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亚哈背弃神命,耶洗别杀拿伯(王上20:22-21:14)上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第十七课:亚哈背弃神命,耶洗别杀拿伯(王上20:22-21:14)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一部分

先知警告亚哈(20:22-25)

愿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和我们每一位同在。也盼望神亲自用他的爱来吸引我们,叫我们都能够快跑跟随他。

在上一课里,我们读到了旧约圣经《列王纪上》的第20章。那里说到,亚兰王便哈达带着三十二个城邦的联军,来威胁以色列王亚哈。不但要亚哈俯首称臣,还要亚哈无条件投降。

虽然亚哈在这个时候,没有寻求神的帮助,神却主动的差遣先知去见亚哈,告诉亚哈怎么打赢这场仗。而亚哈也真的只靠着跟从省长的两百三十二个年轻军官,和七千个正规部队的士兵,打了漂亮的一仗。这一仗让自以为是的亚兰王便哈达,不得不骑着马和他的马兵一起抱头鼠窜!

不过,到了《列王纪上》第20章第22节,又记载了神接着要先知去警告亚哈王,要亚哈知道:便哈达还会卷土重来。好叫亚哈事先作充份的准备。

《列王纪上》第20章第22节:“那先知来见以色列王,对他说:‘你当自强,留心怎样防备,因为到明年这时候,亚兰王必上来攻击你。’”我们能够想像到:亚兰王便哈达这回一定输得很不甘心,所以他还想要回来出一口气。

《列王纪上》第20章第23节到25节:“亚兰王的臣仆对亚兰王说:‘以色列人的神是山神,所以他们胜过我们。但在平原与他们打仗,我们必定得胜。王当这样行:把诸王革去,派军长代替他们,又照着王丧失军兵之数,再招募一军,马补马,车补车,我们在平原与他们打仗,必定得胜。’王便听臣仆的话去行。”也就是说:亚兰王的军事顾问认为:他们上次输给以色列人,是因为他们选错了打仗的地点。

便哈达复攻以色列(20:26-28)

亚兰人也相信:做战的胜败,不在乎军队的实力,而是在乎他们所依靠的神祇。在他们的心目里,每一个神祇有他自己的管辖范围,而且只能够在他管辖的范围之内发生作用。

亚兰人以为,上一次他们被打败的原因,是和以色列人在撒玛利亚山区打仗,以色列的神是山神,所以他们才会输给了以色列人。他们假使到平原去和以色列人对阵,以色列人的神就不能发挥作用了。

这简直是太小看我们的神了。我们的神是创造宇宙万物,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根本不会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

不过,从第26节里,我们就知道,亚兰王真的再一次来进攻以色列了。《列王纪上》第20章第26节:“次年,便哈达果然点齐亚兰人上亚弗去,要与以色列人打仗。”这里所说的“亚弗”在什么地方呢?

这个“亚弗”离加利利海的东岸只有几公里,在穆雅克河和约但河交汇的地方。便哈达这次是选择了约但河的平原作战场,以为这样就能胜过以色列人了!

《列王纪上》第20章第27节描写以色列人和亚兰大军的力量对比,这节经文说:“以色列人也点齐军兵,预备食物,迎着亚兰人出去,对着他们安营,好像两小群山羊羔,亚兰人却满了地面。”这种强弱对比的说法,特别的生动。

这又是神显明他的能力,叫人知道“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的时候!我们来读第28节,看看神对亚哈王有什么应许。

《列王纪上》第20章第28节:“有神人来见以色列王,说:‘耶和华如此说:亚兰人既说我耶和华是山神,不是平原的神,所以我必将这一大群人都交在你手中,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换句话说:神帮助以色列人,为的是要以色列人更认识他,尊他为独一的真神。

便哈达再败(20:29-34)

《列王纪上》第29节和30节,就描述了那天的战事:“以色列人与亚兰人相对安营七日,到第七日两军交战。那一日以色列人杀了亚兰人步兵十万,其余的逃入亚弗城。城墙塌倒,压死剩下的二万七千人。便哈达也逃入城,藏在严密的屋子里。”

这段圣经的记载,让我们晓得:当时神不仅仅借着以色列人杀败亚兰人,神还亲自降下灾祸,来帮助以色列人。这都是神要显明他自己的能力!

第30节说“便哈达也逃入城,藏在严密的屋子里。”这个“严密的屋子”,其实就是指“屋子的内室”。也可以像现代文译本所说的,是“藏在一个屋子的后房”。或者像圣经新译本的翻译,说它是一个“密室”。

不管怎么说,便哈达现在实在是走投无路了!也就是说:现在就是亚哈杀死便哈达,消灭亚兰势力的时候。那么,亚哈有没有这么做呢?

