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劝勉与祝福(帖后3:6-18) 下 (5311)
第五课:劝勉与祝福(帖后3:6-18) 下 (5311)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第三项策略(3:11-12)
1.现在来看保罗第三方面的策略:劝戒游手好闲者“要安静做工,吃自己的饭”。从11-12节可以看出,某些人不光是消极地偷懒,还<主动>惹是生非,破坏教会的纪律与和睦。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11节保罗曾经训戒过,要“办自己的事,亲手做工”,显然他们没有听从,继续“专管闲事”搅扰别人。
2.他们人数虽少,影响力却很坏,好像中国俗语说的“一粒老鼠屎坏一锅汤”,不但造成教会内部关系紧张,也让教会的对外形象受到损失。这让人想起来,中国著名的乡土文学家赵树理先生,曾经<塑造>了一个叫“三仙姑”的女人,她好逸恶劳、作风不正、好打听人家的私事,装神弄鬼,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当成发财的本钱。
3. 所以在12节保罗说“我们靠主耶稣基督<吩咐>、劝戒这样的人”,“吩咐”其实就是“命令”。用“命令”这样的词,是因有些人屡教不改。用“劝戒”这个词,是仍然把这些人当成主内弟兄。
4.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11-12节也曾经说过“要作安静人”,是说信徒不但在教会里要安静,在<公众>场合也不应该太张扬。也就是华人常说的要安分守己,低调生活的意思。
第四项策略(3:13-14)
1.接下来我们看第四方面的策略,在13节一开始,保罗第八次用“弟兄们”的称呼,鼓励教会的其他成员“你们<行善>不可丧志”。《加拉太书》6章9节的经文也说过“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行善”是要善待别人,不“丧志”是不懈怠灰心的意思。
2.保罗在当时大概是发现:教会有很多安分守己、忠心工作的基督徒,被少数“不守规矩”“不肯做工”的人搅扰得身心疲惫。因此保罗鼓励劝慰他们,虽然有少数游手好闲的人滥用兄弟相爱,但<奉献>爱心的弟兄姐妹,不要心灰意懒,以至于放弃了对真正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3. 保罗指出这些“不听从我们”的人,已经三番五次拒绝听从使徒的教训(帖前4:11-12,帖后3:10),可以说是顽梗不听劝的人。
因此保罗提出两个命令,第一个命令是“要记下他”,更贴近原文的意思是说,要特别<留意>那些对使徒的教导置若罔闻的人。第二个命令是“不和他交往”,也是重复6节的“远离他”。言外之意是说,这些人仍然可以来教会聚会,但其他信徒要少和他们来往,免得受到他们的干扰。
4.在今天的教会,也需要用正面的影响力来<克制>负面的影响力。 3章14节说的“不和他交往”,就表明了教会主流民意的疏远态度,要让这类人反省而“自觉羞愧”,然后回到使徒教导的路上来。
第五项策略(3:15)
1.现在看第五方面的策略,15节教导会众“不要以他为仇人,要劝他如弟兄”。对照前面说的“不交往”,却还是要<接纳>他们,把他们当“弟兄”。14-15节是处理闲懒人员的原则,从爱心出发,不姑息错误,以劝戒或者疏远的方式,促使他们反省,把他们挽回到正道上来。
爱心与<责备>并不冲突,就像《箴言》27章5节指出的“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
2. 教会在处理那些游手好闲的教会成员时:从个人层面上看,是用疏远的态度,激发他的羞愧反省之心;在教会的层面看则是,纪律和劝戒并用,帮助他痛改前非。这样教会整体不被搅扰,每个成员也都从中<吸取>教训。就像《加拉太书》6章1节所说“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
祝福和提醒(3:16-18)
1.下面我们要进入信尾最后3节经文。就是《帖撒罗尼迦后书》的3章16-18节。
