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犹太人终必得救 (罗10:14-11:36) 下 (4521)
第十课:犹太人终必得救 (罗10:14-11:36) 下 (4521)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信仰的根源(11:16-24)
使徒保罗一再为神的选民辩解的原因,会不会是因为在当时的外邦教会里面,已经有信徒在轻视神的选民了呢?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在外邦教会里面,外邦信徒的人数一定会渐渐多过犹太信徒,加之神的选民自己又不争气,就难怪被人轻视了。在《罗马书》第11章接下来的经文里面,保罗就提醒外邦信徒要“饮水思源”。
下面一起来查考《罗马书》11章16至21节:“所献的新面若是圣洁,全团也就圣洁了;树根若是圣洁,树枝也就圣洁了。若有几根枝子被折下来,你这野橄榄得接在其中,一同得着橄榄根的肥汁,你就不可向旧枝子夸口;若是夸口,当知道不是你托着根,乃是根托着你。你若说,那枝子被折下来是特为叫我接上。不错!他们因为不信,所以被折下来;你因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惧怕。神既不爱惜原来的枝子,也必不爱惜你。”
保罗在这段经文中引用了《民数记》15章17至21节的记载。在《民数记》的这段记载里,神规定以色列人要把初熟的麦子磨成面粉,然后做成饼,当做举祭献给神。这样其它的面粉团,就跟着分别为圣了。还有,一棵树最重要的是它的根部,如果根部圣洁了这棵树的树枝也就跟着圣洁了。保罗用这两个例子指出,之所以以色列人会被神接纳,是因为神先接纳了他们的祖先亚伯拉罕对神的信心。亚伯拉罕的信心,就像那献给神的“新面”和洁净了的“树根”。以色列人就像那团面和那棵树上的枝子,也跟着分别为圣并蒙神悦纳了。换句话说,以色列人是托了亚伯拉罕的福。
保罗要外邦信徒知道,他们也是托了亚伯拉罕的福,因为在《罗马书》第4章已经说过,凡是跟亚伯拉罕有同样信心的人,才是亚伯拉罕蒙福的子孙。所以无论是犹太信徒,还是外邦信徒,都有同样的根源。
只不过在原来的树枝里面,有的因为不信靠神的应许而被折下来;相反的,也有原来不属于这棵树的野树枝,却因为相信而被接上去了。保罗提醒那些被接上去的枝子不要轻视被折下来的,更不要自高自大,否则难免也会被神折下来。
接下来查考《罗马书》11章22至24节的经文:“可见,神的恩慈和严厉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长久在他的恩慈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来。而且他们若不是长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为神能够把他们重新接上。你是从那天生的野橄榄上砍下来的,尚且逆着性得接在好橄榄上,何况这本树的枝子,要接在本树上呢!”保罗在这段经文中强调,神有恩慈的一面,也有严厉的一面。无论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因信”都可以活在神的恩慈里面;相反的,如果有不信的恶心,又故意违背神的旨意,就都要面临神严厉的管教和惩罚。
保罗或许认为,如果神的子民回头去相信,就会很容易被神接纳回去。这有点像《路加福音》第15章所记载的,耶稣用“浪子回头”这个比喻所描述的,那位慈爱的父亲随时守候着儿子的回转。不过外邦信徒虽然是“养子”,神也不会亏待他们。保罗只是希望他们明白一件奥秘的事,至于是什么事呢? 接下来就来查考《罗马书》11章25至27节的内容。
奥妙的事(11:25-36)
《罗马书》11章25至27节:“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这奥祕(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经上所记:‘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又说:‘我除去他们罪的时候,这就是我与他们所立的约。’”
“奥秘”这个词在希腊文原文的意思是指曾经向局外人隐藏的事,但是现今已经向信徒公开,让他们知道了。比方说保罗在《罗马书》第8章提到,主再来的时候,信徒会复活得到全新的身体。这对非信徒来说,真是无法明白,也很难接受的“奥秘”。到了《罗马书》第11章这里,保罗又提到另外一个“奥秘”:他希望外邦信徒能够明白,等到外邦人归信主的数目满足了以后,神还会回过头去拯救他的选民,因为这是神透过先知以赛亚给选民的应许。
那么可不可以说在外邦信徒的数目没有满足以前,神的选民都还在“被神管训”的期间呢? 这样的话,如果外邦信徒对神的选民有爱心,就应该快快传福音,叫外邦人归信主的数目快点满足,也好让犹太人快点被神拯救。我相信使徒保罗的确希望外邦信徒对神的选民有一份爱心和感激之心。在《罗马书》第11章剩下的经文里面,保罗又再三向外邦信徒提到,犹太人在神的心目当中有一定的地位。保罗也再次强调,外邦人是怎么样因着是神的选民才得到宝贵救恩的。
接下来查考《罗马书》11章28至29节:“就着福音说,他们为你们的缘故是仇敌;就着拣选说,他们为列祖的缘故是蒙爱的。因为神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使徒保罗在这里提到,目前神和他的选民之间有两种不同的关系。如果从“福音”这个角度来看,神的选民是神的“仇敌”,因为他们大部份都还没有接受福音。如果从神的“拣选”这个角度来看呢?神的选民却是“蒙爱的”,意思是神的“朋友”。那么这两种关会不会是互相矛盾的呢?
