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神如此信实--大使命的实现(徒27:1-28:31) 上 (4428)
第十四课:神如此信实--大使命的实现(徒27:1-28:31) 上 (4428)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粤语课文:
本课内容提要:保罗被解送至罗马的过程和后续。这段过程记载详实,而当中保罗对神的信心,是一大亮点。在罗马,保罗十分受优待,可以自由的接待来客,于是保罗将此化为传福音的契机,而《使徒行传》也就在此结束。
第一部分
引言
这次要来研读《使徒行传》第27章1节到28章30节,内容主要是:保罗去罗马的过程,和他在罗马宣教的情况。在这段经文中,作者路加又用回“我们”这个称呼,可见路加再次与保罗同行。虽然路加本人并没有说明他为什么要与保罗同去罗马,不过在保罗后来写的书信里,专门提到路加医生在罗马尽心地照顾他。可以推断,路加这次决定与保罗同行,是因为保罗已进入老年,身体也不好,路加是医生,陪保罗一同前往罗马可以好好地照顾保罗的生活起居。
当时罗马的法律条文中有规定,被押解的犯人如果有身份比较高或者所犯的罪行较轻,可以允许犯人的亲友或奴仆同行、照顾,只是一切费用要自理,负责押送的官兵也不保障他们随行的生命安全。路加自愿与保罗同行,显出了他有极大的爱心。保罗在殉道前写的最后一封书信《提摩太后书》里,就专门提到路加这位难得的弟兄。
本课经文的内容,主要是路加记述他陪同保罗去罗马的行程。这段记载在《使徒行传》中占据了较大的篇幅,可见这段经历不但丰富而且让路加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路的行程虽然很艰难,但都有神奇妙大能的带领和保守。路加的记载详实生动,一方面为的是说明保罗前去罗马受审,的确是出自神的旨意;另外一方面对保罗而言,这是一趟没有回程的、也是人生最后一次的宣教之旅,所以值得路加详细地记下整个过程。路加的记载是从保罗被交给罗马的百夫长犹流开始,在第27章第1节到26节。
保罗海上遇险(27:1-26)
中文和合本的经文在一开始说“非斯都既然定规了”,希腊原文的意思是:事情已被巡抚非斯都判定来。所以保罗和其他要移交罗马的囚犯一起被押送上船,走海路前往罗马。负责看管他们的是“御营”的官兵,“御营”是罗马驻叙利亚和犹大一带的军团。负责押送的官兵的首领是一名百夫长,名为“犹流”。“犹流”是单名,表示他生来就是罗马公民。罗马皇帝克勞迪曾规定除了天生的罗马公民外,任何以其他途径成为罗马公民的人,不可以用单名。
第2节提到,押送保罗他们的船来自“亚大米田”,此地是特罗亚东南岸的一个海港。而此时又有一位帖撒罗尼迦弟兄“亚里达古”也自愿陪保罗同去。按照保罗在《歌罗西书》4章10节的记载,保罗在罗马被关押期间,亚里达古一直看顾帮助他,是一位对保罗极有爱心的主内弟兄。
第3节记述:载运人犯的船先由恺撒利亚航行到西顿,此时西顿有“朋友”来照应他们,这些“朋友”应该是当地基督徒。之后可能因气候不佳,船靠着海岸航行,以保障航行安全,不过就要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到达意大利。路加特别提到百夫长“宽待保罗”,圣经学者推测可能他知道保罗其实无罪,或是因他与保罗同为罗马公民的缘故。
路加接着记载了船由西顿到每拉,因遇到逆风,于是换乘其他船去佳澳。第27章第4节到8节并提到他们换乘的船,是来自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当时埃及是罗马帝国的粮仓,因此帝国设立了专门运粮的大船,船也可用来载客,只是乘客要住在甲板上,好空出船仓来放货物。经文说船行得很慢才到“革尼土”的对面,革尼土”是小亚细亚西南端的海港。船再沿“克里特”岛的背风岸前进,过了克里特东边海港“撒摩尼”,才来到“佳澳”,它和旁边的“拉西亚”城,都是克里特南边的城市。
