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罗尼迦前书 第一课:背景与概述 (徒17:1-9) 上 (5202)
帖撒罗尼迦前书 第一课:背景与概述 (徒17:1-9) 上(5202)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本课内容提要:本课主要介绍《帖撒罗尼迦前书》的背景资料:帖撒罗尼迦城的地理和历史资料,作者保罗、西拉与提摩太的个人状况,《使徒行传》17章所记述的保罗宣教小组在帖撒罗尼迦城传福音的见证,以及保罗写这封信的目的。
时间地点、写信人和收信人
1. 在新约圣经中,神启示使徒保罗写了13封书信,《帖撒罗尼迦前书》是其中的一封,不久后保罗又写了后书。帖撒罗尼迦是希腊的一个大城市。《帖撒罗尼迦前书》这卷书是在主后50年代早期,保罗在罗马帝国亚该亚省的省会哥林多写的。联名写信的有西拉和提摩太两个人,收信人是刚成立不久的帖撒罗尼迦教会。
2. 保罗他们是在第二次宣教旅行的时候到了欧洲,先到马其顿再到希腊南部。所以保罗应该是到过帖撒罗尼迦城的。马其顿在希腊半岛北部,帖撒罗尼迦是马其顿省的省会。保罗和西拉﹑提摩太曾经在那里宣教讲道,后来被犹太人的顽固派赶出城,先去庇哩亚,之后保罗到了希腊南部的雅典和哥林多,在那里等候西拉和提摩太。当提摩太从帖撒罗尼迦来到哥林多,带来当地教会的消息,保罗就写了这封信。
3. 这封书信是保罗比较早期的书信。保罗的13卷书信中只有加拉太书可能比这封信写得更早。早期的保罗书信感情热切,对刚信主的信徒充满关怀、忠告之情。与后期书信的平静大度,和风细雨,有很明显的区别。这卷书的正典地位,与保罗的其它书信一样最先得到众教会的认可,是早期教会常学习的经典之一。虽然对前、后书的作者是谁,曾经有过一些不同的声音,但不能构成主流,这些不同看法我们会在查考后书的概论时再详细谈。
当时帖撒罗尼迦教会的状况
1. 根据《使徒行传》17章1-9节的记载,在帖撒罗尼迦教会中,很多新归主的信徒是外邦居民,他们是在希腊的文化背景下长大的。他们信主之后所面对的压力是:他们原有的观念习俗难免与基督教的信仰不调和,此外他们还受到不信主的人和社会的孤立排斥。帖撒罗尼迦犹太人中的顽固派也在逼迫他们。
2. 《使徒行传》讲到,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犹太会堂讲道之后,受到当地犹太教顽固派的攻击,信众也连带受逼迫。他们内外受压,内在的因素是他们原有的思想生活方式和基督信仰的冲突,外在的因素是接受耶稣之后,受到原有生活圈子和犹太人的排斥。他们的处境实在很令人同情。
3. 此外,这些初信者往往对一些信息有误解﹑臆测和担忧,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许多困难。可以说在盼望中夹杂着沮丧不安。加上保罗离开之后没有回来探望他们,就有谣传说,保罗惹了麻烦一走了之,根本不在乎他们的苦难。所以他们所遭遇的环境冲突和心里的困扰是可以理解的。在当年交通不方便﹑又没有便捷的电话﹑电子邮件等通讯手段,保罗听提摩太谈到这些情况,立刻提笔写了这封委婉开导的信。
4. 保罗理解他们的心情,他不但要细心地解除一些误会,也要耐心地教导他们有关主再来的正确信念,鼓励和帮助他们遵循基督徒的道德行为规范,让信徒知道,我们虽然活在这个世界,却不属于这个世界。
介绍帖撒罗尼迦城
1. 帖撒罗尼迦是马其顿省的省会,它在爱琴海西北岸的巴尔干半岛上。今天的巴尔干半岛被人称作欧洲的火药库,从圣经看,当年它可很像是福音兵站呢。帖撒罗尼迦不但是马其顿省的省会和主要港口,也处在陆地的交通枢纽——艾格那吉亚大道上。罗马政权为了便于行军打仗和交通运输,非常注重道路基本建设。主前146年修通的这条大道,西起首都罗马,东到爱琴海,再跨过爱琴海可延伸到小亚细亚的边远地区:西边则与多瑙河相连接。大道贯穿巴尔干半岛,帖撒罗尼迦因此成为连结罗马与东方各省的要塞,是“罗马帝国的门户”。
