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开始建殿和遭遇停工(拉2:59-4:5)上


第三课:开始建殿和遭遇停工(拉2:59-4:5)上

普通话课文:请点击下面的三角形收听本课内容,并可在收听时,可以拖拽圆点至所需时间。


请安静祷告,求圣灵的带领和帮助,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复习与思考问题

第一部分

 

谱系不明者名单(2:59-63)

在《以斯拉记》第2章中,讲到犹太人回归的名单。首先记载的是一般犹太老百姓。其中前面一部分是用家族来计算的,后面一部分是用居住的城市来计算的。接下来,圣经又记载了那些圣殿侍奉的人的名单。这个名单包括了祭司、利未人,也包括了尼提宁,和所罗门仆人的后裔。

现在我们要看这个名单的最后一部分。犹太人除了一般平民,和在圣殿服侍的人以外,还有什么人呢?《以斯拉记》第2章第59节:“从特米拉、特哈萨、基绿、押但、音麦上来的,不能指明他们的宗族谱系是以色列人不是。”下面这一部分所记载的,是一些身份不明的人。

在希伯来文里,“特”这个字,指的是一个城镇废弃以后,所留下来的小山丘,或者小土堆。“特米拉”、“特哈萨”,都是一些荒凉,没有人烟的废墟。也就是说,当年犹太人被掳以后,巴比伦人大概是把他们安置在那些被巴比伦人所毁灭的城镇废墟上,让他们在那里从事开垦工作。现在这些人回到巴勒斯坦,却在家谱上找不到自己的身世来历,就没有办法证明他们是犹太人了。

《以斯拉记》第2章第60节:“他们是第来雅的子孙、多比雅的子孙、尼哥大的子孙,共六百五十二名。”《以斯拉记》第2章第61节和62节里,有几个祭司的大家族也找不到他们的家谱。因为这两节说:“祭司中哈巴雅的子孙、哈哥斯的子孙、巴西莱的子孙(因为他们的先祖娶了基列人巴西莱的女儿为妻,所以起名叫巴西莱),这三家的人在族谱之中寻查自己的谱系,却寻不着,因此算为不洁,不准供祭司的职任。”祭司假使不能确定自己的身份,他就不能在圣殿服侍,也不能够接受祭司的供应;所以《以斯拉记》第2章第63节:“省长对他们说:‘不可吃至圣的物,直到有用乌陵和土明决疑的祭司兴起来。’”

所谓“乌陵和土明”,这就是放在大祭司胸牌里的两块宝石。《出埃及记》第28章第30节里记着,神叫这两块宝石是“决断的胸牌”。换句话说:当犹太人碰到不能分辨的事情时,就可以用这两块“决断的胸牌”来求神显明旨意。从前以色列人分配土地,就是靠这两块胸牌来做决定。后来,这两块胸牌很可能在犹大被掳的时候遗失了,所以省长叫他们先等待,先不参与服侍。

回归者总数和奉献总数(2:64、65)

《以斯拉记》第2章第64节和65节就记载了犹太人回归的总数:“会众共有四万二千三百六十名。此外还有他们的仆婢七千三百三十七名,又有歌唱的男女二百名。”这段圣经说:这批犹太人回归的时候,他们带着七千三百三十七名仆婢。差不多每六个人就有一个仆婢。可见回归的这些犹太人,生活满富裕的。

第65节说他们还有“歌唱的男女二百名”。这些“歌唱的男女”和在圣殿唱歌的利未人不一样。他们当中有男有女,不像唱歌的利未人全都是男的。这些人可以说是民间的乐师,是在一些社交的场合唱歌的人。也就是说:犹太人当时可能有着相当程度的娱乐生活。

在《以斯拉记》第2章第66节和67节里,另外记载了犹太人从被掳去的地方带回来的牲畜:“他们有马七百三十六匹,骡子二百四十五匹,骆驼四百三十五只,驴六千七百二十匹。”

古时候在中东一带地方,马当然是贵重的财产,而骡子却是皇室和有钱人平常的坐骑。可以说:马和骡子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以设想,假使犹太人回归的时候,除了有普通人家用的驴子,骆驼,可以搬运行李,供人乘坐以外,还有马和骡子,表示这些犹太人已经不是落魄得一无所有的人了。

《以斯拉记》第2章第68节说:“有些族长到了耶路撒冷耶和华殿的地方,便为神的殿甘心献上礼物,要重新建造。”第69节就说出他们奉献的数字,说:“他们量力捐入工程库的,金子六万一千达利克,银子五千弥拿,并祭司的礼服一百件。”所谓“达利克”,就是一种波斯的金币。“六万一千达利克”就等于我们今天的五百公斤。

