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先知入狱、圣城告急 (耶37:1-38:28)下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第十七课:先知入狱、圣城告急 (耶37:1-38:28)下
第二部分
陷在淤泥中的先知 (38:1-13)
有圣经学者认为,《耶利米书》第38章,是把第37章的内容更进一步的做出解释。也就是说:第37章叙述了耶利米出城却被抓捕关押这件事,第38章接着说明与此相关的一些细节。不过也有圣经学者认为第38章是记录了另一次耶利米受迫害的事。无论如何,第38章的记述有更多细节,对耶利米被关押的状况描述得更详细。
在第38章一开始先引述别人“……听见耶利米对众人所说的话说:‘耶和华如此说:住在这城里的必遭刀剑、饥荒、瘟疫而死,但出去归降迦勒底人的必得存活,就是以自己命为掠物的,必得存活。耶和华如此说:这城必要交在巴比伦王军队的手中,他必攻取这城。’”(38:1下-3)这段经文和《耶利米书》第21章第9节和10节所记载的大致相同。犹大国的首领因此而公开指控耶利米蛊惑人心,煽动人叛国。
这些控告先知的人都很理直气壮,他们以为:耶利米发出的话语不可能是先知代表神发出的宣告,一定是耶利米自说自话;他们不明白,这些宣告不是为了要灭亡犹大国,而是要让犹大百姓擦亮眼睛,面对现实。犹大国灭亡的真正原因不是敌人太强大,而是他们自己背弃神和喜爱犯罪。只要他们愿意悔改就会有得救的机会,神就必会拯救他们。
第38章第1节到13节还记述了,当这些官员要求西底家王“治死”耶利米时,犹大国王西底家就任由他们处罚耶利米。第6节那里说:“他们就拿住耶利米,下在哈米勒的儿子玛基雅的牢狱里。那牢狱在护卫兵的院中,他们用绳子将耶利米系下去。牢狱里没有水,只有淤泥,耶利米就陷在淤泥中”。这段记载除了显示出那些控告者的蛮横残忍,也暗示着西底家王已经没什么实权。他们把先知耶利米扔到一个水窖里面,要让耶利米在水窖的淤泥中慢慢地死去。不过神始终在保守着他的忠心仆人,在第7节到13节记述,有一个叫“以伯米勒”的古实太监,实在看不过这些人的恶行,就向西底家王报告了耶利米的苦境,王便命令他带一小队救援人员,把耶利米从水窖中救出来。这样耶利米才能被转移到“护卫兵的院中”。
这段经文有不少非常详细的描述,说以伯米勒在救耶利米的时候,把一根绳子放下井去,为了保护耶利米不被粗粝的绳子擦伤,他预备了一些碎布和破烂的衣服,让耶利米垫在会被绳子磨损的地方,避免身体受伤。可见这位以伯米勒不但有爱心、也很细心,是他及时发现先知的苦情并且报告给西底家王,在救助时他又细心又体贴,保住了耶利米的性命,让先知可以继续完成神派遣的使命。
“以伯米勒”在希伯来文的意思是“王的仆人”。圣经学者认为,从这个名字可以推论出他在当时只是个小人物,因此连一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然而他却有极大的使命感和爱心,为了救先知耶利米敢于到王的面前发出请求。因着他的爱心和勇气,不但救耶利米脱离死亡,神也记念他,让他的名字和善行被记在圣经当中。
相比之下,犹大国君王西底家虽然位高权重,内心却非常怯懦。从他私下访问耶利米和欣然答应以伯米勒要保护先知的请求,都显示出他也不想杀害先知耶利米。但身为一国之君的西底家,却没有勇气顶住压力去做对的事情。西底家身居高位,却既没有属灵的洞察力,也缺乏爱心和勇气,当然他也不像以伯米勒那样能蒙神的喜悦。
王再次召见先知(38:14-28)
第38章第14节到28节记载了西底家王再次召见耶利米,这段经文更突显出西底家王和先知之间的差异。《耶利米书》第38章第14节到16节:“西底家王打发人带领先知耶利米,进耶和华殿中第三门里见王。王就对耶利米说:‘我要问你一件事,你丝毫不可向我隐瞒。'耶利米对西底家说:‘我若告诉你,你岂不定要杀我吗?我若劝诫你,你必不听从我。'西底家王就私下向耶利米说:‘我指着那造我们生命之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不杀你,也不将你交在寻索你命的人手中。'”
西底家采取完全保密的方式偷偷会见耶利米,是在“耶和华殿中第三门里”,我们不知道这个地方确切的位置,不过这肯定是一个能避人耳目的地点。西底家王明明主动地去召见耶利米,却又不想让其他人知道,乃至于在后面的第25节到27节,他在和耶利米对话的末了,还要耶利米答应他,就是在死亡威胁下也不能向政府官员泄漏他们之间的秘密对话。西底家似乎非常忌讳甚至是畏惧那些控告、关押耶利米的首领,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可能原因是:西底家王在耶路撒冷的权势已经大大削弱,大不如前了。
那么耶利米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耶利米要王保证他的安全之后才肯说话,根据过去的经验,西底家常常逼迫耶利米,而且喜怒无常。不过王这次是真着急、也真想听先知说话了,所以西底家马上保证“……我必不杀你,也不将你交在寻索你命的人手中。”
于是耶利米直截了当地说:“你若出去归降巴比伦王的首领,你的命就必存活,这城也不致被火焚烧,你和你的全家都必存活。你若不出去归降巴比伦王的首领,这城必交在迦勒底人手中。他们必用火焚烧,你也不得脱离他们的手。”(38:16-18)
