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以色列亡国(王下17:1-41)下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第十二课:以色列亡国(王下17:1-41)下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二部分
亚述将外族人迁入撒马利亚(17:24-41)
又到了一起查经的时间,盼望平安的神,亲自和我们每一位同在。巴不得神用他自己的大爱来吸引我们,让我们都能快跑跟随他。
我们打开圣经,用一颗谦卑受教的心,来领受神要对我们说的话。上半课我们读的是《列王纪下》第17章前面的一部份。我们查考到,以色列在何细亚做王的时候,终于被亚述帝国灭亡了。其中从第17章第7节起,一直到23节,都是说到以色列亡国的原因。
圣灵感动圣经的作者,用了这么大的篇幅,来说明以色列亡国的原因,肯定是神要他的儿女,都从以色列的失败记取教训,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所以,圣经先提到神把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拯救他们脱离法老的欺压。可惜以色列人非但没有事奉神,反而去拜偶像,做了很多得罪神的事情,辜负了神的恩典。
就像主耶稣一样,他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把我们从罪恶的权势里释放出来。如果我们不懂得一生都荣耀神,却把别的人、别的事情和别的东西,看得比神更重要,我们就是和以色列人一样得罪了神了。
《列王记下》也记述了,神一再的差遣先知去劝诫以色列民,他们却不听从。在《列王纪下》第17章第14节说,以色列人“竟硬着颈项,效法他们列祖,不信服耶和华他们的神”。
这里说的“硬着颈项”,就是比喻人的顽梗,好像牛固执得不肯负轭一样。而“不信服耶和华”的“信服”,也可以翻译作“依靠”。一个人假使嘴里说相信神,碰到了事情却不肯依靠神,这种相信的确是令人怀疑的。
《列王纪下》第17章第16节和17节还说:以色列人“离弃耶和华他们神的一切诫命,为自己铸了两个牛犊的像,立了亚舍拉,敬拜天上的万象,侍奉巴力;又使他们的儿女经火,用占卜,行法术,卖了自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惹动他的怒气。”
这段经文,像是神在一条一条地宣布以色列人的罪状。在这些罪状里,第一个就是说到他们“为自己铸了两个牛犊的像”。这就是在指耶罗波安一世,在但和别是巴这两个地方所立的公牛犊,和他所设立的敬拜金牛犊的宗教制度。
至于“亚舍拉”,这个我们已经说过好几次了,就是迦南人所拜的女神,“亚舍拉”和男神“巴力”往往是不能分开的。所以,在神列举的以色列的各类罪状中,也包括了“侍奉巴力”。
再说到“敬拜天上万象”,这是说到把太阳、月亮、星星,当作神来拜。在《申命记》4章19节那里,摩西说:“又恐怕你向天举目观看,见耶和华你的神为天下万民所摆列的日、月、星,就是天上的万象,自己便被勾引,敬拜侍奉它。”可见,神早就警告过以色列人,叫他们不可以这么做。
可是从《阿摩司书》第5章第26节的话来看,以色列国在耶罗波安二世的年代,这种对星象的敬拜是相当流行的。
那么,《列王纪下》第17章第17节的“使……儿女经火”,就是把儿女杀了,当做祭物献给神,这更是神明明禁止以色列人做的事情。还有“占卜”和“行法术”,这些都是神明令禁止以色列人做的。也就是说,即使亚述人和巴比伦人都用这种方式来求问神的旨意,以色列人也不可以学他们的样子。
神说:以色列人是“卖了自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在《列王纪上》第21章第25节,也用了“自卖”的说法,形容亚哈王是犯罪与做恶的。在《列王纪下》这里,意思是说:以色列人会赔上自己的性命,当做他们行这些恶事的代价。
因此在《列王纪上》第21章第23节说:“以致耶和华从自己面前赶出他们,正如借他仆人众先知所说的。这样,以色列人从本地被掳到亚述,直到今日。”这就是以色列人持续犯罪的最后结果了。
在当时,亚述王用一种迁徙的政策,来防止被灭的民族重新复国。那就是前面提到过,在《列王纪下》第17章第6节说的“将以色列人掳到亚述,把他们安置在哈腊与歌散的哈博河边,并玛代人的城邑。”
在《列王纪下》第17章第24节又详细地说:“亚述王从巴比伦、古他、亚瓦、哈马和西法瓦音迁移人来,安置在撒马利亚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他们就得了撒马利亚,住在其中。”
在这些被迁到撒玛利亚来的人里,“巴比伦”和巴比伦东北的“古他”,是以色列灭亡以后不久,被亚述王撒珥根二世征服的地方。“亚瓦”、“哈马”、“西法瓦音”,大概都是写陆续被亚述吞并的地方。
这几个地方都在从前“亚兰国”的范围之内。亚述王把他们安置在撒玛利亚,也就是在以色列原来的土地上,用这些人代替以色列人。
可是,亚述王的这种迁徙政策并没有很成功。虽然从政治方面来看,这种政策好像还蛮成功的。不过,从《列王纪下》第7章第25节到27节的记载来看,这种政策至少在撒玛利亚这个地方踫到了一些困难。
