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神必保守人的忠诚(徒15:36-17:34) 下 (4421)
第十课:神必保守人的忠诚(徒15:36-17:34) 下 (4421)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粤语课文:
第二部分
突来的扰乱(16:16-24)
在《使徒行传》第16章16节到24节记述,保罗他们在腓立比传道后,很快出现了扰乱的状况。有一个被巫鬼所附的使女跟随保罗他们一直喊叫。路加记述了这名使女靠巫鬼替人占卜并借此使她的主人们发财。使女向保罗他们喊叫说:“这些人是至高神的仆人”,她所说的“至高神”一词,在犹太人是用来称呼“耶和华神”的,但在希腊人则是用来称呼“宙斯神”。腓立比是一座希腊化的外邦城市,犹太人很少,因此当地人听见使女的喊叫“这些人是至高神的仆人”,很可能以为使女在说“这些人是宙斯神的仆人”,而非“耶和华的仆人”。所以保罗把使女身上的邪灵赶跑,以免会引发当地人的严重误会。
根据经文的记载,保罗并未一开始就赶走使女身上的污鬼,路加对此并未说明原因,或许保罗他们不想引发无谓的争执,可是过了几日,保罗因不厌其烦才决定赶鬼。果不其然,第16章19节到24节提到:当使女身上的邪灵被赶走后,使女的主人们因为失去获利的机会,立即抓住保罗和西拉,把他们拉到“市上”,就是市集广场的人群中去。而出面处理的“官长”是当地最高行政官。那些主人向罗马的官长控告保罗他们传罗马人“所不可受、不可行的规矩”,是说保罗他们传的道不符合罗马法律或习俗。结果官长们就吩咐属下责打保罗一行,随即监禁他们。保罗和西拉没机会在一开始就表明他们具有罗马公民身份,其实按罗马法律,地方官员是不可以这样虐待和毒打罗马公民的,否则他们将受到重惩。
路加记述官员们把保罗他们关在“内监”,这是牢中看守最严的地方,又上了“木狗”,就是“脚镣”,等于把他们当重大罪犯。圣经学者分析,使女的主人们一告状就能达到这样的惩罚结果,可能他们本身也在当地有相当的权势。
保罗和西拉这次虽然受到突如其来的逼迫,但他们却没有切齿愤怒,第16章25节到34节就记载了他们在牢里心平气和地祷告、唱诗和赞美神,结果连一旁的囚犯也注意聆听他们。此时突然发生大地震,导致牢门都被打开,囚犯的锁链也松开,看管人犯的狱卒发现了这情形,差点要自杀。这是因为罗马法律规定,若让犯人逃走,狱卒就会被处死,狱卒在绝望中才会有如此举动,好在被保罗出声阻止狱卒,其他犯人居然也没跑,不知是被地震吓呆了,还是因为听诗歌太入神了,总之是无人逃走。
当狱卒看见这项神迹,马上问保罗他们:自己要怎样做才能得救。保罗便对狱卒说:“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这句话在希腊原文的意思是“你和你一家都当信主耶稣,必得救”。接着保罗他们向狱卒一家讲道,他们一家都因信得救,满有喜乐,显出当人信主重生后,自然流露出的喜乐生命。
接下来在第16章35节到40节中便提到天亮后当地官长们想大事化小,于是要私下放走保罗、西拉,却没料到保罗他们会严词拒绝,并表明自己是罗马公民,要求官长们亲自来领他们出监。这下腓立比市的官长们才发现保罗和西拉都是罗马公民,对他们未审先判是严重犯法的举动,于是这些官长立即亲自来到监牢,请求领保罗他们出监,并且随即“请他们离开那城”。官长们应该是十分害怕惹出更多事来。而保罗他们也未多争执,只是劝慰了当地的信徒就离开了腓立比。若参看《使徒行传》第20章5节和6节的记述,路加似乎没跟着保罗走而是留在了腓立比,提摩太也没跟着保罗他们前去帖撒罗尼迦城。
保罗他们在外传道时一向低调行事,这次在腓立比为何高调地让官长们来领他们出监呢?这应该不是为了要出气。保罗和西拉坚持要那些官长们尊重他们罗马公民身份,和公开宣布他们无罪的事实,很可能是为保护新成立的腓立比教会,不让当地人误以为教会与犯法的案件有关,不然腓立比教会的声誉和福音事工都会受到不良影响。此外,保罗他们的坚持会使官长们明白自己此次行事实在太过理亏,今后对当地的新生教会可能就较为友善。因此保罗和西拉在这件事上对官长们坚持不让步,最终是为了使福音事工能在腓立比有更好地拓展。
神的保守(17:1-34)
第17章1节到9节记述保罗和西拉来到帖撒罗尼迦传道。帖撒罗尼迦是海港,也是马其顿省的首府。路加记述,保罗他们在这里按照惯例先进犹太人的会堂传福音,结果许多人信了主。然而有部份的犹太人因反对福音而闹事,他们想找保罗的麻烦却没找到,于是抓住招待保罗的一名犹太人耶孙,并到地方官那里控告,说保罗传讲犹太人另有一个王,鼓动犹太人反叛罗马的统治。这样就等于在诬告保罗触犯了刑法的叛乱罪,如果这罪名成立,纵有罗马公民身份也极可能使被立即处死。只是他们控告保罗的罪名查无实据,因此帖撒罗尼迦的官员并未听信,只依法要保罗他们留下记录和交付保释金便可放行。可见当时罗马帝国的官员不一定仇视保罗他们,更多的仇恨反到是来自犹太极端人士。
第17章第10节到15节中提到:保罗和西拉随即离开帖撒罗尼迦往庇哩亚去传道。庇哩亚也是马其顿地区的大城,保罗他们又是先进犹太会堂传道。而庇哩亚的犹太人听到福音后的反应是:并不因原有的成见而反对福音,却是天天查考圣经来检验保罗所传的道是否真确。这里提到的圣经是指旧约。路加记载了结果因此而信主的人很多。
福音在庇哩亚大大兴旺,然而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又追来阻止保罗的福音工作,保罗为避免不必要的争闹,就自己先往雅典去,留下西拉和提摩太在庇哩亚跟进造就信徒。
