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的属乎神 (1 - 15) 上 (64-1A)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本课内容提要:《约翰三书》是老约翰写给该犹的信,除了称赞他在“行真理”和“爱弟兄”这两方面,都有很好的见证;老约翰也透过他去责备在教会行恶的丢特腓。最后还向该犹介绍行善的低米丢,并鼓励他继续帮助作客旅的弟兄。本课内容提要:《约翰三书》是老约翰写给该犹的信,除了称赞他在“行真理”和“爱弟兄”这两方面,都有很好的见证;老约翰也透过他去责备在教会行恶的丢特腓。最后还向该犹介绍行善的低米丢,并鼓励他继续帮助作客旅的弟兄。
第一部分
信头(1、2)
这次我们要一起来查考《约翰三书》。这封书信主要是鼓励信徒去接待客旅,尤其是要接待为主做工的使徒和弟兄。《约翰三书》只有一章经文的内容,而且也只比《约翰二书》多了两节经文。在《约翰三书》里面,一共提到三个人的名字,神将会透过这三个人,给我们不同的教导。《约翰三书》的写法也和当时流行的写信格式一样,有信头、本文和信尾这三部份。第1节和2节是这封信的信头,《约翰三书》第1节和2节写着说:“做长老的写信给亲爱的该犹,就是我诚心所爱的。亲爱的兄弟啊,我愿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在信头这里,介绍了写信人是“做长老的”,收信人是该犹,然后在信头这里也有祈愿祝福的话。写信人是“做长老的”,这和《约翰二书》的说法一模一样,所以是同一位作者。上次我们已经证明过,使徒约翰后来也做了长老、牧养教会,他就是《约翰二书》和《约翰三书》的作者。甚至有圣经学者认为,这两封信是写给同一间教会的;只不过《约翰二书》写给全教会,而《约翰三书》写给一位名叫该犹的弟兄。
想该犹在教会里面,一定是举足轻重的信徒,老约翰才会写信给他。在信头这里,已经显示出,该犹和老约翰之间有非常亲切的关系。老约翰两次称呼该犹“亲爱的”,一次称呼他“我诚心所爱的”。牧长和信徒之间能够这样真诚的“彼此相爱”,是很美的画面;而且也唯有这样才会产生属灵生命的交流,以生命来影响生命。人都不完全,一般人也不喜欢让人知道自己的弱点。如果牧长担心和信徒太接近、会失去信徒的尊敬,就会和信徒保持距离,不愿以爱相待;这样的话,就不会成为信徒们的属灵典范,还很可能变成主耶稣所说的雇工、而不是好牧人。有很多人喜欢老约翰在信头为该犹祈愿、祝福的话。现代中文译本的《约翰三书》第2节这样说:“我祝你事事顺利,身体健康正如你在灵性上健康一样。”有人读了老约翰的祝福之后,猜想该犹的灵命很健康,但是身体可能就没有那么健康。无论如何,我们相信老约翰相当了解该犹的现况,为他代祷的时候非常真诚,代祷的内容也非常切合他的需要。这样的代祷和祝福才会有效!
称赞该犹接待弟兄(3-6)
我们接下来查考这封书信的本文。在本文一开始的地方,老约翰也像当时希腊人的写信习惯一样,先称赞收信人。《约翰三书》第3节和4节写着说:“有弟兄来,证明你心里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而行,我就甚喜乐。我听见我的儿女们按真理而行,我的喜乐就没有比这个大的。”老约翰称赞该犹,不但心存真理,而且“按真理而行”。这跟老约翰在《约翰二书》称赞那间教会的话非常相似。《约翰二书》第4节:“我见你的儿女有照我们从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的,就甚欢喜。”如果该犹真是那间教会的信徒,那么,该犹就是这里所说的,照着父神的命令遵行真理的信徒之一。等我们查考下去,还会看到他也很有爱心。
《约翰三书》的本文部份,除了称赞该犹之外,可以分成三段。头一段在第5节到8节,《约翰三书》第5节和6节:“亲爱的兄弟啊,凡你向做客旅之弟兄所行的,都是忠心的。他们在教会面前证明了你的爱。你若配得过神,帮助他们往前行,这就好了。”老约翰在这里,提到该犹在接待“做客旅之弟兄”这方面,很忠心、也很有爱心。老约翰当时并不在那间教会,他怎么会那么清楚该犹做了些什么呢?答案就在第3节和6节。第3节说到,有弟兄被该犹接待过,回到老约翰那里向他报告;而第6节更用“他们”这个字眼,来表示有好些弟兄被该犹接待过。这些人回去以后,在教会的面前为该犹作见证,提到他的爱心接待。
