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自欺与认罪(约壹1:8-2:1)上 (62-3A)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无罪谬论(1:8a)
上次留下一个问题还没有解答,那个问题是:阻挡基督徒的生命去发光的东西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只有一个“字”,那个字就是“罪”。上面一个四,下面一个非。“罪”是每个基督徒都应该承认自己有的。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这是使徒约翰当年所遇见的情况,我们来念《约翰一书》第1章第8节:“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使徒约翰的这句话是在暗示,当时有人说自己没有罪,而这些人并不是教会外面的人,而是在教会内部、以信徒自居的人。如果是还没有信主的人,说自己没有罪就不稀奇;因为他们还不知道神对恶所定的标准是什么,他们用自己定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很可能就认为自己没有罪了。
在使徒约翰写这封信的当时,教会里有哪些人认为自己没有罪呢?就是那些倡导“智慧派”学说的人。他们自视很高,认为自己灵性几近完全。使徒约翰就是针对那些所谓的“信徒”说的。不过,这句话在今天仍然有它的真实性。现今还有自称是信徒的人,不认为自己有罪。比方说,有位信徒有天去告诉他的牧师说:“牧师呀!我30年来都没有犯过罪。”他的牧师非常惊讶地反问他说:“你真的30年来都没有犯过罪吗?”这位信徒很肯定地回答说;“对!我真的没有犯过罪!”于是,他的牧师就对他说:“弟兄呀!你再继续持守四年吧,这样你就可以在人类历史上名列榜首了;因为到目前为止,只有耶稣曾经在人世间度过33年没有犯罪的生活,然后就离开了。”换句话说,如果这位信徒活了34年完全没有过犯罪的生活,他就胜过耶稣了。这位牧师是在说幽默的话,他当然不会那么天真地接受这位信徒对自己的说法。
自欺之罪(1:8b)
我们回头来看,使徒约翰怎么样批判这些说自己没有罪的信徒。《约翰一书》第1章第8节:“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约翰非常严厉地说这种信徒在自欺,真理不在他们心里。约翰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该觉察到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中国人说过:“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不管信不信神的人,都会承认在我们的里面,天生就有一种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做错了事会心虚。我们认识神的人就知道,那是造物主放在人心里的良知。中国人说:“真理在人心”,其实也是在承认,人心里原来是存有真理的。
如果想说服那些不认为自己有罪的人,去看见他们自己的罪,最好是用什么方法呢?有人曾经试过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问那个人说:“如果有人把你今天对待别人的态度、言行,包括想法,全都回敬到你的身上,你会不会不高兴?如果你完全不会不高兴的话,就表示你没有做错什么?”这是不可能的。有时候我们一大早出门,心里就有点烦乱,看见某个人觉得不太顺眼,心里难免骂人家两句。这两句话要是真骂回我们自己身上,我们肯定是不会开心的。人常常以为自己暗地里想的事、甚至做的事,没有人知道就不算犯罪,这就是自欺欺人了。
就拿当时那些自视很高的“智慧派”信徒来说,他们那么轻视、那么恨恶不如他们的人;有一天,要是他们同样被人轻视、被人恨恶,他们就知道不好受了。国人写的这个“罪”字,真是有神的真理在其中引导。“罪”是由一个“四”,一个“非”合起来的。有哪四个非呢?一般人都知道其中三个非,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和非礼勿言;而根据神的标准,还应该加上“非礼勿想”。
当一个人在思想上犯了罪的时候,就会导致他的言语行为犯罪。主耶稣在世传道的时候,就清楚地指出了这一点。我们来看《马太福音》第15章第10节到20节:“耶稣就叫了众人来,对他们说‘你们要听,也要明白。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当时,门徒进前来对他说‘法利赛人听见这话不服,你知道吗?’耶稣回答说‘凡栽种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种的,必要拔出来。’任凭他们吧!他们是瞎眼领路的。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彼得对耶稣说‘请将这比喻讲给我们听。’耶稣说‘你们到如今还不明白吗?岂不知入口的,是运到肚子里,又落在茅厕里吗?唯独出口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才污秽人。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讟。这都是污秽人的,至于不洗手吃饭,那却不污秽人。’”
听完这段经文之后,不要误会了,以为主耶稣是反对人吃饭前洗手。不是的!主耶稣的这一番话,主要是针对当时一般虚假的宗教领袖而说的。这些犹太教的宗教领袖,在神的吩咐之外,还加了很多他们自己定下的条例,要犹太人去遵守。光是洗手这个礼仪就很麻烦,先洗“手心”还是“手背”,怎么个洗法都有讲究。主耶稣指出他们的虚假,因为他们仔细洗干净了外面,却不洗干净内心,结果从内心发出了许多害人的思想行为来。
要一个人完全做到四个非:非礼勿视、非礼物听、非礼勿言、非礼勿想,真是很困难。所以,一个诚实的人必定会承认自己是有罪的。不过当人的骄傲作崇,就会叫人掩盖自己的不是,而专挑别人的不是。人类所犯的头一项罪就是骄傲。记得在始祖亚当夏娃犯罪的故事里,神告诉亚当和夏娃,伊甸园里面所有的果子他们都可以吃,只有一棵树上的果子不可以吃,就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后来为什么他们还是去吃了呢?因为撒但诱惑他们说,吃了那棵树上的果子,就会跟神一样有智慧,结果夏娃就先中计了。想要跟造物主一样有智慧,就是一种骄傲和不自量力。骄傲不仅使得人忘记了自己是受造之物,而想跟神同等;骄傲也使人忘记了,自己跟别人同样是被神所造的,因而去轻视别人。但愿《约翰一书》第1章第8节的话,提醒我们不要去自欺欺人。
承认己罪(1:9、10)
在上一次的节目里,我们提到使徒约翰那个时代提倡异端的人,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自高自大,说自己没有罪。约翰怎么样责备这样的人呢?约翰说他们在欺骗自己,不顾神在他们心中的提醒。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什么样的。《约翰一书》第1章第9节:“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在这里告诉我们,最正确的态度就是“认自己的罪”。在一般的法庭里面,“认罪”是最不得已的做法;因为一认错,法官马上就可以判罪处罚了;所以,人在有理由可讲的时候,都要力争到底,这是人之常情。或许这就是一般人不敢、也不肯认罪的原因,因为怕受到处罚。不过,基督徒所拜的这位真神,他对待认罪的人,却是会赦免他们的罪,也会洗净他们的不义。这不但是非常的奇妙,非常的不同,也是非常宝贵的保证。
**** 音乐休息 ****
复习问题
1. 在使徒约翰写这封信的时候,教会中的哪些人认为自己是无罪的?
2. 如何分解“罪”这个字并且做出解释?
3. 课文中为什么会引用《马太福音》第15章的经文?
4. 基督徒若在神面前认罪,会有什么结果?
思考与应用
• 为什么有的基督徒会认为自己无罪?这样的想法对信仰有什么样的损害?
• 当一个人内心骄傲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给自己哪些提醒?
• 有哪些因素阻挡人在神面前认罪?
• 检省自己是如何向神认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