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自欺与认罪(约壹1:8-2:1)下 (62-3B)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在我们的心目当中,哪一位圣经人物可以被看为人“认罪”的模范呢?应当就是以色列的大卫王。大卫做以色列君王之后没多久,有一次跟他的大将军乌利亚的妻子犯了奸淫的罪。事后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还借刀杀死了乌利亚。大卫身为一国之君,没有人敢说他做得不对。但是神非常不喜悦,神特别派先知拿单去指责他。大卫听了拿单的指责,马上就认罪。在我们的心目当中,哪一位圣经人物可以被看为人“认罪”的模范呢?应当就是以色列的大卫王。大卫做以色列君王之后没多久,有一次跟他的大将军乌利亚的妻子犯了奸淫的罪。事后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还借刀杀死了乌利亚。大卫身为一国之君,没有人敢说他做得不对。但是神非常不喜悦,神特别派先知拿单去指责他。大卫听了拿单的指责,马上就认罪。大卫认罪的祷告,就写在《诗篇》第51篇。他求神除掉他的过犯,清除他的邪恶,洗涤他的罪孽。结果神赦免了他们,所以后来大卫就欢声高唱说:“罪恶蒙赦免,过犯被宽恕的人,是多么有福呀!”大卫王的例子让我们知道,什么叫作“认罪”,认罪就是接受神的指责。对神说:“我错了,我不反驳。”因为相信神无所不知,然后祈求神的赦免,而且不再去犯罪。
我们怎么样才能肯定,在我们认罪之后神一定会赦免我们呢?我们这次查考的《约翰一书》第1章第9节是这么说的:“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神是信实公义的,不是更应该处罚罪犯吗?这问题的答案是:神信实、表示他说话算话;神公义,所以他不能够在主耶稣已经为我们偿付了罪债之后,还向我们追讨什么;所以我们认罪之后,神一定会赦免我们。这项宝贵的应许,完全建立在主耶稣为我们代死和复活这件事实上。在别的宗教里面,人永远得不到这样的保证,因为他们根本找不到罪被赦免的途径。
我们再来思考一节经文,《约翰一书》第1章第10节:“我们若说自己没有犯过罪,便是以神为说谎的,他的道也不在我们心里了。”在这里,约翰进一步说到,一个人如果自话自说自己没有犯过罪,不但是自欺,而且还在暗示,神是说谎者。为什么呢?因为神明明说了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果有人说他没犯过罪,不就等于说神错了吗?神会不会错呢?当然不会,要错是人错。我们都是时常蒙神赦免的有福之人,我们都应该对神有这样完全的信靠。
小子之称呼(2:1a)
《约翰一书》第2章第1节:“我小子们哪,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是要叫你们不犯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通常我们不会称呼别人是“小子”,因为“小子”这个称呼在中国人当中不是挺正式的称呼,有一点轻视的意味。所以我们不要从中文的意义来体会这个称呼,而要从圣经原文的字义来了解。新约圣经原来的文字是希腊文,在希腊文里面,“小子们哪”这样的称呼有一种特别热情的感觉,里面包含了非常珍贵的感情。如果按照它原来的意思翻译成中文的话,翻译成“我的孩子们”会比较合适。这称呼也亲热多了。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用这个称呼去叫别人。那么,使徒约翰用这称呼合不合适呢?挺合适的;因为约翰写这封书信的时候,已经是老人家。在他那一代的使徒和信徒当中,他恐怕是活得最久的一个。我们也提过,老约翰特别有爱心,对教会里的小辈们真是爱护备加;所以,从他口里说出“我的孩子们呀!”的确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使徒约翰这么怜爱晚辈,实在是非常难得的榜样。不少老人家很难忍受年轻人的言行举止,有时候嫌年轻人太不成熟,有时候又嫌他们生活太散漫;所以难免对他们说些严厉苛责的话。老约翰的表现确实难能可贵,他对那些软弱的信徒和迷失的信徒,都是非常有耐性地谆谆善诱。
中保耶稣基督(2:1b)
