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爱弟兄住在光明中(约壹2:7-12a)下 (62-5B)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爱弟兄与恨弟兄(2:9-11)

现在我们来继续查考《约翰一书》第2章第9节到11节:“人若说自己在光明中,却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还是在黑暗里。爱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并没有绊跌的缘由;唯独恨弟兄的,是在黑暗里,且在黑暗里行,也不知道往那里去,因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在这话里,使徒约翰用了一些对立的说法。比方说“光明”和“黑暗”对立,“爱弟兄”和“恨弟兄”对立。他也很明确指出,“爱弟兄”的人是住在光明中,“恨弟兄”的人是在黑暗里行,这是活在两个全然不同世界里的人。换句话说,没有人可以作骑墙派的人,不可能又爱弟兄又恨弟兄。约翰所说的“弟兄”指的是什么人呢?从狭意地解释来讲,应该是指当时在教会里面的信徒,他们之间可以彼此互称兄弟姊妹。那么,从广意来讲“弟兄”又是指谁呢?可以是指一切与我们有关的人。比方说,我们的邻居,跟我们一起工作、或者一起生活的人。

弄清楚谁算是“弟兄”之后,还需要弄清楚怎么样才算是“恨弟兄”,是不是要打他、骂他、甚至杀他才算呢?我们可以根据新旧约圣经的一些教导,归纳出有几种态度可以算是恨弟兄的表现,或者说是不够爱弟兄的表现。首先请看《箴言》第26章第28节:“虚谎的舌恨他所压伤的人,谄媚的口败坏人的事。”在这里用到“恨”这个字眼,它的意思是指“中伤”别人。我们大概很少想到,用不正确的话语“中伤”别人,就是一种恨对方的表现。这样看来,我们不知道恨过多少弟兄姊妹了。因为我们虽然不骂人,但是却常常在背后说些气话、假话来中伤别人。约翰说,这就是在黑暗中行的表现;所以我们的舌头要时常受洁净、受光照,不说中伤别人的话。

接着我们来看新约的《雅各书》第2章第1节到4节:“我的弟兄们,你们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便不可按着外貌待人。若有一个人戴着金戒指、穿着华美衣服进你们的会堂去,又有一个穷人穿着肮脏衣服也进去,你们就看重那穿华美衣服的人,说‘请坐在这好位上’,又对那穷人说‘你站在那里’或‘坐在我脚凳下边’,这岂不是你们偏心待人,用恶意断定人吗?”作者雅各在写这段话的时候,虽然是用假设的口吻,但猜想那是在当时有可能发生过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轻视贫穷人。在使徒约翰写《约翰一书》的时候,有一种人自视很高、又轻看别人,就是那些支持“智慧派”学说的人。他们高举知识,认为自己是惟一有智慧可以明白神启示的人,当然就轻视他的弟兄了。今天虽然已经没有“智慧派”的存在,也没有奴隶制度了;但是我们仍然有可能会去轻视不如我们的弟兄或者姊妹;因此我们也要时常反省,不落在恨弟兄的陷阱里去才好。

在我们查考的《约翰一书》第2章第10节说到:“爱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并没有绊跌的缘由”。我们曾经说过,“神是光”,光明是神的性情;所以,信徒也必须在光中,才可能与神相交。那么,怎么样才能证明一个信徒是在光中呢?就是看他有爱弟兄的表现;因为神是爱,爱也是神的性情。所以,有爱就有光;没爱就没光,等于是在黑暗之中。一位爱弟兄的信徒,就表示他有神的这项爱的性情和生命,自然能够与神相交。这样的信徒灵命会长进,也会有能力胜过试探,当然就不容易失败跌倒了。他就像在光亮亮的屋子里做事,不会摔跤。

接下来的第2章第11节说:“唯独恨弟兄的,是在黑暗里,且在黑暗里行,也不知道往那里去,因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这句话也有特别的解释。恨弟兄会叫人眼睛瞎掉,这说法看起来好像太严重了一点。但事实就是这样。想想看,当一个人恨别人的时候,会不会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跟不可爱的地方,完全看不到对方的优点呢?恨一个人真的就会越看越不顺眼。“恨”这种情绪真的会使一个人的判断力变模糊了,使得他不能够很公正地去看一件事情,就像约翰所形容的那样,瞎了眼睛。在教会里就曾经见过,弟兄姊妹为一件事情争吵。因为不喜欢一个人,就怎么样也不肯采纳他的意见,即使他提出很好的提议,也会被断然否决掉,这真的是一种因“恨弟兄”而产生的盲目行为。所以,“恨人”的确会叫我们做错很多事情,不能不小心提防。“恨”是人的罪性,如果不靠耶稣基督的救赎恩典,我们就会不断活在黑暗之中。感谢主!是他赐给我们新生命,我们才有了“爱弟兄”的可能性。


爱的叮咛(2:12a)

