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概论(拉1:1-11)上
第一课:概论(拉1:1-11)上
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一部分
《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
我们现在来查考《以斯拉记》。旧约圣经从《约书亚记》一直到《以斯帖记》都是历史书。其中最前面的三卷书,就是《约书亚记》、《士师记》和《路得记》。它们是记载以色列建立国家以前的历史。
在历史书的中段,其组成部分有三个上下卷,就是《撒母耳记上》、《撒母耳记下》、《列王纪上》、《列王记下》和《历代志上》、《历代志下》。这一部分一共有六卷书,是记载以色列国家的历史。
历史书的最后的三卷书,是《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和《以斯帖记》,告诉我们以色列被掳归回以后的事情,记录了以色列人被掳又归回的这段历史。
在《历代志下》第36章第22节和23节那里说到:“波斯王居鲁士元年,耶和华为要应验借耶利米口所说的话,就激动波斯王居鲁士的心,使他下诏通告全国说:‘波斯王居鲁士如此说:耶和华天上的神已将天下万国赐给我,又嘱咐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造殿宇。你们中间凡做他子民的,可以上去,愿耶和华他的神与他同在。’”
那么,《以斯拉记》所记述的历史,是不是就是从这里说起的呢?事实上,在一些最古老的圣经抄本里,《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本来是合在一起的一卷书。在后来的希伯来文翻译本,也就是在“七十士译本”中,也没有把这两卷书分开。
那么,是到什么时候才把它分成《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两卷书呢?从现今所能够找到的资料里得知,把《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分成两卷书,最早也是到了主后第二世纪的事情。当时的教父俄利根,在他所编的正典目录里,已经把这两卷书给分开了,分别被称为是《以斯拉记上》和《以斯拉记下》;也可以说是《以斯拉记一书》和《以斯拉记二书》。
而由耶柔米翻译的拉丁文圣经译本,就是被称之为武加大译本,也是这么分的。由此可见,《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是彼此衔接的!若我们仔细去读《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就会发现这两卷书不但在文字、体裁,还有内容上,都特别接近。
这两卷书和《历代志上》、《历代志下》也有着不少相似的特征。比方说《历代志上》、《历代志下》有很多家谱和人名,《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也有很多名单;《历代志上》、《历代志下》记载了很多宗教的节期,《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也记载了好几次的宗教节期;《历代志上》、《历代志下》常常用“族长”、“神的殿”这一类的字眼儿,《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也常常用这些字眼儿;还有在《历代志上》、《历代志下》的记述中,利未人和在圣殿服侍的人,他们的地位是特别显著的。
那么,《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里,这些人的地位是不是也特别显著呢?的确是这样的!像“歌唱的”(代上6:32,15章等)、和“尼提宁”(代上9:2;拉2:43、58、70等17处),这些名称几乎只在《历代志上》、《历代志下》和《以斯拉记》、《尼希米记》里出现过,圣经别的地方差不多没有用过这些名词。
《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作者,很可能就是写《历代志上》、《历代志下》的人。虽然在《历代志上》、《历代志下》和《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和圣经其它书卷里,都没有提到任何关于这几卷书作者的信息。可是,我们实在应该为这几位作者来感谢神,因为他们照着圣经的启示,给我们留下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和神的启示。
说不定这个作者是写了一整套以色列的历史,然后,用犹大人的被掳和归回作为分界点。把被掳以前的历史叫作《历代志上》、《历代志下》,把被掳回来以后的历史叫做《以斯拉记》。在《历代志上》、《历代志下》和《以斯拉记》中间,大概隔了五十年。而世界历史在这五十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历代志上》、《历代志下》里,一再可以读到那些常常侵略以色列的国家,那些国家包括有非利士、亚门、摩押和亚兰。后来亚述帝国崛起,称霸一时。他们灭了北边的以色列国。到了犹大国的末期,巴比伦在迦勒底人的统治下,又灭了亚述,成为世界新的霸主。最后俘掳犹大人、让犹大亡国的,就是巴比伦帝国。
历史背景和简介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以拦的小国家,他们的王居鲁士(古列)励精图治,在短短的二十年中间,国土囊括了玛代、吕底亚、亚述、建立了强大的波斯帝国。波斯的兴起,对巴比伦帝国构成相当的威胁。根据历史的记载,到主前539年,也就是犹大被掳以后大概五十年左右,居鲁士(古列)终于征服了巴比伦,成为世界新的霸主。