说回刚才念的《约翰一书》第2章第1节,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句话本身有点矛盾。使徒约翰一下子叫他们不犯罪,一下子又说,如果犯罪的话,有补救的办法。到底约翰的意思是劝信徒根本不要犯罪?还是说偶而犯犯罪也没有关系呢?其实,约翰说这段话是针对两类不同的信徒说的。当他说:“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是要叫你们不犯罪。”他是针对谁说的呢?他是针对那些想利用神的赦罪恩典去犯罪的信徒说的。有的信徒知道:只要他一认罪,神就会赦免,所以他就不怕去犯罪了,反正犯罪之后再承认,不就得了吗?这实在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因为神绝对不会用他的恩典去宠坏一个人。相反的,如果有信徒明知故犯,神的处罚必定会临到他。比方说,如果有哪家的孩子知道家里有一桶白油漆可以刷白墙,就故意在墙上乱涂鸦一番,然后拿那桶白油漆来刷墙壁,想试试白油漆的功力。结果会怎么样呢?这孩子一定会被他父母责罚,而且从此以后也别想再去碰那桶白油漆了,这是故意犯错的孩子应有的处罚。使徒约翰的用意,就是要这类信徒不要故意去犯罪。
那么当约翰接着说:“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他又是针对谁说的呢?他是针对那些已经自知有罪,却没有把握能不能被赦免的人说的。换句话说,是针对那些想悔改,心里却没有把握的信徒。我们来看看约翰给我们什么样的保证。约翰说,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约翰为什么用“中保”这个说法呢?有一位英国的圣经学者把这里的“中保”,解释成“辩护律师”,这是在法庭上才用得着的。
初代教会的信徒是活在希腊化的社会里面,希腊人很喜欢辩论,有事没事就告到法庭里去,被告就需要有一位辩护律师。那时代当律师的人似乎是很吃香,不过有资格当辩护律师的人,自己本身必须没有罪,否则他就是被告,而不是律师了。所以约翰要强调耶稣基督是“义者”。那个时代的信徒非常熟悉在法庭上的这一幕,所以可能有人把“神”当成了法官,而把自己当成了有罪的犯人。谁来当他的辩护律师、为他向法官求情呢?使徒约翰好像知道他们心中的这个疑问,所以回答他们说,耶稣基督就是那位“中保”,就是那位他们跟神之间的辩护律师。有了辩护律师,心里就笃定多了。
说起“中保”,其实信徒除了有主耶稣做中保之外,还有“圣灵”做中保。不过圣灵做“中保”的做法跟主耶稣做“中保”的做法不太一样。怎么个不一样?我们来看一段经文,在《约翰福音》第14章第16节到17节:《约翰福音》第14章第16节到17节“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约翰在这里所说的“保惠师”,在新约圣经原文希腊文用的就是“中保”这个字眼。“中保”在《约翰福音》一共出现过四次,不过都是被翻译成“保惠师”,而且指的都是圣灵。刚才那处有关圣灵的经文,说到圣灵是住在信徒里面,永远与信徒同在的。
我们这次查考的《约翰一书》第2章第1节说到,“耶稣基督”这位中保是做信徒的辩护人,永远站在信徒那一边保护信徒。那么,圣灵呢?圣灵又为信徒做些什么呢?《约翰福音》第14章第26节告诉我们,圣灵会帮助我们记起耶稣说过的话。《约翰福音》第15章第26节说到,圣灵来为了要为耶稣做见证。《约翰福音》第16章第7节告诉我们,圣灵来了,是要向世人证明,他们对于罪、对于义、对于神审判的观念都错了。还有一处经文在《约翰福音》第16章第13节说到,圣灵来了,会带领我们明白一切的真理。圣灵这位“中保”跟信徒之间的关系真是太密切了。如果我们去查考其它的新约书卷,还会对圣灵这位“中保”有更多的认识。比方说,当我们不知道该怎么样祷告的时候,圣灵就用说不出来的叹息,代替我们祷告。我们信徒真是太幸福了,有耶稣基督做中保。耶稣基督升天之后,又差派圣灵保惠师来帮助我们。下次再详细说明,耶稣基督这位中保怎么样成为信徒跟神之间的辩护律师。
**** 音乐休息 ****
复习问题
1. 根据课文的内容,简述大卫王犯罪并认罪的过程?
2. 为何使徒约翰要用“小子们哪”来称呼信徒?
3. 第2章第1节中的经文,分别是对哪两种人说的?
4. 使徒约翰用“中保”来形容耶稣基督与当时社会有什么关联?
5. 根据课文内容,说明圣灵在哪些方面帮助信徒的成长?
思考与应用
• 思考回忆出圣经中有关“认罪”的记载,对个人有什么启发
• 如果一个人在同样的事情上不停的故意犯罪,那他的罪能被赦免吗?
• 回顾圣灵曾给过你哪些帮助和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