猜想不少人喜欢读诗书歌赋这类的文章,尤其是在恋爱当中的男女,都挺会吟诗作对的。“爱”确实是会给人“诗”的情怀。从老约翰写给信徒的诗句里面,确实让我们体会到,老约翰非常疼爱这些信徒们。我们现在就来念这段很有诗歌风味的《约翰一书》第2章第12节到14节:“小子们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的罪借着主名得了赦免。父老啊,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那从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胜了那恶者。小子们哪,我曾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父。父老啊,我曾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那从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曾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刚强,神的道常存在你们心里,你们也胜了那恶者。”这段经文有诗歌的意味,所以用了这种有点重覆的写法。如果要为这段经文定个题目,我们可以说它是“爱的叮咛”。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老约翰在爱里,对信徒们有些什么重要的叮咛。我们注意到,在这首诗里,约翰对信徒有三种称呼:就是“小子们”、“父老”跟“少年人”。他为什么会有这三种不同的称呼呢?会不会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年龄来分的呢?比方说“小子们”是指小孩子,“父老”指“老人家”,然后“少年人”就是指青少年。看起来好像是这样,不过,解经学者们在研究过约翰写信的习惯,又研究过这段经文的上下文之后,发现不是这么分法。他们发现“小子们哪”这种称呼,是使徒约翰本人非常喜欢的一种用法。在《约翰一书》这封书信里面就出现过9次之多,等查考过这9次的内容之后就会知道,那不可能是对小孩子说的。就拿刚才念的那一节经文来看吧,他说:“小子们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的罪借着主名得了赦免。”这么深奥的话,小孩子根本就不可能看得懂。那么,“小子们哪”这种称呼会不会是指教会里,灵命比较软弱的信徒呢?还是指着那些把约翰当作属灵父亲的信徒来说的呢?是有人这么解释过,因为使徒约翰在写这封书信的时候,年龄已经接近一百岁,相信在教会里有不少的信徒都可以叫他“父亲”。

不过,反对这个称呼有特定对象的人,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他们认为约翰在这些内容里面所提到的那些恩典,不应该只限定给某个年纪的人。比方说,第13节说:“父老啊,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那从起初原有的。”并不是只有父老才认识那从起初原有的。接下来说,“少年人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胜了那恶者。”“神”也不是只赐给青少年人有胜过恶者的能力。那么,是不是使徒约翰对他的信徒们,完全一视同仁,没有什么年龄的区分呢?当然不是!不过我们相信他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并没有意思要把信徒的年龄区分出来,而是用不同的称呼来叫他们,使得这首诗显得生动得多。我们可以肯定,“小子们哪”这个称呼,是使徒约翰对所有信徒们说的。至于“父老”跟“少年人”这两种称呼,约翰可能是向两种人说的,而这两种人有可能是按照年龄来区分的。或许“父老”指年纪大的人,“少年人”指年纪小的人。不过,更有可能是按照灵命的程度来区分。“父老”指灵命比较成熟的信徒,而“少年人”指灵命比较幼稚的信徒。无论如何,什么称呼还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应该是在称呼之后说了些什么,那些话就值得我们去仔细推敲了。

我们现在就来仔细推敲,使徒约翰透过这首诗带给我们的信息。他的第一个信息在第2章第12节里面,约翰说:“借着主名”,这是个非常特别的用法。对于当时那些有犹太人背景的信徒来讲,特别有意思。犹太人看重取名字,就跟我们中国人一样,每个名字里面都带着父母对这孩子的期望。比方说,有人叫黎玉玺,玉玺就是帝王的印章,挺有权威的。他长大之后果然不负众望作了政府高官。不过,神为自己取的名字,就不单单是期望,而是真正的自我介绍。神正像他的名字所代表的,有那种本性和能力。在《诗篇》第20篇第7节那里,诗人大卫说:“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他的意思就是说,有些人依靠这个世界上的资源,但是相信神的人就依靠耶和华的名,因为这个名字代表神的性情和权能。使徒约翰在这里提到主耶稣的名字,也是基于他对主耶稣的认识,知道主耶稣有能力赦免人的罪,也知道在主耶稣的里面,人可以与神相交。耶稣这名字的意思,就是:“要将他的百姓从罪恶里拯救出来”;所以,若不借着主的名,人根本就没有办法脱离罪恶的捆绑。正如《使徒行传》第4章第12节所写的:“ 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真的惟有借着主耶稣的名,我们才可能得救。

 

**** 音乐休息 ****
 

复习问题

1. 使徒约翰在经文中提到的“弟兄”指的是谁?

2. 根据《雅各书》第2章第1节到4节,请解释何为“恨弟兄”?

3. “爱弟兄”与“恨弟兄”的人结局有什么不同?4. 约翰对当时的信徒有哪三种称呼,代表了哪些不同的人群?


思考与应用

• 在“爱弟兄”的功课上,自己还有那些不足之处?那些“恨弟兄”的人的结局,给自己哪些警醒? 

• 《雅各书》第2章第1节到4节的经文中,说到对待有钱人和穷苦人的不同态度,在今天的教会是否有类似的问题?要如何从自己做起?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