徒,根本就不会有“主再来”这种不寻常的事情发生,都是使徒们无中生有、捏造的故事。

使徒彼得针对当时的毁谤和异端邪说,提出了两项有力的凭据,证明他们所讲的有关耶稣基督的事情,都是非常真实的。其中一项凭据,就是刚才念到的内容:使徒彼得提到他亲身与主耶稣相处的经历。特别是指着他在“圣山”亲见“主的威荣”那次经历。彼得提的那次经历,就是看见主耶稣登山变相。当时亲眼见到的人除了彼得之外,还有雅各和约翰这对兄弟。所以彼得在1章16节这里,用“我们”这个字眼来强调目击的证人,不只他一个人。1章18节这里所说的“圣山”,一般圣经学者都认为是黑门山。其实这座山被称为圣,主要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而是因为神拣选了这座山,来让耶稣基督彰显他荣耀的形像。

我们来把主耶稣登山变相那一幕温习一下,因为使徒彼得在《彼得后书》1章16到18节这段经文里,写得很简单。有关主耶稣在圣山改变形像的经过,新约圣经最前面的三本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有记载。既然《马可福音》是最早写成的一卷福音书,主要的内容又来自彼得的口述,我们就根据《马可福音》9章1到8节来温习一下。《马可福音》9章1到8节:“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要看见神的国大有能力临到。过了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约翰暗暗地上了高山,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象,衣服放光,极其洁白,地上漂布的没有一个能漂得那样白。忽然,有以利亚同摩西向他们显现,并且和耶稣说话。彼得对耶稣说‘拉比,我们在这里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彼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因为他们甚是惧怕。有一朵云彩来遮盖他们,也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门徒忽然周围一看,不再见一人,只见耶稣同他们在那里。”

听完这段比较完整的记录之后,我们发现,使徒彼得在《彼得后书》1章16到18节这段经文里,特别强调主耶稣当时的“威荣”和他的“尊贵荣耀”;也特别强调神亲自发出声音,来证明耶稣是神所喜悦的爱子。

彼得这样强调有什么用意呢?根据犹太人的信念 (应该也是绝大多数人的信念),都认为除了真神之外,没有其他人能够从天上发出声音。彼得用他自己曾经有过的亲身经历,就是听见天上来的声音,证明了耶稣基督就是真神的爱子。而这位爱子在圣山上,已经容许彼得他们三个人,可以预先见到一点主耶稣将来再来时的荣耀。彼得就是用自己那次非常直接的亲身经历,来驳倒假教师对他们的毁谤。事实上,那些假教师全都没有与主耶稣在一起的亲身经历,他们所传的异端邪说,才真正是由神话和幻想捏造出来的。

复习问题

1 彼得为何重复提醒“这些事”? 与他个人的经历有何关系?

2 用“帐篷”形容肉身的身体有何意义?

3 在当时假教师传讲错误的“主再来”的信息,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

4 使徒彼得是怎样反驳假教师的异端邪说的?

思考问题

1 初代教会怎样看待“主再来“? 而自己在听了这课之后有哪些新的看见和感想?

2 回忆和数算自己的“亲身经历的凭据”。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