我们来读《列王纪上》第20章第31节到33节:“他的臣仆对他说:‘我们听说以色列王都是仁慈的王,现在我们不如腰束麻布,头套绳索,出去投降以色列王,或者他存留王的性命。’于是他们腰束麻布,头套绳索,去见以色列王,说:‘王的仆人便哈达说:求王存留我的性命!亚哈说:‘他还活着吗?他是我的兄弟。’这些人留心探出他的口气来,便急忙就着他的话说:‘便哈达是王的兄弟。’王说:‘你们去请他来。’便哈达出来见王,王就请他上车。”

“腰束麻布”这是中东一带人表示悲哀的方式。 “头套绳索”,就是表示卑微,表示屈服。可见亚兰王是用这种方式来表示他从此归顺以色列。

那个时候,便哈达对亚哈自称是“仆人”,这也是一种臣服于别国的外交辞令。而亚哈反倒以“兄弟”,这个平等地位的称呼,来回答便哈达。甚至“请他上车”,把便哈达当作贵宾来接待。亚哈这么做,是不是为了想与亚兰联合,好对抗正在日渐壮大的亚述帝国呢?

这是很有可能的。所以,亚哈除了便哈达主动给他的好处以外,没有要求提出更多的要求。

《列王纪上》第20章第34节就是亚哈和便哈达所定的友好条约:“便哈达对王说:‘我父从你父那里所夺的城邑,我必归还。你可以在大马士革立街市,像我父在撒马利亚所立的一样。 ’亚哈说:‘我照此立约,放你回去。’就与他立约,放他去了。”

在前面读过的《列王纪上》第15章第20节里,提到巴沙的时代,亚兰王便哈达一世曾经出兵攻打以色列,占领了他们的一些城市。对比刚才读的经文,意思是说:便哈达现在归还的,大概就是这些本来就应该属于以色列的城市。

至于“在大马色立街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亚哈可以在大马色建立贸易的中心。这等于是一种商业上的特权,叫以色列能够得到不小的经济利益!

先知责亚哈纵敌(20:35-43)

亚哈自以为聪明,却完全违背了神的旨意。辜负了神的使命。我们来读《列王纪上》第20章第35节到43节:“有先知的一个门徒奉耶和华的命对他的同伴说:‘你打我吧!’那人不肯打他。他就对那人说:‘你既不听从耶和华的话,你一离开我,必有狮子咬死你。那人一离开他,果然遇见狮子,把他咬死了。先知的门徒又遇见一个人,对他说:‘你打我吧!’那人就打他,将他打伤。他就去了,用头巾蒙眼,改换面目,在路旁等候王。王从那里经过,他向王呼叫说:‘仆人在阵上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人来,对我说:你看守这人,若把他失了,你的性命必代替他的性命,不然你必交出一他连得银子来。仆人正在忙乱之间,那人就不见了。’以色列王对他说:‘你自己定妥了,必照样判断你。’他急忙除掉蒙眼的头巾,以色列王就认出他是一个先知。他对王说:‘耶和华如此说:因你将我定要灭绝的人放去,你的命就必代替他的命,你的民也必代替他的民。’于是以色列王闷闷不乐地回到撒马利亚,进了他的宫。”

“一他连得银子”就相当于三千个舍客勒。而当时一个奴隶的价钱是三十个舍客勒。这个人所要求的,是一百个奴隶的赔偿。这叫一个普通人怎么付得起呢?

再说到“灭绝”这个词,在《约书亚记》里也解释过,它的意思就是完全归给神,任何人不能够拥有,也不能够作主。神使亚哈打败亚兰,就是为了要亚哈王除灭便哈达,因为神要“灭绝”他。

现在,亚哈没有遵守神的吩咐,亚哈自己就必须为此付代价,而且这个代价是非常高,高得他没有办法付得起的。

神可以使我们顺利,神也给我们丰富,这是因为神有特别的使命在我们身上。假使我们光享受神给的、白白的恩典,不尽心竭力地去完成神的托付。那么,将来神也要我们做出赔偿,那个代价可不是我们自己能够付得起的。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为什么亚兰王的臣仆对亚兰王说:“以色列人的神是山神”?

2. 以色列与亚兰的军力对比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能打胜仗?

3. 亚兰王是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他从此归顺以色列的?

4. 神怎样差遣先知告诉亚哈,违背神的命令,必会受罚?

思考与应用

• 神是否给了我特别的使命?如果有,这使命是什么?

• 对神给我的托付,我是否尽心尽力了?如果不是,我应该怎样做得更好?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