老约翰在《约翰二书》那里,非常强调信徒要遵行神的真理,也要实行彼此相爱。该犹在这两方面都做到了,难怪老约翰那么欢喜。老约翰写这封信给该犹,除了称赞他以外,也是要鼓励他持守住这项美德。而且这些弟兄在不久之后,还要到该犹那里去,然后再继续往别的地方去,老约翰吩咐该犹“帮助他们往前行”。“帮助”这个字眼可能包括了提供住宿和交通工具、以及财物上的资助。
接待旅行弟兄之必要(7、8)
老约翰提到的这些弟兄,是一般的信徒吗?我们来看一下老约翰对他们的介绍。《约翰三书》第7节和8节写着说:“因他们是为主的名出外,对于外邦人一无所取。所以我们应该接待这样的人,叫我们与他们一同为真理做工。”这些弟兄是到处去为主做工的传道人,不是一般的信徒。从老约翰对他们的介绍来看,这些人很有属灵的原则,他们不会向不信主的外邦人求助。就算外邦人要给,他们也不会接受,免得羞辱了主的名。为什么接受外邦人的帮助,会羞辱主的名呢?这是因为在当时的偶像庙里,有服侍假神的奴仆,他们常常借假神的名义,出去向人讨钱,而且讨到不少钱。如果服事真神的人,也向外邦人求帮助,很可能引起误会。别人会以为,这些传道人也是假借神的名义敛财。有的牧长不鼓励那些还没有信主的朋友奉献金钱,因为担心他们会误以为在教会的奉献,就像在庙里的捐钱一样,是为了祈求神明的保佑,或者是为了积功德。奉献的心态要对,才会蒙神悦纳。
当时到各处去传道的弟兄,他们是奉主的名,甘心放下舒适安定的生活;所以,老约翰鼓励该犹,要主动去关心他们的需要,因为他们自己可能不会说出来。早期的使徒非常看重接待客旅这件事。比方说,在《提摩太前书》第3章2节那里,使徒保罗就提到,做教会监督的条件之一,是“乐意接待远人”。这里的“远人”就是指从外地来的客旅。使徒彼得在《彼得前书》第4章9节那里,也是劝勉信徒要彼此款待、不发怨言,这也和接待客旅有关。
可是现在教会甄选牧长的时候,好像都没有把接待远人这一条列入甄选的条件,牧长也很少要求信徒重视接待客旅。可能是因为现在的交通发达,花在旅途上的时间缩短很多。就算住旅馆,也有各种不同的价格,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选择,不一定需要住在别人的家里。现代人甚至不喜欢住在别人的家里,因为怕不自由。在初期教会的时代有些客栈老板背景复杂,让住店有较大风险。而现代社会就不一样了,多半是旅馆的老板为保护自己,在旅客住进来之前,会先要求旅客提供一些个人的资料,方便掌控。
古代的客栈不像现今的酒店舒适安全,管理完善,有时候还会有风险。在古代那么恶劣的旅店情况之下,据说就产生了一种“宾主友谊”的作法。“宾”是来宾的宾,“主”是主人的主。当时的人是这么做的,住在两个不同城市的两家人,取得一个共识。比方说,这家人有亲友到对方的城市去,那家人就有义务要接待他们,换过来也是一样。这两家人之间的友谊,甚至可以延续到好几代。这真是很有人情味的作法。有可能这就是我们现在流行的“尽地主之谊”最早的版本吧!无论如何,如果在当时的外邦社会里,都这么重视接待客旅;那么,基督徒有来自神的命令“要彼此相爱”,那就更不应该忽视去帮助有需要的弟兄了。我们今天虽然不像早期教会的时代,有很多机会透过接待“做客旅之弟兄”来实行彼此相爱;但是,我们仍然有不少机会,可以透过帮助有需要的弟兄姐妹,来操练“彼此相爱”这道命令。
音乐休息
复习问题
1.从老约翰与该犹之间的关系,有哪些值得今天教会学习的地方?
2.老约翰对该犹有些什么样称赞?
3.请解释古代中东地区“宾主友谊”的做法是怎么样的?
思考问题
•牧长(教会领导人、小组长)和信徒之间应是什么样的关系?牧长与信徒有正确的关系对于牧会或服事有什么样的帮助?
•自己是否有过出去传福音、借住在信徒家中的经历?是否有彼此问安、交流、鼓励,又彼此祝福。这样的经历对于双方在信仰上有什么样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