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上行之诗(诗120,121,132)-上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本课内容提要:本课查考三篇“上行之诗”,根据《诗篇》第120篇的内容,这篇诗的作者很可能被掳到外邦,所以祈求神拯救他们脱离苦境。《诗篇》第121篇的作者描写他们去圣城耶路撒冷那一路上的心情。《诗篇》第132篇的作者追忆大卫王对神的心愿,和神给大卫王的应许。

第一部分

祈求脱离诡诈之人(120:1-4)

《诗篇》的第五卷有字母诗和“上行之诗”,是其它四卷《诗篇》所没有的特色。这次我们要选读“上行之诗”。从《诗篇》第120篇到134篇,这十五篇诗都是“上行之诗”。“上行”就是往上走的意思,因为圣城耶路撒冷建造在锡安山上,当神的子民到圣城去过节的时候,是不断往山上走。他们一边走、一边唱这些诗歌。“上行之诗”也可能是以色列人从被掳之地回到耶路撒冷的时候,在路上所唱的《诗篇》。在第一篇上行之诗第120篇的标题那里,写着“上行或作登阶”,所以“上行之诗”又叫“登阶之诗”。从妇女院进入圣殿,要上十五级的台阶。在举行敬拜仪式的时候,利未诗班很可能每上一级台阶,就唱一篇“上行之诗”,正好是十五篇。

“上行之诗”都不长,课文中所选读的三篇诗中,头一篇就是排在最前面的第120篇,它是一首感恩的《诗篇》。在第120篇标题那里并没有写出作者是谁,不过等查考完这篇诗的内容,就会略略知道作者的背景了。这篇诗只有7节经文。第1节是引言。第2节到4节,诗人向神祈求脱离诡诈的人。第5节到7节,诗人描写他们在外邦生活的苦情。

《诗篇》第120篇第1节:“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我。”诗人在这里感谢神垂听他的祷告。接下来,在第2节到4节,诗人就说出他在急难中祈求的内容:“耶和华啊,求你救我脱离说谎的嘴唇和诡诈的舌头。诡诈的舌头啊,要给你什么呢?要拿什么加给你呢?就是勇士的利箭和罗腾木的炭火。”诗人用“说谎的嘴唇”和“诡诈的舌头”来代表那些习惯了说谎和玩弄诡诈的外邦人。诗人说要用什么来对付呢?诗人祈求神用“勇士的利箭”和“罗腾木的炭火”来回报他们。罗腾木属于松树类,作成木炭很容易燃烧,也很耐烧。诗人认为诡诈人的舌头像火,因此也要用火去回报他们。在《雅各书》第3章那里,也描写说:“舌头就是火”。雅各还说道这火是从地狱点起来的。可见谎话和诡诈的话对人的伤害有多么大。

寄居外邦之苦情(120:5-7)

接下来在《诗篇》第120篇第5节到7节,诗人就描绘在外邦中生活的苦情:“我寄居在米设,住在基达帐篷之中有祸了!我与那恨恶和睦的人许久同住。我愿和睦,但我发言,他们就要争战”诗人在这里用“米设”和“基达”来代表强悍的外邦民族。课文中以前提到过神的子民亡国被掳之后,外邦强国把他们迁徒到外邦族群当中去居住。被掳的子民远离了圣城和圣殿,心情更是苦上加苦。诗人形容那些外邦民族好战又好斗,一点都不喜欢和睦相处,神的子民住在外邦人中间,显得“与众不同”,因为神的子民敬拜圣洁的真神耶和华,他们敬拜神的仪式非常圣洁。他们又有神颁布的“十诫”和各种洁净的规定,所以他们的道德标准也很高。对比之下,外邦人什么都拜,那些祭拜偶像假神的仪式又非常邪淫放荡,生活也很败坏。

现在已经把《诗篇》第120篇查考完了,但为什么好像还没有结束呢?因为第7节的确不像结束的话,反而第1节既是引言也可以说是结语。在第1节,诗人赞美神答应他的祈求。换句话说,诗人在开始祈求的时候,已经先凭信心相信神会垂听他的祈求了。从这篇诗的内容来猜测,诗人在写的时候,似乎是在被掳之地,正受着异邦生活之苦,所以呼求神来拯救他们。诗人给基督徒做了很好的榜样,那就是要相信神会垂听人的祈求,祈求的人要在还没有看到结果之前,就先感谢赞美神。

帮助从耶和华而来(121:1、2)

第2篇“上行之诗”是《诗篇》第121篇。这篇诗很生动地描写了神的子民到耶路撒冷去朝拜神的时候,他们一路上的心情。这类“上行之诗”又叫“朝圣之诗”,多读这一类的《诗篇》会帮助我们更渴慕神。《诗篇》第121篇有8节经文,可以分成3段:第1节和2节是引言,第3节到6节写到神一路上的保护,第7节和8节是结语。

