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俄陀聂、以笏和底波拉 (士3:7-4:24)下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第三课:俄陀聂、以笏和底波拉(士3:7-4:24)下
第二部分
底波拉做士师(4:1-11)
在我们查考的《士师记》里面,从前面的两章,就是《士师记》的引言里,我们已经知道:《士师记》记载了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一再离弃神,受敌人欺压,于是向神呼求,神就兴起士师来拯救他们的历史。
上节课我们读了《士师记》的第3章,就很具体的记述了:以色列人最早先的两个士师,俄陀聂和以笏的事迹;还有另外一个比较次要的士师珊迦,他们三人都是神所兴起的士师,他们都靠着神的大能拯救了以色列人。但是他们死了以后,以色列人又去犯罪,和从前一样。所以,神又让敌人起来欺压他们,希望他们在苦难当中能够回转,依靠神。
《士师记》第4章和第5章就记载了《士师记》里第三位“主要”的士师。她是一位女性,就是底波拉。我们先来看《士师记》第4章第1节到3节,好帮助我们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
《士师记》第4章第1节到3节:“以笏死后,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把他们付于在夏琐做王的迦南王耶宾手中。他的将军是西西拉,住在外邦人的夏罗设。耶宾王有铁车九百辆,他大大欺压以色列人二十年,以色列人就呼求耶和华。”
从这一段圣经的述说里,我们可以晓得,这一回来欺压以色列人的,是迦南人。照着圣经的记载,前两次来欺压以色列人的,是米所波大米人和摩押人。他们都是从外面来的,目的无非是要抢夺财富。而这次来欺压以色列人的,是原来住在迦南地的迦南人。他们的目的,恐怕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记得我们在《约书亚记》的第11章里,曾经读到过约书亚打败夏琐王耶宾的事情。说的在那个时候,约书亚已经杀了一个叫耶宾的夏琐王。怎么现在,差不多过了一百多年以后,怎么又有一个夏琐王耶宾呢?这是因为耶宾只是他们皇族的称号而已,并不是夏琐王自己的名字。很可能自从那一个夏琐王败给以色列人以后,他们后来又渐渐的强盛起来。现在想要趁着以色列人各自为政的时候,趁机恢复以往的势力。
第3节说“耶宾王有铁车九百辆。”我们知道所罗门王最强盛的时候,也只不过有一千四百辆战车。可见,这个夏琐王的兵力充足。这就是为什么以色列人会叫苦连天,向神呼求了。接下来第4节和第5节就告诉我们,神听见以色列人的呼求,就为他们兴起士师。
《士师记》第4章第4节和5节:“有一位女先知名叫底波拉,是拉比多的妻,当时做以色列的士师。她住在以法莲山地拉玛和伯特利中间,在底波拉的棕树下,以色列人都上她那里去听判断。”说到“女先知”,其实圣经里的女先知有好几位。像摩西的姊姊米利暗,约西亚时代的户勒大,在圣殿里遇见婴孩耶稣的亚拿,他们都是女先知。可是圣经里的“女士师”就只有底波拉这么一个。
而且从这段经文来看,她那种先知的能力,使以色列人佩服她,愿意接受她的判断。这种声望叫底波拉能够影响别人,帮助她来负起拯救以色列人的责任。《士师记》第6节到9节就是说到底波拉去邀请巴拉的事情。我们来读:
“她打发人从拿弗他利的基低斯将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召了来,对他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吩咐你说:你率领一万拿弗他利和西布伦人上他泊山去。我必使耶宾的将军西西拉率领他的车辆和全军往基顺河,到你那里去。我必将他交在你手中。'巴拉说:‘你若同我去,我就去;你若不同我去,我就不去。'底波拉说:‘我必与你同去,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着荣耀,因为耶和华要将西西拉交在一个妇人手里。'于是底波拉起来,与巴拉一同往基低斯去了。”
底波拉不是仅仅要巴拉出来带领以色列人去和迦南人打仗,她也把打仗的策略,就是神所告诉她的策略,全都告诉了巴拉。她要巴拉带着最靠近夏琐的两个支派,就是拿弗他利和西布伦,上他泊山去,在山坡上驻扎下来。这么一来,夏琐王的将军西西拉就会出来。选择他泊山西南边的基顺河作为他的战场。
西西拉一定是个聪明的将军。他知道他们的战车必须在平原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可是,从《士师记》第5章第20节和21节,我们就晓得:神后来却让天象变化,差遣暴风雨叫平原变成泽国,以至西西拉的战车就动弹不得。这是西西拉万万没有料到的。
不过,这个时候,巴拉并不知道神会这么做,心里肯定还是相当害怕的。所以他要求底波拉和他一块儿去。当底波拉答应他以后,《士师记》第4章第10节说:“巴拉就招聚西布伦人和拿弗他利人到基低斯,跟他上去的有一万人。底波拉也同他上去。”巴拉虽然有软弱,可是,他懂得需要神的同在,晓得有神的同在他就能够做成神的工作,这也算是蛮有信心了。