《列王纪下》第17章第25节和26节:“他们才住那里的时候,不敬畏耶和华,所以耶和华叫狮子进入他们中间,咬死了些人。有人告诉亚述王说:‘你所迁移安置在撒马利亚各城的那些民不知道那地之神的规矩,所以那神叫狮子进入他们中间,咬死他们。'”
亚述王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来看《列王纪下》第17章第27节:“亚述王就吩咐说:‘叫所掳来的祭司回去一个,使他住在那里,将那地之神的规矩指教那些民。'”
亚述王之所以会想到派祭司去撒玛利亚,是因为照着当时一般人的宗教观念,每个地方各有自己的神明;各地的神明各有他们自己的规矩。假使外来者不懂得那些敬拜的仪式,这个神明就会降祸给他们的。
这些撒玛利亚的新移民,根本不认识耶和华这位真神,而且更大的问题是,亚述王自己也不认识神。他所差回去的祭司,很可能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祭司,而是耶罗波安拜假神所设立的祭司也说不定。最主要的关键,就是这些人并没有一颗愿意相信神的心。
看一看这祭司去了之后,情况有没有好转就知道了。
《列王纪下》第17章第28节到31节说:“于是有一个从撒马利亚掳去的祭司回来,住在伯特利,指教他们怎样敬畏耶和华。然而各族之人在所住的城里各为自己制造神像,安置在撒马利亚人所造有丘坛的殿中。巴比伦人造疏割比讷像,古他人造匿甲像,哈马人造亚示玛像,亚瓦人造匿哈和他珥他像,西法瓦音人用火焚烧儿女献给西法瓦音的神亚得米勒和亚拿米勒。”
《列王纪下》第17章第 32节和33节说:“他们惧怕耶和华,也从他们中间立丘坛的祭司,为他们在有丘坛的殿中献祭。他们又惧怕耶和华,又侍奉自己的神,从何邦迁移,就随何邦的风俗。”这就是典型的混杂式的宗教信仰:不能专一敬拜,是人的心里空虚,什么都抓、又什么都不信的写照。
《列王纪下》第17章第34节说:“他们直到如今仍照先前的风俗去行,不专心敬畏耶和华,不全守自己的规矩、典章,也不遵守耶和华吩咐雅各后裔的律法、诫命;雅各,就是从前耶和华起名叫以色列的。”可见,他们在这种宗教上的混杂,还持续了好一段时间!
事实上,后来这些外来移民,和留在当地的以色列人通婚,就成了我们在新约圣经里所看见的“撒玛利亚人”。这些“撒玛利亚人”在血统上是混杂的,在信仰上也是混杂的。难怪犹太人看不起他们,一直排斥他们了。
接下来的经文再一次提到神和以色列人所立的约。我们来看《列王纪下》第17章第35节到39节:“耶和华曾与他们立约,嘱咐他们说:‘不可敬畏别神,不可跪拜侍奉他,也不可向他献祭。但那用大能和伸出来的膀臂领你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你们当敬畏、跪拜,向他献祭。他给你们写的律例、典章、律法、诫命,你们应当永远谨守遵行,不可敬畏别神。我耶和华与你们所立的约,你们不可忘记,也不可敬畏别神,但要敬畏耶和华你们的神,他必救你们脱离一切仇敌的手。”
在摩西传给以色列人的律法里面,第一条就是“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换句话说,我们的神不能够容忍任何宗教上的混杂。只有神,就是这位拯救我们的神,他才配得我们专一的敬拜。
可是,《列王纪下》第17章第40节和41节的记载却让我们看见,当时的百姓对祖传的律法置若罔闻:“他们却不听从,仍照先前的风俗去行。如此,这些民又惧怕耶和华,又侍奉他们的偶像。他们子子孙孙也都照样行,效法他们的祖宗,直到今日。”
在新约圣经的《雅各书》第2章第19节说:“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惊。”我们光是说自己信神,这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用一个正确的态度,认识神的拯救,接受神的恩典,而且要单单的,也是专一的敬拜神,全心全意地用我们的生活和行为来见证他的美善,这才是真正的信服神。
让我们都停下来想一想:到底我们说我们信神,是怎么个信法呢?是像撒玛利亚人那样混杂的信呢?还是像神所说的:专心一意的敬拜他,荣耀他?这实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借着祈祷求告,把我们的信心告诉神吧!求神来鉴察我们,看看在我们对你的信心里面,有没有任何的混杂。求主帮助我们只有一个心志,就是依靠主和荣耀主的名。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以色列人“硬着颈项”不听从神,都拜了哪些偶像,行了哪些恶事?
2. 亚述占领以色列之后,迁徙到撒玛利亚的新移民,遇到了什么困难?
3. 亚述王试图用以色列的祭司去解决困难,为什么不能奏效?
4. 《列王纪下》第17章第37节到41节,神怎样重申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内容?以色列人怎样背弃圣约、自食恶果?
思考与应用
• 圣经批判以色列人“又惧怕耶和华,又侍奉自己的神,从何邦迁移,就随何邦的风俗”,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倾向?
• 撒玛利亚人的结局,让我接受了哪些方面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