《诗篇》第121篇第1节和2节:“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圣城耶路撒冷建造在锡安山上,所以神的子民去耶路撒冷朝拜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向山举目。事实上,耶路撒冷是被建造在群山之中的,《诗篇》第125篇2节:“众山怎样围绕耶路撒冷,耶和华也照样围绕他的百姓,从今时直到永远。”这里写着耶路撒冷是被“众山”围绕的,只不过在众山之中,锡安山最宏伟、也最有名,所以就用它来代表耶路撒冷。

在《诗篇》第121篇的引言那里,诗人先自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然后就自答:“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这是诗人强而有力的信仰告白。诗人为什么要强调,神是“造天地的耶和华”呢?如果诗人曾经被掳去外邦;那么他在外邦看见的都是人手所造的偶像假神;所以他要强调,他拜的是“造物主”,不是受造的偶像假神。

假设诗人就在往耶路撒冷的队伍当中,他写这首诗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圣城耶路撒冷是造在山上,当诗人越来越接近圣城的时候,远远的就望见了圣山,于是联想到创造这座宏伟之山的耶和华,他也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主。而且就是这位创造天地万物的耶和华,是他唯一的帮助者,他禁不住就发出赞美了。除了赞美之情,诗人还有没有其它的心情呢?诗人心中还充满了感恩之情。他想到如果不是耶和华帮助他们,他们就要继续在外邦受苦,根本不会有这福气回到圣城去朝见神。希望基督徒每到主日去教会敬拜神的时候,都能带着这种赞美之情和感恩之情。

耶和华怎样来帮助(121:3-6)

《诗篇》第121篇的第2段经文是从第3节到6节。第3节和4节:“他必不叫你的脚摇动,保护你的必不打盹。保护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觉。”这里的“他”是指耶和华。诗人在这里歌颂耶和华,他非常警醒的保护着他的子民,他不打盹、也不睡觉。

在先知以利亚那个时代,迦南人拜巴力,巴力就是会打盹的假神。根据《列王纪上》第18章的记载,以利亚曾经跟巴力的先知们在“迦密山”上较量,看看谁敬拜的才是真神。较量的方式是各献一只牛犊给自己所拜的神,哪位神降下火来烧掉祭牲,就是真神。圣经上写着说,当时在场的巴力先知有四百五十位那么多,他们从早到晚狂呼乱叫、又割自己、又刺自己,都得不到巴力一点点的回应。以利亚就嘲笑他们说,巴力或者出去旅行了,也或者在睡觉呢!其实以利亚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迦南人相信巴力在旱季会睡觉,所以在雨季来临之前要唤醒它赐雨水。他们拜一个会睡觉的假神,怎么会得到回应呢?后来轮到先知以利亚,他把祭坛的四周围先倒满了水,然后就向耶和华祷告,耶和华立刻降下火来烧掉祭牲,也烧干所有的水,证明以利亚和选民所敬拜的才是真神。我们今天信奉的也是同一位永不疲乏、永不困倦的真神。有他的保护,我们真是可以放心了。

《诗篇》第121篇第5节和6节:“保护你的是耶和华,耶和华在你右边荫庇你。白日,太阳必不伤你;夜间,月亮必不害你。”诗人在这里歌颂这位神日夜都在百姓的身边保护着。因为晒太阳晒多了,可能会中暑,或者引起其它的疾病。至于月亮会害人,听说在热带地方,月亮圆的时候,它的光线会对人有害。诗人在这里是用了诗歌里面的对称句法,来感谢神在他们往圣城的路上,日夜保护着他们。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上,也有许多的艰难和危险,我们同样需要神日夜保护着我们。

耶和华保护直到永远(121:7、8)

最后的第7节和8节是这篇诗的结语。《诗篇》第121篇第7节和8节:“耶和华要保护你免受一切的灾害,他要保护你的性命。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诗人在结束这篇诗的时候,歌颂神对他子民的保护,不是只在朝圣的路上而已。那么神的保护有多深广呢?诗人说,要保护他们免受一切的灾害,而且使他们出入都平安。那么神的保护又有多久远呢?是从今时直到永远。神的选民当年是在吃尽了亡国被掳的苦头之后,才觉悟到耶和华的确是顾念他们的真神,而且也唯有耶和华才能够保护他们到底。

希望我们记取教训,不需要经过许多的苦难,就能够体会到这宝贵的真理。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什么是“上行之诗”?这是百姓在什么时候唱的诗?

2. 在急难中诗人祈求神救他脱离“说谎的嘴唇”和“诡诈的舌头”,这代表了什么样的人?诗人期望神怎样对付这类人?

3. 神的子民在旧约时代怀着什么心情去圣城朝拜神?

4. 对敬畏真神的人,耶和华对他们的保护有多深广?多长远?

思考问题

• 基督徒与尚未信主的人或有着其它宗教信仰的人,在行事为人上应该有哪些不同之处?我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是需要改正的?

• 学习了今天的课文后,思想自己每天应该带着什么样心情去教会朝见神?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