相信这就是为什么在《希伯来书》第11章的信心伟人名单里,也有巴拉的一席之地。接下来,《士师记》第4章第11节是插进来的一句话,是给后面夏琐将军西西拉的死,预先留下一段伏笔。《士师记》第4章第11节:“摩西岳父何巴的后裔基尼人希百曾离开基尼族,到靠近基低斯撒拿音的橡树旁支搭帐篷。”
《士师记》第1章第16节已经说过了:“摩西的内兄是基尼人,他的子孙与犹大人一同离了棕树城,往亚拉得以南的犹大旷野去,就住在民中。”也就是说,基尼人本来是住在巴勒斯坦的南边。那么,这一位叫希百的基尼人,他离开自己的地方地方,搬到巴勒斯坦的北边,靠近夏琐的地方来住,这会不会是表示他背叛了以色列人,和在夏琐的迦南人结盟呢?这是很有可能的。甚至这一次那些有关以色列人的情报,大概也是希百去和西西立通风报信的。
巴拉、底波拉战败西西拉(4:12-16)
《士师记》第4章第12节说:“有人告诉西西拉说,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已经上他泊山了。”原来,这个“有人”就是希百。那么整个事情会怎么发生呢?我们继续来读《士师记》第4章第13节到16节。
《士师记》第4章第13节到16节:“西西拉就聚集所有的铁车九百辆和跟随他的全军,从外邦人的夏罗设出来,到了基顺河。底波拉对巴拉说:‘你起来,今日就是耶和华将西西拉交在你手的日子。耶和华岂不在你前头行吗?’于是巴拉下了他泊山,跟随他有一万人。耶和华使西西拉和他一切车辆全军溃乱,在巴拉面前被刀杀败。西西拉下车步行逃跑。巴拉追赶车辆、军队,直到外邦人的夏罗设。西西拉的全军都倒在刀下,没有留下一人。”
神怎么说,事情就怎么成就。在前面底波拉告诉改巴拉,神已经应许,要把西西拉和他所率领的全军都交在巴拉手里。巴拉照着神的话去作,就经历到出人意外的胜利。
可是,第17节的头一句话说:“只有西西拉步行逃跑”。也就是说,因为巴拉起初对神的信心不够,神就叫底波拉告诉他,说:神要把将军西西拉交在一个妇人的手里。结果,在巴拉大获全胜的时候,他却没有能够抓到西西拉。这也是神的意思。至于这个妇人会是谁呢?我们继续看《士师记》第4章第17节下半节到20节。
雅亿杀西西拉(4:17-24)
《士师记》第4章第17节下半节到20节:“到了基尼人希百之妻雅亿的帐篷,因为夏琐王耶宾与基尼人希百家和好。 雅亿出来迎接西西拉,对他说:‘请我主进来,不要惧怕。'西西拉就进了她的帐篷。雅亿用被将他遮盖。 西西拉对雅亿说:‘我渴了,求你给我一点水喝。'雅亿就打开皮袋,给他奶子喝,仍旧把他遮盖。西西拉又对雅亿说:‘请你站在帐篷门口,若有人来问你说有人在这里没有,你就说没有。'”
您可能已经注意到,圣经在这里又提到基尼人希百了。我们刚才在11节的地方说过,基尼人希百很可能是背叛了以色列人,和迦南的夏琐王结了盟,并且,帮助西西拉,给他提供以色列人的情报。
在古时候,妇女的帐篷,除了她的丈夫和父亲以外,别的男人是一概不能进去的。有了这个了解,我们就能够想像到,当时西西拉来到希百的妻子雅亿的帐篷,得到雅亿的邀请,可以躲在雅亿的帐篷里,他一定觉得万无一失,再安全不过了。可是,西西拉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竟然会死在雅亿的手里。
《士师记》第4章第21节告诉我们:“西西拉疲乏沉睡。希百的妻雅亿取了帐篷的橛子,手里拿着锤子,轻悄悄地到他旁边,将橛子从他鬓边钉进去,钉入地里,西西拉就死了。”
我们看到,雅亿所有的,只不过是一个家庭主妇日常生活必备的工具,就是帐篷的橛子和锤子。这么看,当神要使用一个人的时候,只要他有一颗愿意的心,即使她是一个手无寸铁,非常软弱的女人,也能够杀死一个全副武装,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将军。
这就是信心的结果。雅亿很可能不同意她丈夫的行为,坚持要守住他们家族以往和以色列人所定的盟约,神就借着她,完成了巴拉不能完成的工作。
《士师记》第4章第22节:“巴拉追赶西西拉的时候,雅亿出来迎接他说:‘来吧,我将你所寻找的人给你看。'他就进入帐篷,看见西西拉已经死了,倒在地上,橛子还在他鬓中。”一个堂堂男子汉,看见自己所怕的敌人已经被一个弱女子杀了,心里的滋味一定相当复杂。巴拉一定想起了底波拉早先所说的预言。在胜利的欢乐里,加上了一抹挥不去的遗憾。
《士师记》第4章第23节和24节:“这样,神使迦南王耶宾被以色列人制伏了。从此以色列人的手越发有力,胜了迦南王耶宾,直到将他灭绝了。”
愿神给我们智慧,给我们勇敢,更帮助我们,让我们对神的信心是像雅忆一样的信心,不看自己的软弱,只看主的旨意。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约书亚记》第11章说到过一个“夏锁王耶宾”,为什么过了一百多年以后,在《士师记》第4章2节又出现一个夏琐王耶宾?
2.巴拉听到底波拉邀请他去攻打迦南人的时候,为什么心里害怕?
3.简述巴拉和底波拉打败西西拉的过程。谁是战争的真正指挥者?
思考与应用
• 回想当自己听到神的具体命令时,是否曾经害怕,为什么会害怕?
• 我在信心不足、甚至恐惧的时候,应该怎样求神、向神求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