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有福的人(诗1:1-6)-下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二部分


恶人的生命质量(1:4)

说完了“义人”的生命质量,诗人接着在第1篇第4节那里描写“恶人”的生命质量。《诗篇》1篇4节:“恶人并不是这样,乃像糠秕,被风吹散。”“恶人”是心中不敬畏神的人,诗人形容他们的生命质量就像“糠秕”一样。“糠”是指稻子和麦子颗粒外面的壳和皮;“秕”是指中空的谷粒或者是不饱满的谷粒,都是不能吃的,必须把它们除掉。除掉糠秕的过程叫作“打场”和“扬场”。农夫收割稻子或麦子之后,把带谷的稻子、麦子放在场上,用棍或者用板去碾它、压它,把米粒或麦粒从壳里面压出来,这是“打场”。然后再用长长的叉子或者簸箕把碾过的稻谷、麦谷,在空中扬起来。饱满的谷粒有重量,会掉回地上;而糠秕因为很轻,会被风吹散了,这是“扬场”。在农村农夫把掉下来的米粒、麦粒收起来,放进谷仓里;却把糠秕扫在一起,当做燃料烧掉了。

诗人形容恶人就像“糠秕”那么没有份量、那么没有价值,它们是等着被烧掉的废物。在《马太福音》第3章第12节那里,施洗约翰就曾经用“扬场”作例子,介绍耶稣基督到世上来的工作。《马太福音》第3章第12节:“他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净他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施洗约翰把耶稣基督比喻成一位农夫,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干净他的谷场。他把饱满的谷粒收在仓库里,却把没有用途的糠秕烧燬了。换句话说,耶稣基督来到世上,就是要把敬畏神的人和不敬畏神的人,分别出来。这两种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样。敬畏神的义人,他们的生命像一棵种在溪水旁的树,枝叶茂盛、结实累累。而不敬畏神的恶人,他们的生命却像糠秕一样,是空虚无用的。


义人和恶人两种不同的结局(1:5、6)

义人和恶人之间,不但生命质量和生活方式不相同,他们最后的结局更是不相同。接着的《诗篇》第1篇第5节和6节,就写到他们之间不相同的结局:“因此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也是如此。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这里提到,当神审判世人的时候,恶人站不住脚,义人却屹立不动。这里的“道路”有“下场”的意思。诗人让我们看到,恶人最后的下场是灭亡,而义人最后却不会灭亡。这里也警告我们,罪人有可能会混在义人的会中,想要鱼目混珠;不过,他们可能骗得了人,但是却骗不了神。耶和华无所不知,他把每一个人都从里到外看得一清二楚。

还有一点非常宝贵,就是第6节写的:“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这句话里的“知道”,不单单是指头脑上的知道,也是指“关系”上的建立,包括了神的看顾和怜悯。所以耶和华关心义人、看顾义人、保守他们不致跌倒。而恶人呢?因为他们自己选择了不听从神,结果就失去神的关心和看顾,以致跌倒最后灭亡了。这段经文说到,这两种人的结局,要到“审判”的时候才会揭晓。那么什么时候才会有这个“审判”呢?根据圣经的启示,有关判定永生还是永死这个最后的审判,要等到将来世界末日的时候才会发生。换句话说,现在还看不出来。在现今的法庭上,法官只有权柄判处某些十恶不赦的人死刑,但是还有很多逍遥法外的恶人,他们在今世是亨通的,人不能够对他们做什么。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可以永远逃避审判,因为到了最后“末日”审判的时候,就没有一个人能够逃得掉了。


主耶稣用比喻略述不同的结局(太25:31-46)

