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专题—生物的智慧 上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本课内容提要:
本课查考《箴言》里面所提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特性。我们除了惊叹神的创造,也应该去思考神要我们从它们身上学习的功课。
第一部分
箴言的特色
《箴言》写作的特色是,它是用格言的形式写成的,每一句的意义都很完整,而且上下文之间不一定有关系。这个特色在《箴言》引言的部份还不明显,从第10章“所罗门的箴言”开始,这个特色就非常明显了。
所以,从第10章开始,我们不再逐章逐段的查考《箴言》,而是综合出几个题目来一起探讨。
先来分享一则又真实、又有趣的报导。有一位名叫杰米鲁尼(Jamie Rooney)的英国人,到南非著名的克鲁格国家公园去游览,他和几位游客一起坐在一辆吉普车上。车开着、开着、司机突然间大叫起来,而且猛踩煞车、停了下来。他们下车一看,哇!好险!吉普车差一点就压上了一支毛毛虫的队伍。全车的人包括导游在内,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么令人惊奇的景象。他们数了一下,大约有136条毛毛虫,头跟尾相连、一条接着一条、一字排开的横穿过那条马路。
它们这么做,会不会是想警告路人不要伤害它们呢?这一种毛毛虫叫作“排队毛毛虫”,它们的特性就是喜欢排队。不过,出现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的那一长队毛毛虫,的确让人收到了“警告”的效果;因为所有的车子都停下来了,为的是让这加起来足足有5米多长的毛毛虫队伍慢慢地、安全地过到对面的草丛里去,大家耐性地等了20分钟。
神赋予了毛毛虫乖乖排队的特性,真还挺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箴言》这卷书里面,提到了许多动物和昆虫的特性,是神要我们向它们学习的,也是神要我们透过它们去思考人生的。在圣经里面,除了《利未记》为了饮食的条例,讲到洁净和不洁净的生物以外,应该就是《箴言》这卷书提到比较多的生物了。
熊的比喻(17:12)
接着我们就查考一下《箴言》里面的生物。先从所罗门王的箴言开始,顺着次序查考几节提到生物的经文。《箴言》第17章第12节:“ 宁可遇见丢崽子的母熊,不可遇见正行愚妄的愚昧人。”“崽子”是指幼小的“熊宝宝”。动物母亲有一种天性,就是会不惜一切去保护刚出生的小宝宝,谁要是敢去碰它们的宝宝,保证没命。听说母熊尤其凶猛,难怪《箴言》的作者拿母熊作例子。
那么,为什么《箴言》的作者说宁可遇见母熊,也不愿意遇见愚昧人呢?这节经文里面的“愚昧人”和“正行愚妄”,意思是指他们在“为非作歹”。如果让一个人从被母熊咬死和被歹人杀死,这两者之间作个选择,一般人会作什么选择呢?中国人有句话说“死有轻如鸿毛,有重如泰山。”意思是人总有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所以宁可被母熊咬死,也不要被歹人杀死;因为母熊是为了爱护孩子才这么做,但是死在做坏事的歹人手里,就很不值得了。这句格言很发人深省,让我们都好好的去想一想,在这一生当中,到底有哪些事情,真正值得我们去为之赴汤蹈火,就让我们全力以赴吧!
狮子的比喻(20:2,22:13,28:1、15)
接着来查考几处有关狮子的格言,在《箴言》第20章第2节:“王的威吓如同狮子吼叫,惹动他怒的是自害己命。”在这里用“狮子吼叫”来比喻君王的怒气。狮子和君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当狮子吼叫的时候,其它动物都会吓得四处逃跑,因为怕被它吞吃了。同样的,君王握有“生杀大权”,当他发怒的时候,大家都胆战心惊,因为怕被他处死。这句箴言表面上是在警告人,不要随便惹动君王的怒气;但其实它更深一层的目的是要提醒我们,如果我们对地上的君王都必须有这种畏惧之心,那么,对天上的大君王耶和华神,就更应该存敬畏之心了;因为神还可以判决人第二次的死,那就是“永死”。
《箴言》第22章第13节:“懒惰人说‘外头有狮子,我在街上就必被杀!’”懒惰人想呆在家里好吃懒做,不喜欢出去工作,就找借口说,街上有狮子,他不愿意去送死;所以一个人要体贴自己的懒散,总是找得到理由的。接着,在《箴言》第28章第1节那里,作者用狮子来形容义人的胆量。《箴言》第28章第1节:“恶人虽无人追赶也逃跑,义人却胆壮像狮子。”这里描写“恶人”和“义人”之间,有很不相同的表现。
恶人虽然没有人追赶也会逃跑,而义人却不会这样。为什么恶人会无缘无故地逃跑呢? 因为恶人常常做坏事,替自己树立了许多敌人,心里就怕随时会遭到报复;所以,有什么风吹草动,恶人就担心是仇人找上门来了,要赶快逃命;可以说,在恶人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猜疑。
那么,“义人”为什么能够胆壮像狮子呢? 中国人说:“白日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因为义人没有做什么亏心事,不会随便被吓跑,可以很勇敢地面对临到他的事情。
