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在光明中与主同行(约壹1:4-7)上 (6203)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以基督为中心的彼此相交
我们今天要继续来查考新约的《约翰一书》,这卷书一共有五章,虽然不是很长的一卷书,不过,作者使徒约翰在三个重要的话题上,来回分享了好几个回合,真的是越谈真理越明确。上次说到使徒约翰写这封信给当时在亚西亚的众教会,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和他们彼此相交。我们还解释了,如果把“彼此相交”换成比较容易懂的字眼,那就是“彼此分享”或者“彼此共享”。这“彼此分享”的对象实在是非常的重要,约翰之所以敢要求信徒跟他们彼此分享,主要是因为他确定他跟其他使徒们,都是跟耶稣基督彼此相交的。约翰的话的确提醒我们,应该小心选择彼此相交的对象。有人认为“神”的儿子不可能“道成肉身”,这些人就不是好的相交对象。除了这些提倡错误道理的人,我们应该加以防范之外,基督徒在一起聚会的时候,也要小心设计聚会的内容。比方说,有的基督徒的团契聚会非常像世俗的社交活动,大家在那种聚会里吃吃、喝喝、玩玩,到结束的时候都没有听人提过主耶稣基督的名字。像这种没有主耶稣参与其中的团契聚会,可以说是有名无实。
他们不提主耶稣基督,可能是顾虑到那些还不相信耶稣基督的人,害怕提了以后这些人下次就不来了。这种顾虑是以人的立场做出发点,而不是从神那边做出发点。《罗马书》第1章第16节的上半节写着说:“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使徒保罗亲身体验到主耶稣基督的福音是大有能力的,对人有一种非常奇妙的感召力。如果我们忽略了福音的大能,我们的表现就会畏首畏尾的。如果我们仅仅凭借着好的食物、好的活动,甚至好的人际关系来吸引住一个人,是非常短暂的;因为说不定下回的食物就没那么好吃,也没那么多好玩的活动了。何况我们并不知道每个人的生命有多长,说不定这人来参加了这一次的团契聚会之后,就意外身亡,再没有机会听见福音了。
事实上,以基督为中心的彼此相交,对基督徒本身灵命的正常发展也非常重要。有些异端的发起人,最初也是熟读圣经的人,只可惜他们在解释圣经的时候,不是单单依靠圣灵的光照,而是用自己有限的头脑,用自己很个别化的经验来理解圣经。把他们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删除,又把有些地方强加了很多“自以为是”的内容,结果变成了异端。我们每个基督徒都有可能制造异端;因为在人的罪性里面,我们都喜欢任意妄为、偏行己路。如果我们不制死这个老我,让它干扰我们灵命的发展;那么,我们也很有可能用自己的意思来读圣经、来分享心得。有位属灵的牧长就说过一番很发人深省的话。他说基督徒聚在一起彼此分享圣经的时候,要是不在圣灵的管理之下来分享,结果很可能会是成为分享“无知”。这么说起来,就算大家谈得口沫横飞,说得好像头头是道;但是如果离开了圣经的本意,就会害人不浅了。所以使徒约翰要写《约翰一书》,来向信徒分享真正的生命之道是什么;而且是在与圣父、圣子相交的里面来分享的,这样,我们这些读者也会跟着他一起和圣父、圣子相交了。
喜乐充足(1:4)
现在我们就接着来查考《约翰一书》第1章第4节:“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的喜乐充足。”在这节经文里面,使徒约翰提到写这封信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叫信徒的“喜乐充足”,也就是“喜乐满溢”的意思。人类为什么会失去喜乐?是因为罪恶进入这个世界。罪使人彼此相恨相争,又带来疾病的痛苦,当然就不再喜乐了。所以约翰要把“生命之道”传给读者,使读者可以因此得到胜过罪恶、洗除罪恶的途径,然后又可以过喜乐的生活。还有什么理由,使得人不快乐呢?是因为人还没有跟造他的主联系上,所以不快乐。这就有点像一个跟父母失散了的孩子一样,在他还没有找到父母之前,是很难快乐起来的。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神形’的空虚,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事、物可以填满这个空虚,只有神自己才能填满。”所以我们不要怕把有关神的福音告诉人,因为这么做非但不是在打扰别人,反而是在帮助他填满心灵当中的这个“神形”的空虚,让他可以喜乐起来。
《约翰一书》既然主要是写给基督徒的,为什么他们还需要“喜乐充足”呢?基督徒不是已经把那个空虚填满了吗?不知你是否想过,有生命的生物最大的特征是什么?有生命的生物最大的特征,当然就是会成长。如果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遇到障碍,当然是长不好。如果是感情的生物,还会不快乐。所以,即使基督徒也需要不断成长才会喜乐,约翰就是希望提供属灵的真知识来喂养信徒,使他们的灵命正常发展,以致“喜乐充足”。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把《约翰一书》这封信的信头部份查考完了。
