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基甸带军击杀米甸人(士6:25-7:25)下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第五课:基甸带军击杀米甸人(士6:25-7:25)下

第二部分

基甸带兵打仗(7:9-18)
很高兴能够一起领受神的话和神的圣灵,我们即使分隔千里,也能够在主里有交通,享受心灵的团契。虽然我们现在所读的《士师记》里,所记载的是关于以色列人一段黑暗的历史,但是从这些士师的身上,我们的确可以学到不少属灵的功课。
《士师记》里所记载的士师,其中俄陀聂的自告奋勇,以笏的善用恩赐,还有底波拉对神的信心,基甸对神的依靠,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效法的榜样。特别是基甸,也许是因为圣经对他的记载比较详细,叫我们可以看见,他是怎么从一个软弱,很没有信心的人,变成了一个“大能的勇士”。
上一节课在《士师记》第6章里,读到自从神两次借着羊毛的干湿来向基甸印证神的带领以后,基甸就勇敢的起来,按神的心意来拣选以色列的勇士。神把以色列军队从三万两千个人减到一万个人,又从一万个人减少到三百个人。
如果是一个普通的人,这种违背常例的招兵办法,一定没有一个军事家肯去做的。可是基甸却顺服神去做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晓得,以色列人能够以少胜多,击退米甸人,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有本事,而是因为神为他们争战。

接下来我们跟着在《士师记》第7章第9节到11节的经文来看看,神是用了什么方法来带领基甸争战的。
《士师记》第7章第9节到11节:“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起来,下到米甸营里去,因我已将他们交在你手中。倘若你怕下去,就带你的仆人普拉下到那营里去。你必听见他们所说的,然后你就有胆量下去攻营。'于是基甸带着仆人普拉下到营旁。”
我们在《士师记》第7章第1节已经说过:支派所驻扎的哈律泉边,和米甸人联军所驻扎的摩利岗附近,只相差六公里左右。所以,基甸要带着他的仆人下到米甸营去,这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但是,《士师记》第7章第12节告诉我们:“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一切东方人都布散在平原,如同蝗虫那样多,他们的骆驼无数,多如海边的沙。”这是说到米甸联军人多势众,声势浩大!
所以基甸要摸进米甸人的军营还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神让基甸下到米甸营,是要基甸能够亲耳听见米甸人的一段对话。就是《士师记》第7章第13节和14节所记载的。要他确定神将要借他所作的事。使他有胆量。

《士师记》第7章第13节和14节告诉我们:“基甸到了,就听见一人将梦告诉同伴说:‘我做了一梦,梦见一个大麦饼滚入米甸营中,到了帐幕,将帐幕撞倒,帐幕就翻转倾覆了。' 那同伴说:‘这不是别的,乃是以色列人约阿施的儿子基甸的刀,神已将米甸和全军都交在他的手中。'”
大麦在当时是一种比较粗糙,价钱比较低的粮食。不像小麦那么值钱。以色列人的人数少,装备差。和米甸联军比起来,就像大麦作的饼一样。而这个“大麦饼”却“滚入”实力强大的米甸营,把米甸帐篷撞倒了呢!
记得埃及的法老王,和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王,也都曾经作过梦,就是预言将来要发生的事情的梦。他们都是外邦人,也就是说,他们并不认识神,神却把异梦放在他们的头脑里,可见有的时候,神也会对任何一个人来启示神的心意。就和这一次基甸所听见的一样。

不过,这一次基甸的经历还要更特别。因为埃及的法老王有约瑟为他解梦,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有但以理为他解梦。约瑟和但以理,他们两人都是神的子民,都是能够清楚认识神的人。可是基甸所听见的、这个米甸人所作的梦,连解梦的也是米甸人。这实在叫人不能思议!
相信也就是因为这个梦是米甸人作的,这个讲解也是米甸人说的,才会使基甸听了以后,立刻知道神是真的已经把米甸人交在他们的手里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的神实在是一位管理宇宙万物的神。他能够使用任何人,任何事情,任何东西,来为他说话,做成他所要作的工作。
《士师记》第7章第15节说:“基甸听见这梦和梦的讲解,就敬拜神,回到以色列营中,说:‘起来吧!耶和华已将米甸的军队交在你们手中了。'”换句话说,基甸有了神给他的确据,就是敌人再多他也不害怕了。接下来圣经就告诉我们,基甸是怎么用一个别人意想不到的战略去对抗米甸人。