《箴言》第28章第15节,作者用“吼叫的狮子”来形容暴君的可怕:“暴虐的君王辖制贫民,好像吼叫的狮子、觅食的熊。”这节经文形容暴虐的君王连贫穷的人民都不放过,就好像吼叫的狮子,使整个森林中的动物都失去安宁;他也好像饥饿的熊,饥不择食,捉到什么就吃什么。
“吼叫的狮子”使我们联想到撒旦魔鬼,因为在《彼得前书》第5章第8节那里写着说:“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其实,撒旦魔鬼比暴君还要更凶恶,因为暴君只能够吞吃在他统治下的人民,但是撒旦魔鬼却想吞吃全人类;所以,我们确实需要更加防备它的侵害。
鹰的比喻(23:4、5)
除了狮子和熊以外,在所罗门王的《箴言》里面还提到在空中飞的大鸟,就是老鹰。《箴言》第23章第4节和5节:“不要劳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聪明。你岂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吗?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这句智慧之言劝人不要把眼目只放在金钱上,只是处心积虑地想发财;说因为钱财无定,就像长了翅膀的老鹰会远走高飞一样,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钱财怎么样飞法呢?如果是在古代的话,金银财宝可能会被偷、被抢。碰到战乱的时候带不走,埋在地里头很可能就不见了。如果是在现代呢,有通货膨胀、有股票跌落等等问题。有的人一转眼几万块钱就不见了。所以我们要接受警戒,不要贪财。中国人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过,这是对钱财比较消极的看法;在主耶稣的教训里面,却要我们积极善用地上的所有,使自己能够得到在天上、永远不会朽坏、永远不会失去的财宝。
蛇的比喻(23:31、32)
我们接着来看作者用蛇来形容什么?《箴言》第23章第31节和32节:“酒发红,在杯中闪烁,你不可观看,虽然下咽舒畅,终久是咬你如蛇,刺你如毒蛇。”这里说到,酒在杯中的颜色非常鲜艳,而且香味扑鼻。当人喝下第一杯之后,就会忍不住想再喝一杯。结果人就象是被毒蛇咬到似的,不知不觉地酒精中毒了。这段话也教导人怎么样避免酒的诱惑,就是“不可观看”,不要多看一眼。
我们不要太过自信,以为自己一定不会被诱惑;还是听从“智慧教师”的劝告,远离引人犯罪的东西和环境比较好。
马、驴和狗的比喻(26:3、11、17)
现在,我们来看《箴言》第26章第3节怎么样提到马和驴:“鞭子是为打马,辔头是为勒驴,刑杖是为打愚昧人的背。”这里说到,马和驴都不容易驯服,所以要用鞭子打、用辔头勒。同样的,愚昧人非常无知、非常刚硬,所以需要用刑杖来使他顺服。难怪有骂人的话说:“倔得像马,笨得像驴”。
这句箴言规劝人不要作愚昧人,要早早顺服,免得受到像“刑杖”这么严厉的管教。在这同一章的第11节还用狗的习性,来形容愚昧人。第11节说:“愚昧人行愚妄事,行了又行,就如狗转过来吃它所吐的。”现代人养狗,多半用特制的狗食,很卫生又不过量,恐怕很少见到狗吐食物;即使吐了,也马上清理掉,不会让狗有机会回头去吃。
那么狗为什么会回头吃它吐出来的东西呢?狗的胃如果不舒服,就会吐出胃里面的东西;可是等它肚子饿的时候,它就忘记那是它刚才吐出来的东西,所以又把它吃回去了。可见狗并不厌恶它吐出来的东西。同样的,那些愚昧的事情对愚昧人来说,一直都很有吸引力;所以愚昧人虽然受到管教,却不悔悟;不久之后,又去犯同样的错误。
这么看来,智慧人和愚昧人之间,有一项很大的差别,就是智慧人知错能改,而愚昧人却一再犯错。这句箴言规劝我们,不要像愚昧人那样“无可救药”。所罗门王也一再提醒人,不要和愚妄人或者愚昧人来往,因为你改不了他,反而可能被他影响,变成愚蠢的人。
还有一句箴言提到狗,在第17节:“过路被事激动,管理不干己的争竞,好像人揪住狗耳。”这节的前面部份有点像中国人所说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有什么不好呢?如果帮得对,自己又够实力的话,那当然好。不过,要是因为一时冲动,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就乱帮一通的话,很可能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且还可能会替自己惹上麻烦。后果就像这里所说的“揪住狗耳”,揪住狗的耳朵那就会被狗咬伤。所以,这句箴言规劝人不要多管闲事,要远离不适合插手的纠纷。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箴言》第20章第2节中,如何用“狮子”来形容“君王”?
2.懒惰的人为何“无人追赶也逃跑”?这与“义人”形成怎样的鲜明对比?
3.经文中将酒的诱惑比喻成什么?要如何避免酒的诱惑呢?
4.《箴言》第26章中,怎么样用“马”、“驴”和“狗”来形容“愚昧人”? 有何教导?
思考问题
• 《箴言》第23章第4节和5节中,用“鹰向天飞去”来形容金钱。我以前是如何看待钱财的?今天的经文给我哪些提醒?
• 我是否经历过某些诱惑,如权利、金钱或情感等的诱惑?我当时是如何对待这些诱惑的?我从这些经验中学到什么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