这段经文说“16.愿赐平安的主随时随事亲自给你们平安!愿主常与你们众人同在!17.我保罗亲笔问你们安。凡我的信都以此为记,我的笔迹就是这样。18.愿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从这三节经文看到,保罗不仅仅在信头<问安>时提到“平安”,在信尾也求神赐“平安”给帖城教会。求主耶稣“随时随事”赐平安给受到内外夹击的帖城基督徒,是最美好的祝福。
2. 第3章16节是这封信的第3次祈愿(前两次在1:2 & 3:5)向“赐平安的主”求平安。平安与救恩的意思相近,是一种健全的<状态>,当然是没有负面因素的:包括健康安泰、与神和好、与人和睦,内心和谐平静等。只有平安的主才会赐下真平安,主的同在就是真平安。
3. 保罗在3章17节说“我的笔迹就是这样”,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人伪造他的信件,用笔迹来提供一个辨别真假的<指示>,让信徒可以根据以前保罗留下的笔迹来分辨真伪。
“亲笔”、“笔迹”中的“笔”字的原文是“手”,意思是手笔、笔迹。历史学家认为,在主后一世纪新约成书的那段时间,私人信件常常由本人口述,代笔人书写,在结束时由本人亲手签发。大概就类似今天的<文件>,由专业文职人员打字,最后由本人签字。(参考林前16:21,西4:18,加6:11,门19)。
4. 保罗要求收信人注意他的笔迹和签名,目的是防范伪造信件,也就是2章2节曾经提到的:在当时<出现>了“冒我名(保罗之名)的书信”。此外也突显保罗的使徒权柄,告诉人们:信中的教训是重要的而且必须遵守的。
5. 后书3章18节的结尾祝福语,和前书5章28节几乎完全一样,只是这里在“你们”之后,加上了“众人”二字,好像是在<回应>后书3章16节提到的“众人”的说法。
信尾祝福的几个关键字“赐平安的主”、“主耶稣基督的恩”,与保罗在前后书的信头问候语的内容“恩惠、平安”前后呼应,神是“恩惠”之<源头>,神为祂子民做的一切,都以“恩惠”为基础,因此神拯救的基础与结果都是以耶稣基督为聚焦点的。
6. 回顾这一课的内容:在3章6-12节针对游手好闲,不守规矩的人,提出治理的原则,3章13-15节则是教导全体会众,应该惩治不守规矩的人。但惩治的<目的>不是处罚,而是挽回;16-18节是信尾的祝福问安。总而言之,这一课集中探讨了信徒的生活态度,以及教会如何提供帮助,教会纪律如何执行等问题。
7. 教会纪律的执行要掌握好分寸,只能针对影响整个教会的事情,有神学家提出是专针对“公开、故意而且<持续>的不顺服”、会造成恶果的行为。我们也要小心:今天有些会众,并不像古教会时期的信众对教会有强烈的归属感,执行纪律的目的是挽回,恢复和睦的关系,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实践和总结
1.到此为止,我们已经把《帖撒罗尼迦后书》3章的经文都研读完了。现在让我们再简单<回顾>其中一些和我们今日生活有关的主题,也探讨一下教会与信徒当如何来实践这些宝贵的教训。
2. “主再来”能成为热门主题,在于人想透过预测,来掌控末后的时间和个人命运。这不但本末倒置,而且是在干犯神的<权柄>。在《帖撒罗尼迦后书》第2章说的很清楚:时候一到,主耶稣必要亲自灭绝那位“不法者”(帖后2:8)。真信徒要把目光集中在耶稣基督身上。
3. 一位福音杂志的主编说“为什么我们对那将要来的罪人那么有兴趣呢?他和我们毫无关系。我们所注目的应该是基督,而不是敌基督”。
今天的世界五光十色,旋转不停,我们好像小孩子和<父亲>一起坐转椅,如果只看周围转动的世界,就会头晕目眩,甚至想跳下去逃跑。如果面对着父亲、抱紧父亲,就有了安全感而且不会害怕。
4.不过身为“光明之子”(帖前5:5),虽然不必为明天忧愁,却要活得有目标、有道德原则,时刻警醒谨守,好像军人在<和平>时期仍保持战时的训练标准。此外,我们虽然不知道明天将如何,却可以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当成是在世上的最后一天来过,就好像耶稣基督昨天才死去,今天复活,明天要再来。
5.关于“苦难”和“神的公义”也是很重要的主题,这对教会的<稳定>和信众的信心有很大的影响。
