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献身事奉、以善胜恶 (12:1-13:7) 上 (4522)
第十一课:献身事奉、以善胜恶 (12:1-13:7) 上 (4522)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听后, 输入您的学习笔记/注解。
本课内容提要:从本课查考的经文开始,强调信徒“因信称义”之后的生活表现。首先用犹太人熟悉的、献“燔祭”的画面,劝导信徒要献上自己当做“活祭”。不同恩赐的信徒,要在教会专一事奉、彼此配搭。也提到要培养品德,以善胜恶,又恆心行善。还提到要顺服掌权的。
第一部分
引言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查考了《罗马书》第1章到第11章,也就是这卷书有关“真理”的部份查考完了。根据使徒保罗的写作风格,接下来的内容就应该是如何把真理“实践”出来了。
从《罗马书》第12章到第15章,保罗语重心长地劝导信徒,在他们“因信称义”以后,应该有什么样的生命改变和生活表现。《罗马书》12章1至2节提到第一点:要献上自己。
献做活祭 (12:1-2)
《罗马书》12章1节:“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保罗在这节经文的起始使用了“所以”这个连接词,表示这里是保罗根据前面1-11章教导过的真理来做这样的劝勉。前面讲到过的教导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保罗说到无论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没有办法救自己脱离罪恶的辖制。而神因为怜悯人,就在耶稣基督里面为人预备了救恩,只需要人信靠耶稣基督,就可以白白得到这宝贵的救恩。
《罗马书》12章1节提到的“神的慈悲”,是指神对人的怜悯。保罗在文中问到,既然神这么怜悯人,那么人应该怎么样回应他的怜悯呢? 答案就是“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这里的“身体”指的是整个人,它不但包括了人的四肢百体,也包括了人的心思意念。
这不禁会让人联想起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所献的“燔祭”。在《利未记》第1章有关于燔祭的详细记载。他们必须要把整个祭牲的里里外外各部份都烧献在祭坛上,表示完全的奉献。不同的是,当时祭牲在被献的时候必须被杀死,而现在保罗要信徒献上的却是“活祭”。可见保罗不是要人把自己杀了献上给神,而是要人把生命和人生的主权完全献上给神。以前人是为自己而活,现在却要为神而活。保罗说到,信徒这样献上自己乃是“理所当然”的“事奉”。“事奉”在这里有“敬拜”的意思。
真正的敬拜神,就包括了献上自己。也就是说,如果光是到教会去参加主日崇拜和各种聚会,却没有把自己献上给神,那这种敬拜就不算数。保罗接着讲论了一个信徒把自己献上给神以后应该有什么样的改变:《罗马书》12章2节:“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查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如果用现代的说法,这项要求就是:“不要跟着世界的潮流走,要有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而这个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是根据神看为好的标准来定的。”这个世界的潮流和价值观像一股洪流,把人冲着往前跑。基督徒如果不紧紧跟随主,就很容易流失在这个世界里面了。有一些人在刚信主的时候热心得不得了,但是不久以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许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把自己献上给神,所以又被世界吸引回去了。
作为一个真正献上自己为“活祭”的基督徒,除了有新的生活态度和新的价值观以外,还要乐意事奉。接下来查考《罗马书》12章3至5节。
专一事奉 (12:3-8)
《罗马书》12章3至5节:“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
保罗在这段经文中用人的“身子”来比喻教会。一个身体上有许多不同的肢体,它们各有不同的功用,需要彼此配合使身体健康的成长。同样的,在教会这个身体上,每位信徒都是其中一个不同的肢体,有着不同的长处。信徒们需要彼此配搭事奉,才会使教会健全的增长。保罗在这里提到的一个事奉原则是:不要高看自己,而要照着神给的信心,去选择合适的事奉项目。在《罗马书》12章6至8节,保罗提到了一些事奉的项目。
