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神的权能与福音同在(徒12:1-13:52) 上 (4416)
第八课:神的权能与福音同在(徒12:1-13:52) 上 (4416)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粤语课文:
本课内容提要:希律王想用王权来逼迫信主的人,行邪术的巴耶稣想用鬼魔来敌挡福音事工,结果都被神所阻止;保罗在第一次宣教的路上,高举福音的真理,胜过了犹太人不敢逾越的宗教文化传统。
第一部分
希律王的逼迫(12:1-24)
这一课要查考《使徒行传》12章1节到13章52节,主要内容有彼得被希律王抓捕下狱,后来却蒙神拯救;保罗和巴拿巴在第一次宣教行程中遇到的挑战与宣教成果。
在《使徒行传》第12章1节到24节,路加记述彼得再次被捕,因为有一位希律王开始逼迫耶路撒冷教会,并且“用刀杀了”使徒雅各。这位雅各是使徒约翰的兄弟,也是十二使徒中的首位殉道者。此处路加记录的“希律王”是“希律亚基帕一世”,他是罗马帝国认可的犹大地区傀儡政权的王,也是福音书中出现的大希律王的孙子。他这时逼迫教会是为讨好犹太百姓,在主后43或44年,他杀害了使徒雅各。
神为什么允许雅各被杀呢?这是人很难解释的问题。可以确定的是,神必不会让雅各白白送死;为主殉道的雅各也必在神的国中得享安息。基督徒不管是行神迹还是为主殉道,都是出于神的主权,都是出自神的救恩计划。
中文圣经中将基督徒为福音献出生命翻译成“殉道”,而这词在希腊原文里是“成为见证人”。教会史上的殉道者,都是以自己的生命来见证所信仰的真理。神学家认为基督徒有两种为信仰而殉道的方式:一是“红色殉道”,就是为信仰被杀而流血;另一种是“白色殉道”,就是虽没有因信仰被杀,但同样是将一生完全奉献给主。这两种殉道都是基督徒为信仰做美好见证的方式,也都必蒙神记念。
第12章1节到5节记载了希律王对基督徒加紧迫害,在逾越节前把使徒彼得关入监牢,当时教会为彼得“切切”地祷告,希腊原文是“坚持迫切的祷告”,可见教会面对着十分紧张的局势。经文中特别提到彼得被捕时是“除酵的日子”,指逾越节前夕,被犹太人视为很神圣的日子,通常不能处死犯人。所以希律王虽想对彼得不利,仍碍于犹太传统,只能先把他关着,不能立刻杀他。
希律王或许知道彼得过去曾经逃出过牢狱,于是下令对他严加看守。第12章6节到10节详细记着彼得被关的情形,当时有两个兵丁在牢内监视,另外两个兵丁在外面看守。彼得在这重重看守下,明知道隔天就可能被判死刑,他这晚却还在熟睡。彼得在死亡威胁之下仍能平静安睡,是值得基督徒去深思的。
在12章7节到11节记述了神的使者出现,并且救出了彼得,但这次天使很快就离开了。这和上次彼得被救的情况不大一样:上次天使给了彼得很清楚的指示,而这次彼得一出狱天使就走了,留下彼得自己思考出路。有可能这是神进一步训练彼得,他这时已是教会重要的领袖,必须学习如何正确地判断和选择,因为他以后还会遇到更大的考验。12章12节提到彼得此时“想了一想”,在希腊原文的意思是“心中清楚”,是说彼得显然是想先看清状况,然后决定了去到马可那里。这里提到的马可,就是《使徒行传》12章25节中提到的、那位跟着巴拿巴和保罗去宣教的那位马可。
路加记载彼得去到马可那里叩门,马可家的使女应门后,马上跑进去通知屋里正在聚会并且为彼得祷告的门徒,大家无法相信彼得已得救,以为只是“他的天使”,之后才明白过来。此处路加忠实的纪录了一个犹太人关于天使的传统想法:他们认为人人都有一位和本人形貌相似的守护天使,所以彼得才会被错认成是天使。
圣经中并没有明说是否每个人都有一位守护天使,路加在这里只是记载了当时犹太人的这种想法。不过圣经肯定了有天使的存在,而掌管天使的是神,天使的责任是执行神的旨意。路加提到了天使的工作,却没有过分强调,也许在他看来,不论是天使或人都要遵行神的吩咐,传扬主的救恩才是最重要的。
第12章17节中记述,当彼得向门徒们说明了状况后就走了,应该是不想连累他们。彼得走前吩咐门徒要通知教会中另一位领袖“雅各”,他应该就是主耶稣肉身的母亲马利亚和丈夫约瑟后来生的儿子,是主耶稣肉身的弟弟。可见彼得此时的行动很有条理,他不再像福音书中的记述那样以冲动出名,而更像一位有智慧的领袖了。
接下来的12章18节,希律王发现了彼得不在狱中,就审问看守的人,吩咐把他们拉去杀了。这并非是希律王草菅人命,而是因为当时的罗马法律中规定,若重犯逃脱,负责看守的军兵就是同罪。
在第12章18节到24节记载:希律王随即下恺撒利亚去过节。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提到,希律王是去参加为罗马皇帝革老丢而设立的节日,结果他自己却出人意外地死了。
