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大卫的继承人(王上1:1-27)上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第一课:大卫的继承人(王上1:1-27)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一部分

《列王纪上》概述

这是一段让我们学习圣经的时间。虽然一课的时间很短,可是,经年累月的读下去,也能够帮助我们读完整本圣经。

我们说过:按照内容和体裁来说:旧约圣经一共可以分成四个部份。这四个部份,就是律法书,历史书,诗歌书和先知书。其中律法书又叫做摩西五经,指是《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这五卷书。

至于历史书,又可以分成三个部份,包括了:以色列建立国家以前的历史、以色列国家的历史、和以色列被俘掳以后的历史。圣经里的《约书亚记》、《士师记》和《路得记》是第一个部分,是说到以色列建立国家以前的历史。而《撒母耳记上》、《撒母耳记下》、《列王纪上》、《列王纪下》、《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是第二部分,说到了以色列国家的历史。还有《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和《以斯帖记》所记载的第三个部分,是以色列被俘掳以后的历史。加起来正好是十二卷书。

那么,我们现在所要读的《列王纪上》,和《撒母耳记上》、《撒母耳记下》一样,也是说到以色列国的历史。

其实,《列王纪上》和《列王纪下》,跟我们前面曾经读过的《撒母耳记上》和《撒母耳记下》一样,本来都是合在一起,是一本书,是不分上、下集的。也就是说,《列王纪》也和《撒母耳记》一样,也是到了翻译成希腊文的时候,才分成两卷的。

不过,在希腊文的七十士译本里,那些圣经的学者不仅仅把《撒母耳记》和《列王纪》都分成了上、下集,而且还把《撒母耳记》和《列王纪》连贯起来编辑,叫做王国史的卷一,卷二,卷三,和卷四。

也就是说:《撒母耳记》和《列王纪》都是讲到以色列国家的历史,是一气呵成的。后来,在一本很有名的拉丁文圣经翻译本里,也是这样,把《撒母耳记》和《列王纪》叫做《列王纪》的卷一、卷二、卷三和卷四。意思是说:《撒母耳记上》是卷一,《撒母耳记下》是卷二,《列王纪上》是卷三,《列王纪下》卷四。

这种编排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们很容易知道:原来《撒母耳记》和与《列王纪》合起来看,就是一部完整的以色列国家历史。换句话说:这四卷书的内容,是从撒母耳为以色列国奠定基础开始,一直记到以色列国的灭亡为止。

在《撒母耳记上》和《撒母耳记下》里面,我们读到撒母耳怎么样为以色列国设立国法,膏立君王。我们也读过以色列第一任的王扫罗,和第二任的王大卫的事迹。

那么,《列王纪上》和《列王纪下》,就是从所罗门继承大卫的王位开始说起。记载了国家经过许多的更替,到他们被巴比伦俘掳的历史。

《列王纪上》的作者,用了前面11章的篇幅,来告诉我们所罗门的智慧,财富,还有他宫殿的华美。不过更重要的,告诉我们所罗门为神造圣殿的事情。让人们看到,大卫那个南征北讨,开辟疆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罗门所需要的做的,就是建设国家,让国家走上富强康乐的大道。

可惜的是,所罗门虽然一方面建立了一个历史上最辉煌的以色列国,可他在另外一方面却讲求宫廷的气派,生活的富裕、奢侈和享受。结果,不但让偶像的敬拜风俗和异教的庙宇,在以色列这块土地上迅速的增加,也使得老百姓必须负担过重的税捐和劳役。

如此一来,所罗门这个本来受膏作以色列牧者的王,就变成了把重担加在老百姓头上,让老百姓气都喘不过来的暴君了。所以,所罗门死了以后,以色列国就分裂了。北边有十个支派,还是叫以色列国。南边以犹大支派为主,就叫做犹大国。

这段两国分立的历史,就记在《列王纪上》的12章到《列王纪下》17章,一共是28章的圣经里。当圣经同时记载北国和南国的历史的时候,我们所看见的,虽然也有和平相处日子,但是大多数的年月,却充满了兄弟阋墙的血泪,和外邦铁骑的蹂躏。

除了以色列和犹大两国之间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说,还有埃及侵略犹大在先,又有亚兰肆虐以色列在后。最后亚述帝国兴起,所向无敌。在主前722年到721年之间,攻陷以色列的首都撒玛利亚,俘掳了以色列人,北国以色列就此灭亡了。