2. 帖撒罗尼迦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的呢﹖主前三百多年,马其顿王卡桑德将军的妻子是位希腊公主,名叫帖撒罗尼迦。她是著名的亚历山大皇帝同父异母的妹妹。雄霸一时的亚历山大皇帝带领希腊联军,击败了波斯帝国,横扫三大洲。可他死后不久希腊帝国就瓦解了,分裂为四个小王国,卡桑德将军的领地在马其顿,便以他妻子帖撒罗尼迦公主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城市。主前148年马其顿被罗马吞并后,成为罗马的一个省,帖撒罗尼迦就成了马其顿省的省会。
3. 主前44年罗马凯撒大帝被刺身亡,罗马帝国陷入内战。帖撒罗尼迦城效忠于马可安东尼和渥大为,他们在主前42年战胜了行刺凯撒的反对派议员,帖撒罗尼迦因此得到“自由城”的地位和权利,居民可以由“地方官”管治(参考《使徒行传》17:6、8)。
4. 这位渥大为就是后来有名的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他统治罗马帝国达半个世纪之久。《路加福音》第二章一开始提到的“该撒亚古士督”就是他。当年他命令罗马帝国进行全国人口普查,马利亚随着丈夫约瑟到伯利恒报名上册,并且在马槽生下主耶稣。
5. 帖撒罗尼迦作为省城,不仅是行政中枢和商业中心,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更享有文化和商业上许多特权,比如可以自己铸造钱币。帖撒罗尼迦人口一度到了二十万,当时的人们在选择世界最大都市时,一度竟难以在君士坦丁堡和帖撒罗尼迦中间进行最后抉择。
6. 帖撒罗尼迦今天仍然是希腊的重要大城,名叫“撒罗尼迦”,约有一百万人口,据说其中有接近一半是犹太人。创建于1925年的希腊著名大学,亚里士多德大学就在那里。它还被选为1997年的欧洲文化首都,是一座文化历史古城。
当地宗教和保罗宣教策略
1. 古代希腊人思想开放﹑注重知识﹑自由浪漫。新约时代的帖撒罗尼迦城已经非常多元化,盛行希腊哲学﹑地方宗教和神秘宗教,还有人供奉埃及的神。也有人拜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甚至在铸造的钱币上宣告凯撒是神。当宗教和政治相联在一起时,敬拜独一真神就不仅仅是宗教问题,还有政治上的反叛嫌疑了。这可能就是《使徒行传》17章5-7节那里提到,犹太人控告保罗和西拉是反叛和“扰乱天下的”。希腊背景的信徒在信仰和生活上受到的冲击和困难的确超过人们的想像。
2. 当时在帖撒罗尼迦有一个规模不小的犹太社区和会堂。虽然犹太人严守一神论信仰,却不接纳耶稣基督为救主。保罗曾是保守的犹太法利赛人,到帖撒罗尼迦后就去犹太 会堂讲道,有些敬虔的希腊人听道后就都信主了。不过他们的信主让犹太顽固派更恼羞成怒,非把保罗赶走不可了。
3. 保罗的宣教策畧是先到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大城市。帖撒罗尼迦海陆四通八达,那条通衢大道向东可到小亚细亚,往西可到达罗马首府,是建立福音站的好地点。保罗他们从小亚细亚过海到了马其顿,沿着艾格那吉亚大道先去了腓立比,再到了帖撒罗尼迦﹑庇哩亚。之后保罗去了南部的雅典和哥林多。
4. 主前27年,罗马皇帝奥古士督把希腊一分为二,北部叫马其顿省,南部叫亚该亚省,帖撒罗尼迦是马其顿的省会;而哥林多是亚该亚的省会。到主后15到44年之间,这两个省一度合并,然后又分开管理。保罗这封信是在主后50年代早期写成,正是这两个省分分合合的时期,所以保罗常把它们相提并论,就像我们说 “江浙地区”一样。
复习问题
1.保罗在哪里写的《帖撒罗尼迦前书》?是谁把这封信送到帖撒罗尼迦教会?2.保罗在何时写的这封信,主要目的是什么?
3.帖撒罗尼迦城有哪些地理和政治优势,令保罗团队选择它作为传福音据点?
保罗采取什么样的宣教策略,为什么他先到犹太会堂去讲道,而且惹恼了犹太保守分子?
思考问题
保罗团队宣教的经历对你有哪些启发?你是怎么样对不信的人群传福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