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耶弗他逝世,参孙出生(士12:1-13:25)上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第九课:耶弗他逝世,参孙出生(士12:1-13:25)上

第一部分


以法莲人怨耶弗他(12:1-6)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读了《士师记》里有关士师耶弗他的事情。令人奇怪的是:耶弗他把以色列人当时的敌人,就是亚扪人给打败了;之后又把自己的女儿也献上了,愿也还了,他总该享受一下太平的日子了吧。可是,圣经却没有像记载其他的士师那样说“国中太平(多少多少)年”。这是因为耶弗他的事情还没有完。可以说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是不是又有什么人来欺压以色列人呢?并不是的,我们看《士师记》第12章第1节就知道了。

我们来读《士师记》第12章第1节:“以法莲人聚集,到了北方,对耶弗他说:‘你去与亚扪人争战,为什么没有招我们同去呢?我们必用火烧你和你的房屋。'”原来是以法莲人在兴风作浪.我们在《士师记》第8章,基甸作士师的时候,也念到过一段类似的记载。那一次,以法莲人的表现也是一样。他们事先没有参与对抗米甸人的战争,等基甸胜利了以后,他们却跑来邀功;还责怪基甸,说基甸去打仗没有通知他们。结果,圣经告诉我们,基甸用很委婉的话推崇以法莲人,说他们杀了两个米甸人的王,功劳比谁都大。才算平息了这一场很可能会发生的内战。如此看来,以法莲人就是这么好大喜功,只想要出风头。而以法莲这一次比上一次更过分。他们这回不但是提抗议,还威胁耶弗他,要烧他的房子。

这一节经文说:“以法莲人聚集,到了北方”。这个“北方”两个字,其实应该翻译成“洗分”,指的是约但河东边,疏割和撒利旦中间的一个小镇。我们知道以法莲支派所得到的土地,是在约但河的西边,也就是说:以法莲人是过了约但河,存心要和耶弗他争个名堂出来。那么,耶弗他会怎么应付这些以法莲人呢?从圣经上肯定可以找到答案。我们来读《士师记》第12章第2节和3节:“耶弗他对他们说:‘我和我的民与亚扪人大大争战,我招你们来,你们竟没有来救我脱离他们的手。我见你们不来救我,我就拼命前去攻击亚扪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我手中。你们今日为什么上我这里来攻打我呢?'”可见,耶弗他是就事论事,先用外交的手段,把事情的经过讲出来。耶弗他回顾说:在他将要去和亚扪人打仗的时候,他就呼召以法莲人,希望他们也能出一份力量。可是,以法莲人当时却按兵不动。到耶弗他凯旋归来,他们才来兴师问罪。耶弗他这么一说,谁有理,谁没理,也就不辨自明了。不过,即便耶弗他的回答这么强硬而且有理,如果以法莲人还是不肯认错,恐怕一场内战是免不了的了。

事实果真就是这样。我们看《士师记》第12章第4节:“于是耶弗他招聚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争战。基列人击杀以法莲人,是因他们说‘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玛拿西中间,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现代中文译本这一节的翻译说:“于是耶弗他召集基列所有的居民,跟以法莲人作战,打败了他们。(以法莲人说过:你们这些住在以法莲和玛拿西境内的基列人不过是以法莲的逃兵。)”换句话说:以法莲人一向看不起基列人。基列人本来就很不高兴了。现在以法莲人自己来挑衅,这正好给基列人一个报复的机会。这也成为了后来基列人杀以法莲人杀得这么狠的原因。因为《士师记》第12章第5节和6节告诉我们:“基列人把守约旦河的渡口,不容以法莲人过去。以法莲逃走的人若说:‘容我过去',基列人就问他说:‘你是以法莲人不是?'他若说:‘不是',就对他说:‘你说示播列。 ’以法莲人因为咬不真字音,便说:‘西播列。’基列人就将他拿住,杀在约旦河的渡口。那时以法莲人被杀的有四万二千人。”

