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约西亚得律法书,除灭偶像假神(王下22:1-23:18)下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第十六课:约西亚得律法书,除灭偶像假神(王下22:1-23:18)下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二部分
宣读约书并再次与神立约(23:1-3)
我们应该对神有渴慕之心。继续不断地追求真理,神一定会借着圣灵教导我们认识他的话,进入他的真理。这个查经课程,就是提供一个大家一起来读圣经,思想神话语的时间。盼望我们属灵的生命都能够成长,也能够成熟。
在上半课,我们读到旧约圣经的《列王纪下》第22章。在最后一节,女先知户勒大告诉犹大王约西亚,说:“我必使你平平安安地归到坟墓,到你列祖那里。我要降于这地的一切灾祸,你也不致亲眼看见。”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约西亚所推行的宗教改革,虽然不能够使神一笔勾销犹大国列王所犯的罪,或者停止对犹大国审判。可是神却要纪念约西亚本人,叫他不会亲眼看见耶路撒冷悲惨的沦陷场景。
不过我们在前半课也说过:约西亚因为修理圣殿,给犹大国带来了一次更大的复兴。现在,《列王纪下》第22章都查考完了,怎么还没有说更大的复兴呢?接下来的《列王纪下》第23章就要说了。
先来看《列王纪下》第23章第1节到3节:“王差遣人招聚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众长老来。王和犹大众人与耶路撒冷的居民,并祭司、先知和所有的百姓,无论大小,都一同上到耶和华的殿。王就把耶和华殿里所得的约书念给他们听。王站在柱旁,在耶和华面前立约,要尽心、尽性地顺从耶和华,遵守他的诫命、法度、律例,成就这书上所记的约言。众民都服从这约。”这段经文说,约西亚在晓得了神的律法以后,他没有仅仅停留在撕裂衣服,或者停留在懊悔和自卑里面。约西亚得到了神的话,马上就行动起来,带领他的百姓和神立约。
在《列王纪下》第11章第14节那里说,小约阿施登基做王的时候,也是“站在柱旁”。这个“柱旁”,是什么位置呢?应该就是指在圣殿门口,所罗门所立的那两根大柱子。《列王纪上》第7章第21节告诉我们,这两根柱子,一根叫波阿斯,一根叫雅斤。它们象征着神和大卫所立的约。所以约西亚“站在柱旁”,就是站在神和大卫所立的约旁边。
至于他们所念的“约言”,就是《列王纪下》第22章第8节那里提到的、由祭司希勒家拿给书记沙番、沙番又念给约西亚王听的“律法书”。是强调,要遵守神的话,要履行和神所立的约,而不应该只说空话、不去付诸行动。
除去偶像与一切恶行(23:4-18)
这就是约西亚王所带领的复兴。犹大百姓和神立约以后,马上采取了行动:他们烧掉偶像和拜偶像用的一切东西,也废掉拜偶像的人。这些行动,都记载在《列王纪下》第23章的经文当中。
我们接着来读《列王纪下》第23章第4节到6节:“王吩咐大祭司希勒家和副祭司并把门的,将那为巴力和亚舍拉并天上万象所造的器皿,都从耶和华殿里搬出来,在耶路撒冷外汲沦溪旁的田间烧了,把灰拿到伯特利去。从前犹大列王所立拜偶像的祭司在犹大城邑的丘坛和耶路撒冷的周围烧香,现在王都废去,又废去向巴力和日、月、行星并天上万象烧香的人。又从耶和华殿里,将亚舍拉搬到耶路撒冷外汲沦溪边焚烧,打碎成灰,将灰撒在平民的坟上。”
第23章第6节说到的“汲沦溪”,是耶路撒冷东南边的一条小溪,也是耶路撒冷郊外,一个用来清除偶像,销毁偶像的地方。
而第4节为什么要说:他们“把灰拿到伯特利去”呢?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说过:以色列的国王耶罗波安一世,曾经造了两个金牛犊,一个放在但,一个放在伯特利。因此可以说,伯特利是拜金牛犊的地点,代表了偶像崇拜的中心。
这个伯特利,在从前正是南北两国交界的地方。在约书亚时代,应该是由亚述来统治的。可是,亚述在约西亚做王的年代已经衰落了,大概也没有力量顾到伯特利这么远的地方了。所以约西亚能够把他的改革工作延伸到伯特利。
约西亚吩咐人“把灰拿到伯特利”,倒在那里,应该是要羞辱这个拜金牛犊的祭坛。
不过,如果去看第6节,那里说“将灰撒在平民的坟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看不起伯特利的平民,羞辱那些普通的老百姓呢?