12章20节说希律王触怒神的原因,是当时有来自推罗和西顿的人民向他求和,他们曾惹恼过他,却想要“从王的地土得粮”,就是要从他统治的犹太地区取得粮食。到了节日当天,希律穿着“朝服” 见这些民众。历史学家约瑟夫说希律王的朝服是一件全银打造的皇室礼服,十分奢华。当希律王公开演说时,推罗的百姓为讨好他就称他为神,他因此而洋洋得意。《使徒行传》第12章23节和24节记录了他的下场:“希律不归荣耀给神,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罚他,他被虫所咬,气就绝了。神的道日见兴旺,越发广传。”是说希律王把自我抬高为神、却被神处罚而死。历史学家约瑟夫说希律王是腹痛了五天而死,尸体还生出许多虫来。希律王下场可悲,福音却更加兴旺。人世间的掌权者虽然有表面的风光,但神才是真的掌权者。
行邪术的术士(12:25-13:12)
《使徒行传》12章25节至14章28节讲的是保罗他们第一次布道旅行中的事,这一课我们会查考到13章25节。先来看12章25节至13章3节:“巴拿巴和扫罗办完了他们供给的事,就从耶路撒冷回来,带著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在安提阿的教会中有几位先知和教师,就是巴拿巴和称呼尼结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与分封之王希律同养的马念并扫罗。他们侍奉主、禁食的时候,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做我召他们所做的工。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 这段经文提到巴拿巴和扫罗带着马可回到安提阿去。保罗在《歌罗西书》中说到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
这里提到安提阿教会的“教师”,希腊原文是指“教导有关神的事及人的责任的人”。路加提到了安提阿教会的“几位先知和教师”:“尼结的西面”中的“尼结”意思是“黑色”,“西面”就是西门。“古利奈人路求”的“古利奈”是北非一个地方。 “分封之王希律”是“希律安提帕”,也就是杀了施洗约翰的那个希律。他是大希律的儿子,在大希律死后管理加利利及比里亚。和先前讲到逮捕彼得的希律王不是同一人。
这段经文记载了教会第一次差遣福音团队。出发之前会众特别慎重地为巴拿巴和保罗他们禁食、祷告及按手,并同心祝福他们。第13章第4节和5节:“他们既被圣灵差遣,就下到西流基,从那里坐船往塞浦路斯去。到了撒拉米,就在犹太人各会堂里传讲神的道,也有约翰做他们的帮手。”这里提到宣教团队先去到塞浦路斯岛,并且先在犹太会堂中“传讲神的道”。第5节的“约翰”就是马可的希腊名字。传道的第一站 “撒拉米”在塞浦路斯地区,曾经是该区的首都。塞浦路斯是巴拿巴的故乡,而且有不少犹太移民,很可能巴拿巴他们是想从一个熟悉地方开始传福音,这样比较容易掌握事工状况。
在13章6节到13节中,路加记下了宣教团队在塞浦路斯的“帕弗”遇到一个行法术的“巴耶稣”,这个人阻挡此地的省长士求保罗信耶稣。“帕弗”这时正是塞浦路斯的首府,也是个海港。“巴耶稣”应该是一个亚兰文式的希腊名字,在当时“耶稣”是很普通的犹太人名字。巴耶稣在希腊文的意思是“耶稣的儿子”或“约书亚的儿子”。第7节提到的“方伯”就是“省长”,因为塞浦路斯是罗马的一个省,所以该地最高首长被称为“省长”。经文提及巴耶稣常同省长在一起,有可能是省长的顾问,在当时官员找术士充当顾问并不是罕见的事。
路加笔下形容这位省长是“通达人”,希腊原文是“有智慧且博学的人”。他对使徒们传的道很有兴趣,可是他的顾问巴耶稣可能因为不安或是利益冲突,就敌挡使徒们。
第13章第9节到12节便提到面对术士巴耶稣的扰乱,保罗被圣灵充满,斥责巴耶稣为“魔鬼的儿子”、“众善的仇敌”。“众善的仇敌”在希腊原文是指“一切公义的仇敌”。巴耶稣因此受神的惩治而瞎眼。这个神迹不只是打击了巴耶稣和邪灵,也使得省长信主。在第9节路加第一次正式以“保罗”这名字来取代“扫罗”,可能从这时起保罗便用这个名字向外邦人宣教。
《使徒行传》的这段记载值得我们深思的,就是省长能信主,不是因为看见保罗他们行的神迹,而是因为“稀奇主的道”。可见神迹不是引人真正信主的关键,主的道才具有领人归主的能力。这段记载也提醒我们:在传福音的事工上不可避免会遇到争战,然而神的权能会胜过一切阻拦和魔鬼的权势,福音必使人从魔鬼权势下得完全释放。
复习问题
1. 《使徒行传》12章1节到24节记载了使徒彼得被捕的原因是什么?
2 根据《使徒行传》12章23节和24节,逮捕彼得的那个希律王突然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3 参考《使徒行传》13章4节和5节的经文,可以看出教会第一次差遣福音团队中,有哪些主要成员?
4 在《使徒行传》哪一段经文中保罗开始被称为保罗,而不再是扫罗?
思考问题
1 保罗第一次宣教遇到的属灵争战,让我省思到福音事工中常有哪些挑战?我又当如何面对这些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