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底波拉和巴拉的诗歌,士师基甸(士5:1-6:24) 上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第四课:底波拉和巴拉的诗歌,士师基甸(士5:1-6:24)上

第一部分


底波拉和巴拉作歌(5:1-31)

神的话是我们脚前的灯,是我们路上的光。是我们每一天生活里不能缺少的属灵粮食。在我们最近所读的《士师记》里面,我们已经三次念到以色列人犯罪离弃神,受到敌人的欺压,于是来求告神,神就兴起士师拯救他们的纪录了。这三个神所兴起的士师,就是俄陀聂,以笏和底波拉。其中,俄陀聂和以笏都是男的,跟其他的士师一样,只有底波拉比较特别,因为她是惟一的一位女性士师。并且,俄陀聂和以笏都是领袖,他们可以率领以色列人去克服敌人。但底波拉却不同。她是个女先知,所以他需要巴拉和她同工,作以色列人的将军。结果,虽然底波拉已经把战略和神的应许告诉了巴拉,巴拉却还是胆怯,非要底波和他一块儿去对抗在夏琐的迦南王耶宾不可。我们说过,这就叫巴拉在全面的胜利当中,缺了那个最荣耀的一部分:就是巴拉没有能抓到耶宾的大将西西拉。而是让一个外邦的弱女子,靠着对神的信心,用智慧和勇敢杀死了巴拉不能杀死的人。

接下来在《士师记》的第5章,就记载了底波拉和巴拉在事情过去以后,所作的一首歌。我们一块儿打开圣经《士师记》的第5章,我们看《士师记》第5章第1节。《士师记》第5章第1节:“那时,底波拉和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作歌,说……”我们知道从前的人在打了胜仗以后,是常常会用诗歌的方式来庆祝的。记得在《民数记》第21章第14节提到《耶和华的战记》;《约书亚记》第10章第13节提到《雅煞珥书》,这些都是古时候歌颂战争胜利的诗歌。在这首诗歌的一开始,它首先说明了这首诗歌写作的目的,也就是他们为什么要用诗歌来赞美神的原因。诗歌记载在《士师记》第5章第2节到11节。先来读第2节到5节:“因为以色列中有军长率领,百姓也甘心牺牲自己,你们应当颂赞耶和华。君王啊,要听!王子啊,要侧耳而听!我要向耶和华歌唱,我要歌颂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耶和华啊,你从西珥出来,由以东地行走,那时地震天漏,云也落雨。山见耶和华的面就震动,西奈山见耶和华以色列神的面也是如此。”

我们在上一堂课提到过,当时神是用暴风雨,让基顺河的河水上涨,以至泛滥,叫西西拉的战车完全动弹不得,进退两难,才被以色列人杀个片甲不留的。这叫人一看就不得不承认:这是神的作为;也不能不想到,以色列人当年出埃及的时候,神是怎么样在西乃山上,用雷轰、闪电、密云等这些大自然的现象,来彰显他的大能的。尤其是在以色列人这些受迦南人欺压的日子里,神的拯救就更叫以色列人认识神的能力是多么伟大了。《士师记》第5章第6节到9节就说到以色列人当时的光景:“在亚拿之子珊迦的时候,又在雅亿的日子,大道无人行走,都是绕道而行。以色列中的官长停职,直到我底波拉兴起,等我兴起做以色列的母。以色列人选择新神,争战的事就临到城门,那时,以色列四万人中岂能见藤牌枪矛呢?我心倾向以色列的首领,他们在民中甘心牺牲自己。你们应当颂赞耶和华!”

第8节说“争战的事就临到城门”,是因为“以色列人选择新神”,意思就是以色列人去拜偶像,好像当地的迦南人一样,所以他们才会受到迦南人的欺压的。第6节说:那个时候“大道无人行走,都是绕道而行”,可见,所有的大路都被迦南人把守了。他们可能又杀人,又抢掠,让以色列的各支派不敢通行。第7节说连“官长”都“停职”了。这个“官长”可以翻译成“勇士”。那么,“官长停职”意思就是勇士都不见了。如此看来,乡村没有人居住,人们都逃到有城墙的城市去躲避了。按照第8节最后一句所说的“以色列四万人中岂能见藤牌枪矛呢?”换句话说,迦南人很可能根本就不让以色列人拥有任何武器。以色列人经历了这么痛苦的日子,现在一定觉得神的拯救实在宝贵。因此每一个以色列人都要来赞美神的作为。我们来读《士师记》第5章第10节和11节:“骑白驴的、坐绣花毯子的、行路的,你们都当传扬。在远离弓箭响声打水之处,人必述说耶和华公义的作为,就是他治理以色列公义的作为。那时耶和华的民下到城门。”

所谓“骑白驴”和“坐绣花毯子”的,就是指有钱有势的人。而“行路的”就是指一般普通的老百姓。意思就是哾:以色列人不分贫贱富贵,都要传扬神的大能。至于“在远离弓箭打水之处”,也可以翻译作“在打水的人中,有弓箭手的声音”,或者“在打水之处有唱歌者的声音”。我们把这些意思放在一起,就可以看出来,圣经是在告诉我们,连战士都已经解甲归田,恢复平民的身份,一面打水,一面歌颂神的作为。第11节说“那时耶和华的民下到城门”,这也是说到老百姓成群结队,离开城市,回到乡村去的时候,一面走,一面赞美神。