信耶稣基督,不一定会减少在世间的苦难,还可能正相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逼迫才会更多。保罗从信心和宏观的角度,在《帖撒罗尼迦后书》1章3-9节以“神的公义”和“判断”,坚信神的“报应”和“惩罚”一定会<来临>。只是神没有给出祂的时间表。也就训练我们“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难中,仍旧存忍耐和信心。”他也从现实和微观的角度,在后书2章,描述了“主再来”之前要发生的事情,稳定了民心。
6. “苦难”和“忍耐”也代表了信徒与神的关系。逼迫者先恨主耶稣基督,也连带让基督徒“为义受<逼迫>”(太5:10)。信徒与主的关系越近,“忍耐”的程度也越高。主后1-3世纪,罗马皇帝残酷地逼迫杀害基督徒,把他们扔进斗兽场或者绑在火刑柱上烧死。当时的基督徒不但不逃避,还甘心为主殉道。他们的见证大大震动了罗马社会,吸引许多人成为基督徒。
7. 由此可以想到,一个基督徒生活的最终目的,就是“讨神喜悦”,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保罗谈到自己传福音的<见证>,也鼓励我们学习他的榜样,以“讨神喜悦”为目标,要尽心尽力地投入。
8. 《帖撒罗尼迦后书》提到的使徒“传统”,也是一个重要主题,如果“讨神喜悦”更偏重个人的生活细节,“传统”就和教会的大方向直接有关了。
世上多变的潮流也会影响教会。保罗强调的“传统”是我们<信仰>的根基,是不被潮流所淹没的。这些“传统”已成为圣经的经文,我们要谨守圣经的教导。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后书》2章2-3节警告我们,不要被异端邪说“诱惑”,要在各种潮流的冲击下,仍然站立得稳。
9.保罗也谈到了一些伦理标准,比如前书4章谈到的性伦理,工作伦理和彼此相爱,对今日基督徒也很有意义。
简而言之,在个人<层面>:对已婚者,是要对配偶忠诚,彼此相爱,互相尊重。对未婚者,不可凭一时冲动行事,更要为自己和他人的长远幸福着想。在教会层次也告诫信徒:性关系是否圣洁,是神的子民与不信神的人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教会要拒绝腐蚀,在世上作盐作光。
10. 说到工作伦理。在创世时神让人管理大地,不就是工作吗(创1:26)?工作也是人养生的途径,“不劳者不得食”,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
工作还有帮助他人的功能,比如旧约规定要留下田地的一角和果树的部份果子,给没有能力养生的穷人和寡妇(利19:9-10,申14:28-29)。工作伦理还包括工作目的和方式的正当性,如果以不正当的方式赚取高回报,也不能算“正经工作”。
11. 说到实行“彼此相爱”,除了包括人际<关系>,也包括了我们选择职业的取向。
虽然许多人把金钱作为职业选择的唯一标准。许多基督徒却自愿从事能帮助人的职业,比如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等,即便有高收入也可以低消费,奉献金钱帮助有需要的人,以出世的信仰,满足<入世>的需求。在疾病流行和天灾人祸中,许多基督徒牺牲自己,救助他人。他们的榜样是福音的最佳口碑。圣经的教导能够丰富我们的人生历练,相信各位朋友,一定也从帖撒罗尼迦前后书中,得到许多启发和实践的体会。
12.圣经并不只是在提供<历史>资料,最大的目的是造就教会和信徒。只有每一位基督徒,都有好的行为见证,才能吸引更多人来认识耶稣基督。
复习问题
1.保罗《帖撒罗尼迦后书》3章14-15节,针对那些游手好闲的教会成员时,提出哪些对应策略与方法?2.请简单总结回顾这一课的主要内容。
3.“主再来”能够成为热门主题的背后根源是什么?
4.保罗提到的哪些伦理标准,对今天的社会仍然有意义?
思考问题
1.你怎么样理解“苦难”和“忍耐”,代表了信徒与神的关系?你是否有亲身经历或者听到过这样的见证?
2.你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有没有为主作好见证的机会,你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