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引言和犹大支派的战绩(士1:1-21)下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第一课:引言和犹大支派的战绩(士1:1-21)下

第二部分

犹大和西缅俘掳比色王(1:1-7)
在上半课里,我们已经把旧约圣经的《士师记》,作了一个很简单的介绍。那么,现在我们就一块儿打开圣经,从《士师记》的第1章开始,来思想神借着《士师记》所要告诉我们的信息。让我们现在就一起翻到《士师记》第1章。
我们来读《士师记》第1章第1节和2 节:“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 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
这段圣经在这里告诉我们,《士师记》所记载的事情,是发生在约书亚死了以后。这段圣经也告诉我们,当以色列人失去他们的领袖以后,他们还知道来求问神。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可是,圣经为什么说“上去”攻击迦南人,犹大当先“上去”,这个“上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因为以色列人那个时候主要是驻扎在吉甲,就是靠近耶利哥的地方。那里的地势很低,甚至比海平面还要低两百五十公尺。而多数迦南的城市都在海拔七百五十公尺到一千公尺的山上。所以,以色列人习惯说:“上去”攻击迦南人。神要犹大支派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也好像在暗示,犹大支派在以色列人当中,应该站在一个领导的地位上。这就是应验了《创世记》第49章第8节到11节那里,雅各预言犹大将来要作首领的话。神的预言就是如此准确。
让我们再继续读《士师记》第1章第3节,看看犹大是怎么去和迦南争战的。《士师记》第1章第3节“犹大对他哥哥西缅说:‘请你同我到拈阄所得之地去,好与迦南人争战,以后我也同你到你拈阄所得之地去。'于是西缅与他同去。” 这一节圣经说:犹大支派照着神的吩咐,要去攻击迦南人,得到他们产业的时候,他们邀请了西缅支派和他们合作。犹大和西缅都是利亚的儿子,本来就比较亲蜜。现在,西缅支派所分配到的土地又在犹大支派的土地当中。两个支派互相支援,彼此帮助,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而且第1章第4节到6节说,他们有了相当不错的成果。
《士师记》第1章第4节到6节:“犹大就上去,耶和华将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们手中,他们在比色击杀了一万人。又在那里遇见亚多尼比色,与他争战,杀败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亚多尼比色逃跑,他们追赶,拿住他,砍断他手脚的大拇指。”
我们知道,圣经和比利洗人都是很早就住在这个地方的人。至于“比色”这个城市,我们不确定它具体的位置。不过,不管怎么样,犹大支派在“比色”这个地方,是得到了彻底的胜利。第5节说:“又在那里遇遇见亚多尼比色”,这个字眼儿的意思,就是“比色之主”。换句话说,就是比色的王。

第6节又告诉我们,犹大支派不但打败了比色人,抓住了他们的王,还砍断他手脚的大拇指。一个人如果没有手脚的大拇指,不但不能拿兵器打仗,而且连生活工作都有困难了。据说,古代近东一带的人,常常用这种方法来削弱敌人的势力,使他们不能恢复原气。而亚多尼比色从前对付仇敌也是这样的。我们读下一节圣经就会明白。
《士师记》第1章第7节,“亚多尼比色说:‘从前有七十个王,手脚的大拇指都被我砍断,在我桌子底下拾取零碎食物。现在神按着我所行的报应我了。'于是他们将亚多尼比色带到耶路撒冷,他就死在那里。”可见,亚多尼比色不但砍断他所捊虏那七十个王手脚的大拇指,还强迫他们在他的桌子底下,像狗一样的拣残羹剩饭来吃,侮辱他们。
难怪亚多尼比色自己说,这是报应了。

犹大支派的胜利,俄陀聂攻取底壁(1:8-16)
让我们继续往下读第8节。《士师记》第1章第8节:“犹大人攻打耶路撒冷,将城攻取,用刀杀了城内的人,并且放火烧城。”根据圣经记载,耶路撒冷是到了大卫作王的时候才被以色列人攻取的。
我们在查考《约书亚记》的时候说过:当以色列打了胜仗以后,他们并不一定能够真正的在那个地方住下来。等他们离开了,那些原住民往往又回来重建自己的家园。以致以色列人分配土地完了,他们还要再次去得到那个地方。也就是说,犹大这回攻打耶路撒冷也是一样。他们虽然把耶路撒冷打下了,可是,他们并没有能够完全统治耶路撒冷城。