《罗马书》12章6至8节:“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或说预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恩赐”这个词在希腊文新约圣经原文中,是指神赐给信徒特别的才能,为了让他在教会事奉。保罗在这里提到的恩赐有:说预言、作执事、作教导、作劝化、施舍的、治理的和怜悯人的,这也是七种不同的事奉工作,由不同的信徒来担任,每一种工作可能需要不只一个人来做。
保罗提到的头一项恩赐是“说预言”,那么这项恩赐是指这些信徒会预知将来的事情吗?不完全是这样。这里可以参考《哥林多前书》14章1节的内容:“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在“先知讲道”的旁边,有小字注解:它在原文是“说预言”。由此可以将《罗马书》12章6节中的“说预言”理解为“先知讲道”。有这种恩赐的信徒,能够传讲从神而来的话语和信息。信息的内容可能是关于过去和现在的事,也可能是关于将来的預言。在保罗所建立的教会当中,哥林多教会是拥有最多恩赐的教会,但也是纷争最多的教会,因为哥林多教会的人以自己的恩赐来夸口,又彼此批评。保罗劝导这些人要以爱心做出发点,来运用他们的恩赐,并且告诉他们,最要渴慕的恩赐,就是“先知讲道”。因为“先知讲道”是向全体信徒传讲神的信息,可以造就最多人。
即使对罗马教会,保罗也是把“说预言”,也就是“先知讲道”这一项恩赐排在最前面。排在第二的“执事”这项恩赐和事奉,和现代教会里的执事是略有不同的。现在的“执事”在不同的教会可能有不同的定位,担任的职务也不一定相同。现代人只知道在保罗那个时代的“执事”是很重要的圣职人员之一,这些“执事”是实际在教会服事的传道人或者职员。在保罗写给年轻传道人提摩太的书信里面,提到对“执事”的资格有很严格的要求。这里参考《提摩太前书》3章8至12节的经文:“作执事的也是如此,必须端庄、不一口两舌、不好喝酒、不贪不义之财;要存清洁的良心,固守真道的奥秘。这等人也要先受试验;若没有可责之处,然后叫他们作执事。女执事也是如此、必须端庄、不说谗言、有节制、凡事忠心。执事只要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好好管理儿女和自己的家。”即使在现在的教会,选执事的时候也是很慎重的。
至于其它几种恩赐和事奉的工作,就比较容易懂了。比方说,“作教导的”人,他们是要帮助信徒正确的认识神和他的话语。现在这个查考《罗马书》的过程就是在运用教导的恩赐。而“作劝化的”人,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辅导”或者“协谈”的恩赐。在现代这个既紧张、又充满压力的世界里,很多人都想找一个可靠的人去倾诉一下自己的心事,所以教会很需要有“劝化”恩赐的信徒。
“施舍”的恩赐,是指那些乐意奉献财物、去帮助别人的信徒。这种信徒不一定很有钱。在乐意“施舍”的信徒当中,有不少人只是有普通的收入,他们也常常默默帮助有需要的人。“治理的”恩赐是指在各个工作部门做领袖的人。还有“怜悯人的”是指用爱心去同情伤心的人。
根据中文“和合本”的圣经,可以发现保罗在讲论这些事奉工作时,一再提到“当专一”。“当专一”有忠心的意思。无论神给人什么恩赐、什么事奉工作,人们都应该专一、忠心。不为自己的名利,只为了“荣神益人”。
那么这里有一个好奇的问题:“恩赐”跟一般所谓的才干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的人在还没有归信主耶稣以前、或者在还没有投入教会的事奉工作以前,的确已经有某种才干;但是等到他被主使用、在教会事奉以后,他用那种才干的态度会跟以前不相同,表现出来的素质也会不相同。因为归信主以后有圣灵住在他里面,当他使用他的才干的时候,有圣灵一起同工,当然素质和效果都会不一样了。
这里有一位姊妹的见证。这位姊妹以前很喜欢唱歌,但总是“高不成、低不就”,声音也唱不大声。后来她参加了教会的诗班,也跟着一些弟兄姊妹定期到老人院去事奉,并且负责带领老人家唱简短的诗歌。不久以后,她很惊讶的发现自己不但能够唱很高的音、也能够唱很低的音。而且不用麦克风(扩音器),她的声音就可以传得很远。她不但为此感谢神,而且还决定只用她的歌声来赞美神,不拿去唱世俗的流行歌曲。
在教会事奉的时候,如果得到原来没有的才干,当然是“恩赐”,就算原来有的才干,也会因为事奉主而被更新了,所以还是“恩赐”。上面见证中的姊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基督徒在归信主以后,应该时常检讨有没有把自己当做“活祭”献上给神,有没有运用神给我们的恩赐,在教会事奉神和服侍别人。
复习问题
1 《罗马书》12章1节提到的“活祭”与《利未记》中的“燔祭”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 在讲到事奉的教导时,保罗是如何用“身子”与教会做比喻的?
3 “恩赐”是什么意思?保罗提到了哪些恩赐?这些恩赐之间有尊卑贵贱的排名之分吗?
思考问题
1 保罗所认为的正确的事奉态度是什么样的?你觉得透过这课的学习,自己可以有哪些改进并且能更好地服侍主?
2 你是如何理解“献做活祭”这个教导的?献上自己成为活祭对你来说有哪些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