从路加的记录可看出保罗他们虽然换上了大船,行程仍不轻松。这是因为那时航海技术仍不发达,当天气恶劣时航行就分外危险。在第27章第9节到20节,保罗劝大家不要在冬季快来到时继续航行,因这时的天气变化无穷,倒不如停留在佳澳这个港口过冬。保罗怎么会懂得这些航海知识呢?因为保罗在三次外出宣教的旅程里,常走海路出行。有学者的研究说,当保罗前往罗马时,他已约有二十年的航行经验了。所以这里保罗“劝”大家不要出航的“劝”字,在希腊原文的文法中是说保罗“不断地劝告”,可见他非常担心途中的危险,并表明他過去的确有这方面的经验才会发出“劝”阻。
保罗劝告百夫长的话里提到了“禁食的节期”,“禁食的节期”是指犹太教的赎罪日,在每年的九月底到十月初。这个时期地中海的天气开始变得不稳定,当时的船只都是木造帆船,在恶劣气候下航行的风险大增,所以保罗建议百夫长,从此时起直到隔年三月之前最好不要出海。但百夫长显然更相信掌船的水手和船主的意见,认为是可以出航的,所以就没有听从保罗的劝告。在百夫长眼中,船主和水手才是航海方面的专家,他们的意见才值得采信;他可能也考虑到:如果这时不走,就需等到隔年三月,佳澳是座小港城,不适合让全船人员在此过冬,而且这也增加了官兵看守人犯的压力。所以百夫长最终仍决定起航去邻近的大港“非尼基”,距离佳澳大约需要一天的航程,若有可能在那边过冬,可算是比较合理的考量。
他们起航时,天微微起了南风,似乎是利于航行的天气,百夫长和船员们都认为行程会顺利。但过了不久,微风就急遽转为“狂风”,希腊原文是“激烈的旋风”。这风被当地人称之为“友拉革罗”,意思是“东北风”。在这“激烈的旋风”吹袭之下,保罗他们乘坐的船果然抵抗不住,被风吹得靠不了海岸,反被吹到大洋中。根据路加的记述,这场风暴来的极突然,因此船员甚至来不及收下主帆,直等船行过一个叫“高大”的岛,水手才勉强将“小船”收回。这里说的“小船”应是“救生艇”。按照当时航海的习惯,由航行的大船拖着这种小船,到风浪大时便把“小船”收上来,以免它会被狂风吹走或撞坏了大船。
水手们“既然把小船拉上来,就用缆索捆绑船底”(17节),又恐怕船会在一個叫“赛耳底”的沙滩上搁浅,就落下篷来,任船飘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赛耳底附近的水浅且多有沙洲,所以水手赶紧先做这些行动来预防船只搁浅或被撞沉。后面路加还说为了减轻船的重量,众人把船上的货物器具也抛到海中,这时因为“太阳和星辰多日不显露”(20节),水手无法辨别方向,加上狂风大浪一直不停息,因此大家都对得救绝望了了。
第27章第21节到26节记载着众人都已多日未进食,这可能是为人们晕船与恐惧,或者是因船上也没太多存粮了。保罗却劝船上众人应当“放心”进食,“放心”一詞在希腊原文是“得着勇气”、“充满喜悦”的意思。保罗並以肯定的口吻安慰众人,说自己得到了神的话,不只神会保守保罗平安地去到罗马传福音,神也赐给与保罗同船之人的平安,让众人“可以放心” 。
保罗信神的话,更以神给他的应许来鼓励绝望中的众人。这就值得我们好好地省思:保罗在这可以置人于死地的风暴中,为什么单单信靠神,就在这场苦难中成为众人的祝福,带给绝望的人能够得救的确据。
我们的生命和信心,能不能也在苦难和风暴中,为人们带来真实的安慰和祝福呢?保罗为什么能够成为众人苦难中的支柱?若对神没有信心,他一定不敢在危机中和大家分享神要赐平安的信息。保罗因着倚靠神信实的话语,也用自己信心来传讲神的应许,就为人带来平安。他在危机中的态度和平日热心传讲福音的态度是一致的,都是以信心面对一切逆境顺境。
复习问题
1 从《使徒行传》27章1节到28章30节可以看出,保罗被解送往罗马的行程上,哪位基督徒弟兄一路随行,以医生的专业照顾他?
2 路加在《使徒行传》27章1节到26节提到保罗被解送往罗马的行程中,有一名罗马军官负责看管保罗,这名军官叫什么名字?
3 《使徒行传》27章9节到20节记载保罗建议百夫长最好不要做什么事?
4 根据《使徒行传》27章9节到20节,当保罗他们所乘的船在海上遇险,众人都心灰意冷时,保罗却劝众人放心进食,因他们必会得救,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问题
1 路加为保罗的摆上,使我对基督徒“多走一哩路”的爱心有哪些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