另外,我们读《约书亚记》的时候也说过:犹大支派所分配到的土地又可以分成四个区。就是山地,高原,南地和平原。接下来,从《士师记》第1章第9节到18节的记载,我们就晓得,犹大支派现在在山地,高原和南地都有了相当的收获。《士师记》第1章第9节到10节:“后来犹大人下去,与住山地、南地和高原的迦南人争战。 犹大人去攻击住希伯仑的迦南人,杀了示筛、亚希幔、挞买,希伯仑从前名叫基列亚巴。”
读到这里,我们就一定会想起迦勒这个人。他也是犹大支派的人。在《约书亚记》的第14章里,曾经说过迦勒的事情。因为迦勒从前作探子窥探迦南的时候,对神有信心,所以神不但让他能够踏上迦南的土地,而且还应许他,要把他脚掌所踏的地方赐给他。后来约书亚在分配土地的时候,迦勒就来求约书亚,希望他能够照着神的应许,把希伯仑,就是基列亚巴这个地方,给他作为产业。
圣经告诉我们,迦勒得到了约书亚的允许和祝福,就上去攻打住在那里那些强悍的亚衲族人,把他们赶了出去。并且,还继续往前去攻打位于希伯仑附近的底璧,这里从前叫基列西弗。

《士师记》第1章第11节到15节里,又再一次记载了迦勒的女婿俄陀聂帮助他占领底璧,就是基列西弗的时候,发生在他们家里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
我们来读《士师记》第1章第11节到15节:“他们从那里去攻击底璧的居民,底璧从前名叫基列西弗。迦勒说:‘谁能攻打基列西弗,将城夺取,我就把我女儿押撒给他为妻。'迦勒兄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夺取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儿押撒给他为妻。押撒过门的时候,劝丈夫向她父亲求一块田。押撒一下驴,迦勒问她说:‘你要什么?'她说:‘求你赐福给我,你既将我安置在南地,求你也给我水泉。'迦勒就把上泉下泉赐给她。”
这位俄陀聂就是以色列人中第一位主要的士师。到了《士师记》第3章,我们还会说到他的事情。

俄陀聂如此英勇善战,实在很符合士师的条件。这么一位英勇善战的士师背后还有一位了不起的妻子。圣经很特别地两次提到他的妻子,就是迦勒的女儿押撒的事情,很可能俄陀聂一生受到妻子很多的帮助。刚才读的《士师记》第1章第14节的经文说,押撒过门的时候,劝俄陀聂向她父亲要上泉和下泉。因为她知道,在南地的基列西弗,是个半干旱的沙漠地带。如果没有水泉,就没有发展繁荣的可能。所以,他就在丈夫获得南地的时候,要求自己的父亲把上泉下泉赐给她。押撒真的是一个聪明的女子。
接下来,《士师记》的记载又提到另外一些人。我们来读《士师记》第1章第11节到16节:“摩西的内兄是基尼人,他的子孙与犹大人一同离了棕树城,往亚拉得以南的犹大旷野去,就住在民中。”圣经记这一段有什么用意呢?照着以色列人传统的说法:基尼人是专门打造铜铁利器的。又会开矿冶铜,又熟悉旷野的生活。所以,这些技术与知识都能够帮助犹大支派建立自己疆土。

犹大和便雅悯支派的战况(1:17-21)
往下《士师记》第1章第17节和18节又说到犹大支派胜利的成果。第17节和18节:“犹大和他哥哥西缅同去,击杀了住洗法的迦南人,将城尽行毁灭,那城的名便叫何珥玛。犹大又取了加沙和加沙的四境,亚实基伦和亚实基伦的四境,以革伦和以革伦的四境。”
到这里为止,犹大支派已经控制了山地,高原,南地。但是,犹大支派在平原却失败了。这就是《士师记》第1章第19节所说的:“耶和华与犹大同在,犹大就赶出山地的居民,只是不能赶出平原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车。”犹大支派不能把住在平原的迦南人赶出去,是因为他们有铁车。这么说,住平原的迦南人好像比先进。已经进入铁器的时代,懂得怎么铸铁了。
可是,如果犹大支派的人对神有信心,在神又有什么难成的事情呢?《士师记》第1章第20节和21节说:“以色列人照摩西所说的,将希伯仑给了迦勒,迦勒就从那里赶出亚衲族的三个族长。便雅悯人没有赶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与便雅悯人同住,直到今日”。
他们同样面对困难,可是迦勒成功了,而犹大支派却失败了,可见信心才是决定胜败的条件。没有信心的人只看见难处,有信心的人却看见神的大能。但愿我们是一个看见神大能的人,而不是一个只看见困难的人。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士师记》第1章第2 节所说的“上去”是什么意思?
2.请简述犹大支派和西缅支派在“比色”取得了的胜利。
3.相比犹大支派,迦勒凭借什么将外邦人赶出他们的领地的呢?

思考与应用
• 思想人处在困境中,克服困难的关键是什么?
• 在生活中,我所看到的困难更多还是神给的恩典更多?
• 回忆自己在过去是如何在困境中看到神的恩典的?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