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爱弟兄的出死入生(约壹3:7-15)下 (62-9B)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恨弟兄的属魔鬼(3:12)
接下来,使徒约翰就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恨弟兄的属魔鬼”这一点。这个例子是犹太人非常熟悉的旧约故事。《约翰一书》第3章第12节:“不可像该隐,他是属那恶者,杀了他的兄弟。为什么杀了他呢?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兄弟的行为是善的。”可能有人不太清楚该隐的故事,在这儿先简单的说一下。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最初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名叫该隐,小的名叫亚伯。该隐是个农夫,而亚伯是个牧羊人。自从亚当、夏娃犯罪之后,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已经被破坏,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很自然地跟神在一起;而是必须透过“献祭”这个举动来表示人有诚意要跟神和好。所以,等该隐和亚伯有了收成的时候,他们就预备献祭给神。大儿子该隐带了他种的一些土产,当作祭物献给神;而小儿子亚伯也从他牧养的羊群当中,选出了头胎最好的小羊,当作祭物献给神。结果神喜欢亚伯,也接纳了他的祭物;但是神不喜欢该隐,也拒绝了他的祭物。
他们当时怎么会知道,神有没有接纳他们的祭物呢?根据旧约圣经的记载,如果神悦纳的话,就会有“火”从天上降下来,烧掉所献的祭物,反之没有“火”烧下来。我们可以想象,当该隐看见他弟弟的祭物被火烧掉,而他自己的祭物却原封不动的时候,心里有多生气。该隐确实非常生气,所以神才警告该隐说:“……你为什么生气?为什么皱着眉头呢?你要是做了该做的事,自然会显出笑容,但因为你做了不该做的事,罪已经埋伏在你门口。罪要控制你,可是你必须克服罪。”(创4:6、7 现代中文译本) 可见神已经预知该隐可能会因为生气而犯罪,所以事先警告他了。可惜该隐没有理会神的警告,他让愤恨控制了他的行为。结果有一天,他骗亚伯说,要一起到田野里去散步,亚伯毫不怀疑地就跟着他去了,没想到该隐就在田野里把弟弟亚伯给杀死了。
有人说:该隐是农夫所以献土产,亚伯是牧羊人所以献小羊,应该两者都被接纳才对。会不会是神很偏心?爱亚伯,不爱该隐?其实圣经上写得很清楚,该隐的错并不在于献土产,而是在于他不够爱神,也不够爱弟弟。因为该隐不像亚伯,他没有选最好的献给神。亚伯是选头胎最好的羊羔献上,表示真诚爱神、敬畏神;而该隐只是随便拿一点土产献上。至于说该隐不够爱亚伯,可以从他后来杀弟弟这件事情来证明。当亚伯被杀之后,神曾经问该隐说:“你弟弟在哪里?”他怎么回答的呢?他回答说:“我不晓得!难道我是看顾我弟弟的人吗?”这话正说明了,该隐本来就不爱看顾他的弟弟。相形之下,亚伯不仅爱神,也爱哥哥。因为该隐的坏性情亚伯老早知道,却还是肯顺服哥哥的要求,一起去田野散步。换了是我们,恐怕要三思而行!所以使徒约翰用这对兄弟做例子,来说明爱弟兄的人是属神的,恨弟兄的人是属魔鬼的。
世人恨我们(3:13)
如果您手边有圣经的话,请打开《约翰一书》第3章第13节:“弟兄们,世人若恨你们,不要以为稀奇。”我们已经读过,“彼此相爱”是神儿女的记号,而“恨弟兄”是魔鬼儿女的记号。我们也说过,神与魔鬼是对立的,就像“爱”与“恨”是对立的一样。而世人在没有认识神之前如果被魔鬼掌控,就会跟神的儿女对立,就像这里所说的,世人会恨基督徒。一般人不明白魔鬼与神对立这个事实,还以为恶人天生就是憎恨善的。却不知道恶人的所做所为实在是受到魔鬼控制的结果。在人类的历史里面,恶人恨恶善人,行为正直的人被行事不义的人恨恶等等的例子,实在是很多的。比方说,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是在当时被大家公认的大好人;而在他同时代有另外一个哲学家,人虽然很聪明,但是却很怪僻荒淫。这一个哲学家就常常对苏格拉底说:“苏格拉底呀!我真的是恨你,因为每次遇见了你,就暴露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说叫他自惭形秽了。还有另外一位与苏格拉底齐名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他的为人算得上是最高尚廉洁的,但是却被很不公平的处死了。有人去问其中一位陪审的法官说:“你怎么会投票赞成处死一位像这样子的人呢?”你猜那个陪审官怎么回答?他说:“因为我对公正的亚里斯多德已经听得厌烦了。”这真是很可悲的现象。
