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基督被弃绝(太11:1-12:50) 上


第七课:基督被弃绝(太11:1-12:50) 上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本课内容提要:

《马太福音》第11和12章的内容主要是耶稣对当时世代的责备:刚硬、不肯悔改。法利赛人不满耶稣在安息日治病,开始商议要除灭耶稣(12:14)。此时连施洗约翰和耶稣的家人都对耶稣产生质疑,但耶稣仍然专注在他的使命上,传讲悔改、赦罪的道,呼召民众遵行天父的旨意。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一部分

施洗约翰的疑问(11:1-6)

基督的到来带来了福音、真理和医治,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欢喜快乐的接受。之前的课文也提过,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上必经的过程之一就是遭受弃绝。从前面所查考的几章当中,我们看到一些宗教人士对基督感到不满。在接下来要查考的11和12章中,他们反对基督的言行愈来愈明显。在这两章中,基督受到的质疑和挑战已经不只来自于宗教人士了。

在《马太福音》11章1-6节这个段落中,第1节说到:“耶稣吩咐完了十二个门徒,就离开那里,”这句话是接着第10章的结尾说的。第2节:“约翰在监里听见基督所做的事,”所做的事应该是指第5章到第19章里主耶稣的宣讲,以及所行的神迹异能。根据《路加福音》7章18节的记载,施洗约翰之所以能听见基督所做的事,是他的门徒告诉他的。

第3节,施洗约翰打发他的门徒去问主耶稣,“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此时在监狱里的施洗约翰,对于主耶稣是否就是弥赛亚,也开始产生疑虑。大概主耶稣也已经预料到施洗约翰会有这样的疑惑,因为主知道自己的所言所行和施洗约翰对弥赛亚的期待有些差距。

《马太福音》第3章一开始,我们看到施洗约翰所传的是叫人悔改的道,因此我们判断施洗约翰期待基督是要来施行审判的。然而主耶稣处处施行怜悯、并且与罪人同席吃饭、又允许门徒不禁食,主的这些作为并不是施洗约翰所了解和期待的。

虽然主没有直接回答自己究竟是不是弥赛亚,但是他告诉施洗约翰,医病、让死人复活、传福音给穷人,这些就是弥赛亚会做的事。而且只要能单纯的相信主,不因为主所做的和自己所期待的有差距而信心失落,这样的人就是有福的。言下之意就是要施洗约翰别再怀疑了。

施洗约翰的地位(11:7-15)

接下去7-11节,我们看到主耶稣没有责怪施洗约翰的信心动摇,反而还在众人面前夸奖他、肯定他的身份。第11节说,“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之所以说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是因为第9节说:“他比先知大多了。”在所有的先知中只有施洗约翰成为旧约预言的应验,拥有成为弥赛亚先锋的殊荣。

到了天国里最小的都比他还大,这句话并不是在说施洗约翰将无法成为天国的一份子,而是说施洗约翰在主耶稣事工的初期才开始参与天国的使命,没多久就被希律处死了。此外,他和旧约里的先知一样,尚未尝到成为天国子民的福份。和后来成为天国子民的人相比,他便是较小的一个。

《马太福音》11章12-15节当中说到,先知说预言的时代到施洗约翰为止,表示从约翰开始就是预言开始要应验的时代。主耶稣明确的指出,施洗约翰就是《玛拉基书》4章5节里所说的,在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耶和华所差遣的先知以利亚,也就是弥赛亚的先锋。听见这话的人,愿意领受的,就该领受。

刚硬的世代(11:16-24)

接着16-20节的经文说到在这世代里能相信施洗约翰就是以利亚,并且相信主耶稣就是弥赛亚的人其实并不多。第16-19节用孩童玩家家酒的游戏来形容这个悖逆的世代,如同有些孩童一样不肯吹笛跳舞扮演婚宴的活动,还有一些不肯举哀搥胸扮演殡葬的活动。就好像施洗约翰和主耶稣,无论他们刻苦己心的禁食,或欢喜吃喝的迎接弥赛亚的新时代,都不被人认同。

这些人的心是刚硬的,第20-24节便是主对他们严厉的责备。他们比旧约时代时常被先知斥责的城市推罗、西顿还要恶劣;比亚伯拉罕、罗得时代的所多玛人还要悖逆。当初这些人没有神迹可以看,然而今日这些人见了基督的许多异能却仍然不悔改。他们现在弃绝主的先锋施洗约翰、又弃绝主,将来审判的日子到了,他们自己将被主弃绝。