那“弥拿”呢?“五千弥拿”又是多少呢?这个“弥拿”其实不是一个钱币的单位,而是一个重量的单位。每一个“弥拿”就是六十个舍客勒。几乎是当时一个人五年的工资。也就是说:五千弥拿,就是两万五千年的工资!这个数字一方面叫我们知道:犹太人有着相当的奉献能力,一方面也叫我们知道:他们真是愿意为圣殿的重建,献上自己的力量。

《以斯拉记》第2章第70节:“于是,祭司、利未人、民中的一些人、歌唱的、守门的、尼提宁并以色列众人,各住在自己的城里。”圣经新译本这一点说得更清楚。是这么说的:“于是祭司、利未人,唱歌者、守门的、作殿役的,和一部分人民住在城里。以色列众人就都住在自己的城里。”耶路撒冷那个时候肯定还是一片废墟,不能容纳这么多人。所以,除了圣殿服侍的人,其他人都回到他们自己的家乡去了。

在重建的祭坛上献祭(3:1-6)

可是,没不久他们又一次的聚集在耶路撒冷。我们看《以斯拉记》第3章第1节:“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各城,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犹太人的七月,是他们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月份。他们的新年,也就是他们的吹角日,赎罪日和住棚节,都在这个时候。这个月份对犹太人来说特别重要。不过,从前他们在这个时候聚集到耶路撒冷,为的是到圣殿来敬拜和来献祭。此刻他们没有了先知,耶路撒冷的圣殿已经毁了,他们又要怎么过节呢?

《以斯拉记》第3章第2节:“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和他的弟兄众祭司,并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与他的弟兄,都起来建筑以色列神的坛,要照神人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在坛上献燔祭。”

他们虽然还来不及重建圣殿,可是却把祭坛先造起来,这样就可以恢复献祭和敬拜。这里说:“所罗巴伯与他的弟兄”,指的是他的犹太同胞,这些人不一定是所罗巴伯自己的亲兄弟。

第3节提到他们确实是遵行了神的吩咐。说:“他们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因惧怕邻国的民;又在其上向耶和华早晚献燔祭。”这个“邻国的民”,是指他们周围那些以东人、摩押人、还有亚扪人等等外邦国家的百姓。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翻译作:“他们不理邻国之民的恐惧,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

现代中文译本这一节的翻译很好,它说:“虽然返回的流亡人惧怕当地的居民,他们还是在祭坛的旧址上重建了祭坛。然后再开始在坛上献早晚的烧化祭。”这段圣经说,犹太人把祭坛建在“原有的根基上”,或者“祭坛的旧址上”,这不只是为了方便,还有承先启后的意义。

《以斯拉记》第3章第4节:“又照律法书上所写的守住棚节,按数照例献每日所当献的燔祭。”

如果参考一下《民数记》第29章第11节到38节,把犹太人整个住棚节要献的祭算一算就知道,犹太人这次奉献了公牛七十一只,公绵羊十五只,公羊羔一百零五只,公山羊七只。这个数字和所罗门奉献圣殿的时候,所献的公牛两万四千只,羊十二万只比较起来,实在数量很少。不过,想到回归的人数才四万多,他们的财力也肯定不及所罗门的时代,对于当时的犹太人来说,这个数字也是相当可观的了。

《以斯拉记》第3章第5节告诉我们:当时他们所献的祭有哪些。第3章第5节说:“其后献常献的燔祭,并在月朔与耶和华的一切圣节献祭,又向耶和华献各人的甘心祭。”意思就是说:他们献上三种祭。一种是每天早晚固定献的“燔祭”,一种是月朔和节期献的祭。还有一种是超过了律法的要求,是他们自愿献上的“甘心祭”。

《以斯拉记》第3章第6节:“从七月初一日起,他们就向耶和华献燔祭,但耶和华殿的根基尚未立定。”这个在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是:“虽然人民还没有开始重建圣殿,但从第七月的第一天,他们已经开始向上主献烧化祭了。”

犹太人在列王的时候,不太看重献祭的事情。现在他们饱受被掳的痛苦,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罪,决心回转敬拜真神了!这种的悔改,在神面前是绝对不会太晚的。

音乐休息

 

复习与思考问题

复习问题

1.  请简述乌陵和土明在当时是做什么用的?

2.  第2章65节所说的“唱歌的男女”和在圣殿中唱歌的利未人有何不同?

3.  为什么犹太历的“七月”,对犹太人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月份?

4.  犹太人的祭坛建好后,他们向神献了哪三种祭?

思考与应用

•  祭司因为不能确定自己的身份,而失去了在圣殿服侍的机会,也不能接受祭司的供应。现代人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父母、儿女、员工、邻居等;要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基督徒呢?

•  一个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罪,并愿意回转归向神的人,他的生命会有怎样的改变?


请登入或者註冊,读取开路者学院课程。