主耶稣基督在世传道的时候,曾经用绵羊和山羊的比喻,来帮助人明白这最后的审判。那个比喻就记载在《马太福音》第25章第31节到46节。其中第31节到33节说:“当人子在他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万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主耶稣在他的这个比喻里面,用右边的“绵羊”代表义人,而用左边的“山羊”代表恶人。在刚才念的经文里,主耶稣首先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有最后的末日审判,就是到了他再来的时候,而且要由主耶稣亲自主持这最后的审判。主耶稣会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审判万民,也就是审判全世界的人。主耶稣还说到,到时候会有数不清的天使同着他一起降临!如果往前翻到《马太福音》第24章,就会看到天使会大声的吹号角,使全世界的人都听到,也看到主耶稣的降临。由此可见,主耶稣再来时的场景,和他第一次来时的场景,大不相同。主耶稣第一次来的时候,取了最卑微的婴孩形像,而且降生在马槽里。当晚只有一大队天使报佳音。听到天使报佳音的人,也只有在野外的一群牧羊人。(路第2章) 不过,耶稣基督两次来到世上的日期和时间,同样都没有人预先知道,所以我们都需要随时准备好迎接主来!

在《马太福音》第25章第31节到46节那段经文里,主耶稣也提示了一下,他根据什么标准来审判万民。简单的来说,就是根据人有没有遵照他的吩咐去行事为人。主耶稣用“绵羊”来代表义人,他们照着主的吩咐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主耶稣说,即使他们是做在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主耶稣的身上了。而主耶稣用“山羊”来代表恶人,他们没有遵照主的吩咐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主耶稣说,他们既然不做在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没有做在主耶稣的身上了。0037《马太福音》第25章第31节到46节中,主耶稣还说到这两种人不同的结局。恶人“要往永刑里去”,“永刑”是永远的刑罚,也就是永远的灭亡。而义人“要往永生里去”,“永生”是永远的生命,也就是永远活着。主耶稣所说的这个比喻,与正在查考的《诗篇》第1篇,真是非常吻合。《诗篇》第1篇的诗人说到,义人思想神的律法,就会照着去生活,并且讨神的喜悦。恶人正好相反,他们心骄气傲,不把神的律法放在心上,当然就不会照着去做了。这篇诗也告诉我们,义人和恶人有截然不同的结局。义人有福,也不会灭亡。恶人却注定要灭亡。


谨慎选择(太7:13、14)

人有权自己选择要不要敬畏神。对现今的人来说,就是大家都有权选择,要不要接受神透过耶稣基督所赐给人的救恩。但是,选择之后的结局就由不得人自己来决定了。所以要好好使用自己的选择权,否则一切后果由自己来负责。在《马太福音》第7章第13节和14节那里,主耶稣就说到,人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从主耶稣给我们的提醒,我们知道,多数人选择的人生之路,不见得是对的,我们不应该少数服从多数,以致最后跟着大伙儿一起灭亡。我们宁可选择走在通往永生的路上,即使同行的人不多。

有的人开始的时候选对了,但中途变卦,功亏一篑(约6:66),非常可惜。祈求主帮助我们不但选对了,而且要坚持到底;也希望原先选错的,能够尽快回头。查考完《诗篇》第一篇,让我们彼此勉励,不要效法恶人的行为,不要被他们暂时的亨通欺骗了;而是要喜爱神的话语,常常默想神的话语,照着神的教导去生活,就会成为真正“有福的人”。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恶人生命的质量与“糠秕”有什么相似之处?

2.  在《诗篇》第1篇第5节和6节,怎样描述义人和恶人不同的结局?

3.  在《马太福音》第25章第31节到46节,主耶稣用了什么样的比喻,来说明义人与恶人不同的结局?

4. 《马太福音》第7章第13节和14节,进“窄门”和“宽门”的结局有何不同?

思考问题 

•  主耶稣教导信徒要“进窄门”,因为那是通往永生之门。在自己“进窄门”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挫折,付出了哪些代价?为什么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  根据《诗篇》第1篇的信息,思考自己要如何成为一个有福的人?有福的人有哪些特质?

 

金句:

唯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诗1:2)

团队讨论互动:《马太福音》第25章第31节到46节的经文中,主耶稣说他们既是做在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主耶稣的身上了。讨论在每个人生活和工作圈子中,哪个人被算为是“弟兄中最小的”。我们是否曾经忽略过他(她)的存在和感受?分享各自的见证并且讨论以后应当如何做?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