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后 第一课:导论 下 (5303)
帖后 第一课:导论 下(5303)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共同点及侧重点
1. 现在来谈谈《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的共同点和后书比较独特的地方,帮助我们预习后书,掌握住学习的<重点>,更好地去理解这两卷书的内容。
这两封信的结构类似,前书是前3后2,后书是前2后1。前面问安和最后祝福的语言非常近似,相同和类比的词汇很多。说到“主再来”,前书比较<注重>个人层面,安慰那些有亲人去世的信徒,他们怕已死的亲友失去救恩(前4:13-18);后书则注重社会层面,也清楚说明了那个预告主再来的客观事件。
2.前书的个人层面信息也有两方面,一是安慰的信息,二是<提醒>的信息,就是前面讲过的“突发性”的信息,比如强调耶稣再来时,会像小偷在夜里来到一样,信徒虽然不必惧怕,但要随时警醒做好准备(前5:1-6)。
3.后书的社会层面信息,加上了更多的教导。这个补充部份就是在第2章,指出了基督再来的预兆。但预兆的事发生之后,主<真正>降临的一刻,仍然是突然发生的。因此预兆和突如其来就不矛盾,前书强调突如其来,后书强调可知的预兆。
4.保罗其它书信基本上没有末世预兆的说法,虽然保罗其它书信没有这些方面的论述,但从福音书中也可以看到对<末后>日子的描述,在《马太福音》24章36-43节,主耶稣谈到末后的日子说“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哪一天来到。”这与前书的“突发性”说法有相似处。
就在同一章的14节耶稣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说“福音传遍天下”是末期要来到的一个<记号>。这就和后书的“预告性”说法类似。所以《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的说法并不矛盾,只是侧重点不同。
5.保罗后来不再重复类似的教导,可能是因为《帖撒罗尼迦前、后书》是保罗比较早期的书信,如果教会都接受了保罗的教训,就<不必>反复提起这个有争议的话题了。无论如何,这是保罗书信中非常独特的一段,2章3-4节谈到末世来到的标志,是“大罪人”那“沉沦之子”显现,也就是2章9节提到的“不法的人”。正因为从其他书信中找不到同类的经文,神学家才会有不同的解读。
6.神学家有哪些不同看法呢?我们先点到为止,以后再详细讨论。对这个“不法者”有过很多不同<观点>的讨论。他是一个末世的真实人物,其地位会超过一切假神和受人尊崇敬拜的对象,《但以理书》11章36节说,他“自高自大,超过所有的神”并且攻击“万神之神”,甚至坐在神的殿中,说亵渎神的话(启13:6)。
7.那这“大罪人……沉沦之子”或者“不法者”是不是撒旦或者敌基督呢?在《帖撒罗尼迦后书》2章9节提到那“不法的人”,和撒旦是两个<分开>的个体,因此可以肯定他不是撒旦。有部份神学家认为他是“敌基督”,根据《马太福音》24章24节的经文,耶稣的确是提到有假基督、假先知起来,迷惑许多的人。不过也有神学家不采用这个说法,因为“敌基督”不是保罗的用语,“不法的人”专指一个特殊的末世人物,不是泛指许多冒基督名而来的人,因此保罗用“反叛者”、“不法者”来称呼这个人物。
8.说起来,保罗的初衷并非要引起争议,乃是作明确说明,这个“不法者”是末世到来的象征,他的<身份>在末世才会完全“显露”(帖后2:6)出来。就是说,尽管今天的世界已经乱象丛生,但是因为那“不法者”尚未显露出本尊真相,我们就不能认定最后的审判已经来到,更不应该指出确定的时候、日期(帖前5:1)。
9.只要“不法者”尚未完全显露,任何关于末后日期的推断或者预言,都是没有根据的。不过我们也要注意,保罗说,“那不法的隐意<已经>发动”(帖后2:7),意思是说在“不法者”完全显露之前,不法的事情与异端邪说也会增多,甚至搅扰到教会内部,这都可能充当“不法者”和“敌基督”扰乱的工具。
10.但只要那背后的黑手尚未现身,我们一是不要受骗上当或者信心动摇,二是不必去猜测<到底>谁是“敌基督”或者“不法者”。
保罗特别责备那些只宣称“等候主”却忽略了自己的责任见证的基督徒,其主要原因是他们跟着添乱。
后书的主题信息
1.整卷《帖撒罗尼迦后书》都在传达一个重要信息:与其注视世界结局何时到来,不如把目光焦点转移到眼下自己的道德与灵性状况。同时对那些还没有真正信主耶稣的人多些关怀,求主领他们的心<归回>,靠着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宝血救恩,及时悔改得救。《哥林多后书》6章2节下说“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基督徒要趁现在抓紧时间传福音,引人归主,也要殷勤工作,讨主的喜悦。
2.整体串联下来,《帖撒罗尼迦后书》的脉络比较清楚了。不过还提醒一点,就是虽然两封信都提到有人不做工的问题,后书的<口气>却更强硬,说“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饭。”还叫众人“要记下他,不和他交往,叫他自觉羞愧。”
3.这是因为后书基本上在处理三个重要主题:第一个:公义,主要针对逼迫和信徒对神的公义发出的疑问(帖后1:3-12);第二个:何时主再来,<针对>有谣传说,主马上要来了(帖后2:1-12);第三个:工作伦理和教会纪律。重申前书的教导并且指导教会如何处理这类人。
在1章3节和2章13节,保罗用两次感恩来串联以上三个问题的讨论,把信徒的眼光,从自己的苦难困惑转向神的作为。
课程分段
1.前书五章经文一共有七课。后书要怎么分课呢?在后书有不少对前书的重申、延续或者<深化>的教导。在文字结构上也都分成两大块,就是前3后2和前2后1。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主体中段的相似性:前书是在2-3章,后书则是在第二章1-12节;所以我们把后书分成五课来学习:
2.第一课是概论,概括介绍后书的主题背景;第二课的标题是:感谢与激励,要学习第1章的1-12节;第三课的标题是:何日主再来,要研习2章的1-12节,这是本卷书的主体<中段>;然后是第四课:坚守与代祷,这课把两个有类似编排的段落,就是2章13-17节和3章1-5节整合成一课;第五课是在3章6-18节,学习最后13节的经文,是保罗最后的劝勉与祝福。
3.也就是说,除了概论之外,我们要分四次来学习经文。然后在最后把两卷书的内容有一个融会贯通的总结,也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更多的对比联系。
在探讨了两卷书的主题和经文之后,会在最后串联一些主题,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教导。
4.以前走江湖卖艺的艺人在表演绝活之前,都有一个开场白,他们会两手抱拳,对围观的人群说,“光说不练的是假<把式>,光练不说的是傻把式,又说又练的是好把式。”这个意思是说,我们都要当“好把式”。
5.查经能够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不但操练了我们的心志,也要把圣经的教导,贯穿到个人的行动和日常<习惯>中,这样就好像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2章10节中,为自己辩白时所说的“我们向你们信主的人,是何等圣洁、公义、无可指摘,有你们作见证,也有神作见证。”
复习问题
1. 有关 “主再来”的信息,帖撒罗尼迦前书与后书有哪些相似和不同处,你怎样看其“突发性”和“可知的预兆性”?2. 保罗提到末世的“大罪人”的初衷目的是什么?
思考问题
1.今日你所在的教会有没有关于末世问题的教导?你怎么处理将来盼望和今天生活的关系问题?
2.你怎么样看“光说不练”或者“光练不说”的基督徒?你是属于哪一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