下面诗歌的第二段,就是第12节到23节,是叙述整个的战争。《士师记》第5章第12节到18节:“底波拉啊,兴起,兴起!你当兴起,兴起,唱歌!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啊,你当奋兴,掳掠你的敌人!那时有余剩的贵胄和百姓一同下来;耶和华降临,为我攻击勇士。有根本在亚玛力人的地,从以法莲下来的;便雅悯在民中跟随你;有掌权的从玛吉下来;有持杖检点民数的从西布伦下来;以萨迦的首领与底波拉同来,以萨迦怎样,巴拉也怎样。众人都跟随巴拉冲下平原。在鲁本的溪水旁,有心中定大志的。你为何坐在羊圈内听群中吹笛的声音呢?在鲁本的溪水旁,有心中设大谋的。基列人安居在约旦河外。但人为何等在船上?亚设人在海口静坐,在港口安居。西布伦人是拼命敢死的,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处也是如此。”从这几节圣经的记载,我们知道,当时,除了我们在第4章所读的西布伦和拿弗他利两个支派,其它支派也都参与了这一次对抗迦南人的战争。以色列人的十二个支派里,有六个支派都响应了底波拉的呼召,一起来和迦南人打仗的。在另外的几个支派里,我们可以看见神责备鲁本支派,迦得支派,亚设支派和但支派的话。看见弟兄有难,却坐在一边,袖手旁观,这个的确不是神的儿女应该有的态度。

为什么圣经在这里没有提到神怪罪犹大和西缅,这两个支派呢?这大概是因为犹大和西缅这两个支派在南边,中间隔了迦南人的基色和基遍人的城邑,鞭长莫及。本身又受到非利士人的威胁,自顾不暇,所以,神没有怪罪他们。那么我们就继续读下去,看看这首诗歌里怎么形容这次的战争的。《士师记》第5章第19节到23节:“君王都来争战。那时迦南诸王在米吉多水旁的他纳争战,却未得掳掠银钱。星宿从天上争战,从其轨道攻击西西拉。 基顺古河把敌人冲没。我的灵啊,应当努力前行!那时壮马驰驱,踢跳,奔腾。 耶和华的使者说:‘应当咒诅米罗斯,大大咒诅其中的居民,因为他们不来帮助耶和华,不来帮助耶和华攻击勇士。'”这里在第19节所说的“米吉多”,是位于基顺河平原的北边,一个容易防守,不容易攻下来的古战场。可是这一次,虽然迦南占尽了这个地理的优势,却没有能够得胜。这是因为像20节所形容的“星宿从天上争战”,意思就是神行了神迹,借着大自然的现象,来挫折西西拉的军力。第21节说“基顺古河把敌人冲没”。这就是前面所说的,神用暴风雨,使基顺河的河水泛滥,叫西西拉的战车大乱。

至于第23里说到的“米罗斯”,这是基顺河边,属于拿弗他利支派的一座城。他们那个时候可能是为了自私的缘故,没有出来和其他支派一块儿对抗迦南人。那么,现在以色列人得到了胜利,他们当然也不能得到任何的荣耀,反而应该受到咒诅。接下来,第24到30节是这首诗歌的第三个段落。是两个很有人情味的插曲。其中有两个人物,一个就是雅亿,另一个就是西西拉的母亲。先来读第24节到27节,就是歌颂雅亿的这一段:“愿基尼人希百的妻雅亿比众妇人多得福气,比住帐篷的妇人更蒙福祉!西西拉求水,雅亿给他奶子,用宝贵的盘子给他奶油。雅亿左手拿着帐篷的橛子,右手拿着匠人的锤子,击打西西拉,打伤他的头,把他的鬓角打破穿通。西西拉在她脚前曲身仆倒,在她脚前曲身倒卧;在哪里曲身,就在哪里死亡。”

然后,第28节到30节是描写西西拉的母亲,等候儿子带战利品回来的情形,说“西西拉的母亲从窗户里往外观看,从窗棂中呼叫说:‘他的战车为何耽延不来呢?他的车轮为何行得慢呢?' 聪明的宫女安慰她,她也自言自语地说: ‘他们莫非得财而分?每人得了一两个女子。西西拉得了彩衣为掳物,得绣花的彩衣为掠物。这彩衣两面绣花,乃是披在被掳之人颈项上的。'”圣经在记载底波拉这位女士师的时候,特别提到雅亿和西西拉的母亲这两个女人,是有意把她们二人做一个对比。底波拉凭着神的呼召,做成了拯救以色列人的大事情。雅忆凭着对神的信心,做成了巴拉没有完成的工作。西西拉的母亲却因为不认识神,以至希望成为泡影。《士师记》第5章第31节:“耶和华啊,愿你的仇敌都这样灭亡!愿爱你的人如日头出现,光辉烈烈!这样,国中太平四十年。”但愿我们都作底波拉,都作雅亿,用信心,用顺服,在神的荣耀里有分。千万不要像西西拉的母亲那样,只盼世界上的虚荣,到头来发现都是一场空。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巴拉在全面胜利当中,为什么会缺少了最荣耀的一部分,就是抓到耶宾的大将西西拉?

2.根据《士师记》第5章记载,为什么神责备了神鲁本支派,迦得支派,亚设支派和但支派,却没有怪罪犹大和西缅这两个支派?

3.圣经在记载底波拉这位女士师的时候,为什么会特别提到雅亿和西西拉的母亲?

思考与应用

•  以色列人为什么会经常进入征战?神是怎样对待以色列人的?

•  诗歌中所描写的战前与战后有什么区别?对比以色列人的战争,我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征战?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