后来下令准许犹大人回到耶路撒冷的,就是这个居鲁士(古列)王!居鲁士(古列)刚刚登上巴比伦的王位,就改变了被巴比伦王朝遗忘的宗教政策。居鲁士(古列)王解除了迦勒底王朝的禁令。让所有被掳到巴比伦的各国人民,都可以重新回到自己的故土,去重建家园。并且,还特准犹太人恢复他们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和敬拜,也发还了当年尼布尼撒王掳去的圣殿器皿。
于是在主前538年,第一批犹太人在设巴萨和所罗巴伯的率领之下,回到了耶路撒冷。这一批回来的犹太人大概有四万人。此时,离开主前605年、第一批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正好是70年左右。这就是《历代志下》第36章第21节所说的:“这就应验耶和华借耶利米口所说的话,地享受安息,因为地土荒凉便守安息,直满了七十年。”
这批犹太人回去以后,就着手重修圣殿。可是由于撒玛利亚人的阻挠而停止下来。后来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起来鼓励他们,他们才克服万难,建成了新的圣殿。
那么,以斯拉是什么时候回去的呢?以斯拉回耶路撒冷的时间,大概是在过了半个世纪左右。圣经告诉我们,以斯拉是一个精通律法的文士。当他得到波斯王亚达薛西的懿旨,要率领一批犹太人回归的时候,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整理摩西的律法,编成法典。不但要教导老百姓遵守律法,而且,还要根据这些律法,来整顿整个社会的风气。
在以斯拉的改革当中,叫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禁止犹太人和外族人通婚。甚至要哪些已经娶了外族女子的犹太人,离弃他们的妻子,为的是保持民族信仰的纯正。不过,要等到亚达薛西王的酒政--尼西米获准回耶路撒冷以后,才开始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
四种资料来源
既然《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都是历史书,而且涉及了这么多人和这么多事情,它非得要有相当可靠的资料来源才行。圣经学者认为,《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资料来源不外乎有四种。
第一种就是“尼希米的回忆录”。这两卷书里,凡是尼希米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的部分,就是从“尼希米回忆录”里得到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了尼希米亲身的经历、他对神的祷告以及建城墙的人的名单,还有回国的那些人的家谱。
另外一种的资料,大概就是所谓“以斯拉的回忆录”了。因为在这两卷书里面,也有不少是以斯拉用第一人称所写的。像是波斯王亚达薛西给以斯拉的懿旨;和以斯拉一起从巴比伦归回者的名单,娶外族女子为妻者的名单,就都是从“以斯拉回忆录”来的资料。
《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里,也不全是第一人称,那些用第三人称写的,又是从什么资料来的呢?当我们念《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时候就会晓得,这两卷书引用了很多官方的文件,或者信件。也就是说,这些官方的文件和信件,就是《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第三个资料的来源。波斯帝国官方的文字和语言都是亚兰文。所以,圣经这部分的资料几乎完全是保持着原来的亚兰文。
《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其余的部分,就是从第四种资料的来源了。这个部分主要是一些名单。例如和尼希米一起宣誓签名的那个名单,住在耶路撒冷的首领的名单,犹太人所住的城市,以及祭司利未人的名单。
《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记述了非常真实可靠的历史,神借着这些真实可靠的历史,不仅仅让人看到:犹太人怎么像做梦的一样重回家园、又怎么克服一切拦阻重建圣殿和重修城墙,神也要人看到,犹太人怎么重新回到神的律法,恢复他们和神的关系。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从《约书亚记》到《以斯帖记》的历史书,是如何作分类的?
2. 《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有什么样的联系?
3. 以斯拉回归后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他施行了哪项改革来保证犹太人信仰的纯正?
4. 《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资料来源有哪四种途径?
思考与应用
• 在咨询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从大众媒体或是网络得到很多五花八门的讯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如何保证自己信仰的纯正,而不受到外界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