以上读过的经文讲到,以法莲人是过到约但河东边来兴师问罪的。现在他们既然打不过基列人,那么还是赶紧渡河,回到他们自己的地方去逃命要紧。而基列人却把守住这些约但河的渡口,不让他们回去。基列人所用的方式,是叫他们讲一个字,就是“示播列”,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大水”。如此看来,以色列人各支派到这个时候已经有他们自己的口音了。这时以法莲人和基列人的口音不一样,就如同有些中国人也常常把“十”这个字念成“四”一样。以法莲人不会发“十”这个音,所以一讲“示播列”就成了“西播列”,就藏不住自己以法莲人的身份了。

我们想想看,以法莲人向来是这么骄傲,什么事情都要沾一份光,都要表示自己比别人强。而现在却东躲西藏,深怕人家发现他们是以法莲人。这是多大的讽刺呀!这下凡是过河来挑衅的这批以法莲人,恐怕都活不了了。按照《民数记》第26章第37节的记载,以色列人进迦南的时候,以法莲支派一共有三万二千五百个人。那么到三、四百年以后的此刻,以法莲人就算是多了好几倍,一但损失了“四万二千”个壮丁,也真是要原气大伤的。这实在是以法莲人一次惨痛的经验。而耶弗他坎坷的一生,到这里也总算是告了一个段落了。


耶弗他逝世(12:7-15)

我们接下来看《士师记》第12章第7节:“耶弗他做以色列的士师六年。基列人耶弗他死了,葬在基列的一座城里。”接下来,圣经记载了在耶弗他以后,三个比较小的士师。我们先看第一个,就是《士师记》第12章第8节到10节所说的以比赞。第12章第8节到10节说:“耶弗他以后,有伯利恒人以比赞做以色列的士师。他有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女儿都嫁出去了。他给众子从外乡娶了三十个媳妇。他做以色列的士师七年。以比赞死了,葬在伯利恒。”读这段经文时我们要注意一个地名:刚读的第8节说:“耶弗他以后,有伯利恒人以比赞……”。这个“伯利恒”,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耶稣的降生地,就是那个在犹大地的伯利恒。这个“伯利恒”是在西布伦支派的地业里面,是米吉多以北十六公里的一个小城。第9节说:以比赞有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这和我们在《士师记》第10章所念过的士师睚珥家庭一样,表示他有不少妻妾,是个有财有势的人。并且,他把女儿都嫁出去,又从外乡娶了三十个媳妇。也就是说:他和其他地方的人有着很好的关系。这些都使他有条件作个领袖。

下面第11节和12节说另外一位比较次要的士师,名字叫以伦。第12章第11节和12节:“以比赞之后,有西布伦人以伦做以色列的士师十年。西布伦人以伦死了,葬在西布伦地的亚雅仑。”《士师记》在这里告诉我们,这位士师以伦也是西布伦支派的人。他作了十年的士师。最后一位比较小的士师就是押顿。我们看《士师记》第12章第13节到15节:“以伦之后,有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做以色列的士师。他有四十个儿子,三十个孙子,骑着七十匹驴驹。押顿做以色列的士师八年。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死了,葬在以法莲地的比拉顿,在亚玛力人的山地。”这段经文说到押顿拥有的这些儿女,牲畜,又叫我们知道,他也是一个有钱财,有地位的士师。

如此看来,神能够使用像耶弗他这样一个出身卑微,到处流浪的人;神也能够使用像以比赞,押顿这样,钱财地位都高人一等的人。神所使用的人,也许是像俄陀聂那样的勇士,也许是像基甸那样胆小害怕的人。神能够用左手便利的以笏,神也能够用拿着赶牛棍的珊迦。神能够用男人,神也能够用像底波拉这样的女人。想到这里,我们就不能不承认:神的拣选是神的主权。他要恩待谁就恩待谁,他要怜悯谁就怜悯谁。今天神拣选我们,让我们能够服事他,这都是神的恩典,我们应该格外的感谢他。同时,我们当中也不该有任何人,会因为自己觉得不够资格,而拒绝神的拣选。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以法莲人这次用什么借口责问耶弗他?耶弗他是如何回应的?

2.基列人后来怎样击杀以法莲人?为什么杀得那么不留情?

3.耶弗他死后,接下来《士师记》记载了哪三位士师? 

思考与应用

•  思考神拣选领袖的标准和人拣选领袖有何不同?被神拣选的领袖都有哪些特质?

•  思想我自己是否有一些恩赐,可以用来服事神?反思自己过去是否拒绝过神的拣选?为什么会拒绝?当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