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两国的战事与内乱(王下13:22-15:16)上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第十课:两国的战事与内乱(王下13:22-15:16)上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一部分
约阿施三次打败亚兰人(13:22-25)
现在是我们一起读圣经,亲近神的时间。相信透过认识神的话,我们属灵的生命,就能够渐渐长大成熟。让我们一起带着一颗谦卑顺服的心,打开圣经,翻到我们今天所要念的经文,就是旧约的《列王纪下》第13章。
在上一课我们已经查考了《列王纪下》第13章第1节到21节。这些经文说到,当以色列王耶户的儿子约哈斯在位的时候,亚兰人来侵略以色列;我们也看见先知以利沙,在自己临终以前告诉约哈斯的儿子约阿施,说他能够打败亚兰人三次。
《列王纪下》第13章第22节到25节就是说到先知预言的应验。
我们来读这段经文。《列王纪下》第13章第22节到25节:“约哈斯年间,亚兰王哈薛屡次欺压以色列人。耶和华却因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仍施恩给以色列人,怜恤他们,眷顾他们,不肯灭尽他们,尚未赶逐他们离开自己面前。亚兰王哈薛死了,他儿子便哈达接续他做王。从前哈薛和约阿施的父亲约哈斯争战,攻取了些城邑,现在约哈斯的儿子约阿施三次打败哈薛的儿子便哈达,就收回了以色列的城邑。”
其实,在《列王纪下》第10章第32节和33节的记载里,我们已经说过:早在耶户的时代,亚兰人就已经占领了以色列人在约但河东边的土地了。到了约哈斯做王的时候,亚兰人更进一步抢走了一部份以色列人在约旦河西边的城市。
所以,《列王纪下》第13章第25节那里说:“约阿施三次打败哈薛的儿子便哈达,就收回了以色列的城邑。”这段话大概就是指收回这些在约但河西边的土地。而且,约阿施打败了亚兰人三次,正好和先知以利沙所说的完全吻合。
亚玛谢做犹大王(14:1-7)
接下来在《列王纪下》第14章,又回过头来,记载了和约阿施处在同时代的犹大王亚玛谢。
《列王纪下》第14章第1节到4节,就是《列王纪》的作者,照着他叙述列王的标准格式,来描写犹大王亚玛谢。这段经文说:“以色列王约哈斯的儿子约阿施第二年,犹大王约阿施的儿子亚玛谢登基。他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做王二十九年。他母亲名叫约耶但,是耶路撒冷人。亚玛谢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但不如他祖大卫,乃效法他父约阿施一切所行的。只是丘坛还没有废去,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
这段经文说:“亚玛谢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但不如他祖大卫”,意思是说,亚玛谢对神的忠心赶不上大卫。这么评价亚玛谢的理由,应该是因为亚玛谢后来又去敬拜外邦人的神祇。和他的父亲约阿施一样。
不过,从《列王纪下》第14章第5节和6节来看,亚玛谢起先的确是一个遵行神话语的好王。这段经文说:亚玛谢“国一坚定,就把杀他父王的臣仆杀了;却没有治死杀王之人的儿子,是照摩西律法书上耶和华所吩咐的说:‘不可因子杀父,也不可因父杀子,各人要为本身的罪而死。’”
在《列王纪下》第12章第20节提过,犹大王约阿施的死,是由于他的臣仆起来背叛,在下悉拉的米罗宫那里杀了他。而这时候,亚玛谢一方面为父亲报了仇,巩固了自己的王位,一方面听从了神的吩咐,没有流无辜之人的血。他这么做,神一定会悦纳他的。
跟下来的《列王纪下》第14章第7节,就是亚玛谢战胜以东的记载:“亚玛谢在盐谷杀了以东人一万,又攻取了西拉,改名叫约帖,直到今日。” 在《列王纪下》第8章第13节,曾经说过大卫在“盐谷”打败以东人的历史。这里的记载是告诉人们,亚玛谢是在同一个战场,得到同样的胜利。“盐谷”就是死海正南方的亚拉巴,而西拉这个城市是以东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
前不久在查考《列王纪下》第8章第20节到22节的时候,才解释说过:以东从大卫做王以来,一直是犹大的附庸国,他们没有自己王,是让犹大国派人去管理他们的。可是到了约兰王的时候,以东就背叛了犹大。
那次约兰去声讨以东,结果惨败在以东人手里。和这次亚玛谢的胜利刚好相反。亚玛谢“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约兰当年却“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这就是这两场战争的结局全然不同的原因了。
不过可惜的是,亚玛谢的失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们来读《历代志下》第25章第14节就明白了。《历代志下》第25章第14节:“亚玛谢杀了以东人回来,就把西珥的神像带回,立为自己的神,在他面前叩拜烧香”。亚玛谢也真是太糊涂了,他明明是靠着神的能力,才打败了以东。可是他在胜利之后,竟然去拜“西珥”,就是以东人的神!
