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简介(但1:1-21)上 (27-1A)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一部分
《但以理书》的作者
旧约圣经的大先知书有一卷书叫《但以理书》,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但却不知道它的出处,因此我们先从历史的记载来介绍一下《但以理书》的背景。这一卷书的中心人物是但以理,是被掳到巴比伦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怎么会流落异邦呢?说到历史背景,我们不妨简略地回顾一下以色列人的历史。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神曾在旷野与他们立约,要建立一个神权体系,但百姓效法世界,要求立王;有了王国之后,国家一分为二,并且离弃神、沉陷罪中,最后神只好藉着亚述和巴比伦的入侵管教他们,也结束了南北两国。但以理那一批人被巴比伦人犹大掳走,是在主前605年,那是第一次被掳。因但以理他们在巴比伦有美好的见证与影响力,为以后两次被掳的犹太人奠定了基础,使百姓享受正常的福利,后来还影响了波斯君王古列,容许犹太人返国。
但以理虽然人在巴比伦宫中,却仍有神的同在,他一共服侍了四个外邦君主,二个巴比伦王、一个玛代王、另一个是波斯的王,他的政治生涯超过半个世纪,因此当他被主接去时,已是八十岁的老人家了。但以理在年少时被掳,且经历了这么多个王朝,历经岁月的洗炼,对神的信心仍然屹立不动摇,留下爱主爱人的见证,实在令人肃然起敬。但以理实在是侍奉主的人的佳美榜样,与旧约另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就是《创世记》中雅各的儿子的约瑟,都为历世历代的人所钦佩。
但以理既然是一个在皇宫里的政治家,怎么会被称为先知呢?旧约先知们的背景各不相同,像大卫虽为以色列的国王,也是一位先知,他写了很多《诗篇》,他的儿子所罗门也编写了几本智慧书,他们有神所赐先知的天赋,被圣灵带领引导而写作,但以理所写的书,也被列在希伯来正典的圣卷里头。但以理既为异邦国家的高级长官,就可能有人怀疑这本书是不是他亲笔写的著作。在教会历史上一般来说都认为这本书是但以理所写的,没有人提出过异议。一直到主后第二世纪有一个被称为推罗的波非里的人,他是比较敌对基督教的,认为但以理不是本书的写作者,而是后来有人冒他的名来写的。波非里与一般怀疑派的学者,都以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来决定写作的日期;换句话说,他们不接受圣经是神所默示的,人是受了圣灵的感动来写出神的话,因此先知就能预言未来的事。波非里认为本书中对叙利亚的统治者-安提阿古以比番尼对犹太人的恶行、描写得太正确太清楚了。安提阿古既然是主前175年到主前164年作叙利亚王,因此他推断本书作者应当是一位生在犹太英雄马克比时代的犹太人,这种解释在18世纪和19世纪普遍受到批判学派的欢迎。
那教会是怎么样回应他的看法呢?教会认为圣经是一本神启示的经典,因此不受人有限智慧的限制,本书无论从写作的语气,文字的结构,文体的安排以及历史时代的背景,都明确的证明是但以理写的。更重要的是主耶稣曾在《马太福音》第24章第15节引用《但以理书》第9章第27节的话,并且持别声称那是先知但以理所说的,证明这本书不是出于其他的作者,加上主后二世纪死海古卷的发现,也证实初期教会和犹大传统的看法是正确的。但以理被掳的时候是主前605年,这么看来这本书应当是主前605年以后的作品了。是的!此书应当是在主前500年的中叶完成的,也就是但以理在宫中服侍的期间所写的。有人以本书与新约《启示录》相提并论,因写作的提材应当是属于启示文学。启示文学也是旧约的一些先知,如以赛亚、以西结、耶利米等人的部份著作中都有的成份,是为勉励与安慰那些受欺压者的团体,就是神受苦的子民。
《但以理书》的启示