当然不是!约西亚这么做,目的是羞辱他们拜的假神亚舍拉,而不是玷污穷人。接下去看约西亚还做了些什么。
《列王纪下》第23章第7节:“又拆毁耶和华殿里娈童的屋子,就是妇女为亚舍拉织帐子的屋子。”在之前的查考中说过,所谓“娈童”,就是指当时男的庙妓。他们是那些用行淫的方式来祭拜假神的男人。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更清楚,说:“他拆除神庙的男娼在圣殿霸占的房子,就是妇女们编织拜亚舍拉时所穿那种袍子的地方。”看到约西亚采取的这些做法,我们就可以明白:犹大人在那个时候,拜偶像的风气实在是很普遍。
假使连祭司也去拜偶像,做一些和异教风俗有关的事情,约西亚要怎么办呢?接下来就说到约西亚要怎么来整顿祭司队伍。
《列王纪下》第23章第8节和9节:“并且从犹大的城邑带众祭司来,污秽祭司烧香的丘坛,从迦巴直到别是巴。又拆毁城门旁的丘坛,这丘坛在邑宰约书亚门前,进城门的左边。但是丘坛的祭司不登耶路撒冷耶和华的坛,只在他们弟兄中间吃无酵饼。”
约西亚给这些祭司的待遇,就和《利未记》第21章第16节到23节里,神吩咐给那些有残疾的祭司的待遇是一样的。一个不忠于神的祭司,就像有了残疾,是不完全的,也不配继续侍奉神了。
然后,约西亚彻底的禁止人再用儿女来献祭给假神。这是在《列王纪下》第23章第10节说:“又污秽欣嫩子谷的陀斐特,不许人在那里使儿女经火献给摩洛。”从地图上看,可以看见,“欣嫩子谷”在耶路撒冷的西南边。而“陀斐特”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火炉”。
也就是说:“欣嫩子谷的陀斐特”,很可能就是指在“欣嫩子谷”里,犹大人把儿女当作祭物,献给假神摩洛所用的火炉。
再来,是记载约西亚废掉了用马,来向日头、也就是向太阳献祭的事。在《列王纪下》第23章第11节:“又将犹大列王在耶和华殿门旁太监拿单米勒靠近游廊的屋子向日头所献的马废去,且用火焚烧日车。”这段话到底是在说什么事呢?
《现代中文译本》这一节的翻译很清楚。我们仔细的听这个译本的经文,做一个比较,就能明白这一节经文的意思了。《现代中文译本》的《列王纪下》第23章第11节是这么说的:“他也移走从前犹大诸王为拜太阳所献上的马匹,烧毁了膜拜用的马车。(这些东西本来放在圣殿院子里,靠近殿门,离拿单米勒大臣的住家不远)。”就是说,这“马匹…马车”都是用来祭拜偶像假神的。
我们接着读经文,看看约西亚还有什么行动。
《列王纪下第》第23章第12节到14节:“犹大列王在亚哈斯楼顶上所筑的坛和玛拿西在耶和华殿两院中所筑的坛,王都拆毁,打碎了,就把灰倒在汲沦溪中。从前以色列王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前、邪僻山右边,为西顿人可憎的神亚斯她录、摩押人可憎的神基抹、亚扪人可憎的神米勒公所筑的丘坛,王都污秽了。又打碎柱像,砍下木偶,将人的骨头充满了那地方。”这段经文列举了约西亚所打碎毁掉的那些为了拜偶像而筑的“丘坛”。
在《列王纪下第》第23章第15节还说:“他将伯特利的坛,就是叫以色列人陷在罪里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所筑的那坛,都拆毁焚烧,打碎成灰,并焚烧了亚舍拉。”这节经文是说,约西亚也拆了那个拜“金牛犊”的坛。
不过,这段经文为什么只说约西亚烧了这个坛和假神“亚舍拉”,却没有提到“金牛犊”呢?很可能是因为,原来在祭坛上的“金牛犊”早就被亚述拿去,当作以色列给亚述的贡物了。
我们继续查考《列王纪下》第23章第16节到18节:“约西亚回头,看见山上的坟墓,就打发人将坟墓里的骸骨取出来,烧在坛上,污秽了坛,正如从前神人宣传耶和华的话。约西亚问说:‘我所看见的是什么碑?’那城里的人回答说:‘先前有神人从犹大来,预先说王现在向伯特利坛所行的事,这就是他的墓碑。’约西亚说:‘由他吧,不要挪移他的骸骨。’他们就不动他的骸骨,也不动从撒马利亚来那先知的骸骨。”
让我们回想一下,在《列王纪上》第13章,记述了神差遣一个先知到伯特利去,为着耶罗波安造金牛犊的罪而发出了警告。
在《列王纪上》第13章第2节那里记着:“神人奉耶和华的命向坛呼叫,说:‘坛哪,坛哪!耶和华如此说:大卫家里必生一个儿子,名叫约西亚,他必将丘坛的祭司,就是在你上面烧香的,杀在你上面,人的骨头也必烧在你上面。’”到这个时候,这些话真的都应验了。
约西亚尽心尽力地照着神的话去做,不但自己得到神的悦纳,国家得到复兴,神也因此得到荣耀。这实在是世界上最美的事情了。所以,我们就都应该来遵行神的话。我们看见约西亚为了遵行神的的话而尽心竭力,我们自己也愿意成为一个尽心尽力照着神的话去做的人,更盼望能让神的名得到荣耀!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约西亚王在哪里、对哪些人宣读“约书”?当时百姓的反应如何?
2. 犹大百姓和神立约以后,约西亚带领百姓马上采取了哪些行动?
3. 约西亚为什么把烧除偶像和器皿的“灰拿到伯特利去”?
4. 约西亚怎样整顿当时的祭司团队,清理不称职的祭司?
思考与应用
• 我心里有没有一些无形的偶像?它们怎样影响我的日常行为和选择?我该怎样破除这些偶像?
• 因为各种世俗思想和偶像的拦阻,让自己和神的关系有哪些疏离或者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