亚玛谢向约阿施挑战(14:8-16)
亚玛谢还做了更嚣张的事情!我们读《列王纪下》第14章第8节:“那时,亚玛谢差遣使者去见耶户的孙子、约哈斯的儿子以色列王约阿施,说:‘你来,我们二人相见于战场。'”此时的亚玛谢大概以为,他能够打败以东就表示他的军队很强大,所以,他就向以色列挑战,忘记了是神帮助他得胜的。
《列王纪下》第14章第9节和10节告诉我们:“以色列王约阿施差遣使者去见犹大王亚玛谢,说:‘黎巴嫩的蒺藜差遣使者去见黎巴嫩的香柏树,说:将你的女儿给我儿子为妻。后来黎巴嫩有一个野兽经过,把蒺藜践踏了。你打败了以东人,就心高气傲。你以此为荣耀,在家里安居就罢了,为何要惹祸,使自己和犹大国一同败亡呢?’”。以色列王约阿施的这段话,是劝犹大王亚玛谢打消这个念头。
这里说的“黎巴嫩的香柏树”是一种又高大又好看的树。而“蒺藜”却是一种微不足道,任何人都可以踩它,甚至把它拔出来的一种野草。所谓“黎巴嫩的蒺藜差遣使者去见黎巴嫩的香柏树,说:将你的女儿给我儿子为妻。”是用寓言的方式,来形容亚玛谢的要求,是一种非分之想。那么“后来黎巴嫩有一个野兽经过,把蒺藜践踏了”。这个野兽应该是指的亚兰或者以东这些外邦国家。
假使以色列和犹大彼此相争,结果肯定是叫当时的那些列强有了侵略他们的机会。如果亚玛谢能冷静的想一想,也为了不给外邦国家有机会,他就应该接受约阿施的劝告,不去向以色列挑战的。可是,一个离弃神的人,一定是目中无人,心中无神,也是不会就此罢手的。
《列王纪下》第14章第11节就是这么说的:“亚玛谢却不肯听这话。于是以色列王约阿施上来,在犹大的伯示麦与犹大王亚玛谢相见于战场。接着读经文,我们就会晓得这场战争的结局了。《列王纪下》第14章第12节到14节:“犹大人败在以色列人面前,各自逃回家里去了。以色列王约阿施在伯示麦擒住亚哈谢的孙子、约阿施的儿子犹大王亚玛谢,就来到耶路撒冷,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从以法莲门直到角门,共四百肘。又将耶和华殿里与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银和器皿都拿了去,并带人去为质,就回撒马利亚去了。”
亚玛谢不止是输掉了这一场战争,输掉了圣殿和王宫所有的金银、器皿,还输掉了自己的自由和尊贵的地位,连城墙,从西北的角门,到北面的以法莲门,都被约阿施拆毁了。
可是,约阿施为什么还要“带人去为质”呢?我们晓得“人质”通常是用来做为谈判筹码的一种抵押。换句话说,约阿施现在“带人去为质”,很可能是因为当时圣殿和王宫的金银不够多。约阿施觉得不满意,所以用人质来做保证,保证犹大国以后还会继续进贡。
记得在前面读过的《列王纪下》第12章第17节和18节说过:当亚玛谢的父亲,犹大王约阿施在位的时候,已经把从前列王分别为圣的东西,和他自己分别为圣的东西,加上圣殿和王宫府库所有的金子,都送给亚兰王哈薛,好让亚兰不要来攻打耶路撒冷了。现在顶多才过了十几年,亚玛谢的确不可能有很多的金银可以给以色列王约阿施的。
接下来,在《列王纪下》第14章第15节和16节,说到了以色列王约阿施的死。同样的话,在《列王纪下》第13章第12节和13节,已经说过一次。
《列王纪下》第14章第15节和16节:“约阿施其余所行的事和他的勇力,并与犹大王亚玛谢争战的事,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约阿施与他列祖同睡,葬在撒马利亚以色列诸王的坟地里。他儿子耶罗波安接续他做王。”
亚玛谢在拉吉被杀(14:17-22)
接下来就说到了犹大王亚玛谢的结局。《列王纪下》第14章第17节:“以色列王约哈斯的儿子约阿施死后,犹大王约阿施的儿子亚玛谢又活了十五年。”
《列王纪下》第14章第18节到22节,记述了亚玛谢的死,说:“亚玛谢其余的事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耶路撒冷有人背叛亚玛谢,他就逃到拉吉,叛党却打发人到拉吉将他杀了。人就用马将他的尸首驮到耶路撒冷,葬在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犹大众民立亚玛谢的儿子亚撒利雅接续他父做王,那时他年十六岁。亚玛谢与他列祖同睡之后,亚撒利雅收回以拉他仍归犹大,又重新修理。”这里说:亚玛谢是因为耶路撒冷有人背叛他,才逃到拉吉去的。也就是说:以色列王约阿施死了以后,大概亚玛谢就被释放,回到耶路撒冷了。
不过,亚玛谢怎么说也是失去了民心了。《箴言》16章18节说:“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这句话就是对亚玛谢失败最好的解释。亚玛谢在成功的时候没有感谢神,没有归荣耀给神,反而离开了神,去拜偶像,神就任凭他在自己的狂傲里,悲悲惨惨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这实在是我们的鉴戒。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为什么圣经说亚玛谢是一个好王,却还是不如他的先祖大卫王?
2. 亚玛谢取得了哪一场战争的胜利,他的失败是从哪里开始的?
3. 以色列王约阿施的使者对犹大王亚玛谢说的“黎巴嫩的蒺藜”和“黎巴嫩的香柏树”的比喻,是想要表达什么立场?
4. 亚玛谢在与北国的关系方面,还做错了什么?有什么后果?
思考与应用
• 回忆自己的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在属灵的高潮之后立刻陷入低潮?今天课程中的教训,是否让自己对过去的经历有新的反思?
• 自己的人生中,在看不清方向的时候,有没有过拜偶像(包括算命、占卜)的行为?自己从中接受了哪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