第17章13节到34节记述了保罗到了雅典的事工,一开始就提到保罗来雅典后不久便“速速”要西拉他们前来。路加在记述中说明,这是因为保罗在雅典等候同工的时候看到雅典满城都是偶像,立即“心中着急”,“心中着急” 在希腊文原文中的意思是“如火般忿怒”,并且用的是未完成式,表示保罗为眼中所见情景一直怒火中烧。 17节提到保罗在雅典城的会堂与市场跟所遇见的人辩论,无论对方是犹太人或外邦人,保罗甚至也跟当时知识分子中精英的代表,也就是希腊的哲学家辩论。
这段经文中,中文和合本译成“学士”的词在希腊文原文意思就是“哲学家”。这里提到同保罗辩论的哲学家分别出自“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亚”学派,“伊比鸠鲁”学派认为世界仅由物质组成,因此人生存的意义是在今生纵情地享乐。这派学说的始祖是主前341-270年的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而另一派“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主前340-265年雅典思想家辛鲁,他主张禁欲主义,认为人生在世要活得朴实、断绝欲望,顺应形势,这是唯一的蒙福之道,也是众神给人类的命定。
当时雅典不同学派的哲学家们常彼此看不起,因此当他们听到保罗所传的福音时,他们的态度也是高傲而冷淡的。而这让人想起保罗写《哥林多前书》时,从第2章第1节到5节中特别将福音真理和世俗智慧相比,指出福音中神的智慧不同于和当时风行的世俗智慧,保罗写这一段文字时,可能也回忆起了他在雅典的经验。
虽然雅典的学者们对福音很冷淡,但也想多听听新鲜的道理,便将保罗带到一处雅典人集会的地方,名为“亚略巴古”,让保罗在此宣讲。于是保罗在由“未识之神”讲起造物主与福音。这“未识之神”也是雅典人所拜的偶像之一,保罗为何以这偶像为题开始讲道呢?这是保罗的讲道技巧,先使用雅典人见惯的“未识之神”和雅典人见神就拜的习俗作为引言,再把“寻求认识真神”的观念带入雅典人的心中。保罗在讲道中说明:人从本性上都在寻求真神,如同雅典人在拜了那么多神明偶像之后,仍然觉得还是有一位“未识之神”是他们需要寻求的。保罗接着便从这一点展开论述,雅典人所寻求的那位未识之神,就是那造天地万物,至高掌权的真神。保罗在讲道中还引用希腊诗句:“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以此来强调和解释真神和人类的关系。这段希腊诗句是出自革哩底诗人以彼曼尼斯的作品。
保罗在讲道中也引用的另一句希腊诗词:“我们也是他所生的”。这可能是主前四世纪西西里诗人亚里达斯的诗句。保罗借用听众熟知的诗句,引导他们去思想:人应该去认识那位至高又至近的真神,这位独一真神是乐意拯救人,要赐人复活和永生的神。保罗这篇福音性质的讲道可谓用心良苦。但当场听众的反应并不热烈,还有人嘲笑保罗,也有人仅只是出于好奇。路加的记述说明了,当时希腊民风喜爱听新奇趣闻和哲学新潮,又习惯相信多神,因此他们对保罗的这次讲道并未认真聆听。
论到保罗这次的讲道的价值,从路加的记载方式可以看出其重要性。因为路加在《使徒行传》的记录中,提到保罗在雅典其实停留时间很短,之后保罗在哥林多传道18个月,又去以弗所传了两年福音,然而路加却没记载保罗这段传道时间在哥林多和以弗所的任何一场讲道,只仔细记录了保罗在雅典的这篇讲道。圣经学者认为路加应该是认为保罗这篇讲道是他在外邦人中最重要的一篇讲道。
从保罗他们的第二次宣教行程,可以看到:他们在福音事工上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环境,他们都定意忠于主的大使命,并对神的带领信靠顺服,所以工作大有果效。同样,在保罗他们的宣教经历中,我们也看到神必保守那些忠心的仆人完成服侍,更让我们体会到今日福音能传给我们,是多么可贵。
金句: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 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要借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叫他从死里复活,给万人做可信的凭据。 (徒17:30-31)
团队讨论互动:请在小组中分享,我们有没有在传福音时遇过外来的考验?我们在这些考验中,如何能见证福音的真实与大能?
复习问题
1 《使徒行传》第16章16节到24节记载保罗的宣教行程中遇到了扰乱,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2 路加在《使徒行传》记载保罗他们在庇哩亚宣道时,这地方的犹太人面对福音有什么独特的反应?
3 《使徒行传》第16章17章13节到34节提到保罗到雅典时,因看见满城都是什么而心急如焚?
4 保罗向雅典人的福音讲道里引用许多当地文化的素材,这是因为保罗他想引导雅典人寻求什么?
思考问题
1 从本课的经文里看见神对福音工人的保守和带领,带给我怎样的提醒?
2 传福音时,若对方反应冷淡或嘲笑我,我怎样能不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