不是主耶稣不给人悔改的机会,而是人被自己的刚硬所蒙蔽了,无法领受主的福音和教训。在第19节最后一小段话,主说:“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有古抄本翻译作:“但智慧借着他的作为就显为是。”智慧是指神的智慧,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神的智慧将从他的作为显现出来。他的作为在此便是指:神透过主耶稣和施洗约翰所做的工作,真正能领受的人是需要有智慧的;自以为聪明又硬心的人,就没有办法领受从神而来的智慧。

谁能领受主的道(11:25-30)

这就是接着在第25-27节里主所说的:“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啊,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那像婴孩一样内心单纯柔软的人,才能得到基督的指示,明白父神的旨意。接着11章的28-30节,也是在强调相同的道理。

主耶稣的心意是要使人得着安息,但人若是想要得到安息,必须学习主耶稣柔和谦卑的样式。换句话说,没有柔和谦卑,身上的重担和心里的刚硬就没办法卸下、没办法解除了。如果有轻省的担子可以选择,为什么要背着沉重的担子不放呢?法利赛人似乎就是那选择沉重担子的人,不愿意放下他们持守的旧传统。

怜恤胜于律法条文(12:1-14)

第12章的开始,法利赛人又带着他们自认为不可废除的传统来挑战主耶稣。他们指责主的门徒在安息日掐麦穗吃,是做了不该做的工作。《马太福音》12章3-6节:“耶稣对他们说:经上记着大卫和跟从他的人饥饿之时所做的事,你们没有念过吗?他怎么进了神的殿,吃了陈设饼,这饼不是他和跟从他的人可以吃得,惟独祭司才可以吃。再者,律法上所记的,当安息日,祭司在殿里犯了安息日还是没有罪,你们没有念过吗?但我告诉你们,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

接着7-8节,主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就不将无罪的当作有罪的了。因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大卫王也曾经违反他们信仰的规条,吃了不该吃的食物;另外,圣殿里的祭司在安息日仍然有更换陈设饼和献祭的工作,可以不被算为有罪。所以主的门徒在饥恶的时候取了一点东西来吃也是情有可原的。

更进一步来说,大卫王和祭司的例子都表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律法允许有例外。况且神当初设立律法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要保护人,可见神看重怜恤胜于律法条文,所以主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主耶稣要表达的是,今天门徒在饥饿之时所做的举动,应当以宽容待他们。此外主耶稣说有一人比殿更大,又说人子是安息日的主,表示判断人是否犯罪,主权在基督,不是由法利赛人来断定。

刚才讨论的第11章的最后3节,主说学他柔和谦卑的样式就能得享安息。接着12章的第一个段落又是在讨论安息的问题。这是在暗示法利赛人缺乏柔和谦卑。法利赛人外表谨守安息日的条例,内心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安息。他们花许多时间注意并指正别人的错误,其实自己也忽略了安息日的真正意义就是要休息,要在内心尊主为大。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他人的不满,实在难有安息。

主耶稣指出他们的问题就是对人缺乏怜悯的心,下一个段落9-14节说到他们反对主耶稣在安息日行善医病。主告诉他们人的生命何等贵重,在安息日做善事是可以的,随后便医治了枯干一只手的人。法利赛人却因此商议要除灭耶稣。

主耶稣的言行成了他们的威胁,法利赛人担心照这样的情况下去,愈来愈多人得主的医治,愈来愈多人跟随主,那么他们毕生所坚持的信念都要被彻底瓦解了,这是令他们难以接受的。法利赛人的行为可以成为我们的借鉴,不要太过于坚持自己所认定的,要时时谦卑在主耶稣面前,寻求主的引导,做主要我们做的事。并且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让错误的坚持影响我们跟神、还有跟人的关系,也影响我们自己生命的成长与突破。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施洗约翰为什么打发他的门徒去问主耶稣,“

2.  根据《马太福音》11章7-15节的经文,耶稣是如何评价施洗约翰的?

3.  主耶稣指出法利赛人的问题在哪里?

思考问题

1.  主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你对此有何感受?

2.  根据这课的课文,法利赛人的行为对你内心是否有触动,主要在那些方面有触动?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