这个时候,南边的犹大国因为出了几位行神旨意的好王,才勉强逃过了亡国的厄运。不过,一百多年以后,也就是主前586年,巴比伦帝国还是灭了犹大国。使犹大人和以色列人一样,被掳离开神的应许之地。这就是《列王纪下》第18章到第25章所告诉我们的历史。

《列王纪》的视角和特点

从这些内容来看,我们就能够很明显的晓得:《列王纪上》和《列王纪下》的写作有几个特点。其中第一特点,就是它并不是要提供我们一部以色列国在政治、在经济、在社会这些方面的历史,而是要让我们从神的角度,来认识“公义使邦国高举,罪恶是人民的羞辱”,这个永远不会改变的原则。

就像说到以色列王暗利,如果照着政治的观点来说:他应该是以色列国一位相当重要的君王。可是,圣经只用了六节经文来描写他事情。暗利曾经建立了一个强大王朝,并且定都撒玛利亚。根据摩押的一个石碑,暗利也曾带领北国征服摩押的统治者;甚至暗利死了以后很久,亚述人还用“暗利的儿子”这个词来称呼他后面的以色列王耶户。

可是,在《列王纪上》第16章第25节说:“暗利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比他以前的列王作恶更甚。”单单凭这一句话,暗利的那些成就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同样的,耶罗波安二世当政的候,正是以色列国政治,经济力量最强的时候。圣经却也只是轻描淡写的提过而已。

犹大王约西亚,他在位总共三十一年。圣经只记载了他在位第十八年所推动的宗教改革,以及他带领犹大人跟神立约的事情。至于他早年的政治生涯,圣经却一个字也没提。

由此可见,《列王纪上》和《列王纪下》所看重的,是这些王和神的关系。这两卷书花了很多篇幅,来叙述那些违背神的话、也领着老百姓离开神的道,去偏行己路的几个王;也花了很多章节,来记载那些忠心遵守神的吩咐、也帮助老百姓来敬畏神的王。

像亚哈王就是一个例子。《列王纪上》最后5章都是说到他的事情。这并不是因为亚哈王在政治上有什么特出的重要性,而是因为亚哈王在拜偶像的事情上,对以色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外,玛拿西王也是一个例子,他那些背逆神的行为,不止是成为他自己那个王朝的特征,而且犹大国末了难逃厄运是因为他的缘故。

至于希西家王,他应该和亚哈王,和玛拿西王是相反的例子。圣经特别重视他,倒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政治上的成就,而是因为他努力照着神的话去做,看重以色列人和神所立的约。

另外,《列王纪上》和《列王纪下》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它常常强调预言和应验的关系。在整本书里,至少有十一次明明的说到过去所记载的预言,后来得到了应验。

这么一强调,我们读的人就能够明白,原来以色列国的历史,并不是由一连串偶然发生的事情组成,也不仅仅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结果。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那位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神的掌管之下的。

也就是因为《列王纪上》和《列王纪下》预言和应验。又特别注重记载君王有没有遵行神的吩咐,有没有“效法大卫”所行的,就有了《列王纪》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它突出先知在历史上的地位。先知是为神说话的人,他传递神的信息,警告人和劝诫人,先知发话的目的,无非是要帮助人回转,来到神的面前,做一个合神心意的人。

我们认识到《列王纪上》和《列王纪下》的这三个特点,然后再去读《列王纪上》和《列王纪下》,就会发现,这两卷圣经是借着回顾以色列国的历史,来教导以色列人,叫他们明白,他们后来为什么会落到国破家亡这么个悲惨的命运。

新约《加拉太书》第6章第7节说“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以色列南北两国的王,他们是否能听从神的吩咐,就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命运。我们在今天能否看重神的话,照着去做,这也会决定我们的命运。

神是按着他的权能和他的旨意,统管全人类历史的主。神是尊贵的主,是掌管宇宙万物的主,也是住在我们心里、对我们说话、引导我们和保守我们的主。求神调整我们的脚步,让我们彻底地遵行神的旨意,照着他的吩咐去做。免得我们得罪了神。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列王纪》的资料是如何编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总结《列王纪》有哪三个特点?

3.  《列王纪》这卷书最终探讨了什么属灵的原则?

思考与应用

•  读圣经的历史书,对我有哪些启发和益处?

•  我对以色列历史有哪些深刻的印象?与圣经的记载有哪些不同?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