神就是光(1:5)
拿破仑是法国著名的皇帝。个子小小的,可是打起仗来就厉害了,称得上是位大英雄。如果说他剑锋凛厉,决不为过。拿破说过:“笔锋比剑锋更加凛厉”,可惜今天的基督徒就不是那么看重文字事工的力量,也忽略了用文字来为主打美好的胜仗。而在市面上,有越来越多的文字资料在宣传异端邪说。他们还大力推动所谓的“圣经”函授课程,大量利用文字来宣传他们错误的教义,也攻击圣经、攻击教会。有些所谓的神学教授,其实自己都不相信圣经是神所默示的。他们只把圣经当作一般的经典来批判。回想初期的教会时代,使徒们真的是非常看重口传,也非常看重笔传。保罗为什么会写了那么多封书信?大体上来说,是因为当时的信徒受到法利赛人律法主义的影响,所以保罗要纠正他们的错误。那么彼得呢?彼得好像也是为了要抨击当时的某种异端邪说才写的这些书信。彼得自己的希腊文不是那么好,他还特别请了精通希腊文的同工来为他执笔写出《彼得前书》,可见他有多么重视这项文字工作。我们现在正在查考的《约翰一书》,也是使徒约翰为了反驳“智慧派”这个异端而写的。使徒们为我们留下多么好的榜样!新约圣经最前面的那四卷福音书,可以说是专门为还不认识耶稣基督的人而写的。一千多年前,印刷术还没有发明,传递文字还非常困难,但是初期教会的使徒和信徒们,已经尽力在发挥文字的功效,来宣扬耶稣基督和他的福音,实在令人佩服。要不是他们在文字事工上的贡献,我们今天就没有那么好的机会认识耶稣基督,成为得救的人了。
我们现在要来继续查考《约翰一书》第1章第5节:“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这是我们从主所听见又报给你们的信息。”在以前讲解时,我们提过使徒约翰写《约翰一书》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想把“生命之道”传给信徒,也可以说是把这位“真神”介绍给信徒,使得大家都能够在同样的生命特质里面相交。在刚才所念的那节经文里面,约翰首先介绍了真神的一项特质,他说“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这是一种对比的说法,其实都只是在强调“神是光”的这方面特性。将来我们继续查考下去的时候,就会知道,这种“对比”的写法,也是使徒约翰这卷书的另外一个特色上次说过,这卷书的整体是用“螺旋式”的写法,现在又加上在句子里是用“对比式”的写法,这卷书真不简单。
当我们谈到“神就是光”这项特性的时候,就联想到:在舞台上扮演假神的情形是有的,但是演“真神”就没有了,因为人没有办法表演出“真神”的形像。那么舞台上是用什么来代表真神呢?是一道强光,或者用一团很强的光。可见一般人都同意“神是光”这项特性。那么,用什么代表魔鬼呢?是用很可怕的面目,或者用黑暗来代表魔鬼。真神跟魔鬼是对立的,就像光明和黑暗是对立的一样。我们发现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就是黑暗再大,也没有办法把光吞吃掉。我们可以去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就是在一间漆黑的大房间里,点燃一根小小的腊烛,结果你会非常惊讶地发现,腊烛的光虽小,却在一大片黑暗里,非常地醒目。在漆黑的夜里看天上的星星,就是那么令人惊讶。而且天越黑,星星还越亮。所以黑暗永远没有办法胜过光。
光有什么功用呢?功用可多了。比方说,有照明的作用。光无论照在什么东西上,都会使得那件东西变得更清楚。没有光的照射,人就只好在黑暗中摸索,所以“神就是光”暗示了神的启示。如果没有神的启示,我们人根本没有办法明白属灵的事情,因为看不清。还有,光能够带给人安慰。比方说,家里有小孩子的人一定都知道。当孩子深夜醒来,发现屋子里一片漆黑,看不见爸爸妈妈在哪里的时候,他就会放声大哭。这时候作父母的,光是跑过去抱住他可能都还不够,必须把灯打开,孩子才会放心,停止哭泣。“光”确实是会带给人安慰,带给人安全感。“神就是光”当然也有这样的特性。换句话说,神是爱我们的神,也是安慰我们的神。“光”还有很多其它的特色。总之,使徒约翰介绍“神就是光”,这句话有非常丰富的含意。只可惜许多人对“神就是光”这些特性缺乏认识,结果非但不来接近光,反而是害怕得远远避开。这真是很傻的反应,因为人要来到光那儿才会看清楚一切,也唯有来到光这儿,才会得到安慰,得到力量。但愿我们都一起在“神就是光”中彼此分享。
**** 音乐休息 ****
复习问题
1. 当信徒明白“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对传福音的工作有哪些帮助?
2. 异端人士为什么会偏离圣经的真理、制造异端?
3. “生命之道”与“喜乐充足”有什么关系?
4. 口传与笔传在教会初期为传福音做了哪些贡献?5. “神就是光”给了基督徒哪些启示和安慰?
思考与应用
• 基督徒团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自己参加团契之后都有哪些收获?
• 在生活上自己的情绪常常处于什么状态?是喜乐满足还是忧愁空虚?有哪些事特别容易影响自己?该如何去调整?
• 回顾自己的人生,是否曾经活在“黑暗中”?神是如何光照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