既然称为启示文学,神对但以理启示了些什么呢?这本书大致可分为二部份,头一部份是第1章到第6章,着重在但以理及三个朋友为信仰忍受逼迫和陷害的见证,并讲述了耶和华怎样搭救他们;第二部份是在第7章到第12章,共描写有四大异象,用四大巨兽象征性地说明四个国度的进展,这四个国度其实在《但以理书》第2章神在尼布甲尼撒王的梦中已经给他们显明了,只是到了第7章到第12章描绘得更详细,但以理这前后两次所领受的启示,有很明确的统一性。先念一下《但以理书》第2章第31节到35节:“王啊,你梦见一个大像,这像甚高,极其光耀,站在你面前,形状甚是可怕。这像的头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银的,肚腹和腰是铜的,腿是铁的,脚是半铁半泥的。你观看,见有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打在这像半铁半泥的脚上,把脚砸碎。于是金、银、铜、铁、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场上的糠秕,被风吹散,无处可寻。打碎这像的石头变成一座大山,充满天下。”
尼布甲尼撒王梦中的大像,与但以理日后所见的异象完全一样,这四个异象告诉以色列人他们是在外邦人的政权之下,先是巴比伦,后是玛代波斯,然后是希腊,以后是罗马,选民在列强的统治之下,日子不好过,必须逐步去适应。为什么异象到了罗马就结束了呢?对我们近代的国家没有交代吗?到了罗马的二条铁腿后,中间有一段空档期间,以后才到了半铁半泥的脚趾,这是指着我们末后世代各种不同政体的综合,有的实行专制政体,有的实行民主政体,所以说是半铁半泥。那巨像后来的结果是怎样的呢?是有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打在半铁半泥的脚上,把整座像都砸碎了,以后这块石头成为一座大山,充满天下。这块石头怎么那么厉害?这是什么石头呢?
这块石头代表着耶稣基督,是《以赛亚书》和《彼得前书》里神所说的安放在锡安的石头,当他再来时,就要结束世上一切的国度,正像《启示录》第11章第15节所说的:“第七位天使吹号,天上就有大声音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他要做王,直到永永远远。’”那块非人手凿的石头,就是耶稣基督,当他再来,打在这代表末后世上诸国的脚趾上,这世上的国就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直到永永远远,基督再来,他的国就如一座大山充满天下。难怪有人在研究《但以理书》的时候,充满了期待和盼望,因为把世上列国的演变都记在这本书里,把人类整个历史和未来整个动向都指示出来了!
写作目的
《但以理书》为了方便当时的外邦世界的人阅读,在第2章第4节到第7章第28节都是用亚兰文写成,因为当时外邦所通用的语言是亚兰文,其它的都用希伯来文。神要但以理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呢?主要是藉着这些忠心的子民的见证,来勉励信徒,坚固他们的信心,要人专心倚靠真神,因为神赏赐他们聪明智慧,也在急难的时候保护他们。今天确实有许多信徒非常爱主,跟随主,也有许多人为主受到欺凌逼迫,但有的人还没有经历过但以理在危难之时的拯救。这些为主受苦的人,按人看是境况非常凄凉,其实他们是神特别拣选的一群,正如《但以理书》第11章第33节所说的,神许可他们经历火炼,得到神的造就,也像《彼得前书》第1章第7节所说的,他们的信心“…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
以色列的民族落在异邦人的手中,神并没有立时施行拯救,反而使他们流落他乡,饱受难民之苦七十年,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神在这本书里把外邦人的时代勾划出来,在第9章那里也告诉人们,先知但以理也从在他之前做先知的耶利米的预言章得知,当七十年被掳的期满了,他们要重返祖国,神让他们看见了荣美的远景。今天我们研究《但以理书》应当求神帮助,开我们的心眼,使我们能了解本书的奥秘。我们都当倚靠那把真道指示我们的圣灵,但愿我们能做主的好门徒,虚心地来研究他的话。
音乐休息
复习问题
1. 有关《但以理书》作者,查经有过哪些疑议?教会给出什么样的回应?
2. 《但以理书》被归入启示文学一类,启示文学对于阅读者有什么样的帮助?
3. 请简述《但以理书》第2章第31节到35节中描述尼布甲尼撒王梦中的异象代表什么意思?
4. 《但以理书》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思考与应用
• 神是否给过你一些启示,这些启示是否有一些已经应验了?
• 《圣经》是一本神启示的经典,如果在阅读当中遇到很多不明白的话,要如何解决呢?读圣经对我的灵修生活有什么样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