在犹太人的一部经典里面,有一段话非常生动地描写了恶人对善人的态度。这部经典叫《所罗门智训》。其中有一段话写着说:“让我们埋伏等待义人;因为他们对我们不利,他和我们所做的完全相反……,他造成专为斥责我们的思想。他使我们受苦,就是看见了他,就够受的了,因为他的生活不像其他人的生活。他的样式不像其他人的样式。我们在他的眼中是膺品;他禁绝我们的方式,认为我们是污秽不洁的。”恶人在善人的面前自惭形秽,心里又不服气,所以就恨恶善人。世俗所谓的善人好人,都会产生这种效应,何况是基督徒。基督徒的存在,更应该会产生这种催逼人去自我检讨的力量。所以世人如果恨基督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要是有基督徒并不被世人所恨,或者说别人不忌讳他,可能就有问题了,他大概已经跟世俗作了朋友,跟别人一起同流合污了。在这种有名无实的基督徒身上,不会发出属于神的荣光,所以世人并不怕他。相反的,魔鬼更喜欢这种基督徒;因为这种有名无实的基督徒做了坏见证,拦阻人去相信耶稣基督。
出死入生(3:14、15)
我们现在接着来查考《约翰一书》第3章第14节:“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在这节经文里又看见一种对比,就是“生”与“死”的对比。到目前为止,使徒约翰已经让我们看见多少种对比了?在《约翰一书》第1章里面,有“光明”与“黑暗”的对比,有“真理”与“谎话”的对比。在第2章里面,有“爱弟兄”与“恨弟兄”的对比,在第3章里面有“神的儿女”与“魔鬼的儿女”的对比,还有“生”与“死”的对比。一听之下,就觉得这些“对比”都是相当强烈的对比。为什么 “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这句话是指一个基督徒若有爱弟兄的心,就表示他是真有生命的基督徒,是活在光明之中。那么在“生”与“死”的对比里面,哪个才是光明的呢?当然是“生”!魔鬼的天地是阴深深、死气沉沉的。所以,基督徒是从属魔鬼的黑暗国度里面出来,进入了神光明的国度,也就是“出死入生”了。这里所说的“死”,并不是指身体的死亡,而是指灵性的死亡。因为恨弟兄的人并没有马上死去;但是他们跟神之间和好的关系却已经“死”了。一个人在还没有接受救恩之前,他的灵性就是“死”的,等到信主之后,他的灵性就活过来了,可以与神相交。但是当他恨弟兄的时候,这种相交的关系就有了妨碍。使徒约翰甚至认为,恨弟兄的人的生命从来就没有活过;相反的,如果我们心里对弟兄有爱心,就表明我们已经生在神的家中,有神赐给我们的力量去爱。
谈起神的爱,真是一种太奇妙的爱。在以前我们已经说过,神的爱是完全不自私的爱,也是牺牲的爱。从不考虑对方可不可爱,也不考虑对方能不能做什么,只是为对方的益处着想。神的这种爱,人间绝对找不到。比方说,人间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已经够伟大的了,但是难免还是有缺欠的地方。当子女真的不成器的时候,父母是会生气责怪、收回一点爱心的。人间的爱多有缺欠,有人溺爱孩子,也产生不良的后果。所以神要求信徒“彼此相爱”,绝对不是用人间的“爱”来彼此相爱,而是用神的那种爱来“彼此相爱”,这样才可能完全,也才可能持久。
我们接着来查考《约翰一书》第3章第15节:“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你们晓得,凡杀人的,没有永生存在他里面。”约翰认为“恨”弟兄就是“杀人的”,这个观念一定是从主耶稣那里来的。因为在主耶稣给人的教训当中,曾经提到过。现代中文译本的《马太福音》第5章第21节和22节:“你们听说过,古人曾被禁戒:‘不可杀人;杀人的应受裁判。但是我告诉你们,向弟兄动怒的,也应受裁判。骂弟兄为‘废物’的,得上法庭;骂弟兄为‘蠢东西’的,逃不了地狱的火刑。”从主耶稣的眼光来看,连骂弟兄是“废物”、是“蠢东西”的,都得受裁判甚至下地狱。
我们知道,在骂别人之前一定是心里先恨他,先不喜欢他了;所以这“恨人”的念头就不能让它存在。说真的,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完全到不对别人动不好的念头。就算是看起来非常虔诚的信徒,恐怕都难免有过“恨弟兄”的念头。这该怎么办呢?如果信徒一旦发现自己有“恨弟兄”的念头,就要赶快去解决。解决的办法分成两方面来讲,其中一方面是要向神认罪,求神赦免,并且求神赐下爱心。另外一方面是要采取行动,去跟弟兄和好。其实,这不是我们想出来的办法,而是主耶稣的教训。《马太福音》第5章第23节和24节:“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在这里,主耶稣特别强调要“立刻”(现代中文译本)去跟弟兄讲和。这“立刻”是非常重要的提醒。换句话说,我们绝不让魔鬼有任何余地,去利用“恨”弟兄这种心情来破坏我们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是破坏了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
音乐休息
复习问题
1.神为何只爱亚伯的祭物,而不爱该隐的祭物呢?
2.为什么约翰说“爱弟兄,就晓得已经出死入生了”?
3.人世间所提到的“爱”与基督徒的“爱”有什么不同?
4.当我们有恨弟兄的念头的时候,应当采取哪些办法来对付“恨”?
思考与应用
•回想个人的经历:是否曾向神求某件事,但最后却事与愿违,便开始埋怨神?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会如何处理?
•请举例,什么样的基督徒算是有名无实的基督徒?如何避免让自己成为那样的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