我们上一课也提到过,耶利米明确地告诉西底家,只有归降巴比伦,才能保住自己全家和百姓的生命;如果顽抗到底,不但自己只有死路一条,耶路撒冷也会被敌人烧毁。西底家王显然是听进了先知的话。不过很可惜的是,即便先知把两条路摆在眼前,西底家王却不愿意放弃抵抗、不想投降巴比伦人。他的理由是:怕那些先前被掳去巴比伦的犹大国子民会因此而耻笑他;也担心自己一旦受降、会受到敌我双方的羞辱(36:19)。
耶利米看见王已经大祸临头还犹豫不决,心里的确很焦急,在第20节那里他对王说“迦勒底人必不将你交出。求你听从我对你所说耶和华的话,这样你必得好处,你的命也必存活。”耶利米知道西底家王是个三心二意的人,所以非常明确地说,神的命令是必须遵行的,王若不听从神的话,不只他自己,连王宫里的妇女都必被带出去交给巴比伦王,就是《耶利米书》第38章第22节上半节说的:“犹大王宫里所剩的妇女必都带到巴比伦王的首领那里,…”而22节的下半节更形象地描述妇女们一面走一面唱哀歌,歌中唱到“……你知己的朋友催逼你,胜过你,见你的脚陷入淤泥中,就转身退后了。”
“你知己的朋友”在希伯来原文的意思就是“祝你平安的人们”,指过去那些围绕在西底家王身边的人,包括王的政治顾问、假先知,还有他曾经倚靠过的同盟国,过去这些人都在王耳边说讨好的话,用不能兑现的利益吸引他。当西底家面对危机的时候,这些“知己的朋友”都在哪里呢?直到大祸临头的时候,西底家才意识到,先知耶利米传达的信息虽然不动听,却真是神的话,能给苦境中的人平安和出路。
《耶利米书》第38章第23节说得更明白:“人必将你的后妃和你的儿女带到迦勒底人那里,你也不得脱离他们的手,必被巴比伦王的手捉住,你也必使这城被火焚烧。”
西底家这次应该是听明白了耶利米的警告,不过他仍然紧张,要求耶利米不可以对其他首领泄露他们这次谈话的内容,只能简单地说,是耶利米自己对王提出要求:不想被囚禁在“约拿单的房屋,死在那里。”(对比37:15 和38:26下)
如果单凭过去和西底家打交道的经验,先知耶利米知道西底家王对他的忠告常常不以为然,有时候还会迁怒于人。不过到了王自己和圣城耶路撒冷已经朝不保夕的时刻,王应该想起先知过去的警告,这次也终于听信了耶利米的话。不过当时的其他权贵阶层可能还没有这样的共识,西底家仍然怕其他人知道自己改变立场、甚至打算投降,就会引发内部政变。所以耶利米答应西底家不把他们之间所发生的事对外泄露。
耶利米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护西底家王,在前面的分析中说过,王已经无法掌控他的首领和官员了,如果这些人得知王打算要投降巴比伦,很可能就会出手杀掉西底家王和其他的“叛国者”;另外一方面在兵临城下时,只有先防止内部的动乱,才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耶利米书》第38章的最后两节(27节和28节)说“随后众首领来见耶利米问他,他就照王所吩咐的一切话回答他们。他们不再与他说话,因为事情没有泄漏。于是耶利米仍在护卫兵的院中,直到耶路撒冷被攻取的日子。”
这就是说,这位愚顽的西底家王这次和先知耶利米最后终于达成了共识。耶利米不计前嫌,没有用幸灾乐祸的态度对待一直逼迫他的西底家王;而西底家王也把耶利米从条件恶劣的地牢,转到护卫兵的院中关押,直到巴比伦人占领了耶路撒冷。
这一课查考的经文,让我们看到:先知耶利米在服侍神的过程中常常经历患难,坐监被囚几乎成了家常便饭,而先知服侍神和百姓的信心百折不挠,任何困难和死亡的威胁都不能拦阻耶利米忠实地传讲神的话语。
这一课也提醒和激励神的儿女,在一个黑暗的世界上,我们常常需要面对是非与善恶的抉择,有人像以伯米勒一样有爱心和勇气,也有人像西底家王那样愚昧和懦弱。
愿我们能像耶利米先知一样,不管在任何处境里,都单单倚靠神,不求其它的依靠。下一课我们要查考的经文是《耶利米书》第39章到第41章,课题是:“犹大国的灭亡”。请大家预先读过经文。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根据第38章,犹大国的权贵以什么罪名控告耶利米,又怎样来刑罚他?
2.古实的太监 “以伯米勒”,他的名字在希伯来文的意思是什么?
3.第38章第17节到19节,耶利米给了西底家王什么忠告?西底家王听到后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4.西底家王若不听从先知耶利米的劝告,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思考问题
• 自己过去面对善恶抉择的时候,是像以伯米勒,还是西底家王?今后打算怎么做?
• 根据西底家的教训,自己要怎样来分辨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金句:
对你们预言巴比伦王必不来攻击你们和这地的先知,现今在哪里呢?(耶37:19)
团队讨论互动:
请在小组中分享自己在患难中救助人或是被人救助的经历,并为彼此守望代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