我们接着看《士师记》第7章第16节到18节:“于是基甸将三百人分做三队,把角和空瓶交在各人手里,瓶内都藏着火把,吩咐他们说:‘你们要看我行事,我到了营的旁边怎样行,你们也要怎样行。我和一切跟随我的人吹角的时候,你们也要在营的四围吹角,喊叫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
首先,基甸把这三百个人分成了三队。很可能是为了让他们可以散开在米甸营的四周。这是一个军事妙计,可以叫米甸人搞不清楚以色列人到底在什么位置上,还以为自己被以色列人包围了。
然后,基甸就把两样很特别的武器交给这三百个人。那就是每人有一个羊角,和一个藏了火把的空瓶子。这两样东西其实算不上是武器。可是这两样东西神的手里,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基甸吩咐这三百个人,在他吹角的时候一起打破瓶子,一面亮出火把,一面吹角,还要一面呼喊,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
为什么基甸要他们喊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呢?前面我们读到基甸在米甸军营,听见米甸人解释那个梦中的大麦饼,就是“基甸的刀”。基甸要这三百人一起这么喊,很可能是从这里来的灵感。因为这样喊就可以教敌人认为,他们的恶梦成真了。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心理战!

基甸用策打败敌军(7:19-25)
《士师记》第7章第19节到23节就是基甸这个策略付诸实行的情形。
先来看《士师记》第7章第19节到21节:“基甸和跟随他的一百人,在三更之初才换更的时候,来到营旁,就吹角,打破手中的瓶。三队的人就都吹角,打破瓶子,左手拿着火把,右手拿着角,喊叫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他们在营的四围各站各的地方。全营的人都乱窜,三百人呐喊,使他们逃跑。”
在第19节里,说到“三更之初”。这个“三更”,如果照圣经原文直接翻译过来,应该是“中间的那一个更次”。说它是“中更”,会比较接近原文的意思。因为希伯来人习惯把晚上的时间分成三个更次。每一更有四个小时。
也就是说,假使晚上是从六点钟,太阳下山的时间算起,那么,头一更就是从六点到十点。第二更就是从十点到半夜两点。第三更就是从半夜两点到清晨的六点。

所以圣经说,基甸和三百个以色列人对米甸联军发动攻势,“三更之初才换更的时候”,意思就是在十点钟到十一点钟,一般人刚刚睡觉的时候。
那个时候人最不清醒了。睡眼惶松的跳起来,发现四周又是火光,又是角声,加上听见有人喊着“耶和华和基甸的刀”,这是个他们心里早就觉得害怕的字眼儿,他们怎么不两脚发软,看见什么都以为是来杀他们的以色列人呢?
《士师记》第7章第22节和23节是这么形容的:“三百人就吹角,耶和华使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逃到西利拉的伯哈示他,直逃到靠近他巴的亚伯米何拉。以色列人就从拿弗他利、亚设和玛拿西全地聚集来追赶米甸人。”
这里提到米甸人逃到西利拉的伯哈示他,和靠近他巴的亚伯米何拉。这两个地方都在以色列的东南边。米甸本来就在以色列的东南边,所以,他们是往自己的土地说逃跑。

诛杀俄立和西伊伯(7:24、25)
基甸趁胜追杀。这时以色列其他的支派,就是拿弗他利和亚设支派,还有玛拿西支派其余的人,也都一起来歼灭敌人。
《士师记》第7章第24节和25节,还记载了以法莲支派出来帮助基甸,抓了两个米甸首领的事。我把它念出来:“基甸打发人走遍以法莲山地,说:‘你们下来攻击米甸人,争先把守约旦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于是以法莲的众人聚集,把守约旦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捉住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一名俄立,一名西伊伯,将俄立杀在俄立磐石上,将西伊伯杀在西伊伯酒榨那里。又追赶米甸人,将俄立和西伊伯的首级带过约旦河,到基甸那里。”

基甸只是一个和我们一样,很平凡,很软弱的人,他所有的,也只不过是三百个神所拣选的人,和一些没有人会留意的羊角,加上一些算不上是武器的火把和空瓶子。但是有了神的同在,这些微不足道的人、和微不足道的小东西,就能成为神的工具,为神成就大事。
那么我们是不是愿意让神来用我们呢?
即使我们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有,只要我们把自己放在神的手里,神用我们所能成就的工作,不是我们自己能够想像到的。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对于基甸打赢胜仗,外邦人(米甸士兵)做了什么样的梦?
2.基甸用了什么样的战略去对抗米甸人?
3.为什么基甸只有三百个士兵,却能击败米甸人?

思考与应用
• 我是否承认自己的灵里的软弱,并愿意相信神,被神使用?
• 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基甸有哪些品质值得我去学习?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