就目前的情况看的确是这样。不过在刚才查考的第29节中,保罗强调神的恩典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意思是说,既然曾经神答应过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会恩待他们的后代,那么神就一定会信守他的诺言。
神不会改变,会改变的是人。只要神一直不放弃他的选民,他们终有一天会从神的“仇敌”变成神的“朋友”。神在他选民身上不改变的拣选和作为,真是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旦我们信从了福音并成了神的儿女,就不用再担心了,因为不在乎我们可不可靠,只在乎神非常可靠。
在接下来的《罗马书》11章30至32节中,保罗继续强调在神的怜恤之下,神的选民和外邦人之间是息息相关的:“你们从前不顺服神,如今因他们的不顺服,你们倒蒙了怜恤。这样,他们也是不顺服,叫他们因着施给你们的怜恤,现在也就蒙怜恤。因为神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
“怜恤”就是“怜悯”。保罗说到,外邦人从前不顺服神,现在却蒙神的怜悯得到福音的好处;而神的选民呢?现在虽然不顺服神,将来也会蒙神的怜悯得到福音的好处。总而言之,在神的眼中看来,无论外邦人也好、犹太人人也好,都曾经是“不顺服”的,都需要神的怜悯。或许这就是使徒保罗的重点了。他要外邦信徒根据他们从前是不顺服的、现在却蒙了神的怜悯这个事实,来推断和相信将来犹太人也会从现在不顺服的情况之下,蒙神的怜悯。
如果读《罗马书》的外邦读者能这样琢磨保罗的心意,他们就会珍惜自己得来不易的“福音”,也会感激神的选民使他们得到这恩惠。对于现代人,读《罗马书》会让人比以前更加关心向犹太人传福音的事工。看到神这么奇妙的救恩计划,相信其他人也会像保罗那样,想要向神发出赞美。
《罗马书》第11章的最后四节,33至36节,写下了保罗对神的赞美:“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使徒保罗引用了几处旧约的经文,写出了这一首赞美诗。他首先赞美说:神的智慧、知识、判断和作法,都超过我们人所能够理解的。然后保罗也像先知以赛亚(《以赛亚书》40章13节)和先知耶利米(《耶利米书》23章18节)那样,用询问的口吻赞叹说:没有人能够知道神的心意,没有人能够替神出主意,也没有人能够给神什么。
如果不是神愿意给人启示,人就不可能知道什么;如果不是神给人财富,人就不可能拥有什么。唯有神是全知、全能,又有无穷的财富的。保罗还赞美神是一切万有的根本。根据《创世记》的记载就知道,神怎么样使天地万物“从无变有”。人在神的面前真的没有什么好夸口的。人能够成为这样一位真神的儿女,是有福的事情。我们不但要懂得倚靠神,也要像使徒保罗在这首诗最后所描写的那样,把荣耀归给神,直到永远。
金句:“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罗11:36)
团队讨论互动:在小组中分享你身边是否也有人像犹太人一样,听到了福音却也假装听不到,你会如何做来向他们传福音?
复习问题
1 保罗一再为神的选民辩解的原因是什么?又提醒外邦信徒要注意什么?
2 奥秘是什么意思?文中提到了哪些奥秘?
3 以色列人目前还是“硬心的”,他们何时才会“全家都要得救”?这对基督徒有何提醒?
思考问题
1 目前神和他子民之间有哪两种不同的关系?这对你我有何提醒?
2 人的公平观念与神的恩典怜悯有极大的差距。对比神对外邦人和对目前还硬心的以色列人的怜悯,思考自己从福音得到的好处。又应该怎样去积极传扬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